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血清DNA-P RIA是一种新的广谱的恶性肿瘤的标志物,对诊断恶性肿瘤广谱性和诊断符合率高的特点,本文测定肺癌病人血清58便,其阳性率占82.76%,检测肺部良性疾病病人血清160例作对照,阳性率4.38%,又测定100例正常人血清,阳性率为0,提示血甭DNA-PRIA对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血清DNA-PRIA作为一种新广谱瘤标志物,对诊断恶性肿瘤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本文作者测定235例消化道恶性肿瘤病人血清DNA-P,其阳性率占74.04%(174例),并测定消化道良性疾病243例病人血清DNA-P作对照,阳性率为4.11%(10例)P〈0.01),又测定100例正常人血清DNA-P,阳性率为0(P〈0.01),提示血清DNA-P对消化道恶性肿瘤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4.
血清DNA-PRIA是一种新的广谱的恶性肿瘤的标志物,对诊断恶性肿瘤具有广谱性和诊断符合率高的特点,本文测定肺癌病人血清58例,其阳性率占82.76%(48例),检测肺部良性疾病病人血清160例作对照,阳性率4.38%(7例),(p<0.01),又测定100例正常人血清,阳性率为0(P<0.01),提示血清DNA-PRLA对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血清DNA-PRIA是一种新的恶性肿瘤的标志物,对诊断恶性肿瘤具有广谱性和诊断符合率高的特点,本研究测定49例大肠癌病人的血清DNA-PRIA,其阳性率达7347%(36/49),同时检测67例大肠良性疾病病人的血清DNA—PRIA,阳性率占4.48%(3/67)(P<0.01),又检测100例正常人血清DNA—PRIA,其阳性率为0(P<0.001),提示血清DNA-PRIA诊断大肠癌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6.
β2—MG RIA在消化道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β2-MG与消化道恶性肿瘤之间的在性。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法测定正常对照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尿液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12例各类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尿β2-MG都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尿β2-MG可作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标志物之一 ,用于消化道肿瘤的诊断及随访。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考马斯亮蓝法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了30例正常健康人和69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治疗前后血清ASP和CEA值的动态变化。治疗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1)。34例癌症手术切除后,ASP和CEA值降低,复发、转移时,再次升高。但在应激状态(手术、炎症、创伤、等)时,血清ASP值暂时升高,二周后下降接近正常;治疗前ASP和CEA值升高,治疗后无变化或继续升高的有效率不如前两者(P<0.01);ASP和CEA阳性者治疗效果较阴性者差。病变有复发、伴远处转移者较无复发、无远处转移者阳性率高;ASP和CEA阴性有效率为92.86%和96.55%;阳性者仅有53.85%和60.0%,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果显示动态观察血清ASP和CEA值,对判断消化道恶性肿瘤疗效、复发、病程转归和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99(CA199)和糖类抗原50(CA50)4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健康体检人群5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体检肿瘤标志物水平分为肿瘤标志物升高的观察组156例和肿瘤标志物正常的对照组344例,两组人群入组时均未发现消化道恶性肿瘤。随访期间,定期进行各项指标检测及器官检查,确定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组发病概率及分析血清CEA、AFP、CA199和CA50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4种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总体发生率为16.0%,对照组总体发生率为1.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标志物单独检测诊断恶性肿瘤的灵敏度均较低,其中CEA对结直肠癌的灵敏度较高为45.1%,AFP对肝癌的灵敏度较高为73.5%,CA199对食管癌和胰腺癌的灵敏度较高,分别为78.3%和72.5%,CA50对结直肠癌的灵敏度较高为73.1%。而4种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消化道恶性肿瘤诊断的灵敏度,均高于每种标志物单独检测的灵敏度(P<0.05)。结论血清多种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检出率,降低漏诊率,对健康人群行血清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可实现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早期筛查、诊断及针对性的预防。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AdachiY法和ShivendraV法分别测定了正常人及肿瘤患者血清中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及其同工酶碱性谷胱甘肽硫转移酶(B-GST)的活性.结果表明:血清中B-GST活性值在肝癌时较正常明显升高(p<0.05),阳性率为55.6%。血清中GST活性在肝癌、肺癌、乳腺癌、宫颈癌、鼻咽癌及食道癌时与正常人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小剂量DF联合化疗方案持续方案静脉滴注治疗中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26例的疗效。方法:采用CDDP6mg/m2持续静脉滴注,第1-14天,5-FU 200mg/m2持续静脉滴注,第1-21天,以上方案连用2-4周期。结果:全组26例,CR 1例,PR6例,SD 15例,PD 4例,总有效率26.92%,毒副反应轻微,血液学毒性白细胞下降I度-II度26.92%,消化道反应I-II度23.25%,结论:小剂量DF持续静脉滴注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疗效较为满意,毒副作用轻微,病人能够耐受。  相似文献   

11.
血清DNA-P(DNA聚合酶)RIA作为一种新的广谱的恶性肿瘤标志物,对诊断恶性肿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测定205例恶性肿瘤病人血清,其阳性率占72.19%(148例);大量研究证明SF(血清铁蛋白)RIA对恶性肿瘤也提供了可靠的诊断依据,同时也测定了这205例恶性肿瘤病人的SF,其阳性率占54.63%(112例)。联合测定DNA-P和SF,其阳性率可提高到82.93%,其中肝癌阳性率95.35%,肺癌阳性率94. 87%,显著提高了对恶性肿瘤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2.
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性分析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影像所见。方法原发肿瘤13例,继发肿瘤3例,16例病人均行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5例病人行CT检查,2例行血管造影,2例壶腹部癌行B超检查,其中1例行ERCP检查。结果所有病人均经手术切除,将X线所见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腺癌7例,平滑肌肉瘤6例,继发性癌3例。结论消化道造影是十二指肠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本组病例均能提示病变部位,其中13例定性诊断正确,但对一些外生性肿瘤,造影有其局限性,应结合CT、B超综合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和可溶性尿激酶受体(suPAR)水平与肿瘤浸润转移和治疗的关系.方法:Cystatin C应用颗粒增强散射免疫比浊法(PENIA)检测;suPAR采用ELISA法检测.共检测了82例健康成人和172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清Cystatin C和suPAR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恶性肿瘤患者血清Cystatin C和suPAR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和P<0.01),差异有显著性;中晚期、已转移组的肿瘤患者Cystatin C和suPAR测定值均显著高于各自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血清Cystatin C和suPAR水平,术后与术前比较,两组指标均明显降低,但接受化疗及放疗的患者,血清Cystatin C和suPAR水平与治疗与否无差异.结论:恶性肿瘤患者血清Cystatin C和suPAR水平与肿瘤细胞的浸润转移以及手术治疗有关.检测血清Cystatin C和suPAR水平对恶性肿瘤患者的病情监测和疗效判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在大肠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血清CEA、CA50、CA19-9、CA72-4、CA242等5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大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放免技术测定67例大肠癌2、3例大肠良性肿瘤患者和55例体检正常者血清CEA、CA50、CA19-9、CA72-4、CA242水平。结果大肠癌患者血清CEA、CA50、CA19-9、CA72-4、CA242水平及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大肠良性肿瘤组(P<0.01)。结论CEA、CA50、CA19-9、CA72-4、CA242对大肠癌的诊断有临床意义,联合检测可提高肿瘤标志物对大肠癌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在癌性胸腔积液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放射分析法对108例癌性胸腔积液和90例良性胸腔积液的CYFRA21-1、CEA、NSE和CA153含量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癌性胸腔积液中四种肿瘤标志物指标明显高于良性组(P<0.01),四项联检后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明显升高。结论肿瘤标志物CYFRA21-1、CEA、NSE和CA153四项联检在癌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中具有明确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血清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5—3(CA15—3)、糖类抗原242(CA242)联合检测对恶性肿瘤诊断的价值。方法对长海医院肿瘤科于2004年9月~2005年9月期间收治的554例恶性肿瘤患者及60例为对照组的健康人的血清进行CA125、CA15—3、CA242检测。结果恶性肿瘤组三种肿瘤标志物检测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除鼻咽癌、骨肉瘤及淋巴瘤以外,联合捡测阳性率均大于50%。三种标志物联合检测的阳性率高于CA125、CA15—3、CA242单独检测的阳性率(P〈0.05);三种标志物联合检测的阳性率高于CA125、CA15—3联合检测的阳性率(P〈0.05);三种标志物联合检测的阳性率高于CA242、CA15—3联合检测的阳性率(P〈0.05);三种标志物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与CA125、CA242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无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的阳性率分别为:荷瘤转移组(77.08%)、荷瘤未转移组(60.05%)、手术后组(53.40%)。结论CA125、CA242联合检测能明显提高肿瘤的检出率。CA15—3的检测对于肿瘤的筛查并不能明显提高肿瘤的检出率,价值有限,但是对胆囊癌、乳腺癌、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三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捡测可为临床判定患者病情状态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UPRT基因修饰消化道肿瘤细胞后对5-氟脲嘧啶(5-FU)杀伤效应的增强作用。方法:采用PCR技术从大肠杆菌K12菌株基因组中扩增UPRT基因,并构建pLXSN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进一步转染人胃癌细胞株SCG7901、大肠癌细胞株Lovo以及肝癌细胞株7721。采用MTT法检测转导UPRT基因前后,肿瘤细胞对5-FU敏感性的变化。结果:通过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UPRT基因修饰肿瘤细胞,体外MTT法检测结果显示,转导UPRT基因后可使SCG7901、Lovo及7721对5-FU的敏感性分别提高约21.07、30.25及35.19倍。结论:UPRT基因修饰肿瘤细胞,能明显提高其对5-FU杀伤的敏感性,增强5-FU的抗瘤效应。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52例术前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术前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十二指肠20例,其中十二指肠球部癌4例,乳头部癌10例,降段癌5例,水平段癌1例。空肠恶性肿瘤13例,回肠恶性肿瘤19例。术前胃镜及镜下活检确诊十二指肠球部癌4例,乳头部癌8例;十二指肠及镜下活检确诊乳头部癌2例,降段癌1例;小肠气钡双重造影确诊15例,螺旋CT确诊3例;B超确诊1例,剖腹探查确诊18例。结论: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因临床表现无特征性,术 前诊断较困难。胃镜及十二指肠镜诊断阳性率高,对空肠和回肠恶性肿瘤患者术前诊断首选小肠气钡双重造影,必要时可结合螺旋CT、B超检查。对于高度疑诊患者可适当放宽剖腹探查指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