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旨在探讨多参数MRI(multi-parametric MRI,Mp-MRI)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rostate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version 2,PI-RADS V2)评分与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病理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8例前列腺病变患者的MRI资料,其中前列腺癌7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48例、前列腺炎5例,所有患者均行3.0 T MRI扫描,获取完整的T2WI、DWI及DCE图像;由2名前列腺诊断医师在不知患者临床资料及病理的情况下采用PIRADS V2评分标准进行评分,评分结果分别记录;所有患者均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病理穿刺,并由泌尿专业病理诊断医师进行诊断,对前列腺癌则进行Gleason评分。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PI-RADS V2评分与穿刺病理的相关系数,并采用ROC曲线分析PI-RADS V2评分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PI-RADS V2评分与穿刺病理呈正相关,r=0.887。PI-RADS V2评分诊断前列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0.975,其敏感性为93.33%,特异性为96.23%,准确性为94.51%,阳性预测值97.22%,阴性预测值91.07%。Gleason评分≥8分的前列腺癌的PI-RADS V2评分为5分。结论 PI-RADS V2评分与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病理的相关性高,PI-RADS V2评分对前列腺疾病的诊断准确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3.0 T磁共振T2WI联合DWI及DCE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疾病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75例,包括40例前列腺癌患者,35例非癌患者,均行常规T2WI、DWI及动态增强MRI(DCE-MRI)检查,对T2WI、T2WI+DWI、T2WI+DCE及T2WI+DWI+DCE共四种方法所得的图像进行诊断并评分,同时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四种检查方法对前列腺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四种方法对前列腺癌诊断敏感度、准确度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15.391、15.61,P0.01)。四种方法敏感度及准确度两两比较,T2WI与T2WI+DWI+DCE,T2WI+DWI与T2WI+DWI+DCE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3.0 T磁共振T2WI+DWI+DCE可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的敏感度及准确度,对前列腺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T2WI+DWI的诊断效能略逊于T2WI+DWI+DCE,对难以耐受长时间检查的高龄患者可以作为常规MRI诊断序列。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MRI与经直肠超声(TRUS)影像融合靶向穿刺方法进行前列腺癌筛查,探讨融合导航穿刺在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9年3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因可疑前列腺癌行穿刺活检的患者150例,所有患者均先行MRI/TRUS融合导航穿刺,再行常规10针系统穿刺。所有穿刺阳性患者均行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并取得手术病理结果。比较融合导航穿刺与系统穿刺2种方法对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将2种方法分别与根治手术标本的Gleason评分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150例患者中,共检出前列腺癌72例,其中导航穿刺方法前列腺癌检出率为45.3%(68/150),系统穿刺方法检出率为40.7%(61/150),2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66,P=0.414)。导航穿刺方法对于Gleason评分≥8分的高危前列腺癌患者的检出率高于系统穿刺(33.8% vs 18.0%),2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31,P=0.042)。导航穿刺与根治术标本Gleason评分符合率为72.1%(49/68),系统穿刺为54.1%(33/61),导航穿刺Gleason评分符合率高于系统穿刺法(χ2=4.479,P=0.034)。 结论MRI/TRUS融合导航穿刺获得的前列腺组织标本Gleason分级准确性高,可以增加高危前列腺癌的检出率,为临床治疗决策的制定提供客观依据,其对于前列腺癌的准确诊断和合理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评估前列腺癌分期的价值,以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使用Philips Achieva 3.0T高场强超导型磁共振和腹部多通道相控阵线圈,对46例前列腺癌患者行DWI检查,并测量ADC值。结果:对前列腺癌分期的诊断准确性,T2WI组为80%,DWI组为83%,DWI+T2WI组为89%,各组AZ值分别为0.82、0.83和0.91,DWI+T2WI组明显高于其它组(P=0.02、0.04)。ADC均值:G1组为1.31×103mm,G2组为1.14×103mm,G3组为0.7×103mm,G3组平均ADC值低于G1和G2组(P<0.05)。结论:3.0T高场强DWI联合T2WI成像,可明显提高前列腺癌分期的准确性,ADC值能够预测肿瘤的病理分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DCE-MRI参数对比改良Gleason评分、PSA在预测前列腺癌患者治疗后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风险性所发挥的作用,为临床指导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193例,记录其年龄、DCE-MRI参数、改良Gleason评分、PSA、BMI、TNM分期。所有患者的随访期为2年,单因素分析影响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的因素;Cox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对前列腺癌患者预后影响的程度;运用t检验显示前列腺癌影响因素在两组间分布的差异; ROC曲线分析K^(trans)值和PSA水平在预测前列腺癌患者治疗后发生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风险性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患者年龄、改良Gleason评分、PSA、DCE-MRI参数、以及TNM分期均能影响患者预后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结果提示患者的DCE-MRI参数K^(trans)值(P=0.027)、PSA值(P=0.028)对CRPC风险有显著影响,且K^(trans)值影响程度明显高于PSA(RR=2.413 vs RR=2.012)。t检验提示预后不良组K^(trans)值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01);预后不良组中PSA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24);ROC曲线下K^(trans)值的AUC为0.843(95%置信区间:0.769~0.917),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2.14%,71.43%;PSA水平的AUC为0.752(95%置信区间:0.657~0.847),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4.92%,63.42%。结论:DCE-MRI参数K^(trans)水平在评估前列腺癌患者治疗后CRPC风险方面表现出较好的预测能力,有望作为前列腺癌患者的常规评估指标,为临床指导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前列腺癌的MRI诊断:T2WI、DWI、MRS及其综合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病理结果为参照,探讨T2WI、DWI及MRS三种成像方法及其综合应用对前列腺癌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 42例患者在1.5T磁共振仪上采用体部矩阵线圈结合脊柱矩阵线圈行T2WI、DWI及3DCSI1H-MRS扫描,所有病例均经直肠穿刺活检证实。按照前列腺6分区法将所得图像数据分区评估测量,采用5分制针对各分区评分,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对三种扫描方法各自所得数据以及三种方法综合评分分别做ROC曲线分析比较,计算各组方法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等。结果 42例病例中15例经穿刺证实为前列腺癌,27例为前列腺良性病变。252个分区均得到病理证实,其中201个为良性,51个为恶性。各组诊断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及ROC曲线下面积(Az)如下:T2WI:88.2%、67.2%和0.848±0.030,最佳诊断界值为3;DWI:82.4%、81.6%和0.860±0.033,最佳诊断界值为4;MRS:84.3%、98.0%和0.961±0.016,最佳诊断界值为5;三者综合:96.1%、96.5%和0.978±0.009,最佳诊断界值为4。结论 T2WI、DWI及MRS三种方法均可以独立有效诊断前列腺癌。三种成像方法结合诊断前列腺癌的准确性显著高于三种成像技术独立诊断,其诊断结果与病理分析一致性较好。在三种成像技术中,MRS的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癌检出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在前列腺癌检出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本研究包括87例患者,41例为前列腺癌,46例为良性前列腺增生。所有病例在3.0TMRI系统接受常规T2WI、动态增强T1WI(DCE-MRI)和DWI扫描(b值取0和1000s/mm2)。在前列腺癌组,分别在肿瘤和无肿瘤区设置兴趣区并测量ADC值。在增生组,分别在前列腺中央区和外周带测量ADC值。结果肿瘤组良、恶性前列腺组织的平均ADC值分别为(0.97±0.25)×10-3mm2/s和(1.34±0.16)×10-3mm2/s。在增生组,中央区和外周带的ADC值分别为(1.37±0.24)×10-3mm2/s和(1.43±0.31)×10-3mm2/s。恶性前列腺组织的平均ADC值显著低于肿瘤组和增生组中良性前列腺组织(P〈0.001);肿瘤组中良性组织与增生组之间的ADC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DWI检查和ADC值有助于发现前列腺癌,尤其是发生于前列腺尖部和中央区的早期前列腺癌。T2WI结合DWI可提高前列腺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504S、EZH2和pim-1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P504S、EZH2和pim-1在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水平与Gleason评分的关系。结果P504S、EZH2和pim-1在前列腺癌中均为明显高表达,其与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分别为0.418(P〈0.05)、0.268(P〉0.05)和0.567(P〈0.01)。结论P504S、EZH2和pim-1对前列腺癌均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其表达强度与Gleason评分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对前列腺癌的预后判断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基于第2版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 v2)评分的外周带前列腺癌多参数MRI(mp-MRI)与前列腺临床显著癌及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T2WI、扩散加权成像(DWI)和动态增强MRI(DCE-MRI)诊断且经穿刺病理证实的91例外周带前列腺癌(阳性组)、70例前列腺增生和21例前列腺炎(阴性组)患者,采用PI-RADS v2评分标准进行盲法评分,分析其结果与外周带前列腺临床显著癌及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并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I-RADS v2评分诊断外周带前列腺临床显著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结果 PI-RADS v2评分诊断外周带前列腺临床显著癌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65;评分为4分时约登指数最大(0.877),诊断前列腺临床显著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8.61%、89.09%和92.86%。以PI-RADS v2评分3分为穿刺指征,使36.26%(66/182)患者免于不必要的穿刺,但漏诊2例非临床显著前列腺癌。PI-RADS v2评分与外周带前列腺临床显著癌呈高度正相关(r=0.853,P<0.01),与外周带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呈高度正相关(r=0.816,P<0.01)。结论 PI-RADS v2评分与外周带前列腺临床显著癌及Gleason评分呈高度正相关,诊断前列腺临床显著癌准确率高,并可初步评估肿瘤分化程度,有助于减少不必要的前列腺穿刺。  相似文献   

10.
前列腺外周带癌的ADC值与其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所得ADC值与前列腺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 使用1.5T MR扫描仪对40例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患者行DWI扫描,b值采用0和800 s/mm2.以六分区法为基础,根据穿刺活检结果,将每一扫描层面内两侧外周带归为非癌区或癌区.获得外周带各分区的分区内最小ADC值.将每个病例的ADC值与穿刺活检所得的Gleason评分及临床分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癌区平均ADC值为(1.01±0.27)×10-3 mm2 /s,ADC值与Gleason评分及临床分期之间均具有负相关性,中分化癌灶的ADC值明显高于低分化癌灶,限局性癌灶的ADC值明显高于进展期癌灶.以分区内最小ADC值1.03×10-3 mm2 /s为临界点,区分中分化与低分化癌灶的诊断敏感性71.43%,特异性63.79%,准确性65.57%.以分区内最小ADC值1.09×10-3 mm2 /s为临界点,区分限局性与进展性癌灶的诊断敏感性75.02%,特异性78.63%,准确性77.21%.结论 前列腺外周带癌的ADC值与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之间具有一定相关性,有预测癌灶恶性程度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对直肠癌术前新辅助治疗疗效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动态增强磁共振(DCE—MRI)能否在术前判断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的疗效,比较常规T2WI与DCE—MRI对直肠癌术前T、N分期的准确性。方法收集术前或术后病理确诊的直肠癌患者40例。其中行术前新辅助治疗者22例,未进行术前新辅助治疗者18例。所有患者均在GE1.5T Twinspeed HD MR扫描仪行盆腔动态增强扫描。扫描序列包括T2WI压脂、T1WI、DWI,快速三维容积T1加权脂肪抑制成像增强扫描(3DLAVA)。分析动态增强瞌线的各项参数在新辅助治疗前后的变化,观察癌灶曲线上升速率。结果①对未进行术前治疗的直肠癌分期的准确性:DCE—MRI与常规T2WI对直肠癌T分期的准确性分别为83-3%和66.7%,对环周切缘阴性判断准确性为88-2%和70.6%。T2WI及DCE—MRI均能发现直径≥2mm的淋巴结。②对新辅助治疗后直肠癌再分期的准确性:DCE—MRI对T、N再分期的准确性可达86.4%:和81.8%,对环周切缘情况判断准确性为100%。而T2WI进行T、N再分期较困难。③治疗前癌灶的曲线上升速率明显高于正常肠管;治疗后达病理完全缓解组原癌灶部略低于下段正常肠管,但是差异不明显;治疗后未达病理完全缓解组癌灶部仍高于下段正常肠管。结论DCE—MRI对术前直肠癌分期的准确性高,并能够准确判断新辅助治疗后痛周切缘情况。癌灶与参照肠管的上升速率比较有助于在术前判断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与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在前列腺癌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经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的患者的DWI及DCE-MRI影像学资料,并与病理结果和临床分期对照.结果:48例前列腺癌中DWI结合DCE-MRI诊断≤B期1 1例、C期23例、D期14例,分期准确性为85.4%,≤B期、C期、D期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分别为(0.85±0.15)×10-3 mm2/s、(0.73±0.13)×10-3mm2/s和(0.64±0.09)×10-3mm2/s,经统计学分析,三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06,P<0.05).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癌区ADC值与肿瘤分期呈负相关(r=-0.53,P<0.01).结论:DWI结合DCE-MRI对前列腺癌分期的准确性较高,可以用于前列腺癌的分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基于第2版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v2)的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p-MRI)诊断外周带前列腺癌(PCa)的价值。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疾病患者95例,其中外周带PCa的患者35例和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和(或)慢性前列腺炎患者60例,均于穿刺前接受T2WI、DWI和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检查。对所有患者的图像分别进行T2WI和DWI评分、DCE-MRI分类,再进行PI-RADSv2评分。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T2WI、DWI、DCE-MRI和基于PI-RADSv2的mp-MRI诊断外周带PCa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绘制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T2WI、DWI、DCE-MRI及基于PI-RADSv2的mp-MRI诊断外周带PCa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AUC分别为82.86%(29/35)、80.00%(48/60)、81.05%(77/95)、0.849,77.14%(27/35)、88.33%(53/60)、84.21%(80/95)、0.866,80.00%(28/35)、76.67%(46/60)、77.89%(74/95)、0.783,88.57%(31/35)、78.33%(47/60)、82.11%(78/95)、0.881。结论 基于PI-RADSv2的mp-MRI通过优化序列组合,对外周带PCa的诊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1.5T场强下评价MRI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和磁共振波谱(MRS)诊断前列腺癌的能力。方法2011年4月-2012年12月,根据前列腺穿刺活检结果,在36例患者的MRJ图像中测得216个感兴趣区,其中癌肿组131个,良性组85个,对测得的DCE.MRJ和MRS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癌肿组和良性组在枸橼酸盐(Cit)积分(integral)、胆碱复合物(Cho)积分、(肌酸+CHo)/Crt比值(CC/Cit)、时间信号曲线类型、达峰时间、时间差、初始值、强化速率、强化比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ROC曲线,CC/Cit和强化速率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3和0.719,达峰时间、时间差、强化比率和Cit积分的AUC〈0.400,CC/Cit的最佳工作点为0.775,其特异度为0.85,灵敏度为0.79,AUC为0.853。强化速率的最佳工作点为60.89,其特异度为0.66,灵敏度为0.71,AUC为0.719。结论在1.5T场强下,波谱分析诊断前列腺癌比DCE.MRI具有更高的特异度和灵敏度,但也容易受到干扰因素影响,而DCE.MRI常常能弥补这些不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热休克蛋白27(HSP27)与前列腺癌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检测75例前列腺癌和30例前列腺增生组织中HSP27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前列腺癌分化、临床分期及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 HSP27阳性率在良性前列腺增生中是23.3%(7/30),在前列腺癌中是65.3%(49/75),两者之间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HSP27阳性率在Gleason评分为2~4、5~7、8~10分中分别是40.0%(10/25)、68.8%(22/32)、94.4%(17/18),HSP27阳性率在不同Gleason评分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lt;0.05);HSP27表达还与临床TNM分期、淋巴结和远处转移有关(P<0.05).淋巴结转移性前列腺癌中HSP27阳性率为85.7%(24/28),高于无淋巴转移的51.1% (24/47);HSP27表达阳性率在有远处转移的前列腺癌中为93.8%(15/16),高于无淋巴转移的57.6% (34/59).结论 HSP27表达与前列腺癌的分化、转移有关,可作为前列腺癌靶向治疗的分子靶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