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适应证、术式选择和疗效,方法:根据肛门指诊、直肠腔内超声、CT,1993年8月至1994年12月在161例直肠癌中选择94例实施保肛手术。手术术式分别为低位、超低位结肠-直肠吻合手术。Park’s手术、Bacon手术、比较分析术工选择原则。手术合并症、排例功能、5年生存率、局部复发率。结果:低位直肠癌保肛率为58.39%,其中低位吻合9例,超低位吻合48例,Park’s手术25例,Bacon手术13例;手术死亡2例(2.1%),吻合口瘘3例(3.19%,吻合口狭窄13.8%。术后排便功能优良率;低位吻合为100%,超低位吻合为97.71%,Park’s88%,Bacon手术53.33%。5年生存率和局部复发率,低位吻合为82%、0%;超低位吻合78.9%,41.6%;Park’s  相似文献   

2.
我国低位直肠癌高发,目前低位直肠癌的治疗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患者对生存质量的要求及保肛意愿的加强,低位保肛手术的需求日益增加。随着人们对直肠癌发生、发展、复发、转移规律等认识的深入,以及各种术式的不断涌现与创新,直肠癌的治疗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旨在探讨国内外直肠癌手术方式的选择,并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总结外科治疗直肠癌手术方式的发展历程。同时,针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值得关注的问题进行探讨,以促进直肠癌治疗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适应证选择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适应证选择标准评价保肛术后临床效果。方法:根据肛门指诊、直肠腔内超声、盆腔CT、MRI、术前活检病理,在265例低位直肠癌中选择155例和支撑吻合管经肛门环扎式结肠-直肠(肛管)吻合术。低位直肠保肛手术适应证选择标准:高中分化腺癌、隆起型、未浸透深肌层、环周度≤1/2周,无肠旁淋巴结肿大、距齿状线1cm以上。高中分化腺癌、溃疡型≥1/2周,浸透肠壁深肌层、无盆腔淋巴结肿  相似文献   

4.
高龄低位直肠癌不同吻合平面保肛术后对控便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高龄低位直肠癌不同吻合平面保肛手术后肛门控便功能。方法对2000~2003年39例采用保肛手术治疗的低位直肠癌病人分别按吻合口位置分组,对术后控便情况进行研究。结果病人排便次数达到正常的时间为术后(9.8±2.86)个月,术后36.1%病人出现I度失禁的表现。低位吻合组与超低位吻合组比较术后控便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贮袋组与直肠吻合组比较术后控便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龄低位直肠癌低位吻合与超低位吻合术后对控便机能影响差异不明显,采用结肠贮袋直肠肛管吻合术能够明显改善高龄病人近期的控便功能。  相似文献   

5.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手术切除仍然是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在过去数十年的历史中,经腹会阴直肠切除术(Miles手术)一直被认为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金标准,可是Miles手术带来的永久性造口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随着对直肠癌的不断认识,手术技术及手术器械的快速发展,目前低位直肠癌患者已有70%避免了永久性造口。就近年来有关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治疗问题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选择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吴祥德 《腹部外科》1997,10(4):147-148
低位直肠癌是指癌瘤位于腹膜返折以下,肿瘤下线距肛缘7cm以内,临床上以直肠指检(食指平均长7cm计算啊可触及为准。在诸多的手术方法中,对于低位直肠癌哪些病例能作保肛手术,如何正确选择既能根治癌瘤,又能保留肛门,具有良好的排便和控便功能的术式,是目前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就上述问题结合文献和我院实施情况谈几点看法。一、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可行性保肛手术的基本原则,首先是根治性,其次是保留肛门的排便和控便功能。为了保证根治性直肠切除,肿瘤远端肠段切除多少才符合要求,不少学者作了如下探讨。Williams等对SO例Mi…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109例低位直肠癌行Dixon保肛手术的临床疗效。结果在109例保肛手术中,术后发生伤口感染3例;吻合口漏2例,其中1例死亡,无肛门狭窄及肛门失禁。在术后随访1、3、5年中发现保肛手术组与mile's手术组之间的生存率无明显差异。结论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疗效肯定,选择保肛手术时需要重视肿瘤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9.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韩方海  吴凌云 《普外临床》1996,11(3):169-17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75岁以上高龄直肠癌的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治的128例75岁以上老年性直肠癌诊疗过程。结果手术根治率可达86%,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28.7%,死亡率为2.5%;低位直肠癌保肛率达61%,且85.4%的患者对于术后控便情况表示满意。结论高龄直肠癌患者经积极的围手术期治疗,手术疗效明显,且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后患者控便机能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直肠壶腹成形术在低位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直肠壶腹成形术在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对改善患者排便功能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1月至2003年6月期间,21例患者在低位直肠癌手术中应用直肠壶腹成形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1例患者,均行一期吻合,未行结肠或回肠预防性造瘘。有1例出现吻合口瘘的临床症状,术后6例患者日排便次数为5~10次,1例10次以上;8例稀便,4例夜间便逸,12例不能控制稀便气体,11例便急。3个月后排便功能恢复至接近正常。未发现壶腹炎、吻合口狭窄。结论直肠壶腹成形术应用在低位直肠癌手术中,操作简单,安全可靠,能明显改善排便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直肠癌手术理念和技术的进步,使得低位直肠癌保肛率明显提高,而肠道功能障碍是困扰保肛术后患者的主要问题。目前研究从解剖、生理及动力学角度分析排粪功能改变的机制,认为肠道功能障碍与术后解剖改变、神经损伤以及括约肌功能受损等密切相关。本文总结了直肠癌术后肠道功能障碍的流行病学和发生机制,并阐述术后肠道功能障碍发生机制对预防和治疗术后肠道功能障碍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PH荷包缝合技术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运用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及对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5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采用PPH荷包缝合技术,即按照TME原则游离直肠达到盆底肌水平,于肿瘤下方切断直肠。肛门放置PPH扩肛器,在距直肠残端0.5cm处全层荷包缝合一周,放入强生进口胃肠吻合器,收紧结扎荷包缝于吻合器杆芯上。按常规方法完成吻合。结果 15例患者无手术死亡,无下残端及侧方癌组织残留,有1例发生吻合口漏。全部患者均行随访,随访时间3~14个月,平均随访10个月。术后肛门功能良好。结论 PPH荷包缝合技术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运用临床疗效较满意,术后并发症少,对肛门功能保护良好。  相似文献   

14.
新辅助治疗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老年病人的疗效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辅助治疗对低位局部进展期(T3或T4)直肠癌老年病人(65岁以上)的疗效,并探讨其安全性。方法:分析2001年6月至2008年4月共105例的老年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病人(距肛≤6cm)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先予以放疗(40~46)Gy/(20~23)次,每周5次,每次2Gy,休息2d,共4~5周。放疗结束休息6周后进行手术。在放疗同时进行化疗,口服卡培他滨1250mg/(m2·d),分2次口服,直至手术。手术按直肠全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原则进行。结果:全部病人均完成了预定的新辅助治疗,其中67例出现副反应(其中有1例于放疗结束后的休息期间出现脑血管意外,经内科继续治疗3个月后再行手术切除)。8例(7.6%)病人经复查肿瘤完全消失,故未行手术,予随访观察。97例(92.4%)按TME原则行直肠癌根治术。手术标本显示:肿瘤已完全消失者12例(故加上未行手术的8例,经放、化疗肿瘤已完全消失者共20例);降期者59例(56%)。95例病人保肛手术,保肛率达90.5%。在行保肛手术病人中,发生吻合口漏5例(4.8%)。本研究的105例病人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期12~92个月,中位期为53个月。在随访期中,发现肺转移5例(4.8%)、肝转移3例(2.9%)、局部复发4例(3.8%),总复发率达11.43%;死亡12例,其中5例死于非肿瘤相关疾病。结论:新辅助放化疗在治疗过程中,降期作用明显、复发率低、耐受性好,是目前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老年病人安全、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生物反馈治疗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排粪失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治疗对于中低位直肠癌术后排粪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对24例中低位直肠癌术后排粪功能障碍的患者予以生物反馈治疗(治疗组),进行治疗前后直肠肛管压力检测及肛管功能评分(Vaizey评分和Wexner评分),并与同期住院的18例无排粪功能障碍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患者术后肛管静息压(27.8+9.0)mm Hg,最大收缩压(118.3±42.9)mm Hg,直肠初始感觉容量(19.0±6.1)ml,直肠最大耐受容量(97.5±52.8)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5.7±8.5)mm Hg、(233.2±31.7)mm Hg、(25.8±4.4)ml和(229.3±39.7)ml(均P〈0.01 ).经生物反馈训练后,肛管静息压、最大收缩压和直肠最大耐受容量显著性提高,分别为(47.9±9.3)mm Hg、(193.2±38.2)mm Hg和(189.1±39.0)ml(P〈0.01),而直肠初始感觉容量未见明显增加[(21.5±4.8)ml,P=0.101].治疗组患者生物反馈治疗前的Vaizey评分和Wexner评分为12.9±2.8和10.1±2.6;治疗后显著降低,分别为10.5±2.3和7.5±2.5(P〈0.01).结论 生物反馈治疗方法可以改善直肠癌保肛手术后肛门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6.
改良Parks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2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江 《临床外科杂志》2011,19(7):479-480
目的总结低位直肠癌保肛治疗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低位直肠癌根治和改良Parks手术吻合及术后随访资料。结果29例中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吻合口瘘1例,经引流换药等处理后治愈。吻合口狭窄1例,扩肛半年后治愈。29例术后肛门功能良好,1年后每日排便1~2次者29例,良好率100%。术后均采用综合化疗方案化疗,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29例)、76.8%(22例)、65.5%(19例)。结论低位直肠癌根治采用改良Parks手术保肛治疗,疗效较好,生活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干预模式在低位直肠癌行腹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历史对照研究,将2013-01后实行系统护理干预的6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干预组,2012-01—2012-12间常规护理59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出院后患者均接受1~3个月随访,采用SF-36量表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2组患者均保肛成功,干预组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止痛药物使用率为11.26%,并发症发生率3.23%,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出院后均随访1~3个月,干预组患者在总体评分及生理机能等8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为患者提供多角度、全方位指导,不仅有利于治疗方案的顺利实施,对术后的康复及生活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田江 《临床外科杂志》2011,19(4):255-256
目的 总结下段直肠癌双重器械吻合保肛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下段直肠癌用双重器械吻合手术及术后随访资料.结果 49例中无手术死亡,术中快速活检,3例远端阳性再切除1cm以上,术后病检,直肠切除后两端均无肿瘤残留.3例盆腔感染,2例切口感染经冲洗、换药等治愈.术后均用多药联合化疗,随访1、3、5年,生存率分别100%、85.7%、61.2%.结论下段直肠癌用双重器械吻合保肛手术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