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巅顶之上,惟风药可到也",出自清代医家汪昂的《医方集解·发表之剂》:"此足三阳药也。羌活治太阳头痛,白芷治阳明头痛,川芎治少阳头痛,细辛治少阴头痛,防风为风药卒徒,皆能解表散寒,以风热在上,宜于升散也。头痛必用风药者,以巅顶之上,惟风药可到也。"因风为百病之长,属于阳邪,易袭阳位,且善行而数变,故临床上风药的应用较为常见,然则大多医家过分拘泥于风药可达巅顶之效,多用以治疗头痛、面痛等,大大缩小了风药的应用范围。湖北中医药大学成肇仁教授精晓医理,  相似文献   

2.
你刊1983年第六期载有《驯龙汤治头痛》一文,该汤用龙齿,珍珠母、羚羊角、菊花、生地、当归、白芍、薄荷、沉香、川断、独活、大枣、勾藤等十三味,治五心烦热,自头至腰时时作颤,坐卧不安。有滋阴宁神,镇惊定悸之功。该文作者杜勉之同志用本方加减治阴虚血弱,肝阳上潜之头痛,功效甚著,并在“体会”中说:“慢性头痛多酷似头风,以经久不愈,时作时休为特征”。“其证多头痛反复发作,痛势一般较剧,兼证不一,如兼目痛,甚至失明,或兼鼻流脓涕;或兼恶心眩晕耳鸣;亦可见头部麻木或项强等”。“其病机若属精血耗伤,阴虚阳亢者,均可择用本方,有一定疗效”由上所引,可见杜同志用驯龙汤治慢性头痛,经验丰富,可供同道借鉴。  相似文献   

3.
根据《内经》"风为百病之长"的著名论断,结合数十年来对刘河间玄府学说及开通玄府治法的深入研究与实践探索,王明杰教授提出"脑病从风论治"的学术主张。认为脑为清窍,又居高位,最易受风,病多兼风。脑中玄府闭塞是脑病病机的关键,风药、虫类药等治风之品引药入脑,治风宁脑、开通玄府,通窍醒脑,在脑病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临证善于灵活运用风药、虫药组成的七味追风散治疗血管性头痛、脑动脉硬化性眩晕、脑梗死、面神经炎、血管性痴呆、帕金森氏病等多种脑病,见解独到,经验丰富,疗效显著,为中医治疗脑病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 “升陷汤”首见张锡纯著《医学衷中参西录》第四卷。方中黄芪味甘微温、补气升气,用为主药;“柴胡为少阳之药,能引大气之下陷者自左上升;升麻为阳明之药,能引大气之下陷者自右上升;桔梗为药中之舟楫,能载诸药之力上达胸中。”因诸药性味甘温,有升无降,故入知母之凉润者以济之,使升降复、云雨作,大气之下陷者可愈矣。若气分虚极者,酌加人参,或再加山萸肉以收敛气分之耗散,使升者不至复陷;兼气分郁结、经络湮瘀者,去升麻,加桂枝、当归、乳香、没药;兼心肺阳虚,冷背恶寒者,去知母,加桂枝、干姜、当  相似文献   

5.
川芎对药治疗头痛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痛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 ,头痛的成因复杂。六淫外袭 ,七情所伤 ,饮食劳倦 ,跌仆损伤皆可致病。但概括起来不过外感、内伤二类。头为诸阳之会 ,凡五脏六腑清阳之气 ,皆上会于此。外感六淫 ,上犯巅顶 ,或寒遏络脉 ,或热拢清空 ,或湿蔽清阳 ,均可致病。因“风为百病之长” ,故一般感受外邪 ,必多挟风 ,六淫外袭 ,必风邪为引 ,或风挟寒邪 ,阻遏络脉 ,血郁于内伤而为头痛 ;或风挟热邪 ,蒙蔽清阳 ,使清阳不升 ,浊阴不降而为头痛。内伤头痛 ,考其病因 ,多与肝、脾、肾三脏有关。因于肝者 ,一因情志不和 ,肝失条达 ,郁而化火 ,上扰清空 ,而为头痛 ;…  相似文献   

6.
1 风药治疗偏头痛的机制 对于偏头痛的病机,笔者认为,肝失疏泄为发病基础,气机失常为始动因素,络脉失和、气血逆乱为病机关键[1]。因此,风药治疗偏头痛的可能机制如下。 1.1 发散风邪 引药上行 《素问·风论》曰:“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新沐中风则为首风”。此为运用风药的病因依据。李东垣善用风药,并谓:“凡头痛皆以风药治之者,总其大体而言之也。高巅之上,唯风可到,故味之薄者,阴之阳,乃自地升天者也。” 李中梓发挥曰:“在风寒湿者,固为正用,即虚与热者亦假引经。”另外,外感风邪是偏头痛发病的重要诱因之一,故运用…  相似文献   

7.
清代名医陈士铎对头痛的治疗有不少独到经验 ,颇能启迪后学。笔者将《辨证奇闻》中有关头痛的诊治经验总结为五法 ,供同道临证时参考。1 疏风止痛法适用于风邪所致“头痛连脑 ,双目赤红 ,如破如裂”,“走来走去 ,无一定处者”。陈氏根据前贤“头痛每以风药治者 ,高巅之上 ,惟风可到”的论述 ,认为头为诸阳之首 ,脏腑气血聚集之所 ;风性上浮 ,为百病之长。如果风邪入脑或与阳气相战于经络间 ,则头痛发作。故治疗上必须以疏风止痛为主。如救脑汤 (辛夷、川芎、细辛、当归、蔓荆子 )、救破汤 (川芎、细辛、白芷 )等。陈氏对疏风止痛药的选择配…  相似文献   

8.
王立忠 《河南中医》2007,27(5):77-78
头痛为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可因外感或内伤诸因,以致气血不和,清浊相干,表现为以全头或某一局部疼痛为主症的脑病疾患。而顽固性头痛为临床上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痛苦万状的一种疾病。包括偏头痛(血管性头痛)、雷头风、巅疾、头风等。头居人体最高部位,脏腑清阳之气上注于头,三阳经均上至于头,风、寒、湿、痰、瘀之邪,内脏虚损均可导致头痛。据“痛则不通,通则不痛”之理,凡能瘀阻清阳气血运行之邪,均可发为头痛。  相似文献   

9.
浅谈头痛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光磊  任光曦 《陕西中医》2001,22(8):510-511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病证 ,引起头痛的原因较多 ,正如《医碥·头痛》中所讲“头为诸阳之会 ,外而六淫之邪气相侵 ,内而六府经脉之邪气上逆 ,皆能乱其清气 ,相搏击致痛”。头痛发作时其痛势痛程不尽相同 ,治疗方法也随证而异。多年来 ,笔者辨证审因 ,在治疗头痛病上有所收获 ,现浅谈如下。   1 抓要点 ,辨证型 头痛病表面说来是一个症 ,但细审之其病因病机却不尽相同 ,治时应辨证求因 ,审因论治。首先须辨明标本虚实 ,外感内伤。外感引起头痛者不外风、寒、湿、热诸邪气 ;内伤头痛应辨虚实 ,虚证常见气虚、血虚、肾虚 ,实证 (或虚中夹实 )…  相似文献   

10.
金元四大医家论治目病,各具特色:刘完素主张因于热者当用寒凉之品以清热,因于玄府闭塞,用辛温走窜之品以启闭开郁;张子和主张对因于火及血之太过与不及,药用成寒之品或以针刺放血;李东垣认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他首重甘温之品培补脾胃之气,善用风燥升阳之品;朱丹溪认为阴虚者宜养血补水安神以调之,风热者当除风散热以去之,若虚实相因,则当滋阴散热兼而用之。  相似文献   

11.
<正> 名老中医张治家先生,临证数十载,积有丰富经验。诊治顽固头痛,更是独具慧眼,别出一辙。临床常见有顽固性“久头痛”的患者,屡治不愈,稍感风寒即易发作,甚则隆冬季节亦须重绵厚帕裹头,医者往往误认为风寒头痛,用川芎茶调散等辛温解表之药,有时确能收到暂时效果,但反复发作,病情越来越重;或误认肾阳虚头痛,投以右归丸类补肾助阳之品,头痛反剧。张老认为,此类头痛,非属风寒之证,因无发热脉浮等表证;亦非肾虚,因不兼眩晕、耳鸣、腰酸等肾虚之象,且多发于青壮之年,肾虚之象,从何而来?据张  相似文献   

12.
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病症,由内外多种病理因素致清窍不利引起。国医大师凃晋文教授认为头痛当辨虚实、内外:外感六淫或内生之风、痰、瘀、火等邪气上扰,壅滞脑络,此为实;内伤脏腑虚损、气血阴阳不足,此为虚。临床头痛患者常表现为虚实夹杂。治头痛当实者通之,虚者补之。外感六淫头痛者,治当疏风散邪通络;内伤邪实为主头痛者,治以祛邪通络,辨证采用息风、化痰、活血、清热诸法;内伤久病,虚实夹杂头痛者,在祛邪的基础上重用扶正补虚之品以标本兼顾。同时凃教授治疗头痛还常选用虫类药与风药,搜风透络、引药上行。如此精准施治,以祛除病邪、恢复脏腑功能、补益气血阴阳,使清窍得利而头痛自止,临床疗效较好。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3.
<正> 头痛是临床极为常见的病证,病因繁杂,证候亦变化多端,有急性剧烈头痛而危重者;有慢性头痛而缠绵不愈者;或钻痛刺痛;或阵发加剧;或痛无休止……。头痛在古代医书中,有真头痛、脑痛之称,亦有首风、脑风之名。一般认为浅而近者为头痛,深而远者为头风。头痛的病因病机,古籍阐述甚多。《内经》认为本证受风邪侵袭,主要责之风邪;而体内上虚下实,厥气上逆亦可发生。如《素问·方盛衰论》云:“气上不下,头痛巅疾。”《外台秘要·头风及头痛方》提出体虚  相似文献   

14.
头痛又称“头风”,是临床常见病,它可单独出现,也见于许多疾病的过程中,最早记载于《内经》,在《素问·风论》中称为“脑风”、“首风”。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又为“髓海”,五脏六腑之气血皆上注于头。外感六淫、内伤情志、肾精亏虚、饮食劳倦、跌仆外伤皆可导致头痛。外感六淫之邪,上犯巅顶,使经脉阻滞,清阳不得疏发可致外感头痛;内伤情志,忧郁恼怒,气郁肝阳或肝郁化火上扰清窍可致肝阳头痛;肾精不足,髓海空虚可致肾虚头痛;饮食劳倦,  相似文献   

15.
《辽宁中医杂志》2016,(12):2500-2502
李敬林教授对于头痛病的历史沿革、病因病机、辨治要领及用药规律均有独到见解。其中李老认为头痛应从外感、内伤论治,病因不外乎风寒湿、气血虚、气滞、血瘀、痰浊、肝阳上亢等邪气首犯或兼杂为病,尤提出肝阳头痛病变机理在于"上实下虚"。临证时亦应根据头痛性质、头痛部位、发病急缓辨证施治,采用"清上、导下、调肝"之大法,治疗时巧用风药、善用引经药、配用虫类药,立法处方,灵活运用,临床疗效显著。文章对李敬林教授独特的治疗经验进行总结,以期更好地传承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  相似文献   

16.
虫类药入中药历史悠久,效专力宏。结合久病入络、心主血脉之理论,其治疗心血管疾病胸痹心痛、眩晕等疗效显著。水蛭破血通络,穿山甲散风通络,用于胸痹心痛血瘀之证;地龙平肝潜阳,用于肝阳上亢之眩晕头痛;僵蚕化痰熄风,用于风痰阻络、肝经风热上攻之眩晕头痛;蝉蜕清疏肝经风热,用于肝经风热之眩晕等。虫类药研粉疗效显著,其有一定毒性,应用中遵循辨证论治,注重不同药性,注意配伍、疗程、剂量及剂型。服用虫类药引起的胃肠道反应,可于饭后服药,并配以健脾消导之品缓解;有出现过敏现象者,加用抗过敏中药或西药。  相似文献   

17.
慢性支气管炎属“痰饮”等范畴。对于此类病证,《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篇曾有“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论述。这是言痰饮病治疗之常法,但临床上此类患者证情往往较为复杂,或夹宿疾,或兼外感之邪,或则痰饮久而化热。治疗上若单纯用温药未必确当,我常以温清并用,标本兼顾,补泻  相似文献   

18.
诊余谈助     
牛膝善治偏头痛、衄血牛膝为血分药、下行药。李时珍归纳其功用有二:“得酒则能补肝肾,生用则能去恶血。”牛膝又分为怀牛膝和川牛膝二种,比较而言,前者偏于补肝肾,后者偏于活血祛瘀,人皆知之。余又用之治头痛,尤其偏左头痛、衄血,得效甚捷。凡头痛、衄血之属于风火上壅,气逆血逆者,作为主药,或主要配伍药。偏头痛尤其血管神经性头痛,其证多火、多动、  相似文献   

19.
头痛辨治     
头痛是由于邪扰清窍阻闭脑络、气血不畅或因髓海亏虚,气血不足,清窍失养而致局部或整个头痛为主证的疾病。头痛之病其因颇多,其证繁杂,其治各异。欲求其愈者,必当详辨其证而施治之。《济生方·头痛论治》:“夫头者上配于天,诸阳脉之所聚。……治法当推其所由而调之,无不切中者矣。”一、六淫辨治《医碥·头痛》篇指出:  相似文献   

20.
疼痛一症,可见于临床各科及多种疾病。病因不一,治法各异,倘能结合选用治痛药对,往往可增强疗效。今略举数对,以示梗概。一、羌活、独活治风湿阻络:羌活气浓香烈,升散力强;独活气清而香,升中有降。二味组对,祛风除湿,尤善止痛,用治风寒湿邪侵袭所致的肢体关节疼痛,头痛身痛等症。然羌活主入太阳,兼入少阴,治痹痛以上半身者更宜;独活主入少阴,兼入太阳,治痹痛尤宜下半身者。故前人有“独活入足少阴,而治伏风;羌活入足太阳,而治游风”之说。若一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