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肿瘤的转移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生物学行为,常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确定淋巴结有无癌转移对肿瘤的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不少学者采用多种技术手段研究不同类型肿瘤淋巴结隐匿性转移,多数学者认为淋巴结隐匿性转移者其复发率较未有转移者高。胃癌淋巴结隐匿性转移,尤其是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在临床病理诊断中易漏诊。我们收集76例胃癌根治标本探讨其胃癌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的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特征。  相似文献   

2.
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组织学诊断及其间质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从组织学上确定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灶并观察其间质反应。方法 17份胃癌标本(1087枚淋巴结)中曾诊断为有微转移灶(微灶)的71枚淋巴结,连续切片60份以上行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染色(CK18,上皮膜抗原,平滑肌肌动蛋白),观察微灶和非微灶的周围间质反应。另取20枚有明显转移的淋巴结作对照观察。结果 71枚属微灶的淋巴结经再次连续切片后微灶消失的占34%(24枚),仍属微灶但癌细胞增多的占49  相似文献   

3.
转移和复发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肿瘤细胞在腹腔、淋巴结、外周血及骨髓中的微转移是肿瘤转移和复发的基础。以CEAmRNA和CK 2 0mRNA为靶基因 ,实时荧光定量RT PCR法检测微转移肿瘤细胞 ,是近年来该领域研究的焦点。本文拟从方法学、检测结果及临床意义等方面对实时荧光定量RT PCR检测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游离细胞CEA和CK 2 0基因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胃癌组织中微淋巴管密度与侵袭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胃癌微淋巴管密度(LMVD)与侵袭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胃癌组织和正常胃组织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VE-1)的表达,并计数LMVD,分析LMVD与侵袭转移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癌周区处于开放状态的功能性微淋巴管明显增多。胃癌组织LMVD较正常胃组织LMVD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胃癌中LMVD明显多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直径≥5cm胃癌LMVD明显多于直径5cm者,侵及浆膜胃癌组织LMVD明显多于未侵及浆膜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组织LMVD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和淋巴转移有密切关系,可以作为肿瘤诱导生成淋巴管研究的量化指标,有助于胃癌的预后判断及治疗方案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经尸检证实的活检疑难病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前列腺癌早期能否转移到左锁骨上淋巴结?在临床上,如果遇到老年患者左锁骨上淋巴结(所谓的Virchow淋巴结)肿大,一般应考虑是否为胃肠道癌特别是胃癌的转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检测端粒酶在人胃镜活检胃癌组织中的定量表达情况,然后分析其与术后胃癌标本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临床医生术前预测胃癌的浸润及转移情况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应用Trizol法提取30例胃镜活检胃癌组织中总的RNA,以总RNA为模板经逆转录合成cDNA,再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该30例胃镜活检胃癌组织中端粒酶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各种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荧光实时定量PCR扩增结果显示,胃癌组织中端粒酶的表达与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且端粒酶在黏液腺癌中的表达远远高于在腺癌中的表达(P0.05)。结论通过该实验证明端粒酶在胃镜活检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有可能成为术前预测胃癌侵袭转移的重要预后指标,进而为临床医生选择治疗方案及手术方式提供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有无盆腔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子宫颈癌预后的重要因素,也是选择术后治疗方案的依据。传统检查对切除的淋巴结只做HE切片,使部分淋巴结微转移漏诊,影响患者的临床分期、治疗及预后。微转移癌的存在是子宫颈癌常规HE染色淋巴结阴性患者出现复发的主要原因。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标记CK(AE1/AE3)、34βE12、EMA、CEA的表达来检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盆腔淋巴结的微转移癌,把两次HE切片均阴性、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的淋巴结定为微转移淋巴结,对比4种上皮性标记对微转移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对部分病例进行了随访,以期评价这些抗体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淋巴结微转移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探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淋巴结微转移与各种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肿瘤临床分期、浸润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结合临床资料,回顾分析我科收治的1064例胃癌患者的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含量。结果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胃癌分化程度、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是否有远处转移有密切关系。PN0~PN3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分别为(2.43±0.74)g/L,(3.57±1.16)g/L,(3.98±0.81)g/L,(4.52±0.74)g/L。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是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一个危险因素。结论术前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可以作为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9.
组织学检查淋巴结有无转移是胃癌患者预后判断的一个重要依据。然而 ,通过 CT检查淋巴结转移情况做为判断其预后的价值尚不清楚。本文旨在研究 CT检查淋巴结阳性 ,评估其对胃癌患者临床病情及预后因素的判断价值。78例患者 ,皆为原发胃癌 ,CT证实有淋巴结转移。淋巴转移水平简单如下分级 : 级胃周围淋巴结有转移 ; 级沿着胃左、肝总、腹腔动脉的中间站淋巴结 ; 级包括肝十二指肠韧带、胰、脾、腹主动脉等远处淋巴结有转移。本实验患有 期肿瘤的 6 0例患者 (占 79% )表现为 : 级淋巴结转移的有 37例 ;有胰腺侵犯的 2 7例 ;腹膜播散的2 3…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扩增检测胃癌常规病理检查阴性的淋巴结微转移的发生及与免疫组化结果的关系。方法: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480枚胃癌胃周淋巴结癌胚抗原(CEA)mR-NA基因表达,同时比较RT—PCR与免疫组化方法的检测敏感性。结果:利用TT—PCR检测CEA mRNA是一种很敏感的方法。检测138例胃癌患者取材的480枚胃周淋巴结。免疫组化阳性率27.5%(132/480)。RT—PCR阳性率58.8%(282/480),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RT—PCR阳性率随着病期进展而增大。结论:RT—PCR技术是比免疫组化更敏感的方法,可以预测胃癌病人淋巴结微转移,有效避免已有微小转移的患者被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11.
胃癌中LIMK1的表达及其病理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LIMK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与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1例胃癌、26例不典型增生及34例正常组织中LIMK1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胃癌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LIMK1在正常组织、不典型增生与胃癌中表达呈递增趋势(P<0.05);弥漫型胃癌阳性率明显高于肠型胃癌(P<0.05).肿瘤直径≤3.0 cm的胃癌中LIMK1的表达明显低于>3.0 cm的表达(P<0.05);淋巴结转移组表达明显高于未转移组(P<0.05).TNM分期Ⅲ、Ⅳ期表达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LIMK1表达与患者性别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LIMK1与胃癌的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可能是胃癌侵袭转移重要的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人胃癌淋巴管的密度和面积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D2-40淋巴管内皮标记性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70例人胃癌中心区、癌旁区、正常区内的淋巴管,分析淋巴管的形态学特征与淋巴结转移及其他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人胃癌癌旁区淋巴管密度高于正常区,平均面积、平均周径及总面积小于正常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淋巴结转移组人胃癌癌旁区淋巴管密度及平均面积、平均周径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结论人胃癌淋巴管新生存在于胃癌癌旁区,新生淋巴管管腔小,不足以形成良好的淋巴回流;人胃癌癌旁区淋巴管密度、平均面积与淋巴结转移有关,有望成为预测淋巴结转移及决定手术方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血管生成与胃癌发展和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揭示血管生成与胃癌发展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抗人因子Ⅷ相关抗原(FⅧRAg)的抗体标记56例人胃癌组织中的微血管,检测微血管密度(MVD),并分析其与胃癌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生长方式、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预后的关系。结果:MVD与胃癌浸润深度(P<0.01)、淋巴结转移(P<0.01)和远处转移(P<0.05)密切相关,而与组织学分级和生长方式无关(P>0.05);MVD≥43的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较低。结论:血管生成对胃癌的发展具有一定作用,MVD可成为判断胃癌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胃癌转移性淋巴结中表达的情况.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韵方法研究胃癌患者颈部转移性淋巴结、非转移性淋巴结及健康人颈部正常淋巴结CXCR4的表达情况.结果 实验组1(胃癌颈淋巴结转移)CXCR4的阳性率为98.1%,与实验组2(胃癌颈部非转移淋巴结)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XCR4在胃癌的转移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胃癌转移性淋巴结中表达的情况.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韵方法研究胃癌患者颈部转移性淋巴结、非转移性淋巴结及健康人颈部正常淋巴结CXCR4的表达情况.结果 实验组1(胃癌颈淋巴结转移)CXCR4的阳性率为98.1%,与实验组2(胃癌颈部非转移淋巴结)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XCR4在胃癌的转移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胃癌转移性淋巴结中表达的情况.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韵方法研究胃癌患者颈部转移性淋巴结、非转移性淋巴结及健康人颈部正常淋巴结CXCR4的表达情况.结果 实验组1(胃癌颈淋巴结转移)CXCR4的阳性率为98.1%,与实验组2(胃癌颈部非转移淋巴结)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XCR4在胃癌的转移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胃癌转移性淋巴结中表达的情况.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韵方法研究胃癌患者颈部转移性淋巴结、非转移性淋巴结及健康人颈部正常淋巴结CXCR4的表达情况.结果 实验组1(胃癌颈淋巴结转移)CXCR4的阳性率为98.1%,与实验组2(胃癌颈部非转移淋巴结)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XCR4在胃癌的转移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TWIST,HIF-1α和VEGF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参数、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120例胃癌标本,应用SP法免疫组化检测TWIST、HIF-1α和VEGF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TWIST、HIF-1α和VEGF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中均可检测到TWIST、HIF-1α和VEGF的表达,但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TWIST的表达与浸润深度、肿瘤远处转移及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HIF-1α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呈明显相关性(P<0.05)。VEGF的阳性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TWIST和(或)HIF-1α阳性表达的患者其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其阴性表达的患者。结论:胃癌中TWIST、HIF-1α和VEGF的高表达与胃癌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密切相关,检测其表达对预测胃癌的转移及判断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胃癌转移性淋巴结中表达的情况.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韵方法研究胃癌患者颈部转移性淋巴结、非转移性淋巴结及健康人颈部正常淋巴结CXCR4的表达情况.结果 实验组1(胃癌颈淋巴结转移)CXCR4的阳性率为98.1%,与实验组2(胃癌颈部非转移淋巴结)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XCR4在胃癌的转移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胃癌转移性淋巴结中表达的情况.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韵方法研究胃癌患者颈部转移性淋巴结、非转移性淋巴结及健康人颈部正常淋巴结CXCR4的表达情况.结果 实验组1(胃癌颈淋巴结转移)CXCR4的阳性率为98.1%,与实验组2(胃癌颈部非转移淋巴结)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XCR4在胃癌的转移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