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胰腺线粒体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和治疗组。采用四氧嘧啶腹腔注射复制糖尿病动物模型。葛根素注射液治疗8w后,测定血清葡萄糖、胰岛素、胰腺线粒体MDA、SOD含量和Na^+-K^+-ATP酶、Ca^2+-ATP酶活性。结果糖尿病组大鼠血糖和MD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01),而血清胰岛素、SOD、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显著降低(P〈0.001);使用葛根素治疗后,与糖尿病组比较,治疗组血糖及MDA含量降低(P〈0.05~0.001),血清胰岛素、SOD、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升高(P〈0.05~0.01)。结论葛根素对糖尿病大鼠胰腺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甲状腺功能减退大鼠心肌抗氧化能力及心肌膜标志酶活性的变化,探讨甲状腺功能减退致心肌损伤的发病机制。方法 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组,用低碘饲料和不含碘的水喂养大鼠复制甲状腺功能减退动物模型。制备心肌组织匀浆,提取心肌生物膜,测定心肌组织丙二醛(MDA)水平、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心肌生物膜Na^+,K^+-ATP酶、Mg^2+-ATP酶、Ca^2+-ATP酶、Ca^2+,Mg^2+-ATP酶活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甲状腺功能减退组血清T3、T4均明显下降(P〈0.05或〈0.01):心肌组织MDA水平和GSH—Px活性明显升高(P〈0.05),而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心肌生物膜Na^+,K^+-ATP酶、Ca^2+-ATP酶、Mg^2+-ATP酶、Ca^2+,Mg^2+-ATP酶活性明显下降(P〈0.05)。结论 甲状腺功能减退时心肌抗氧化能力下降,心肌过氧化损伤,表现为心肌膜上参与代谢的ATP酶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3.
背景:脑星形胶质细胞肿胀是肝衰竭时脑水肿的特征,但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的:研究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亚型(mGluR1)选择性拮抗剂LY367385对脑星形胶质细胞Na^+-K^+-ATP酶和Ca^2+-Mg^2+-ATP酶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小鼠脑星形胶质细胞,分为谷氨酸组、谷氨酸+LY367385组、谷氨酸+DMSO组和空白对照组,以定磷法检测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ATP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谷氨酸组、谷氨酸+LY367385组和谷氨酸+DMSO组Na^+-K^+-ATP酶活性、Ca^2+-Mg^2+-ATP酶活性和ATP水平显著降低(P〈0.05);谷氨酸+LY367385组和谷氨酸+DMSO组显著高于谷氨酸组(P〈0.001),两组间则无明显差异。结论:mGluR1选择性拮抗剂LY367385可提高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减少ATP消耗,从而有效保护脑星形胶质细胞,有望成为预防和治疗肝性脑病的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从ATP酶活性变化和自由基损伤方面研究老年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肾脏损伤机制。方法 青年(5-6月龄)和老年(20-22月龄)大鼠均分为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观察大鼠全脑缺血30min再灌注60min后肾脏组织形态和肌酐(Cr)。尿素氮(BUN),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岐化酶(SOD),ATP酶的活性,结果 青年和老年模型组大鼠肾脏组织形态和功能均出现明显的病理改变,老年模型组较青年模型组严重,青年模型组和老年模型组肾脏组织MDA含量和MDA/SOD比值分别高于青年对照组和老年对照组,老年模型组肾脏组织Na^ -K^ -ATP酶和Ca^2 -ATP酶活性低于青年模型组;老年对照组肾脏Ca^2 -ATP酶活性低于青年对照组,老年模型组肾脏Ca^2 -ATP酶活性低于老年对照组。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肾脏损伤老年大鼠较青年大鼠严重。ATP酶活性降低和自由基损伤可能是其主要机制之一,由于老年大鼠ATP酶活性和自由基代谢的增龄变化使这些病理改变较青年明显并具有一定特点。  相似文献   

5.
局灶性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线粒体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再灌注模型,观察缺血再灌注不同时相(分为五组)脑线粒体损伤的变化规律。结果为脑缺血再灌注后线粒体基质游离钙含量(MCa)明显高于假手术组Na^+、K^+-ATP酶、Ca^2+、Mg^+-ATP酶活性明显下降,且随时间的延长下降明显;再灌注0.5h的MDA和SOD均元明显变化,再灌注1h后线粒体MDA含量明显升高,SOD活性明显下降。说明脑缺血再灌注线粒体损伤与线粒体钙超载及线粒体内膜氧化磷酸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Langendorff离体灌注模型研究七氟烷预处理对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心脏建立Langendorff灌注模型,随机分入以下三组:(1)对照组;(2)缺血再灌注组;(3)七氟烷预处理组(3%七氟烷预处理15分钟)。记录各组的血流动力学、心电图,测量冠脉流出液肌钙蛋白I水平,测定细胞内钙离子和活性氧水平。结果七氟烷预处理能显著增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左室发展压,左室内压上升/下降速率和心率,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压力,减少冠脉流出液肌钙蛋白I水平(P均〈O.05)。在再灌注心律失常方面,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七氟烷预处理能显著减少室性早搏个数[从182(133)次/分降至83(52)次/分],缩短室速[41(45)s降至20(22)s]和室颤[从22(43)s降至0(0)s]的发作时程,减少室颤发生率(从80%降至10%),并降低再灌注心律失常评分[从4(0)降至2(O)](P均〈0.05)。七氟烷预处理还能降低心肌细胞内钙离子和活性氧水平(P均〈0.05)。结论七氟烷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脏起保护作用,能改善离体大鼠心脏的再灌注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二氮嗪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线粒体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21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二氮嗪干预组(DZ组).缺血1 h再灌注24 h后留取标本,测定脑组织线粒体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的变化.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Na+-K+-ATPase、Ca2+-Mg2+-ATP酶活性明显降低(P<0.05);二氮嗪干预组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均较缺血再灌注组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0.05).结论 二氮嗪预处理能通过提高脑组织线粒体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神经元线粒体的功能,有效维持大脑能量代谢,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解毒化瘀方对内毒素血症(endotoxemia,ETM)大鼠肝细胞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将56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及脂多糖(LPS)注射后6、12、24小时组和解毒化瘀方6、12、24小时组。取肝组织分离线粒体,测定其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同时行高压液相色谱检测线粒体内腺苷酸含量及能荷(EC)水平。结果:在注射LPS 6小时后,线粒体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降低,ATP、ADP含量及EC值减少;24小时后,线粒体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明显降低,ATP、ADP、AMP含量及EC值明显减少。与对应的LPS组比较,经解毒化瘀方处理后,肝细胞线粒体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增加,ATP、ADP、AMP含量及EC值均升高。结论:解毒化瘀方能增加ETM大鼠肝线粒体M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提高线粒体氧化磷酸化水平,增加线粒体腺苷酸EC值,改善能量代谢,具有保护肝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七氟醚对大鼠急性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S)组、缺血再灌注(IR)组和七氟醚(Sevo)组,各10只。建立大鼠急性肠IR损伤模型,2 h后分别检测其血清IL-6、TNF-α及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同时观察肠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与S组相比,IR组和Sevo组血清IL-6、TNF-α水平明显上升(P均〈0.01),但Svo组IL-6、TNF-α低于IR组(P〈0.05);缺血再灌注后,IR组血浆SOD活力降低、MDA升高(P均〈0.01),Sevo组SOD活力、MDA分别高于和低于IR组(P均〈0.05),Sevo组肠组织病理损伤分级明显低于IR组(P〈0.05)。结论七氟醚对大鼠肠IR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和抗氧自由基反应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ATP酶活性变化和自由基损伤方面研究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机制。方法:青年(5月龄)和老年(20月龄以上)大鼠均分为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观察大鼠全脑缺血30分钟再灌注60分钟后ATP酶、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PK)、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血清中CPK和LDH水平青年模组明显高于青年对照组和老龄模型组,老龄模型组高于老龄对照组;老龄对照组血清中CPK显高于青年对照组。老龄模型组心肌Na^ -K^ -ATP酶活性和青年对照组Ca^2 -ATP酶活性较老龄对照组和青年模型组均降低;老龄模型组心肌组织MDA/SOD比值高青年模型组和老龄对照组。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可能与ATP酶活性的变化和自由基损伤有关。但由于老龄大鼠ATP酶活性和自由基代谢的增龄变化使脑缺血再灌注后这些病理性变青年大鼠明显并具有一定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尼莫通对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缺血半暗带神经元Na+-K+-ATP活性的影响。方法选取45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尼莫通组、假手术组),每组大鼠根据缺血后再灌注不同时间又分为缺血2 h再灌注6 h、24 h、48 h、72 h、7 d五个亚组(30只/亚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缺血2 h再灌注模型,仅尼莫通组采用药物进行干预。分别于再灌注6 h、24 h、48 h、72 h及7d断头取脑,观察缺血半暗带脑组织Na+-K+-ATP酶活性、脑组织水肿程度、脑梗死范围及神经症状评分的变化。结果三组间和不同时间点之间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尼莫通组24 h、48 h、72 h各时间点Na+-K+-ATP酶活性及脑组织含水量与对照组相应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尼莫通组24 h、48 h、72 h、7 d各时间点脑梗死面积及神经症状评分较对照组相应时间点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大鼠脑缺血半暗带神经元Na+-K+-ATP酶活性于6 h开始降低,48 h达最低值,72 h稍有回升,7 d趋于稳定。结论尼莫通对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缺血半暗带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不仅与拮抗Ca2+超载有关,同时还可能与改善能量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2.
杨春燕 《山东医药》2010,50(4):49-50
目的探讨溴氰菊酯(DM)对大鼠仔鼠神经毒性的影响。方法通过对孕鼠和哺乳母鼠经口染毒DM后,测定其仔鼠脑细胞中ATP酶及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活性,并观察对仔鼠的行为毒性。结果产前DM组雌性仔鼠Mg^2+-ATP酶和雄性仔鼠Ca^2+-ATP酶活性增高(P〈0.05),产后DM组雌性仔鼠Na^+-K^+-ATP酶活性增高(P〈0.05)。产前与产后DM组与对照组相比NOS活性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DM能够抑制仔鼠的学习记忆和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细胞膜钠钙交换蛋白(NCX)在心肌缺血预适应及药物诱导预适应中的作用及可能的信号转导途径.方法 培养乳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适应组、腺苷预处理组、钙调素依赖蛋白激酶Ⅱ(CaMKⅡ)抑制剂KN-93+缺血预适应组、KN-93+腺苷预处理组及对照组.各组乳酸脱氢酶(LDH)漏出量用生化法测定(n=5),钠钙交换蛋白mRNA表达以半定量RT-PCR检测(n=5),NCX活性以液闪仪测定Na^+依赖的^45Ca^2+摄取率表示(n=5).结果 (1)缺血/再灌注组LDH漏出量显著增加(P<0.05),缺血预适应及腺苷预处理组LDH漏出量均显著降低 (P<0.05);KN-93预作用后,缺血预适应及腺苷预处理组LDH漏出量均显著增加(P<0.05). (2)缺血/再灌注组NCX ^45Ca^2+摄取率比对照组高(P<0.005).缺血预适应及腺苷预处理组较缺血/再灌注时NCX ^45Ca^2+摄取率显著低(P<0.05),且腺苷预处理组NCX ^45Ca^2+摄取率较缺血预适应组更低(P<0.05). KN-93+缺血预适应组与缺血/再灌注组NCX ^45Ca^2+摄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KN-93+腺苷预处理组较缺血/再灌注组NCX ^45Ca^2+摄取率低(P<0.05).(3) 缺血/再灌注组NCX mRNA的表达比对照组显著高(P<0.05);缺血预适应及腺苷预处理组NCX mRNA的表达均显著低(P<0.05);KN-93处理后缺血预适应组及腺苷预处理组NCX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P<0.05),且腺苷预处理组NCX mRNA的表达较缺血预适应组更高(P<0.05).结论 缺血预适应及腺苷预处理对心肌的保护作用与细胞膜NCX有关,缺血预适应中NCX对心肌损伤保护作用经CaMKⅡ介导,而在腺苷预处理中NCX对心肌损伤保护作用仅部分经CaMKⅡ介导.  相似文献   

14.
ATP后适应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丹  刘仁光 《山东医药》2010,50(41):38-39
目的观察三磷酸腺苷(ATP)后适应及ATP后适应不同给药方式对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20 min的方法复制大鼠心肌MIRI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ATP后适应组,ATP后适应+再灌注早期给药组。实验终点测定心肌梗死面积,观察血清丙二醛(MDA)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含量变化,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组织中NF-κB的表达,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ATP后适应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缩小,血清MDA含量降低,NF-κB表达降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降低,血清T-SOD含量升高(P〈0.05或〈0.01);ATP后适应组和ATP后适应+再灌注早期给药组的各项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TP后适应对心肌MIRI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自由基损伤、抑制缺血再灌注后NF-κB过度表达及减少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七氟烷预处理联合后处理对肺缺血再灌注(I/R)损伤大鼠血浆内皮素-1(ET-1)及肺组织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S组)、肺I/R组、七氟烷预处理与后处理联合组( SPr+o组),每组各18只。 I/R组、Spr+o组采用改良的Epinger方法制备肺I/R模型。 S组仅游离大鼠左肺门,但不阻断。 Spr+o组阻断左肺门前给予2.1%七氟烷吸入30 min,洗脱10 min;阻断左肺门45 min后,在恢复灌注的同时给予2.1%七氟烷吸入30 min,之后再继续灌注90 min。 S组及I/R组不给予七氟烷干预。于再灌注30、60和120 min时各组随机取6只大鼠,处死取其肺组织测湿干重( W/D)比,ELISA法测定血浆ET-1及肺组织TNF-α水平,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与S组相比,Spr+o组与I/R组再灌注各时点肺组织W/D、TNF-α及血浆ET-1水平均升高(P<0.05)。与I/R组相比,Spr+o组再灌注各时点肺组织W/D、TNF-α及血浆ET-1水平均下降(P<0.05)。 Spr+o组再灌注各时点肺组织病理损伤与I/R组相比均有所减轻。结论七氟烷预处理联合后处理可减轻肺I/R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血浆ET-1水平及肺组织TNF-α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七氟烷在大鼠心脏再灌注心律失常中的作用及对心肌细胞电生理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40只,采用Langendoeff灌注建立心脏再灌注心律失常模型,采用重碳酸盐缓冲液(KH)进行15 min处理后分为空白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七氟烷预处理组和七氟烷后处理组,每组10只,采用标准的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进行电生理实验。结果缺血再灌注组再灌注15、30 min左心室舒张压(LVDP)及心率水平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七氟烷后处理组、七氟烷预处理组及缺血再灌注组再灌注15、30 min左室舒张末压(LVEDP)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七氟烷后处理组、七氟烷预处理组处理后肌钙蛋白Ⅰ水平低于缺血再灌注组,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七氟烷后处理组、七氟烷预处理组和缺血再灌注组均可见明显的心肌梗死;七氟烷后处理组处理后细胞内钙离子和活性氧水平低于七氟烷预处理组和缺血再灌注组(P<0.05);七氟烷后处理组、七氟烷预处理组、缺血再灌注组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参数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七氟烷后处理组、七氟烷预处理组电位参数高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结论心脏再灌注心律失常大鼠采用七氟烷处理后能改善其血流动力学,减少梗死面积,减少对心肌细胞电生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ATV)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以及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mito KATP)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将兔随机分成缺血/再灌注模型对照组(control组)、ATV组、ATV+5-羟癸酸(5-HD)组、5-HD组。进行40min局部缺血和240min再灌注,观察各组血流动力学、血液生物化学、线粒体ATP合成能力([ATP]m)。结果缺血/再灌注使左室发展压(LVDP)和压力上升最大速率(+dp/dtmax)均显著下降(均P〈0.01);3d ATV 10mg/(kg·d)预处理使缺血/再灌注后LVDP和+dp/dtmax的下降幅度显著降低(均P〈0.01),并且降低CK-MB和LDH-1、提高[ATP]m;ATV+5-HD组LVDP和+dp/dtmax的下降幅度、CK-MB、LDH-1、[ATP]m均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ATV预处理通过激活mitoKATP改善缺血/再灌注后左室收缩功能,mito KATP是KATP途径的主要作用位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IP)对脂肪肝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取得最佳效果的预处理时间。方法通过建立大鼠脂肪肝模型,给予不同时间的IP(5-10、8-10、10-10、15-10 min)和IR(缺血30 min,再灌注30 min),检测血清AST、ALT、LDH及NO水平,肝组织中MDA、SOD、MPO含量的变化和肝脏病理学变化。以脂肪肝未行IP组和正常肝脏未行IP组及正常肝脏行10-10 min IP作对照。结果 IR后,脂肪肝未行IP组血清肝功能的变化、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及炎性浸润程度显著重于正常肝脏未行IP组。在脂肪肝组中,5或8-10 min IP组血清学及肝组织MDA、MPO水平低于其余组和未行IP组,而其SOD水平显著升高(P〈0.05)。各IP组中的NO水平明显高于其对应的IR组(P〈0.05)。脂肪肝IP组中,5或8-10 min IP组血清NO水平明显高于其余组(P〈0.05)。结论脂肪变性加重肝脏IR损伤,IP对脂肪肝的I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本实验认为5~8 min缺血和10 min再灌注的IP方案可能是中重度脂肪肝时的最佳预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温阳通脉方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模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影响,探讨温阳通脉方对大鼠再灌注心肌的保护机制。方法 采用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缺血30min,再灌注120min的方法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5min,再灌注5min,反复3次后缺血30min,再灌注120min建立心肌缺血预适应(IP)模型。检测大鼠灌胃14d后温阳通脉方组、心肌缺血预适应组(IP组)、再灌注损伤纽(IR组)、假性处理组血清MDA、SOD含量。结果 温阳通脉方组、IP组MDA含量低于IR组,SOD高于I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阳通脉方预处理后,能降低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MDA含量,升高SOD含量,减轻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所致心肌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模拟心肌缺血预适应参与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Na+-K+-ATP酶活性与缺血半暗带(IP)脑组织再灌注损伤的关系。方法 7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5只,模型组60只。模型组又根据缺血再灌注时间分为6、24、48及72h4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15只。模型组采用线栓法制备缺血2h再灌注模型。2组大鼠分别于再灌注6、24、48、72h断头取脑,观察IP脑组织Na+-K+-ATP酶活性、神经症状评分、脑组织水肿程度及脑梗死范围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IP脑组织Na+-K+-ATP酶活性明显降低(P<0.05),大鼠神经症状评分、脑组织含水量及脑梗死面积明显升高(P<0.05)。随着缺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大鼠神经症状评分、脑组织含水量均在48h升至最高,IP脑组织Na+-K+-ATP酶活性在48h降至最低,脑梗死面积在72h达最大值。结论在IP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Na+-K+-ATP酶活性的改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