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分子标志物在诊断血栓前状态的意义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本文综述检测止凝血和抗凝血活化过程中释放出具特异性的若干分子标志物,如凝血酶调节蛋白、内皮素-1,β-血小板球蛋白、GMP-140,凝血酶原片段1+2、纤维蛋白肽A,蛋白C活性肽,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以及D-二聚体、纤溶酶-纤溶酶抑制物等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检测正日益应用于临床,它不仅有利于血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同时还可作为溶栓治疗监测及预后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检测正日益应用于临床 ,它不仅有利于血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 ,同时还可作为溶栓治疗监测及预后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娄宏 《临床医学》2014,(11):84-85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孕妇血栓前状态(PTS)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正常非妊娠女性45例(非妊娠组)、正常晚孕女性45例(正常妊娠组)及妊娠糖尿病女性45例(妊娠糖尿病组),检测其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P-选择素、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维蛋白肽A(FPA)、蛋白C(PC)、血栓前体蛋白(TpP)、D-二聚体(D-dimer)含量。结果妊娠糖尿病(GMD)组与非妊娠组、正常妊娠组比较,GMD组血浆TpP、TAT、vWf、FPA、P-选择素、D-dimer均明显上升(P〈0.05)。结论正常晚期妊娠女性具有PTS,妊娠糖尿病患者则具有较为显著PTS情况,所以糖尿病孕妇产前检测凝血和纤溶情况,可以及时发现病情,及时治疗,改善预后等。  相似文献   

5.
心房纤颤患者中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葛宁  姜建 《华西医学》2003,18(4):603-604
心房纤颤 (AF)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是目前因心律失常而住院的最常见的原因。房颤因其血流动力学的异常 ,易形成血栓 ,成为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 ,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证实了心房纤颤增加脑梗塞危险的临床因素 ,而这些导致脑梗塞的机制并不清楚。近年来 ,有许多试验发现 ,血栓前状态是心房纤颤引起脑梗塞的重要环节 ,其分子标志物在AF患者中的表达有明显改变。1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的表达血小板粘附反应需要一个辅因子的存在 ,这个辅因子就是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OnWitlebrand因子 ,简称vWF)。大量事实证明血浆中vWF绝大部…  相似文献   

6.
葛根素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急性胰腺炎(AP)时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 GMP-140)、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Ag)、血栓调节蛋白(TM)、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变化,并探讨葛根素对AP的治疗作用.方法 AP患者78例,重型AP(SAP) 26例,轻型AP (MAP) 5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葛根素治疗组40例及常规治疗组38例.两组均给予禁食,持续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静脉支持,抑酸药物,抗生素抑制胰酶分泌及抑制胰酶活性的药物等综合治疗,葛根素组联合葛根素注射液0.5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前后应用EHSA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GMP-140、vWF:Ag、TM、DD,采用发色底物法测定AT-Ⅲ活性、血尿淀粉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22名为健康对照组.结果 SAP患者血浆GMP-140为(86.26±15.28) ng/L、vWF为(236.22±31.78)%、TM为(65.70±12.27) μg/L、DD为(0.87±0.04)mg/L,血浆AT-Ⅲ为(56.13±15.78) U/ml,与MAP组[(58.68±15.86) ng/L、(126.68±17.06)%、(9.80±6.98) μg/L、(0.56 ±0.05) mg/L、( 80.38±18.29) U/ml]和健康对照组[(32.56±18.17) ng/L、(95.12±31.68)%、(4.26 ±0.92) μg/L、(0.36 ±0.06) mg/L、(98.76±22.68) U/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葛根素组治疗后血浆GMP-140为(31.52±15.81) ng/L、vWF为(93.32±28.62)%、TM为(4.36 ±0.82) μg/L、DD为(0.32±0.05) mg/L,较常规治疗组[(59.62±13.73) ng/L、(128.81±16.23)%、(11.23±7.62) μg/L、(0.68±0.04) mg/L]明显下降(t值分别为- 23.283、-28.205、-43.419、- 15.642,P均<0.001),葛根素组血浆AT-Ⅲ[(97.68±21.69) U/ml]较常规治疗组[ (76.86±17.92) U/ml]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967,P<0.01);血、尿淀粉酶和腹痛缓解时间[ (81.26±17.12) U/L、(416.37±116.50) U/L、(2.18±0.76)d]与常规治疗组[(119.63 ±51.87)U/L、(576.32±126.58) U/L、(5.26±0.58)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618、- 36.659、-13.619,P均<0.001).结论 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异常变化可能是AP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葛根素具有改善胰腺微循环和调节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作用,对AP有一定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浆中血栓前体蛋白(TpP)、同型半胱氨酸(Hey)水平在早期诊断血栓前状态中的价值.方法 检测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浆TpP、Hcy,DD指标,并与肺心病、冠心病、脑梗死及正常人对照.结果 肺心病、冠心病、肺冠心及脑梗死患者Hcy、TpP.DD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显著;脑梗死组患者TpP明显高于肺心病、冠心病及肺冠心组;肺心病、肺冠心和腑梗死患者的DD明显高于冠心病组;四组患者TpP和DD阳性率比较有差异,脑梗死组最高,肺冠心组其次.结论 T-Hcy、TpP、DD均可以作为早期诊断血栓形成前状态的分子标志物,在早期判断血栓前状态时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经综合干预后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变化。方法 在2013年选择60例初诊T2DM患者,按照饮食干预、运动指导、药物治疗、疾病监测和糖尿病教育五项措施实施12个月的综合干预。干预前、干预6个月和干预12个月分别采血样,检测血糖(Glu)、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生化项目,分离血浆-70℃保存,统一检测血栓分子标志物:内皮素-1(ET-1),血栓素B2(TXB2),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和D-二聚体(DD)。按照用药途径把T2DM患者分为胰岛素治疗组与口服药物治疗组,进行干预前后比较。以60例体检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数据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 60例T2DM患者Glu,HbA1c,ET-1,TXB2,TAT和DD干预前的检测值分别是8.86±1.03 mmol/L,8.70%±0.8%,54.8±12.5 ng/L,145±26 ng/L,2.03±0.52 μg/L和0.24±0.08 mg/L; 干预6个月的值分别是5.70±0.56 mmol/L,5.7%±0.6%,54.2±11.7 ng/L,135±24 ng/L,1.81±0.53 μg/L和0.21±0.08 mg/L,干预12个月的值分别是5.78±0.51 mmol/L,5.8%±0.5%,53.9±10.9ng/L,136±24 ng/L,1.82±0.54 μg/L和0.21±0.08 mg/L; 正常对照组检测值分别是5.15±0.34 mmol/L,5.1%±0.3%,53.2±10.6 ng/L,131±25 ng/L,1.79±0.52 μg/L和0.20±0.07 mg/L,四组经方差分析比较,Glu,HbA1c,ET-1,TXB2,TAT和DD的F值分别是449.7,511.2,0.214,3.640,2.750,2.794; P值分别为0.000,0.000,0.887,0.013,0.043,0.041。与对照组和干预后比较,干预前Glu,HbA1c,TXB2,TAT,DD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各组间ET-1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治疗组与口服药物治疗组在干预前后结果比较,ET-1,TXB2,TAT和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初诊T2DM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经综合干预后,能改善患者的血栓倾向。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栓前状态标志物的检测结果。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2年5月在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就诊的84例2型糖尿病(DM )患者,根据视网膜是否病变分为视网膜病变组(DR)40例和无视网膜病变组(NDR)44例,选择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与对照组的血浆血栓调节蛋白(vWF)、血管性血友病因子(TM )、纤维蛋白原(FIB)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组织型纤维溶酶原激活剂(t-PA)等血栓前状态标志物,并分别进行比较。结果 DM 组患者的vWF、TM、FIB、D-二聚体(D-D)分别为144.8%±44.2%、(20.7±5.3)μg/L、(4.1±0.6)g/L、(730.0±129.9)μ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DR组也明显高于ND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M组患者的hs-CRP、PAI分别为(4.2±0.5)mg/L、(48.6±12.6)μg/L ,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而DR组患者的t-PA明显低于N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血栓前状态标志物对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病情把握以及血管病变的控制有很大的益处。  相似文献   

10.
血栓前状态(prethrombotic state)或称血栓前期(prethrornbotic pha8e),指血液有形成分和无形成分的生物化学和流变学发生了病理性变化,表现在:①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或受刺激;②血小板和白细胞被激活或功能亢进;③凝血蛋白(凝血因子)含量增高或被活化;④抗凝蛋白(抗凝因子)含量减低或结构异常;⑤纤溶因子含量减少或功能减弱;⑥血液粘度增高或血流减慢等。在这些病理状态下,循环血液既有利于发生,但又不一定会发生血栓形成或血栓性疾病。血栓前状态的病因,可以是遗传性的或获得性的,也可以是原发性的或继发性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冠心病(CHD)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栓形成前状态(PTS)分子标志物的变化。方法检测冠心病组74例(稳定型心绞痛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9例,UAP合并T2DM23例)和正常对照组20例体内PTS分子标志物,并回归分析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尤其是合并T2DM患者体内存在明显的PTS分子标志物变化,VWF、D-D、FIB水平显著升高,AT-Ⅲ活性下降,并与心脏事件发生密切相关。结论PTS分子标志物的检测对冠心病尤其是合并T2DM患者高凝状态的诊断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合并冠心病(CHD)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单纯2型DM组、2型DM合并CHD组及正常对照组的脂联素和胰岛素,用日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FBG、血脂,测量所有观察对象的身高、体重、腰围和臀围并测定其尿白蛋白排泄率。结果单纯2型DM组、2型DM合并CHD组血清脂联素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2型DM合并CHD组显著低于单纯2型DM组(P〈0.01)。2型DM2组Homa-IR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脂联素与WHR、Homa—IR呈独立负相关(P〈0.01)。结论2型DM合并CHD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血清脂联素在2型DM及合并CHD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糖尿病血脂异常对冠心病的影响以便护理干预。方法自2006年1月-2010年1月我们科住院的1020例冠心病病人中有157例合并糖尿病和血脂异常,随机选同期内分泌病房住院糖尿病病人无冠心病者40例与同期门诊查体中心80例健康对照者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患者血清HDL—C,ApoA1水平较对照组降低,而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的HDL—C,ApoA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和糖尿病组,糖尿病组LDL—C,TG,ApoB水平较对照组增高,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的LDL—C,TG,ApoB水平较对照组和糖尿病组高。结论对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糖尿病患者群应尽可能控制血脂增高。  相似文献   

14.
血栓前状态与原发性高血压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通过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栓前状态(PTS)分子标志物的变化,探讨其易并发血栓性疾病的机制,为临床早期诊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检测10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10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PTS分子标志物[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浆α-颗粒膜蛋白(GMP-140)、11-去氢血栓烷B2(11-DH-TXB:)、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AT)]的含量,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的活性水平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并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组患者的血浆vWF、GMP-140、11-DH-TXB,、nB含量及PAI-1活性和血粘度均明显升高,而AT含量、t-PA活性均明显下降(均为P〈0.01)。随着血压水平升高,PTS标志物水平变化越显著(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燕者存在PTS,PTS与其病情进展及血栓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外周血单核细胞清道夫受体CD36的表达在冠心病及高血脂、糖尿病中的意义。方法流式细胞术测定健康对照组、冠心病组、高血脂组、糖尿病组外周血单核细胞CD36表达水平,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血脂(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并作比较分析。结果冠心病组、高血脂组、糖尿病组的CD36表达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O.01),其中冠心病组高于高血脂组与糖尿病组(P〈O.05),高血脂组与糖尿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糖尿病组的血糖高于健康对照组及高血脂组(P〈O.01)。高血脂组的TG、TC、LDL-C高于健康对照组、冠心病组及糖尿病组(P〈0.01)。冠心病组、糖尿病组及高血脂组HDL-C低于健康对照组(P〈O.05)。结论高血糖及高血脂均可使CD36表达上调,CD36表达上调可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我国北方汉族糖尿病(DM)合并冠心病(CHD)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ey)及Hey代谢相关酶胱硫醚β-合成酶(CBS)的844ins68的基因多态性特点。方法检测104例2型DM合并CHD患者(DM合并CHD)、127例2型DM患者、61例CHD患者和91名健康对照者的Hey、叶酸、维生素B12、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apoB)浓度。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CBS844ins68基因多态性。结果DM合并CHD组Hey水平明显高于DM组和对照组,叶酸、维生素B12水平明显低于DM组及对照组(P〈0.叭)。DM合并CHD组与CHD组Hcy、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组与对照组之问Hey、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CBS844ins68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e回归分析显示高Hey水平、年龄、Tc是CH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0R值[95%可信区问(CI)]分别为2.117(1.081-4.145)、1.105(1.070~1.142),1.023(1.005~1.042)(P均〈0.05)。CBS844ins68的OR值(95%CI)为1.254(0.229~6.867)(P〉0.05):结论高Hey水平是我国北方汉族人2型DM合并CH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CBS844ins68基因多态性不是2型DM合并CH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冠心病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后氧化和抗氧化指标变化情况.方法选择32例冠心病患者(A组)及24例冠心病合并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患者(B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分别在术前及术后20 min、24 h、7 d测定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并动态随访介入治疗后冠状动脉病变再狭窄情况.结果术后两组患者MDA、SOD水平均较术前有明显的变化,但B组变化更明显,至术后第7天A组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但B组仍有明显变化.结论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出现氧化和抗氧化指标的变化,这种变化在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对冠心病、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意义。方法选择40例冠心病患者、36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和30例健康人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记录,分析比较。结果 A组(冠心病)、B组(冠心病并发糖尿病)患者R-R间期总体标准差(SDNN)、平均值标准差(SDANN)、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index)、平方根(RMSSD)、总R-R间期数的百分比(PNN50%)较C组(正常对照)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检查可作为衡量其心脏自主神经损害的一个有效的无创方法,此方法不仅能够准确反映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及其损害情况,并可对其损害程度进行初步判断、评估,为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老年2型糖尿病(T2DM)伴发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代谢及血管病变的特点,探讨T2DM和NAFLD对健康的综合影响。方法:将268例老年T2DM患者分为观察组102例(合并NAFLD)和对照组166例(无合并NAFLD),比较2组患者的血清学指标、血管影像学指标及临床并发症,同时行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BMI,HOMA-IR,糖化血红蛋白A1c(GHbA1c),ALT、HS-CRP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高于(或厚于)对照组(P<0.05~P<0.01),冠状动脉狭窄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生率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示冠状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包括甘油三酯、GHbA1c和ALT。结论:T2DM合并NAFLD不仅是简单的伴随现象,而涉及更严重的全身性代谢紊乱,血管并发症发生风险亦增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CHD)与合并原发性高血压(EH)和/或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炎症及血栓前状态的变化.方法CHD合并EH患者86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84例、合并EH及2型糖尿病患者80例、单纯CHD患者91例,健康体检者79例,分别检测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浓度,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血清hs-CRP、D-二聚体、VWF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降低(均P<0.05),且CHD合并EH及2型糖尿病组患者hs-CRP、D-二聚体、VWF水平高于单纯CHD组、CHD合并EH组、CHD合并2型糖尿病组(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示单纯CHD组患者血清hs-CRP与D-二聚体、VWF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CHD同时合并EH及2型糖尿病的患者体内炎症及高凝状态更显著,检测其血清h8-CRP、D-二聚体、VWF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