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联合药物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09年12月143例肝硬化患者行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治疗的资料。结果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术后联合普奈洛尔、抑酸剂、生长抑素等药物治疗,明显降低早期再出血、食管溃疡、门脉高压性胃病等发生率;肝功能C级患者再出血率明显高于A级及B级患者;肝硬化有脾切除加断流术史者与无脾切除加断流术患者比较,食管静脉曲张复发率低。结论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术后联合药物治疗可降低食管静脉曲张复发、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早期再发率,减少食管溃疡、门脉高压性胃病发生率。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安全有效的方法,疗效确切,提高了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PHG)及其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方法对115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其中55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PHG组患者的HP感染率为30.4%,显著低于慢性胃炎组47.7%(P〈0.05);HP在轻型PHG组的阳性率是38.2%,略高于重型PHG组的25.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发现HP感染与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随着肝功能的恶化,HP感染率显著降低(P〈0.05),且PHG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显著升高(P〈0.01)。结论 PHG不能为HP提供赖以生存和繁殖的内环境;HP感染与PHG及其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和严重程度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故不必把根除幽门螺杆菌作为对PHG及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常规处理措施;肝功能与PHG及出血并发症的显著相关性提示一切有损于肝功能的因素均需给予重视并进行严格的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3.
门脉高压症是由于门脉血流受阻或血流量异常增多而致的门脉高压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症。肝硬化是最常见的病因。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和门脉高压性胃病并发出血,是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和死亡原因,也是内科常见的急诊之一。短期内出血量大,来势凶猛,死亡率高达50%以上。内科采用药物止血,气囊压迫止血,以抢救生命。目前我们采用的药物  相似文献   

4.
奥曲肽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是由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临床较常见,死亡率高.我科自2007年3月至2008年9月应用奥曲肽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52例获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门脉高压症是因门静脉血流受阻。血液淤滞,如肝硬化、血栓和肿瘤引起门静脉系统压力增高的一种病理状态,主要表现有脾肿大、脾机能亢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并发破裂引起上消化道大量出血是门脉高压症致命的并发症,其死亡率在30%以上。因此,急性大出血经非手术治疗48h无效即应紧急手术  相似文献   

6.
随着胃镜检查的推广,门脉高压性胃病已被确认为引发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第二大原因,且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从饮食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用药护理、病情监测几个关键的护理环节采取预见性的护理干预,以预防出血,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肝硬化以肝功能损害和门静脉高压为主要表现。门静脉高压的三大临床表现是脾大、侧支循环的建立和开放、腹水,而侧支循环开放主要表现为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是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消化道死亡率最高的一种疾病,临床表现为黑便、呕血、头昏、心悸等。上消化道大量出血不仅导致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还对病人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了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我科对2007年12月至2008年7月收治的150例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加强了心理干预,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在对肝硬化胃底食管下段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门脉断流术,并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 选取自2014年7月~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肝硬化胃底食管下段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共计32例,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之后对其进行临床实践与研究,患者使用门脉断流术对自身疾病进行治疗,由护理人员对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并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经过手术后,有8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25%,其中有6例患者临床检测为由于肝功能衰竭而死亡,另2例患者则在术后两年左右去世.结论 在临床对肝硬化胃底食管下段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进行治疗时,使用门脉断流术的治疗方法有着相对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对其进行应用并大力的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门脉高压性胃病(PHG)和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方法 肝硬化患者97例,接受内镜下胃粘膜活检,并采用血清学方法和组织学染色,检测Hp。结果 Hp阳性组PHG发生率为76.6%其中重度HPG占28.1%,上消化道出血率为37.5%,而Hp阴性组HPG发生率为39.4%,重度仅占6.1%,上消化道出血率为15.1%,经x^2检验,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结论 Hp感染与门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TH胶在经皮经肝穿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栓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20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龄25-72岁,平均年龄52岁。静脉曲张程度轻度2例,中度12例.重度6例。肝功能Child-Pau小分级A级15例,B级5例。采用经皮经肝门静脉穿刺途径,用TH胶灌注填塞曲张静脉,在拔出导管鞘时用1.2mlTH胶填塞肝脏穿刺通道。结果20例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即时闭塞率100%(20/20).肝脏穿刺通道填塞良好,未出现肝包膜严重出血。肝功能各项指标在术后3d-过性升高,术后1个月恢复正常。17例患者随访6-12个月,随访期间无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无死亡病例。结论TH胶能即时闭塞食管胃底的曲张静脉.治疗和预防曲张静脉破裂出血.也能够即时填塞肝脏穿刺通道,防止肝包膜下出血.在门静脉高压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介入栓塞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王亚飞  冯鹏远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2,44(10):1798-180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75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是否发生ACLF,将其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记录对比两组的基线资料,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ACLF的影响因素.结果:75例乙型肝硬化患者中并发ACLF24例,占32.00%;两组上消化道出血、饮酒史、肝性脑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上消化道出血、饮酒史、肝性脑病是导致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ACLF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ACLF受上消化道出血、饮酒史、肝性脑病影响.  相似文献   

12.
随着内窥镜广泛应用于临床,许多作者报告,在部份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病人中,不是由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所致,而是来自急性胃粘膜损害,由门脉高压引起的急性胃粘膜损害,亦称“门脉高压性胃炎”PortalHypertensive Gastritis简称PHG。近几年来,国内、外有些临床医帅主张对食管静脉曲张采用硬化剂注射疗法,由于阻断了胃左静脉→食管静脉→奇静脉间的侧枝循环径路,可导致异位静脉曲张的形成和破裂出血,临床上将食管、胃底以外的曲张静脉统称之为“异位静脉曲张”Ectopic Varices简称EV。熟悉胃和食管的血液供应情况,特别是静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乙肝后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child-pugh评分与血清HBsAg水平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将82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根据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情况,分为44例未出血组(未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和38例出血组(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另外根据child-puge分级情况,将患者分为26例child-pugh A级组、33例child-pugh B级组及23例child-pughC级组.分别对各亚组间HBsAg水平含量差异进行对比,并对HBsAg水平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child-pugh评分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出血组患者血清HBsAg水平含量明显高于未出血组(P<0.05),而child-pugh C级组血清HBsAg水平含量最高(P<0.05),child-pughA级组血清HBsAg水平含量最低(P<0.05).同时血清HBsAg水平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child-pugh评分与均存在显著的直线相关性(P<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清HBsAg水平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child-pugh评分存在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经颈静脉途径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评估北京市解放军总医院经颈静脉途经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50例,其中49例为肝炎后肝硬化,1例为门静脉海绵窦样变,45例有反复呕血及黑便史,5例无上消化道出血史,均有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  相似文献   

15.
邓金志 《解剖与临床》1998,3(3):148-149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在上消化道出血中的意义。方法:对32例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及30例胃十二指肠疾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血清前白蛋白(PA)测定,并与34例正常对照相比较。结果: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血清PA低于胃十二指肠疾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者及正常对照组,且肝硬化组PA分布与后两者无重迭;Child分级间PA有显著差异。结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检测血清PA有助于肝硬化并发出血的诊断,并可帮助判断病情及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 方法对87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进行急诊胃镜检查,明确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及消化性溃疡的部位. 结果在所有不同程度食管静脉曲张患者中,其中合并消化性溃疡者20例,消化性溃疡发病率为23.0%;轻、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患者中消化性溃疡发病率分别为4.2%、13.6%、23.0%. 结论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消化性溃疡关系密切(p<0.01).  相似文献   

17.
食管静脉曲张介入治疗及预防复发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静脉曲张(Esophageal Varices, EV)破裂出血是肝硬化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肝硬化常见的致死原因.积极防治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延长肝硬化患者生存期的关键.国内外学者在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介入治疗方面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和探索,并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但由于门脉高压的持续存在,静脉曲张容易复发.因此,对介入治疗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探索有效合理的治疗方法,以期提高治疗效果,预防食管静脉曲张复发,是目前大家关注的热点.现将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我院自1983年6月至1992年4月,采用脾切除术治疗门脉性肝硬化所致的门脉高压症54例,取得较好效果。现将该组近期与远期的疗效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年龄最小的为21岁,最大者为62岁,其中以32~48岁者居多,为42例。病史有上消化道出血者32例。本组54例,行X线检查者52例(另2例因大出血而行急症手术),均有食管静脉曲张。其中单纯脾切除术20例,余34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与分析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为相关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12年9月~2013年9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气囊止血方案,观察组则服用奥美拉唑配合生长抑素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显效28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高达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组间对比差异显著,<0.05。结论对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宜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奥美拉唑治疗方案,能够显著抑制胃酸分泌,对人体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经肝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PTVE)联合经皮部分性脾动脉栓塞(PSE)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所致的急诊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肝硬化门脉高压(不合并肿瘤者)所致的急诊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均急诊行NBCA胶加弹簧圈栓塞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治疗,再于一周后行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分析36例病例的近期疗效(6~18月)、并发症,评价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36例病例均应用NBCA胶和弹簧圈栓塞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术中术后未出现重大手术并发症,术后跟踪随访6~24月,有4例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复发,其中1例患者复发出现在介入栓塞后的第二天,再次行栓塞治疗后好转,余3例患者复发的上消化道出血均不严重,经内科保守治疗后恢复。结论NBCA胶配合弹簧圈栓塞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是有效的安全性,加用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可降低门静脉压力,提高单纯性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