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13岁。因下腹隐痛5个月,发热4月,发现下腹部包块1月,于……  相似文献   

2.
甲状腺功能减退致心肌酶谱异常增高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患者,女,50岁,因胸闷、气短、乏力6月,心肌酶谱异常增高,于1998年4月15日收入我院。既往无甲状腺手术史及相关药物、放射性治疗史。入院查体:T36.4℃,BP19/12kPa(140/90mmHg),表情淡漠,面色暗黄,颜面浮肿,毛发干黄,口唇微绀。未扪及甲状腺体,颈静脉无怒张。心尖冲动弱,心界不大,心率55次/min,律齐,未闻及杂音。双下肢非凹陷性肿胀。EKG:窦性心动过缓,T波低平倒置。心脏超声:心脏各室腔大小正常,无室壁节段运动异常,无心包积液。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患者合并心电图异常鲜见报道。本文分析了 54例肝硬化患者的异常心电图 ,并探讨其发病机制。1 临床资料收集 1996年 2月~ 1998年 12月住院肝硬化患者 ,其中 54例心电图异常。所有病例均符合 199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分类[1] ,并通过病史询问 ,检测空腹血糖、入院后 3d的血压观察及心脏超声检查排除了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及其他原发性心血管疾病。 54例肝硬化患者中男 4 5例、女 9例 ,平均年龄 4 6 .5岁 (2 5~ 58岁 ) ;6例为布-加综合征所致肝硬化 ,其余均为肝炎后肝硬化。所有病例根据其腹水、血清胆红素、血清白…  相似文献   

4.
1 病例报告 女,61岁,汉族,河北省藉,因乏力、纳差1mo入院,有乙型肝炎病史10a.查体:轻度贫血貌,心肺无异常,腹平软,肝于肋缘下4cm,剑突下6.0cm;脾于肋缘下1.0cm;血压:23/15kPa.B超:肝脾大;慢性结石性胆囊炎.CT:肝硬化,脾大;磁共振:肝硬化,胆囊炎;心电图:左心室肥厚心肌劳损,广泛心肌供血不足;骨穿:缺铁性贫血,未发现骨髓瘤细胞;  相似文献   

5.
成人肝癌患者血清甲胎蛋白 (AFP)升高约占 80 % ,儿童患肝癌且AFP含量极高则非常少见。我们发现 1例幼儿肝母细胞瘤患者血清AFP极高 ,报道如下。  病历摘要 :患儿男性 ,2岁 6个月。因腹部包块 4月 ,面色苍白 1月 ,发热、呕吐 1d于 1 999年 9月 5日入院。患儿系第 1胎第 1产 ,足月顺产 ,无窒息及产伤。母乳喂养 ,阶段发育同健康月龄儿。父母体健 ,否认近亲结婚及遗传病传染病史。体检体温 3 7℃ ,心率 1 2 0次 /min ,发育正常 ,营养中等 ,神志清 ,精神萎靡。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双肺呼吸音粗 ,心率齐。脐部见1cm× 1cm凸…  相似文献   

6.
近期发现产甲胎蛋白胃癌1例,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患者,男,76岁,2007年11月健康体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为354 ng/ml(电化学发光法),无肝炎、糖尿病病史,无腹痛等任何不适,精神状况、食欲均正常;随即行腹部B超及增强CT,肝、胆无异常;胰腺提示胰管扩张,未见占位;睾丸、前列腺正常.  相似文献   

7.
病例1,女性,60岁,主因两季肋部及上腹部不适3个月于2007年7月28日入院.否认慢性肝炎病史.胃镜检查:幽门管见一约2×2.5cm不规则溃疡,底平,被覆厚污秽苔,伴凝血块附着,周边粘膜充血、水肿、糜烂.诊断"幽门管溃疡".  相似文献   

8.
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s,AFP)是卵黄囊瘤、畸胎瘤、肝细胞癌等多种肿瘤的重要肿瘤标志物。自从1970年Boutrcillee等^[1]报道第一例产AFP胃癌(alpha-fetoproteins-producing gastric cancer,AFPGC)以来,陆续发现一些胃肠道肿瘤可产生AFP.其中以胃癌报道最多,占全部胃癌的1%~6%^[2],但总的来说国内外报道较少,其中血清AFP阴性的产AFP胃癌更为罕见.本文报告1例如下。  相似文献   

9.
患男.36岁,农民。因发热咳喘2周入院。既往无慢性咳喘史。体检:T38.3℃.R28次/min,BPl20/70mmHg(1mmHg=0.13kPa)。气急,左下肺部闻及少许湿罗音,肝脾肋下未触及。胸部x线片示两肺上中下多枚结节状阴影,密度较均匀,右肋膈角欠清。血WBC111×10^9/L,N 081。拟诊败血症、败血性肺炎、恶性肿瘤肺转移待排。经积极抗感染治疗3周,病情无好转.气喘加重。右侧胸腔大量积液。胸水常规检查:血性,李凡他氏试验阳性,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和甲胎蛋白(AFP)在肝细胞癌(HC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6月-2021年6月浙江省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HCC患者64例(HCC组)、肝硬化患者39例(肝硬化组)、病毒性肝炎无肝硬化患者76例(病毒性肝炎组)、其他肝良性相关疾病患者47例(良性肝病组)、健康体检者50例(健康组),比较分析PIVKA-Ⅱ和AFP单独及联合诊断HCC的效能。结果 (1)HCC组PIVKA-Ⅱ水平均高于肝硬化组、病毒性肝炎组、肝良性相关疾病组(肝硬化组、病毒性肝炎组、肝良性相关疾病组统称“各肝良性相关疾病组”,下同)和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肝良性相关疾病组的PIVKA-Ⅱ水平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C组AFP水平均高于各肝良性相关疾病组和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肝良性相关疾病组AFP水平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ROC曲线分析显示,两者联合检测的ROC曲线面积均大于单独检测(P<0.05),cut-off值分别为48.74m...  相似文献   

12.
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s,AFP)是卵黄囊瘤、畸胎瘤、肝细胞癌等多种肿瘤的重要肿瘤标志物。自从1970年Bour-reillee等[1]报道第一例产AFP胃癌(alpha-fetoproteins-produc-ing gastric cancer,AFPGC)以来,陆续发现一些胃肠道肿瘤可产生AFP,其中以胃癌报道最多,占全部胃癌的1%~6%[2],但总的来说国内外报道较少,其中血清AFP阴性的产AFP胃癌更为罕见,本文报告1例如下。  相似文献   

13.
患者为中年女性 ,5 0岁 ,因上腹胀痛伴双下肢水肿于 1997年 5月 2 3日第一次住我院。查体 :重度贫血貌 ,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 ,腹丰满 ,肝肋下 3CM ,剑突下 3CM ,脾肋下 4CM ,质中 ,有触痛 ,双下肢〈2〉°水肿。骨髓像 :脾亢骨髓像。血常规 :白细胞 1 2× 10 9/L ,红细胞 1.19× 10 12 /L ,血红蛋白 2 9g/L ,血小板 35×10 9/L。肝功 :总蛋白 4 9.1g/L ,白蛋白 2 8.7g/L ,余正常。乙肝两对半 :小三阳。B超 :肝硬化、脾大、少量腹水。胸片 :双肺未见异常。患者既往有乙肝病史。诊断 :慢性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 ,脾功能亢进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 (alpha-fetoprotein ,AFP)评价肝脏疾病的诊断价值。 方法 采用时间分辨荧光检测 75例肝脏疾病患者的AFP和 2 0 0例健康成人血清肿瘤标志物AFP、癌胚抗原 (carcino -embryonicantigen ,CEA)的水平。 结果 肝癌组血清AFP(541 .3± 580 .6)U/ml比肝硬化组 (9.53± 1 1 .0 9)U/ml明显升高 (P <0 .0 1 ) ,而肝硬化组比健康人组低度升高。AFP最佳工作点诊断肝癌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76 .0 %和 88.3 %。结论 时间分辨荧光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具有超敏感特性 ,增强AFP对肝癌的特异性、敏感性 ,有助于肝脏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1病例资料患者男,62岁。主因头晕、乏力,上腹部不适1月入院。既往乙肝病史8年,肝硬化1年。查体:轻度贫血貌,精神稍欠佳,腹部平坦,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区叩击痛。腹部CT增强扫描:肝硬化,脾大,肝内富血供结节,考虑肝癌(图1)。  相似文献   

16.
拉米夫定对肝硬化患者血清甲胎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高水平AFP与肝脏损害、病毒复制以及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检测AFP,高水平AFP者每2~4周定期复查.结果 随着肝病好转ALT、AST下降,AFP水平也逐渐下降.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组AFP恢复正常者(27/30)高于对照组(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FP的持续升高可能与乙肝病毒复制有内在联系.对有病毒复制的肝硬化患者的治疗,有效的抗病毒治疗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17.
1病例报告 男性,59a。住院号:39623。饮酒40a余,每日乙醇摄入量约200克。因腹胀、纳差、乏力、尿黄2mo余,于2007年5月1日入院。2mo前,无明显诱因感中上腹胀,食欲下降,乏力,尿色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异质体3(AFP-L3)及其比值对原发性肝癌(HCC)和肝硬化的鉴别诊断价值及诊断界值。方法应用AFP-L3快速分离微量离心柱分离40例HCC患者和65例肝硬化患者的AFP-L3,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夹心法检测血清AFP水平,计算AFP-L3比值,即AFP-L3绝对值占血清AFP总量的百分比。结果HCC患者AFP-L3比值大于肝硬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433,P=0.000);AFP-L3比值诊断HCC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916;AFP-L3比值≥15%时诊断HCC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之和最大,为177.1%。结论 AFP-L3比值对HCC的诊断效能优于AFP和AFP-L3,对肝硬化和HCC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脾切除手术后致血小板异常增高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45岁,因反复发作牙龈及鼻出血2a,咯痰带血1a,尿血6d于2001年12月7日入我院。患者曾于1996年10月因车祸在当地医院行脾切除术,术后病人时患感冒,但未到医院仔细检查。近2a来患者无明显原因时常出现牙龈及鼻出血,自以为是“上火”,未系统诊治,且颜面部颜色逐渐变为紫红色,近1a又反复出现咯痰带血,曾在外院诊断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联合甲胎蛋白(AFP)检测在原发性肝癌(PL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9月佳木斯中医医院收治的1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PLC患者48例,纳入PLC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48例,纳入HBV组,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48例,纳入HCV组,肝硬化(LC)患者48例,纳入LC组,另选取同期52名健康体检者为健康组,比较四组AFP、PIVKA-Ⅱ水平,不同病理特征PLC患者血清AFP、PIVKA-Ⅱ水平,并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AFP、PIVKA-Ⅱ单项及联合检测在PLC诊断中的价值。结果:PLC组AFP、PIVKA-Ⅱ水平高于健康组、HBV组、LC组、HC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直径、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CLC)分期和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的PLC患者血清AFP、PIVKA-Ⅱ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结节PLC患者血清AFP、PIVKA-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AFP、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