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脐血体外同时扩增造血干祖细胞、T细胞及树突状细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体外同时扩增脐血中造血干祖细胞、T细胞及树突状细胞的可能性和最佳细胞因子组合方案。方法:采集健康正常足月产新生儿脐血,分离出单个核细胞,在不同的细胞因子组合作用下培养14天。培养于0、3、7和14天时收集细胞,用FCM分析扩增前后脐血CD34^+、CD3^+T及DCs细胞含量。结果:3组不同细胞因子组合实验组A:SCF+IL-3,6;B:SCF+IL-3,6,4;c:SCF+IL-3,6,4(5X)均能显著扩增脐血中的单个核细胞和CD34’细胞,各组的CD34^+细胞最高值出现在第7天,CD34^+细胞平均增加倍数10—20倍不等。在扩增初期,各组CD3^+T有所下降,7天时CD3^+T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增加,14天时扩增最高的组别中CD3^+T细胞是新鲜脐血的2倍。DCs标志CD1a、CDS0、CD83和CD86。在所有组别中培养3天时有所下降,第7天时在含IL4的组别中有显著上升,且CD1a和CD80表达高于CD83和CD86;14天时则有所回落。IL4对CD34^+和CD3^+T细胞扩增有一定促进作用。结论:脐血中T细胞、DC细胞在一定细胞因子组合下。可与CD34^+细胞同时在体外被扩增和诱导分化。 相似文献
2.
CD34+ CD38- HLA DR- 是目前公认的原始干 祖细胞 (HSPC)的表面抗原标记 ,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脐带血(UCB)CD34+ 细胞表面CD38和HLA DR抗原在扩增过程中的变化 ,以期探讨HSPC的免疫表型与其功能的关系。收集足月妊娠的UCB标本 11份 ,分离单个核细胞 ,再按试剂盒说明纯化CD34+ 细胞 (MiltenyibiotchInc .Auburn ,CA)。将富集的UCBCD34+ 细胞接种于已建立的无血清无基质悬浮扩增体系 ,培养 2周 ,分别于 7d、10d和 14d收获部分扩增细胞 ,再次纯化CD34+ 细胞。进行流式细胞表型分析。应用直标单抗双色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CD34…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一个体外培养脐血来源内皮祖细胞(EPC)的培养体系。方法 脐带血经密度梯度离心获得单个核细胞,按本室已建立的培养体系细胞培养,免疫细胞化学和流式细胞术对培养7d后的细胞进行CD34、CD133、vWF、CD146及CD144鉴定。结果 接种后前5d为生长的潜伏期,细胞开始贴壁,无明显扩增。第6天平均每个视野下细胞数目为287+45;第9天细胞数为282+46;第12天开始,细胞进入对数生长期,细胞数为805+67(P<0.05);第19天细胞继续增殖,细胞数为1115+182(P<0.05);第23天时,细胞进入凋亡期,数量明显减少,为265+61(P<0.05)。vWF,CD146,CD144表达阳性。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梭形样细胞群体中,CD34阳性率为88.98%+5.15% (P<0.05),CD133阳性率为1.20%+1.44% (P<0.05)。结论 利用本实验室的培养体系成功培养出内皮祖细胞。 相似文献
4.
血管内皮祖细胞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progenitorcells,EPC)是血管内皮的前体细胞 ,亦称为血管母细胞(angioblasts)。新近研究表明 ,血管内皮祖细胞不仅参与胚胎期的血管发育 ,也存在于成年机体的骨髓及外周血 ,在成体血管新生中起重要作用。这一目前血管发育生物学的重大发现 ,不仅为揭开血管新生机制之谜提供了重要线索 ,也为缺血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本文报告其有关进展。1血管内皮祖细胞的来源在胚胎期 ,随着卵黄囊所提供养分的耗尽 ,胚胎须从母体获得营养。因此在人胚胎的第13… 相似文献
5.
背景:对于小型实验动物,通过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进行内皮祖细胞培养、扩增的方法较为繁琐。
目的:探讨采用全骨髓培养方式扩增小型动物内皮祖细胞的可行性。
方法:采用全骨髓培养分离C57BL/6小鼠内皮祖细胞,培养第7天行DiL-acLDL和FITC-UEA-1双荧光染色检测,并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CD34、FLK-1表达情况。同时检测其体外血管生成能力,黏附、增殖和迁移能力。设立骨髓单个核细胞培养法为对照。
结果与结论:全骨髓培养至第2天便可见早期内皮祖细胞集落形成,第7天时可见大量短梭状内皮祖细胞,其具有吞噬DiL-acLDL及结合FITC-UEA-1的能力,内皮祖细胞在基质胶上同样能够形成血管样结构,培养至第2周晚期内皮祖细胞集落出现,迅速生长形成典型的铺路石样,并能够在体外传代培养,细胞数量、细胞表面CD34、FLK-1表达、体外黏附、增殖和迁移能力及晚期集落出现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说明采用全骨髓培养的方式能够实现小型动物内皮祖细胞的筛选扩增,且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6.
7.
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是一种起源于骨髓的原始细胞,类似于胚胎期的成血管细胞(angio-blast),在一定条件下可定向分化为成熟的内皮细胞。在体外,EPC能吸收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结合荆豆凝集素(ulexeuropeas lectin),形成毛细血管管腔样结构;在体内,EPC能募集、归巢到血管损伤区,分化为内皮细胞,促进血管再生。除骨髓之外,骨骼肌、血管软组织中都可检测到EPC。外周血中的循环EPC来源于骨髓,脐带血EPC来源于胎肝。EPC最早是作为CD34 单个核细胞从成人外周血中分离出来[1]。分离EPC的方法有多种,例如密度梯度… 相似文献
8.
血管内皮祖细胞与糖尿病血管病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内皮祖细胞(EPC)是能直接分化成血管内皮的前体细胞,参与胚胎期及成体的血管生长。糖尿病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及功能均有改变,使血管阻塞事件具有更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已有实验证实EPC存在并参与了出生后新血管形成。在动物肢体缺血模型中,EPC移植能扩大缺血组织的侧枝血管生长,恢复血流,改善缺血,这为糖尿病血管病变提供了一种可行性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9.
1997年Asahara等首次从外周血CD34^+细胞中分离到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后。围绕EPCs的研究便迅速展开和深入。近年来,基因修饰EPCs移植在以往EPCs移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并初步展现了美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是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特异性表达CD34,CD133和VEGFR-2,具有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的潜能。EPCs主要位于骨髓和外周血。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依赖于肿瘤血管新生。肿瘤细胞可合成和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在不同因子的趋化作用下EPCs从骨髓动员至外周血循环,然后迁移和定居到肿瘤组织,经细胞因子诱导分化为成熟内皮细胞,参与肿瘤血管新生。VEGF/VEGFR-2信号途径在EPCs参与的肿瘤血管新生方面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造血干/祖细胞体外扩增方法的快速发展为造血干/祖细胞广泛应用于临床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就造血干/祖细胞体外扩增的方法和培养系统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造血干/祖细胞体外扩增方法的快速发展为造血于/祖细胞广泛应用于临床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就造血干/祖细胞体外扩增的方法和培养系统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Isolation of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from cord blood and induction of differentiation by ex vivo expansion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EPCs) have been reported to possess the capacity to colonize vascular grafts and hold promise for therapeutic neovascularization. However, limited quantities of EPCs have been the major factor impeding effective research on vasculoangiogenesis. In this study, cytokine and culture conditions necessary for the provision of large quantities of endothelial cells (ECs) were investigated. Cord blood was collected from 18 normal full-term deliveries and CD34+ cells were isolated by MACS system (Miltenyi Biotech, Bergish-Gladbach, Germany).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cytokines, CD34+ cells were cultured with various cytokine combinations, such as stem cell factor (SCF), flt3-ligand (FL), and thrombopoietin (TPO) with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interleukin-1 beta ,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asic (FGF-b) as basic cytokines. The quantities of non-adherent and adherent cells were the greatest with SCF, FL and TPO. The addition of TPO to all other cytokine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number of non-adherent and adherent cells (p< 0.05, Wilcoxon rank sum test). After four weeks of culture, adherent cells expressed endothelial specific markers such as KDR, CD31 and CD62E. Typical morphology of ECs was observed during culture, such as cord-like structure and cobblestone appearance, suggesting that the adherent cells were consistent with ECs. In this study,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that optimize the production of ECs for therapeutic neovascularization were described. And it was possibly suggested that TPO plays a major role in differentiation from EPCs to ECs. 相似文献
14.
1997年Takayuki等[1] 在Science杂志发表论文报道血管内皮祖细胞 (endothelialprogenitorcells ,EPC)分离成功 ,并可用于体内血管新生 (angiogenesis)。当时提出的血管内皮祖细胞认为是假定的 (putative)。但是 ,近年来随着干细胞研究的深入 ,血管内皮祖细胞的存在基本已经确认 ,而且它与血管新生间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2 ,3 ] 。本文将讨论血管内皮祖细胞的特征 ,它与缺血性心血管疾病中血管新生的关系及其可能的应用前景。1 血管内皮祖细胞的特征 血管内皮祖细胞是血… 相似文献
15.
采用共价接枝将CD34抗体接枝到聚乙二醇修饰的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粒子上,构建具有CD34抗体与PEG共同修饰的功能型磁性纳米粒子。通过红外检测(FT-IR)、纳米粒子粒径分析(动态光散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方法对修饰后的磁性纳米粒子进行检测,并将其与内皮祖细胞(EPCs)共混培养,评价纳米粒子的细胞相容性以及对EPCs短时间的结合效果,然后在动态外加磁场的作用下评价修饰后磁性纳米粒子对EPCs的定向引导效果。结果表明,CD34抗体成功修饰到磁性纳米粒子表面,修饰后的纳米粒子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有较好的细胞相容性,短时间对EPCs具有较好的识别结合作用,并且能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初步实现在动态环境下对EPCs的定向引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CD34免疫亲合柱对脐血造血干 祖细胞分离纯化的效果及纯化后CD34 细胞的增殖分化特性。方法 :采用CD34免疫亲合柱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 (MNC)中的CD34 细胞 ,流式细胞技术 (FACS)进行细胞表面标志测定。将分离前后的细胞加入造血生长因子进行液态扩增培养和多向祖细胞集落 (CFU GEMM)培养。结果 :经CD34免疫亲合柱分离后脐血中CD34 细胞为 49 6 2 %± 17 6 9% ,明显高于脐血MNC(1 17%± 0 6 8% ) ,细胞回收率为 5 4 38%± 11 91%。分离后CD34 细胞和脐血MNC经造血生长因子刺激培养 2 0d分别扩增 5 6 1 0 0倍和 44 44倍。培养至 12d时 ,免疫亲合柱分离组CD34 细胞阳性率为 5 3 38% ,对照组为 7 91%。分离组CFU GEMM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结论 :CD34免疫亲合柱应用于脐血造血干 祖细胞的分离可充分富集CD34 细胞 ,且分离后的CD34 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效应和CFU GEMM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17.
骨髓含有内皮祖细胞, 能够迁移至外周血并分化为成熟内皮细胞,参与胚胎时期的血管生成、出生后的微血管新生以及肿瘤组织的发生。体内内皮祖细胞数量和活性受多种生理性及病理性因素的的影响。体外扩增后回输体内可以修复受损组织、器官的血管,促进器官功能恢复;抑制其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肿瘤组织的生长。内皮祖细胞为缺血性疾病以及肿瘤的治疗提供了另一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8.
人脐带血中内皮样前体细胞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脐带血中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并研究该前体细胞分化成熟所需条件。方法 采用常规分离方法,分离脐带血中的单个核细胞,培养于含小牛下丘脑提取液和地塞米松的MCDB131培养液中,以获得具有粘附性的细胞,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每日观察两次一并记录。结果 初步的实验结果表明脐带血中存在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小牛下丘脑提取物对该细胞的生成有促进作用,而地塞米松对其生成有抑制作用。结论 初步证实脐带血中有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存在,并对其分化发育条件有了初步认识,为对其进一步的研究及应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原花青素单一活性成分B2(PC-B2)对高糖环境下人内皮祖细胞(EPCs)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从健康人外周血中分离诱导培养人EPCs,并进行鉴定。将EPCs分为control组(PBS处理)、高渗对照组(25 mmol/L甘露醇处理)、高浓度30 mmol/L葡萄糖作用组以及不同浓度(2、10和50 mg/L)PC-B2与30 mmol/L葡萄糖共处理组。使用CCK-8法检测各组中EPCs活力的变化;同时检测各组EPCs中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ELISA方法检测各组EPCs上清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含量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中EPCs活性氧簇(ROS)生成和凋亡率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的表达情况。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高糖作用组中人EPCs的活力显著下降(P0.05);LDH漏出量以及MDA、ET-1、ICAM-1和VCAM-1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而SOD和GSH活性以及NO含量显著降低(P0.05);细胞中ROS含量和凋亡率显著上升(P0.05);EPCs中VEGF和VEGFR-2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与高糖作用组相比,不同浓度PC-B2作用组EPCs活力均明显回升(P0.05);LDH漏出量以及MDA、ET-1、ICAM-1和VCAM-1含量均逐渐下降(P0.05);SOD和GSH活性以及NO含量均显著上升(P0.05);细胞中ROS生成和凋亡率逐渐下降(P0.05);而EPCs中VEGF和VEGFR-2表达量也随之逐渐上升,并具有浓度依赖性(P0.05)。结论:PC-B2能够提升高糖作用下人EPCs活力,减少高糖引起的氧化损伤,恢复EPCs正常功能,降低高糖诱导的炎症因子和细胞凋亡,从而对人EPCs发挥保护作用,并可通过诱导VEGFR-2和VEGF表达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钙化与表达成骨细胞表型的内皮祖细胞(EPC-OCN)含量的关系。方法:收集上海新华医院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的患者48例,以钙化积分(CACS)定量评估冠脉钙化程度。其中冠状动脉无明显或轻度钙化的记为轻、中、重度钙化组。流式细胞术分析以CD34、KDR和OCN抗体所标记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EPC数量及EPC-OCN含量。结果:轻度钙化组EPC数量较中度及重度钙化组明显增多;重度钙化组表达EPC-OCN比例显著高于轻、中度钙化组;3组EPC-OCN数量无显著差异;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EPC数量与钙化积分呈负相关;而EPC-OCN比例与钙化积分、血磷浓度、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呈正相关。结论:冠状动脉钙化患者循环EPC数量减少,与钙化积分呈负相关;冠状动脉严重钙化患者EPC-OCN比例升高,并与钙化积分、血磷浓度、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