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笔者分析了我院近3年内产程异常的处理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欲从引起新生儿窒息的诸因素中,分析临产处理上存在的问题,以探索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的措施。1临床资料我院1993年1月至1995年12月头位分娩1923,例,其中产程异常319冽,新生儿窒息70例,占21.94%;死亡12例,占新生儿窒息的17.14%。产程异常诊断标准:总产程超过24小时为滞产【川,潜伏期>16小时为潜伏期延长,活跃期>8小时为活跃期延长,第二产程>2小时为第二产程延长。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出生后1分钟、5分钟阿氏评分,0~3分为重度窒息,4~7分为轻度窒息,以两次评…  相似文献   

2.
头位分娩约占95%以上,临产前很难识别是顺产或难产,必须通过产程的严密观察,发现潜伏期延长或活跃期延缓或阻滞。经过检查:无头盆不称及产道异常,前者可给予休息、加强营养、静点催产素,后者宫口开大2 cm以上时,人工破膜、静点催产素,2~4小时无进展或进展较慢、考虑剖宫产结束分娩、以保证母子平安。  相似文献   

3.
张秀萍  文淑君 《农垦医学》2003,25(3):173-175
目的:探讨潜伏期应用水囊扩张宫颈促进产程进展的作用。方法:使用TY-58Ⅲ型电脑多功能水囊助产仪。将628例单胎头位初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348例和对照组280例;实验组潜伏期行宫颈及阴道扩张,对照组自然进入产程未行特殊处理,观察两组产程进展情况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结果:实验组潜伏期、活跃期、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平均时间分别为4.27、3.16、7.43、0.76及8.19小时;与对照组(各产程平均时间分别为7.86、6.72、14.58、1.20及15.91小时)比较各产程时间均缩短,差别均有显著性P<0.001。实验组新生儿窒息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差别有显著性P<0.001。实验组新生儿体重及产妇一般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别P>0.05。结论:该方法可明显缩短产程、降低新生儿窒息率;是一种安全、简便对母婴无损伤的有效助产方法。  相似文献   

4.
王燕 《华夏医学》2004,17(5):686-687
目的:通过监护了解产程进展各阶段中产妇心理、胎心、宫口扩张等情况的变化,以便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应用全自动母子监护仪,对正常产程和异常产程中各阶段的平均时间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异常组产程延长。结论:对异常产程各阶段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处理及心理护理,仍可使产程进展顺利。  相似文献   

5.
产程曲线,是产道、胎儿、产力相互协调的总的表现形式,它能展现出单位时间内产程进展程度,预示分娩时间。以产程曲线来监护产程,可以早期发现产程异常,以便及时处理,从而降低滞产率、产褥病率及婴儿围产期病率。这是一项科学管理产程的好方法.现将我们遇到的异常产程曲线及处理介绍如下.异常产程曲线的识别识别正常与异常产程曲线可依据以下几种图型:(1)Ⅰ型:阴道自然分娩型(正常产程图型).(2)Ⅱ型:可能阴道自然分娩型(单纯潜  相似文献   

6.
本文收集了1978年至1980年5月的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共1,051例,统计其产程各期的正常值。潜伏期生理上限为9小时,活跃期警戒线为6小时。处理线在警戒线后4小时。用此二线作临床分析检验,证实对预测及处理异常产程有显著意义。产程各期初先露高度的生理上限,临产为-3厘米,宫口开了3厘米时为-2.7厘米,开全时为-0.7厘米。高于各上限时,需考虑有头盆不称.产程各期初的先露越高,该期的产程就越长。介绍了作者设计的包括产程中九个变化项目的产程图。并指出其六个优点。  相似文献   

7.
张凤勤 《包头医学》2006,30(2):56-56
异常产程分为潜伏期异常、活跃期异常、第二产程异常3种。 1潜伏期异常当宫口记分达3分,先露为棘上1cm以上,提示潜伏期异常,引起潜伏期异常的主要原因:①前羊膜囊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影响产程异常的有关因素分析其对分娩方式的影响。1临床资料1.1研究对象收集1993-01~1995-12期间,在我院分娩的病历。条件:妊娠≥37周,体重≥2500克,头位分娩,骨盆测量正常,临床检查无明显头盆不称,可经阴道分娩的符合上述要求者共484例。1.2产程异常临床处理方法:①潜伏期延长者,给予安定10mg静脉缓注或给杜冷丁75~100mg肌肉注射和支持疗法。②活跃期延长者,给予安定10mg静脉缓注,观察2小时如宫颈扩张仍<10m/小时,则静滴2%催产素8~10滴/分,再根据官缩情况调整滴速,每分钟不超过60滴。③活跃期停滞,若经处…  相似文献   

9.
由有规则宫缩开始至胎盘娩出为分娩的全过程。分娩过程如进展不顺利,就表现出产程的延长,产程延长对母婴均不利。历来产科工作者为避免产程延长对母婴所带来的危害,曾提出鉴别正常与异常的时限,如36小时,30小时,24小时等。对于正常分娩的时限,各家报导也不一致,过去的教科书曾采用国外的记载数值,即初产妇平均时限为18小时,经产妇为12小时,此数值并不符合我们的实际。本文将我院1975~1978年正常分娩1829例进行统计,并就有关因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正>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1994年1月至1996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初产头位,孕38~42周,胎儿体重2600~4200g,产程曲线表现异常,经处理无明显进展行剖宫产病例80例,产妇年龄最大33岁,最小22岁,平均25.78岁。同期同等胎龄经阴道自然分娩初产头位80例做为对照组,产妇年龄最大30岁,最小22岁,平均25.32岁。 2 产程异常的表现 2.1 潜伏期与活跃期时间长 潜伏期手术组时间最短4.66h,最长48.12h,平均15.20h,对照组最短1.05h,最长28.09h,平均7.38h。活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实施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联合分娩镇痛时机对产程和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370例产妇按照宫颈口开张程度分为2组,潜伏期组130例在宫颈口开张1 ~ 2 cm时开始实施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联合镇痛,活跃期组240例在宫颈口开张3 ~ 8 cm时开始实施镇痛,记录2组产妇年龄孕周孕次产程分娩方式缩宫素应用情况产后24 h出血量胎儿窘迫羊水粪染新生儿体质量及新生儿生物物理评分(即1 min及5 min Apgar评分)新生儿黄疸。【结果】 潜伏期组和活跃期组比较,潜伏期延长[(453 ± 203)min vs,(338 ± 182)min,P = 0.000]。活跃期组的活跃期时间明显延长[(229 ± 109) min vs(197 ± 101) min,P = 0.011]。第23产程和总产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200,P = 0.222,P = 0.091)。潜伏期组的缩宫素使用率较高(43.08% vs 23.33%,P = 0.012)两组器械助产率剖宫产率产后24 h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胎儿窘迫率新生儿生物物理评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潜伏期实施联合分娩镇痛可能抑制子宫收缩延长潜伏期,正确使用缩宫素可以减少分娩镇痛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胎膜早破(PROM)的潜伏期与产科并发症的关系。方法:河南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1991年1月~1992年12月期间产科300例PROM病例的总结和分析。结果:随着潜伏期的延长,感染和难产的发生率上升(P<0.001和P<0.000)。潜伏期在12h以内者难产和感染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对PROM采取促宫颈成熟、计划分娩等干预措施可有效地控制难产的发生,但潜伏期在6h内干预组的难产发生率高于非干预组(P<0.05)。PROM的产科并发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PROM的处理方面潜伏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12h以内尤其是6h以内者不应视为绝对异常,但要警惕潜伏期过长带来的不良并发症并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38例心肌梗塞患者进行心脏血池显像相位分析和左心功能测定,以18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显示:(1)相位分析法阳性者36例,而 LVEF 下降者30例,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2)前壁组,下壁组的相位角明显后滞,SD 增大;AVE、SD 测定结果与正常组对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LVEF、1/3EF、1/3FF 在前壁组、下壁组明显下降,与正常组对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TPF 在前壁组、下壁组均明显延长,与正常组对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核素相位分析能客观地、直接地反映心肌梗塞患者的心室室壁的运动,显示其室壁运动的节段性改变;而 LVEF、1/3EF、1/3FF、TPF 可了解心室功能及代偿能力。两者结合起来,综合反映左心室的形态和功能的改变情况,在心肌梗塞的诊断及预后判断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式断层核时相分析对预激综合征的旁道定位及对射频消事 疗效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用核素门控心血池显象地66例准备行射频消融术的预激综合征病人的55例正常人进行平面和新式层核素时相分析,并对30例术后病人进行复查,用平面和断层时相分析对预激综合征病人进行旁道定位,并分别同射频消融术所证实的旁道定位与心电图的旁道定位对比。结果:左、右侧旁道预激综合证的平均相角程同正常组相比增加,且均有显著差异。平面、断层核素时相分析与心电图的旁道定位准确率分别为83.3%、93.9%、79.0%。预激综合征病人术后的平均相角程小于术前,同术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核素时相分析可作为预激综合征辅助旁道定位手段。此外,核素时相分析尚可用于射频消融术的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15.
黄体酮系妇科常用药,于五十年代初虽有合成孕激素代替肌注黄体酮,但因其有溶黄体作用,使子宫内膜的腺体和间质发育不同步而不利于孕卵种植,还有致性发育异常等缺点,限制其广泛使用。天然黄体酮肌注也有其缺点。本文应用黄体酮阴道栓(简称药栓)作孕激素试验和黄体不健的补充治疗,获得满意结果。观察用药栓前后血黄体酮浓度变化和肌注黄体酮自身对照,证实药栓经阴道吸收良好,能避免注射的痛苦及减少肝脏对药物破坏。此外,用药方便,可由病人自己给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安定加催产素在活跃期促进产程进展的作用.方法把75例单胎头位的初产妇,且潜伏期均超过6小时者,随机分成研究组(38例),对照组(37例).两组均于宫口开大3cm时,研究组应用静注安定10mg半小时后,加催产素3u 5%GS500ml静滴;对照组仅应用5%GS 催产素3u静滴.观察两组药物对促进产程进展效果的比较.结果研究组在用药至宫口开全、用药至分娩时间及第一产程、总产程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研究组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而阴道分娩率则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对于潜伏期较长的初产妇,在活跃期应用安定加催产素可明显促进产程的进展,提高阴道分娩率和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潜伏期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对自然分娩的临床效果及对产程、分娩结局和母婴的影响。方法将无病理产科因素及椎管内麻醉禁忌证,美国标准协会(ASA)I~Ⅱ级的足月初产妇60例,随机分为两组(n=30):潜伏期组(L组)于宫口开大0.5—2.5cm时行分娩镇痛,活跃期组(A组)于宫口开大3.0~5.0cm时行分娩镇痛。两组操作过程完全一致,孕妇取左侧卧位,采用联合腰麻及硬膜外穿刺包于L2~3间隙行硬膜外腔穿刺,成功后取25G腰麻穿刺针置入硬膜外穿刺针内,刺入蛛网膜下腔,于子宫收缩间期注入0.1%罗哌卡因3ml(3mg),置入硬膜外导管,接自控电子镇痛泵。待腰麻作用减弱时,采用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的给药模式产妇自控镇痛,APⅡ电子泵内配置为0.1%罗哌卡因及0.5μg/ml舒芬尼混合液,总量100ml;设置单次剂量为5ml,锁定时间10min。宫口开全时停止PCA泵。记录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记录镇痛前及镇痛后直至宫口开全时8个点的疼痛评分;产程潜伏期、活跃期、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持续时间及缩宫素使用情况;分娩结局、产时出血量;记录镇痛药物使用情况;镇痛不良反应;产妇满意度及新生儿情况。结果两组产妇年龄、身高、体质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前的VAS评分活跃期组M=100分(80分,100分)与潜伏期组M=90分(80分,100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分娩镇痛后VAS评分、产程各阶段持续时间、分娩方式、产时出血量、缩宫素使用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新生儿Apgar评分、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药用量潜伏期组[(23.9&#177;8.9)ml]较活跃期组[(17.6&#177;9.6)ml]明显增多(P〈0.05),缩宫素使用时间潜伏期组为(228&#177;139)min.较活跃期组(152&#177;103)min长(P〈0.05),潜伏期组产妇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鞘内注入0.1%罗哌卡因,而后连接自控电子泵(0.1%罗哌卡因及0.5μg/ml舒芬尼混合液)的镇痛模式用于产程潜伏期行腰-硬联合分娩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极少,对母婴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nirfuSion—weighted imaging DWI)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8O例发病3—24小时,疑似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进行DwI及常规MRI扫描,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栗发病时间〈6小时,超急性期脑梗死7倒,常规T2WI及FLAIR上无明显异常信号改变,DWI呈高信号,ADc图上呈低信号。发病时间6—24小时,急性期脑梗死73例,DWI信号改变较T2WI、FLAIR序列明显,显示部位、范围更加准确。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较常规MRl序列敏感,检查时间短,能为临床提供早期治疗的证据,应作为常规序列开展。  相似文献   

19.
采用末端开放式导管羊膜腔内测压法,对43例足月孕,头位、自然临产,经阴道分娩初产妇活跃期宫缩力进行研究,其中正常产程组33例,异常产程组10例。以活跃期宫口扩张率>1.2cm/h作为产程标准,采用montevideo单位(MU)和子宫活动积分(uterineactivityintegral,UAI)两种方法定量宫缩力;分析宫缩力与宫口扩张率的关系,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operatorcharacte-risticcurve,ROC),确定使产程进展所需宫缩力值。结果:活跃期宫缩力MU、UAI与宫口扩张率呈明显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3734,0.3502(P<0.05)。MU与UAI亦呈高度相关(r=0.7131,P<0.001)。正常产程的平均宫缩力MU=226(SD=68.45)mmHg/15min,UAI=901(SD=258.02)kPa/15min。使产程进展正常的最低宫缩力值为MU=170mmHg/15min或UAI=650kPa/15min。提示:宫缩力对评价产程有重要意义,特别在产程异常时,定量宫缩可指导合理地使用催产素。  相似文献   

20.
刘玉洁  赵瑞林 《北京医学》1998,20(6):335-337
为了解气囊扩张宫颈对分娩及产程的影响,采用TD-100电脑全自动气囊助产仪,随机对47例在人工破膜前行宫颈扩张术,并与47例同样条件产妇进行比较。观察组1的潜伏期平均时间4.93小时,与对照组1的7.89小时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