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治疗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彩云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5):2003-200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s)、钙离子通道阻滞剂(CCB)、噻嗪类利尿剂及β-受体阻滞剂均有利于降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和脑卒中的发生率,但也要建立在血压良好控制的基础之上。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降压最重要的是要达标,即<130/80mmHg,常需联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降压药物,而最常用的联合治疗方案是ACEI或ARBs加小剂量的利尿剂和(或)长效的CCB。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观察医院的517 例高血压患者使用降压药物后,分析血压降至达标时的情况以及疗效.结果:联合用药达321 例(占总例数的62.09%),明显高于单一药物治疗的例数196 例(占总例数的37.91%); 两种药物联合应用的例数200 例(占总例数的38.78%),明显高于三种药物联用的例数80 例(15.47%); 四种及五种药物联合应用的例数分别为36 例(6.96%) 和4例(0.774%),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使用降压药物时,大多数需要联合用药;较好的联合用药方案是为钙通道阻滞剂(CCB)+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 或β-受体阻滞剂(β-RB),和CCB+ACEI 或ARB 或β-RB+ 利尿剂(DA).  相似文献   

3.
1000例高血压患者用药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某院1000例高血压患者门诊处方,了解高血压病人常用降压药物的种类和降压治疗方案,评估它们是否符合国际高血压治疗指南。方法抽查2004年8~12月某院心内科专科1000例高血压病人门诊处方,详细地进行统计及分析。结果门诊高血压病人常用降压药物为:钙拮抗剂(CCB)38.5%,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24.8%、β受体阻滞剂(β-Blocker)18.3%、利尿剂12.0%和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6.3%。其中CCB、利尿剂以国产为主,β受体阻滞剂、ACEI、ARB以进口居多。在1000例病人中,采用一种降压药物占60.6%,联合应用2种或2种以上降压药物占39.4%。结论门诊高血压病人降压药物应用种类及降压治疗方案基本符合2003年美国和欧洲高血压治疗指南,但也存在利尿剂应用偏少及可能存在降压药物用量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维持性血透患者高血压治疗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择终末期肾病 (ESRD)高血压的治疗方法及研究其病因 ,对近年收治的ESRD 10 0例进行临床研究 ,其中高血压 80例 (80 % ) ,超滤达到干体重后 ,血压降至正常 5 6例 (70 % )。高血压组血浆肾素活性 (PRA)、血管紧张素Ⅱ和甲状旁腺素 (PTH)均显著高于血压正常组。透析后仍高血压 2 4例 ,单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血压降至正常 7例(30 % ) ,加用钙通道阻滞剂 (CCB) ,血压降至正常 3例 ,还有 14例高血压 ,改血液透析滤过 (HDF)后血压降至正常。结果表明 ,ESRD高血压的发生与容量负荷过重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RAS)过度活跃以及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有关  相似文献   

5.
<正>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发病率很高,严格控制血压可以减少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强化降压可使此类患者获得较大的益处,降压目标值是小于130/80 mmHg;糖尿病患者控制血压常常需要2种或2种以上的药物联合治疗,首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与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其次为钙离子拮抗剂(CCB),联合治疗首选其次为利尿剂。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降压清心方"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10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高血压的常规治疗,包括低盐饮食、限水治疗、降压药物(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ACEI、ARB),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降压清心方汤药连续治疗14天.结果 "降压清心方"可以平稳降低血压,血压由163.2/87.3mmHg降至127.4/77.2 mmHg,与对照组(164.38/88.46mmHg降至141.53/81.93mmHg)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达92%,与对照组(总有效率81.6%)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尤其对眩晕、烦躁易怒、面红、目赤症状改善最佳,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结论 "降压清心方"治疗高血压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中西医结合治疗更能使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联合多种治疗措施对改善慢性肾衰竭的作用。方法 28例慢性肾衰竭伴高血压患者进行充分血液透析及联合降压治疗。结果经充分血液透析后有7例血压降至目标值[<130/80 mm Hg(1 mm Hg=0.133 kPa)],余19例在此基础上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钙离子拮抗剂,利尿剂,α、β受体阻滞剂降压后血压基本降至目标值。2例充分血液透析+多种联合降压仍不达标。结论充分血液透析联合多种降压药物可有效降压及保护残余肾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在常规药物洋地黄、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β受体阻滞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α1受体阻滞乌拉地尔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选择慢性CHF患者85例,分为:对照组(39例)常规给予洋地黄、利尿剂、ACEI及β受体阻滞剂治疗;治疗组(46例)在常规药物洋地黄、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β受体阻滞剂基础上加用新型的α1受体阻滞剂乌拉地尔(Urapidil)持续静脉注射,速度:50~100μg/min,连续应用5~7d。治疗前后评价心脏功能、心率、血压以及心脏收缩功能指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4.8%、59.0%(P<0.05);两组显效病例为:19(41.3%)∶9(23.1%),P<0.05;有效病例无明显差异:20(43.5%)∶14(35.9%),P>0.05;无效病例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7(15.2)∶16(41.0),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压明显下降,心率明显减慢,收缩功能指标明显改善;治疗后组间对照:治疗组心率、血压、心脏收缩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药物洋地黄及利尿剂、ACEI及β受体阻滞剂基础上治疗,静脉注射乌拉地尔CHF,在改善临床症状和血液动力学指标和心脏收缩功能方面效果良好,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8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的降压治疗方法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8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血压控制的临床资料。结果选用1种降压药占32%,2种以上占68%;选用CCB占52%,β受体阻滞剂占55.2%,利尿剂占19.2%,ACEI占24%,ARB占46.4%。血压由(175.64±19.31)/(99.13±13.11)mmHg,降至(125.15±14.55)/(73.70±8.83)mmHg,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P〈0.001),未见体位性低血压。结论老年人降压应个体化,平均血压降至125/74mmHg也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并比较ACEI联合利尿剂与ACEI联合CCB治疗狼疮肾炎合并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78例狼疮肾炎合并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一组给予ACEI联合利尿剂治疗,一组给予ACEI联合CCB治疗。记录治疗前后血压、尿素氮、血肌酐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临床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两组血压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降压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尿素氮、血肌酐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尿素氮、血肌酐的变化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EI联合利尿剂与ACEI联合CCB治疗狼疮肾炎合并高血压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3):45-48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肾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肾脏病合并肾性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5)和观察组(n=55)。对照组行氨氯地平治疗方案,观察组行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血压变化、肾功能变化及药物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1%,高于对照组的72.73%(P0.05)。两组治疗前SBP和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SBP和DBP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SBP和DBP下降程度更为显著(P0.05)。两组治疗前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GFR、24 h尿蛋白定量、Scr、BUN水平均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更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药物治疗安全性高。结论慢性肾脏病合并肾性高血压患者行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血压及肾功能,药物安全性高,具有进一步探讨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雪斌  王洁  林栩 《右江医学》2009,37(5):518-520
目的对比腹膜透析(简称腹透)、血液透析(简称血透)对维持性透析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简称P300)的影响。方法选择72例须行维持性透析的终末期肾衰竭(ESRD)患者,腹透组30例,血透组42例,分别测定两组治疗开始前及治疗后1年P300的潜伏期、波幅。结果治疗前腹透组和血透组P300潜伏期和波幅分别为[(397.6±35.9)ms,(8.3±1.57)μV和(405.3±46.7)ms,(7.9±1.43)μ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腹透组和血透组P300潜伏期和波幅分别为[(320.6±31.95)ms,(10.8±1.06)μV和(345.6±33.28)ms,(9.5±1.12)μ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透析方式对维持性透析患者P300的影响程度不同,腹透对改善长期维持性透析患者的认知功能可能较血透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和分析慢性血液透析(HD)患者和腹膜透析(PD)患者的生存质量,指导临床科学选择透析方式.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持续进行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的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共105例,其中HD组患者78例,PD组患者27例.对两组患者进行包括身体状况和精神心理状况在内的生存质量的全面评价.采用肾脏疾病生存质量简表(KDQOL-SF)对患者总体生活质量进行评估,躯体功能状态评估采用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精神心理状况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价.结果:HD组患者KDQOL-SF平均指数(46.8±12.8)与PD组患者(59.5±13.4)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两组分别为69.3±3.8和72.1±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MD因子分析显示,PD组患者在焦虑/躯体化和绝望感方面较HD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D较PD患者总体生存质量更优,但器官功能状态则无显著性差异.同时,PD患者较HD患者精神心理状况更好.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2):151-153
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对慢性肾衰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慢性肾衰血液透析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干预组(采取人性化护理,n=30)和对照组(常规护理,n=30),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各项评分、生活质量各项评分。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的自我管理各项评分包括伙伴关系、情绪处理、问题解决、自我护理方面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及情绪功能的各项评分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肾衰血液透析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郑文博  刘吉国  晏佳 《现代医学》2012,40(5):573-575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HD)对慢性维持性HD患者终末期肾病(ESRD)肾性贫血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维持性HD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HD联合HP)和对照组(仅行HD)各20例,在疗程化治疗前后比较血常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病人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清铁蛋白(SF)升高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hs-CRP、i-PTH清除效果好于HD组(P<0.05).结论:HP联合HD能更好地纠正ESRD患者的贫血状况.  相似文献   

16.
孙宏  叶丹 《吉林医学》2011,(5):907-908
目的:探讨参附汤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7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血液透S析,治疗组同时加用参附汤口服。观察治疗前后患者残余肾功能(RRF)及尿量,以及通过SF-36量表[1]评定,分析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患者RRF及尿量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延缓(P<0.01);治疗组PF、BP、SF、Energy评分指标较对照组升高(P<0.01或0.05)。结论:参附汤对透析患者的残余肾功能有保护作用,并且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李莉 《当代医学》2022,28(3):51-53
目的 分析连续性肾替代疗法治疗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93例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n=45)与B组(n=48),A组采用间断性血液透析治疗,B组采用连续性肾替代疗法治疗.比较两组血流动力...  相似文献   

18.
中药保留灌肠配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中药保留灌肠配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的疗效。方法 :将同期入院的尿毒症患者 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两组除采取一般治疗外 ,均采取血液透析 ,治疗组加用中药保留灌肠 ,1日 1~ 2次 ,并延长透析时间间隔。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生化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 2个月后 ,两组透析效果、生活质量及肾功能改善情况均无明显差异 ( P>0 .0 5 ) ;治疗组较对照组透析时间间隔明显延长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 P<0 .0 5 ) ;治疗前后残余肾功能 ,治疗组相对稳定 ,对照组有下降趋势。结论 :中药保留灌肠配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 ,在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透析效果的情况下 ,可以延缓残余肾功能的进展 ,显著延长透析时间间隔 ,并能预防长期透析带来的不良反应 ,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病人的蛋白质能量消耗(PEW)情况对于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抽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行MHD治疗的终末期肾病(ESRD)病人150例,根据PEW情况分为PEW组(n=33)和非PEW组(n=117)。采用KDQOLTM-36量表对比分析2组病人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满足至少3个PEW诊断指标的有33例,患病率为22.0%;PEW组病人的透析前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以及上臂围、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臀围、握力、白蛋白、肌酐值均低于非PEW组(P < 0.05);PEW组透析时间长于非PEW组,体质量指数低于非PEW组(P < 0.05);生活质量评分中,PEW组活力、社会功能、社会情感、症状影响、肾病影响、总分值方面均低于非PEW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结论PEW是接受MHD的终末期肾病病人的常见并发症,对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应得到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20.
背景 高血压是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研究表明降低血液透析液钠浓度可改善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伴高血压患者水钠负荷并降低其血压,但多数研究样本量较小,降低血液透析液钠浓度的临床意义尚存在争议。目的 通过扩大样本量而进一步证实降低血液透析液钠浓度对处于干体重的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伴高血压患者血压、血钠的影响,并验证其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多中心、自身对照研究,共选取2018年9-11月在北京市7家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伴高血压患者154例,2018年12月开始将其血液透析液钠浓度调整至138 mmol/L并维持1个月(干预前),2019年1月开始下调其血液透析液钠浓度至136 mmol/L并维持4个月(干预后)。比较所有患者干预前1个月最后1周、干预后1周血液透析前血红蛋白、血白蛋白、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收缩压、舒张压及血液透析前后血钠、血液透析间期干体重增长数,记录所有患者使用降压药物种数及血液透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154例患者干预后血液透析前平均血红蛋白、血白蛋白、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血液透析前后平均血钠、血液透析间期干体重增长数、血液透析前收缩压及舒张压、使用降压药物种数较干预前降低(P<0.05)。154例患者干预前后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肌肉痉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轻度下调血液透析液钠浓度可有效降低处于干体重的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伴高血压患者血压、血钠,且安全性较高,宜于在基层血液透析机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