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游离皮瓣移植矫正眶窝凹陷畸形的效果。方法选择48例眶窝凹陷患者,均予游离皮瓣移植,其中24例采用前臂游离皮瓣,2例采用肩胛皮瓣,22例采用上臂外侧皮瓣。利用显微外科吻合技术将游离皮瓣移植于眶窝内,充填并重建眶窝形态。结果术后随访4~60个月,所有眶窝内移植的皮瓣均成活,未出现坏死与感染。患者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睑退缩,行前臂游离皮瓣移植者中,17例上睑仍残存凹陷,其中6例凹陷﹥3mm;Ⅱ期行颞浅筋膜瓣移植术。2例行肩胛皮瓣移植者,术后眶窝臃肿,Ⅱ期行皮瓣减薄术。行上臂外侧皮瓣移植术者中,10例术后眶窝外侧血管蒂周围臃肿,行二次皮瓣减薄。术后外观满意,义眼配戴良好。结论游离皮瓣移植可以矫正重度的眶窝凹陷畸形,但应严格限制其适应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游离皮瓣移植修复眶窝缺损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 2001年1月至2005年8月,27例眶窝缺损的患者中有24例采用了游离前臂皮瓣,2例采用了游离肩胛皮瓣,1例采用了游离腹直肌皮瓣。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随访10-66个月,以健侧为参照,所有患者皮瓣皮肤色泽均接近健侧,义眼配戴良好,24例游离前臂皮瓣移植中15例术后出现上睑凹陷,其中4例其凹陷程度3mm;2例游离肩胛皮瓣移植和1例游离腹直肌皮瓣移植术后眶窝比较丰满。结论 游离皮瓣移植对修复重度眶窝缺损或畸形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一般情况多采用游离前臂皮瓣移植,对于眶窝空旷程度极其严重的可采用游离肩胛皮瓣移植,游离腹直肌皮瓣移植对于眶窝伴上颌骨等其他组织大量缺损的病例修复效果比较好。  相似文献   

3.
额部带蒂皮瓣全鼻再造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应用在额部扩张后带蒂皮瓣行全鼻再造术的效果.方法 在前额部的软组织下埋入软组织扩张器,经过8周后将软组织用扩张器注水完成扩张,并持续4~6周.在前额上以一侧知名动脉为血管蒂设计三叶状的带蒂皮瓣,向下反转重建外鼻.结果 7块额部扩张皮瓣转移后完全存活,1例岛状皮瓣转移的患者鼻翼边缘有少许坏死,余5例患者再造鼻的外形与鼻的通气功能均良好,随访9个月至4年8个月,皮瓣无回缩,额部供区无明显瘢痕.结论 额部扩张后带蒂皮瓣为全鼻再造的理想治疗方案,带蒂转移的术式更安全可靠,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腓骨瓣重建上颌骨术后腓骨瓣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初步分析影响腓骨瓣位置变化的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11月至2016年11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行上颌骨腓骨瓣重建的患者,根据患者修复颧上颌支柱的方式,分为钛板支柱组和骨支柱组。使用软件将术后1周与术后1年的CT进行三维重建,对齐术后1周及术后1年的上颌骨模型,获得腓骨瓣长轴的单位方向向量,根据单位方向向量坐标计算角度改变并记录位置改变方向。结果:3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在术后1周与术后1年时,在X-Y平面上腓骨瓣长轴与X轴的夹角分别为95.65°±53.49°和95.53°±52.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X-Z平面上的夹角分别为 96.88°±69.76°和95.33°±6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7)。钛板支柱组和骨支柱组用于修复牙槽突的腓骨瓣长轴在X-Y平面上的角度变化分别为3.23°±3.93°、1.94°±1.78°,在X-Z平面上的角度变化分别为 6.02°±9.89°、3.27°±2.3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X-Y平面上用于修复前牙牙槽突、后牙牙槽突、颧上颌支柱的腓骨瓣长轴变化分别为3.13°±3.78°、2.56°±3.17°、5.51°±4.39°,后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在X-Z平面上分别为4.94°±4.75°、5.26°±10.25°、6.69°±6.52°,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腓骨瓣主要的位置偏移方向均为向内侧、上方偏移。结论:术后1年与术后1周相比,腓骨瓣在矢状平面上的位置发生了显著性变化,在水平面上的位置变化不明显;腓骨瓣位置的改变主要以向内侧、上方偏移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腓骨瓣重建上颌骨术后腓骨瓣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初步分析影响腓骨瓣位置变化的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11月至2016年11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行上颌骨腓骨瓣重建的患者,根据患者修复颧上颌支柱的方式,分为钛板支柱组和骨支柱组。使用软件将术后1周与术后1年的CT进行三维重建,对齐术后1周及术后1年的上颌骨模型,获得腓骨瓣长轴的单位方向向量,根据单位方向向量坐标计算角度改变并记录位置改变方向。结果:3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在术后1周与术后1年时,在X-Y平面上腓骨瓣长轴与X轴的夹角分别为95.65°±53.49°和95.53°±52.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X-Z平面上的夹角分别为 96.88°±69.76°和95.33°±6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7)。钛板支柱组和骨支柱组用于修复牙槽突的腓骨瓣长轴在X-Y平面上的角度变化分别为3.23°±3.93°、1.94°±1.78°,在X-Z平面上的角度变化分别为 6.02°±9.89°、3.27°±2.3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X-Y平面上用于修复前牙牙槽突、后牙牙槽突、颧上颌支柱的腓骨瓣长轴变化分别为3.13°±3.78°、2.56°±3.17°、5.51°±4.39°,后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在X-Z平面上分别为4.94°±4.75°、5.26°±10.25°、6.69°±6.52°,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腓骨瓣主要的位置偏移方向均为向内侧、上方偏移。结论:术后1年与术后1周相比,腓骨瓣在矢状平面上的位置发生了显著性变化,在水平面上的位置变化不明显;腓骨瓣位置的改变主要以向内侧、上方偏移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前臂桡侧游离皮瓣修复舌体缺损的经验。方法对16例前臂桡侧游离皮瓣修复舌体缺损16例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前臂桡侧游离皮瓣修复舌体缺损15例皮瓣成活,成功率93.8%,其中10例为舌体三分之二缺损,6例为舌体二分之一缺损,1例皮瓣坏死,全部为肿瘤切除术后Ⅰ期修复,术后舌体运动灵活,患者语言基本清晰,吞咽功能不受影响。结论前臂桡侧游离皮瓣解剖恒定、制备方便、厚薄适中、便于折叠、血管蒂长、血管与颌面部供体血管口径相匹配,是修复舌体二分之一以上缺损的首选皮瓣。  相似文献   

7.
Objective: To evaluates mandible reconstruction by free vascularized fibular flap with special emphasis on the immediate complications. Methods:The clinical data of 63 patients were reviewed, 35 male and 28 female(age range 16 to 73 years). Aesthetic and functional outcomes were evaluated by follow-up and/or telephone conversation. Results:Among the 63 fibular flaps, 29 were osteocutaneous flaps with one or two skin islands. All the flaps were surviving well and the success rate was 100%. Long term donor site disability was not recorded for any patient. Thirty-one patients responded for aesthetic and functional evaluation, 20 cases(64.5%) reported their facial appearance as excellent or good, 11 (35.48%) felt fair; 14 cases (45%) could eat unrestricted diet, 17(55%) could eat soft diet; 21 cases were(67.67%) speech normal, 10(22.33%) speech intelligible. Conclusion:Free fibular flap reflects good functional and esthetic results with a high degree of consistency, and acceptable level of complications, and we strongly believe the vascularized fibular flap is the first choice for mandibular reconstruction.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腓肠肌皮瓣与股前外侧皮瓣游离联合应用修复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腓肠肌皮瓣和股前外侧皮瓣游离治疗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11例。【结果】11例22个联合应用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预期取得良好效果。【结论】下肢大面积皮肤缺损应用联合游离的皮瓣,有效解决了下肢软组织大面积缺损问题。  相似文献   

9.
应用前臂皮瓣游离移植一期修复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前臂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的特点及技巧、手术适应证、术中和术后注意事项。方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以前臂皮瓣游离移植方法对4例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行一期修复。结果术后观察4~18个月,皮瓣存活,口腔功能恢复良好,外形满意。结论前臂皮瓣游离移植是修复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
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附1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玉增  王力敏  毛驰 《北京医学》2007,29(3):151-153
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部游离组织瓣移植术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12例患者采用游离腓骨瓣、前臂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安全性.结果 12例游离组织瓣中8例为腓骨瓣,4例为前臂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5例,上颌骨缺损3例,舌缺损4例,全部游离组织瓣均获得成活.结论 游离组织瓣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中安全可靠,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血管化腓骨瓣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12例下颌骨大部缺损患者应用血管化腓骨瓣游离移植整复。以腓动静脉为血管蒂切取腓骨瓣,根据下颌骨缺损的形态特点对腓骨进行截骨塑形,行血管蒂吻合,微型钛板进行移植骨坚固内固定。结果12例腓骨瓣移植均获得成功,成活率100%,术后3个月复查,患者面型恢复良好,开口度达到三横指,无语言功能障碍,咀嚼功能基本正常,供区无明显并发症出现。结论腓骨瓣是重建下颌骨缺损的理想组织瓣,血管化腓骨瓣移植是修复重建下颌骨缺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前臂游离皮瓣在舌癌切除术后舌再造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巫家晓 《医学文选》2002,21(6):777-779
目的:探讨前臂桡侧游离皮瓣在舌癌切除术后舌再造中的应用。方法:对我科1999年以来7例应用前臂桡侧游离皮瓣修复舌癌切除后舌组织缺损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前臂桡侧游离皮瓣质地优良,切取方便,血管与口腔颌面部的血管管径相配,吻合成功率高,缺点是牺牲一条主供血管,供区疤痕明显,影响美观。结论:前臂桡侧游离皮瓣用于舌癌切除术后舌再造,舌外形功能恢复良好,可避免过多的切除组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一种省时、省力的方法即刻修复保留髁状突的下颌骨及软组织的缺损。方法:对8例各种原因所致的下颌骨及周围软组织缺损(或不缺损)的患者,采用血管化腓骨肌皮复合组织瓣进行修复重建。制备的皮瓣既用来修复软组织缺损,又可作为“皮岛”观察腓骨的血供与回流状态。所切取的腓骨平均长度8.5cm,皮瓣或“皮岛”平均大小为6.5cm×3.5cm,形态为梭形。其中3例采用预制重建钛板进行塑形和固定,其余5例采用小钛板和16孔长钛板分段塑形固定。结果:所有皮瓣或“皮岛”全部成活,切口I期愈合,患者咬合关系正常,下颌功能与外形良好,行走无障碍。采用预制成型钛板进行塑形和固定的方法在手术用时上明显长于采用小钛板和16孔长钛板分段塑形固定的方法。结论:腓骨游离瓣可截成2~3段。截骨部位选择在颏体交界处和下颌角处。无论是2段还是3段截骨,采用预制成型钛板进行塑形和固定的手术用时明显长于采用小钛板和16孔长钛板分段塑形固定的方法。固定的顺序是先固定与髁状突或乙状切迹的连接处,确定咬合关系后,再分别固定下颌角、腓颏连接处和颏孔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带血管蒂游离腓骨骨肌瓣同期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方法。方法:对我院2001年3月~2007年8月采用带血管蒂游离腓骨骨肌瓣同期修复下颌骨缺损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此法的优点及注意事项。结果:全部游离腓骨骨肌瓣均获成活,所有患者下颌骨形状和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腓骨骨肌瓣具有血供恒定、成活率高、可塑性强、骨量充足等优点,骨质硬,承受咀嚼压力较好,是理想的下颌骨重建材料。  相似文献   

15.
前臂桡侧远端蒂岛状筋膜皮瓣修复手部缺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前臂链式血供远端蒂筋膜组织瓣的解剖特点及其在手外科的临床应用。方法:通过14具新鲜前臂标本的血管灌注与显微解剖,观察了前臂筋膜皮肤的血供特点,并以此为基础设计远端蒂岛状筋膜皮瓣和筋膜皮下组织瓣,修复手部创伤缺损24例。结果:前臂桡侧筋膜皮肤的血供来自桡动脉发出的数目众多的细小肌间隙穿动脉,这些穿动脉在深筋膜表面和浅筋膜的皮神经、皮静脉周围,形成环环相扣的纵向链式吻合血管丛。临床以桡骨茎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腓骨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下颌骨缺损的特点、技巧及手术注意事项。方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以腓骨皮瓣游离移植方法对8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下颌骨缺损行一期修复。结果术后观察2~20个月,腓骨皮瓣存活,口腔功能恢复良好,外形满意。结论腓骨皮瓣游离移植是修复下颌骨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7.
游离空肠移植重建下咽颈段食管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游离空肠移植重建下咽颈段食管的可行性、技术操作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游离空肠重建下咽颈段食管11例,其中喉癌术后复发1例,颈段食管癌2例,下咽癌8例。术中切除喉、下咽、颈段食管及部分颈段气管1例,切除喉、下咽及颈段食管8例,保留喉切除颈段食管2例。所有病例均给予颈淋巴清扫。术后放射治疗3例,剂量50~55Gy。结果:术后除1例移植肠管坏死改用前臂游离桡侧皮瓣卷成皮管移植重建外,其余10例均成活,成功率为90.9%。肠管成活病例中无咽瘘、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随访3~27个月,喉癌术后复发患者1例术后2个月肿瘤再发,出现吞咽梗阻。结论:游离空肠移植重建下咽颈段食管手术成功率高,恢复消化道的连续性安全可靠,内侧为黏膜的空肠瓣是下咽颈段食管极好的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上肢多发伤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游离胸脐皮瓣移植及挠神经功能重建方法治疗上肢多发伤。结果移植皮瓣全部成活,桡神经功能早期获得重建,随访6~8个月,无并发症。结论游离皮瓣移植及桡神经功能重建能较好地治疗上肢多发伤。  相似文献   

19.
杨家平  杨旭东 《河北医学》2000,6(9):801-802
目的:详细阐述前臂皮瓣制备的手术方法。方法:对84例前臂桡侧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病例,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前臂桡侧皮瓣手术制备简单,用于颌面部软组织的修复,术后获得良好的功能效果,并能承受术后辅以的放疗;缺点是牺牲前臂的桡动脉,并在前臂遗留疤痕,影响美观。皮瓣的组织量不足,无法填充病灶范围较大口底癌术后遗留的死腔。结论:前臂桡侧皮瓣是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的首选皮瓣。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在手部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1年7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60例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游离胸脐皮瓣组)30例和观察组(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组)30例,将两组患者的治疗后的手部功能、感觉及治疗后1、3、10d的微循环指标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手功能优良率及感觉功能S3~S4比例均高于对照组,而治疗后1、3、10d的微循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在手背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疗效较佳,可更为快速且有效地改善微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