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将各胚胎期垂体分别测量后速入Bouin或Helly液固定,石蜡包埋,将连续切片进行特殊染色,在光镜下观察并记述了腺垂体和神经垂体的早期发生过程及内部构筑。我们将腺垂体的发生过程分为原基变形期、增生期和增生分化期。实验中记录了各种阳性细胞出现时间及百分值,并且將各种数据进行了统计学处理。文末对垂体发生和分化的动力学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垂体炎的临床病理学和免疫表型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7例原发性垂体炎行HE和免疫组化、PAS和抗酸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7例均为女性,年龄23~63岁,患者多不同程度表现为头痛头晕、视野缺损或视物模糊和内分泌紊乱症状; MRI或CT示鞍区占位。镜检:淋巴细胞性垂体炎(例1、2)见多量淋巴浆细胞浸润破坏垂体腺组织,呈不规则岛状或小簇状伴嗜酸性变;肉芽肿性垂体炎(例3~6)示上皮样组织细胞聚集形成明显肉芽肿结节,其中例3和例4可见非干酪样坏死;黄色瘤性垂体炎(例7)可见多量泡沫样及上皮样组织细胞伴出血、坏死及胆固醇结晶。7例见残存垂体腺泡组织及炎性纤维增生。免疫组化染色炎性浸润区示B细胞和T细胞混杂,腺泡间以T细胞为主伴灶性Ig G阳性细胞及稀疏的Ig G4阳性细胞,缺乏轻链限制性表达。组织细胞及肉芽肿结构CD68和CD163多阳性,S-100和CD1a阴性。残存垂体腺泡组织示多种垂体激素标记阳性。PAS和抗酸染色均阴性。结论原发性垂体炎临床较罕见,女性好发,缺乏特征性的临床、生化及影像学表现,依靠病理检查可确诊。病理形态分为3种组织学亚型,尽管可有重叠或移行状态,然而其分型依然有助于与不同形态的相似肿瘤和疾病鉴别。  相似文献   

3.
垂体细胞(Pituicytes)是神经垂体内一种特殊分化的神经胶质。多分布在神经叶、漏斗柄及正中隆起。它与丘脑下部-垂体束的神经分泌纤维有密切关系。常见垂体细胞的突起包绕小型神经分泌纤维。有时其胞浆内显示吞噬退化的神经末梢。近来发现,垂体细胞可与神经分泌纤维形成突触。Kiernan认为,垂体细胞可释放激动剂,能促进神经分泌纤维的新生及神经分泌粒的成熟。Hansh报道,垂体细胞可合成和分泌γ-氨基丁酸(GABA)。GABA可与神经分泌纤维膜上的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GABA为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可  相似文献   

4.
垂体腺瘤细胞培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垂体腺瘤细胞体外培养以垂体腺瘤细胞为移植物供体进行颅外移植,补充垂体功能不足及为腺垂体移植细胞库的建立奠定基础。方法 利用术中切除的垂体腺瘤组织进行了体外培养,并通过染色和放射免疫测定技术,评价体外培养的垂体腺瘤组织的功能状态,寻找其功能最佳间期的规律。结果 没有NGF和HRP介入的情况下,垂体腺瘤细胞的形态和功能状态在培养的第6天为最佳。结论 体外培养的垂体腺瘤细胞仍具有分泌激素的功能,为以垂体腺瘤细胞为移植物供体进行颅外移植的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垂体腺瘤细胞体外培养以垂体腺瘤细胞为移植物供体进行颅外移植,补充垂体功能不足及为腺垂体移植细胞库的建立奠定基础. 方法利用术中切除的垂体腺瘤组织进行了体外培养,并通过染色和放射免疫测定技术,评价体外培养的垂体腺瘤组织的功能状态,寻找其功能最佳间期的规律. 结果没有NGF和HRP介入的情况下,垂体腺瘤细胞的形态和功能状态在培养的第6天为最佳. 结论体外培养的垂体腺瘤细胞仍具有分泌激素的功能,为以垂体腺瘤细胞为移植物供体进行颅外移植的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6.
联合组织化学染色法显示垂体前叶几种腺细胞张金时,朱晓虹,谭郁彬垂体前叶组织在普通染色标本上分为嗜色细胞和嫌色细胞两大类。嗜色细胞按其颗粒对色素的亲合力,又分为嗜酸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两种。如用Azah方法和PASOG方法也只是区分嗜酸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  相似文献   

7.
神经垂体内5-羟色胺的免疫电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免疫电镜方法研究了大鼠神经垂体内5-HT的超微结构分布。结果表明:神经垂体内的5-HT免疫反应产物定位于神经末梢的大颗粒囊泡内、小透亮囊泡表面和线粒体外膜。有时,垂体细胞胞浆也呈5-HT免疫反应阳性。5-HT免疫反应阳性的神经末梢分布于毛细血管周围和垂体细胞附迈。本文首次报道含5-HT的神经末梢可与非5-HT神经末梢形成对称性轴-轴突触。其中,5-HT末梢为突触前成分。本文结果提示:神经垂体内的5-HT不仅可通过非突触方式而且可通过突触方式释放,参与神经内分泌功能的调节。  相似文献   

8.
巢蛋白(nestin)是第Ⅵ类中间丝蛋白,主要在胚胎期神经前体细胞和神经干细胞一过性表达。在正常细胞演变成肿瘤细胞过程中,巢蛋白又呈现返祖性表达。近年来研究发现nestin阳性细胞散在的分布于垂体的前叶、中间部和神经部。但这些nestin阳性细胞是否包括了垂体前体细胞还不清楚。在垂体腺瘤的部分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中也检测到nestin的表达,推测它可作为垂体血管发生的一种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滤泡星状细胞在垂体腺瘤分类中的意义及滤泡星状细胞与内分泌细胞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双重染色方法,对42 例人重体腺瘤的垂体激素与 S100 蛋白表达进行对照观察。结果:垂体腺瘤组织中的滤泡星状细胞有两种情况,一种为腺瘤组织中可见散在分布的滤泡星状细胞,并可见1 个瘤细胞既有 S100 蛋白表达,又含激素分泌颗粒;另一种为滤泡星状细胞构成了腺瘤的一种主要的细胞成分。结论:滤泡星状细胞与内分泌细胞的功能密切相关,可能在调整内分泌细胞的产生和激素释放方面起一定的作用;滤泡星状细胞腺瘤应作为垂体无功能腺瘤的一个单独类型。  相似文献   

10.
甘丙肽抑制大鼠垂体腺瘤细胞体外侵袭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甘丙肽对大鼠垂体腺瘤细胞侵袭性的作用及其受体机制.方法 提取大鼠垂体腺瘤GH3细胞RNA,反转录后测定甘丙肽及其3个受体亚型的表达情况;将大鼠垂体腺瘤GH3细胞分为对照组、甘丙肽药物处理组和选择性甘丙肽2型受体激动剂AR-M1896组,利用MTT方法检测对照组和实验组在给药后12、24和36 h各分组细胞活力...  相似文献   

11.
背景:脑垂体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多种疾病可引起脑垂体损伤,如脑垂体瘤、垂体功能减退症等。垂体干细胞因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力的特性,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治疗方式修复受损的垂体。目的:采用悬浮细胞球培养法分离培养垂体干细胞,鉴定其增殖及分化能力。方法:采用悬浮细胞球培养法从新生新西兰白兔垂体中分离培养垂体干细胞,观察其形态特征;免疫荧光细胞染色检测垂体干细胞标志蛋白SOX2及Nestin的表达;采用EdU标记法检测垂体干细胞增殖能力;经贴壁及诱导分化后,通过ELISA法检测培养基中的激素水平。结果与结论:通过悬浮细胞球培养法可成功分离得到垂体干细胞球,且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干细胞特异性标记物SOX2和Nestin阳性表达;经诱导分化后培养基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生长激素、促黄体生成激素、促卵泡素、催乳素水平显著升高(P <0.001),具有较强的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12.
碘缺乏与碘过量对仔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碘缺乏与碘过量对20d龄仔鼠垂体TSH细胞的形态学影响。方法将断乳1个月的Wistar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NI组、10HI组、50HI组、100HI及LI组。饲养3个月的雌雄大鼠1∶1合笼交配产生仔鼠,断乳后的仔鼠喂养同上述大鼠。测定20d龄仔鼠垂体TSH细胞的体密度和面数密度。结果100HI组仔鼠垂体TSH细胞的体密度明显高于NI组,LI组垂体TSH细胞的体密度和面数密度均明显高于NI组。结论碘缺乏对垂体TSH细胞的影响大于碘过量对TSH细胞所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MRI(DCE-MRI)的定性、半定量、定量参数在垂体腺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8月—2018年3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3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均经临床及病理等确诊,男9例、女14例,年龄29~70岁;其中垂体微腺瘤9例(垂体微腺瘤组)、垂体大腺瘤14例(垂体大腺瘤组);选取8例常规颅脑检查垂体正常者作为对照组,男3例、女5例,年龄28~67岁。研究对象均行DCE-MRI,获得感兴趣区域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进行分型定性分析,并测量DCE-MRI半定量参数达峰时间(TTP)、最大上升斜率(MSI)和定量参数容积转运常数(Ktrans)、回流速率常数(Kep)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Kruskal-Wallis 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垂体微腺瘤组TIC Ⅰ、Ⅱ、Ⅲ型分别为0、7、2例,垂体大腺瘤组分别为10、3、1例,对照组分别为7、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1.346, P<0.01);对照组与垂体微腺瘤组、垂体微腺瘤组与垂体大腺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照组的TTP[(48.52±15.83)s]小于垂体微腺瘤组[(80.79±19.32)s]和垂体大腺瘤组[(70.42±21.64)s],MSI(3.92%±1.24%)及Ktrans[(1.08±0.22)min-1]、 Kep[(1.34±0.40)min-1] 值均大于垂体微腺瘤组[1.89%±1.04%、(0.45±0.18)min-1、(0.86±0.22)min-1] 和垂体大腺瘤组[2.79%±1.06%、(0.69±0.28)min-1、(0.95±0.28)min-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垂体大腺瘤组MSI、Ktrans均大于垂体微腺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DCE-MRI中TIC曲线可以鉴别垂体腺瘤,半定量参数TTP、MSI和定量参数Ktrans、Kep能够进一步诊断垂体微腺瘤;MSI、Ktrans能够鉴别垂体微腺瘤和大腺瘤。  相似文献   

14.
下丘脑、垂体条件培养基对内皮细胞NOS和ICAM-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开云  刘扬 《解剖学杂志》2003,26(4):401-402
动脉粥样硬化(AS)早期病变的形成包括两个重要环节:一是血液中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EC)粘附,继而迁移到内皮下转变为巨噬细胞(MP);二是MP或平滑肌细胞(SMC)摄取脂质后转变为泡沫细胞^[1]。因而,研究EC功能对AS早期防治极为重要。我们以前的工作证实:毁损弓状核可诱发AS早期病变,如内皮变性、核肿胀、内皮下层增生出现许多大小不等的空泡、  相似文献   

15.
申新华  王保芝 《解剖科学进展》2005,11(3):231-233,236
目的探讨神经垂体分泌物直接释放入脑脊液途径的结构基础。方法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大鼠神经垂体。结果神经垂体无髓神经纤维终止于毛细血管或垂体细胞周围,垂体细胞突起与神经纤维膨体及终末之间形成细胞间池。有孔型毛细血管内皮外有基膜与血管周隙分隔,血管周隙内可见到完整的膜包分泌颗粒(100~300 nm)。神经垂体表面的囊上皮孔(2~5μm)附近经常可见分泌颗粒。结论细胞间池-血管周隙-囊上皮孔,构成了神经垂体分泌物释放入脑脊液主渠道的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16.
蛙皮素样肽(BBS)在丘脑下部某些核团含量较高,静脉注射蛙皮素可提高血中生长激素(GH)及生乳素(PRL)升高,但此作用是通过脑或者直接作用于垂体,则无定论。作者用经过5天的牛垂体细胞为标本,检查BBS对垂体细胞的直接作用。实验选1.5~2.5岁公牛,取出垂体前叶切成厚0.5毫米约3毫米~2切片,经酶解、孵化、滤网过滤,  相似文献   

17.
IL-2对培养的人垂体腺瘤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IL-2对人垂体腺瘤细胞的增殖、细胞周期、细胞内蛋白激酶C(PKC)及cAMP/cGMP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MTT比色法和3H-TdR掺入法检测IL-2对人垂体腺瘤细胞增殖和DNA合成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检测IL-2对垂体腺瘤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PKC的活性及cAMP和cGMP的含量。结果:(1)IL-2可促进垂体腺瘤细胞增殖和DNA合成,且呈剂量依赖性。(2)IL-2可显著降低垂体腺瘤细胞G1期的细胞比率,而增加S期和G2期的细胞比率。(3)与空白处理组相比较,使用PKC的激动剂PMA处理培养的人垂体腺瘤细胞,可使胞膜和细胞总PKC升高;而用IL-2(1×105U/L)处理后,胞质、胞膜和细胞总PKC的活性均升高。(4)IL-2(5×104、1×105U/L)作用于人垂体腺瘤细胞后,胞内cAMP浓度显著降低;而cGMP的浓度没有明显改变。结论:IL-2对垂体腺瘤细胞增殖分化的调控作用是细胞内多信息系统相互整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月龄大鼠垂体前叶腺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及其与滤泡星形细胞(folliculo-stellate cells,FSCs)之间的形态学关系。方法:透射电镜观察2~3月(青年组)、10~12月(中年组)、18~20月(老年组)3组大鼠垂体前叶的超微结构。结果:3组大鼠的FSCs和腺细胞之间均存在连接复合体样结构;在增龄过程中,FSCs的形态变化不明显,而腺细胞及其细胞间质变化明显:细胞排列散乱、细胞间隙增宽、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以中年组较为显著;脂褐素、髓样体、凋亡细胞增多,老年组比较明显。结论:FSCs可能通过与腺细胞的直接接触对腺细胞发挥作用;垂体前叶腺细胞及其细胞间隙的变化直接反映其增龄变化。  相似文献   

19.
观察不同浓度的褪黑激素 (Melatonin ,MLT)对原代培养的大鼠垂体催乳素瘤细胞增殖的影响。用 80~10 0g体重的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 ,皮下埋置雌二醇诱致垂体催乳素瘤 (prolactinoma)形成后 ,取出瘤体 ,经消化、过滤、离心 ,用SFFD培养基重悬细胞 ,得细胞悬液 ,浓度为 0 75× 10 6/mL ,转入 2 4孔培养板中并加入相应剂量的MLT使其终浓度 (mol/L)分别为 10 -5、10 -7、10 -9、10 -11和 10 -13 ,另设空白对照组 ,于 37℃、5 %CO2 条件下培养 1h ,再在每孔中加入 2 μCi [3H] TdR继续孵育 2 4h后测counts/min值。结果显示 ,在对照组和各剂量 (mol/L)MLT用药组 10 -5,10 -7,10 -9,10 -11和 10 -13 的 [3H]-TdR掺入率分别为 2 0 38 75± 186 84,142 1 75±6 4 49,12 38 2 5± 6 1 72 ,92 4 0 0± 6 4 44 ,10 33 2 5± 12 7 2 2和 110 3 2 5± 15 1 5 3counts/min。表明 10 -5~10 -13mol/L的MLT能有效抑制 [3H] TdR在原代培养的垂体催乳素瘤细胞中的掺入 ,P <0 0 0 1。其中 ,以 10 -9mol/L的MLT的抑制作用最强 ,达 5 4 6 8%。提示在培养条件下 ,10 -5~ 10 -13 mol/LMLT能有效地抑制E2 诱导的垂体催乳素瘤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20.
<正>腺垂体通过分泌激素和细胞可逆性改变来对内外环境中的信息做出反应,但可逆的细胞功能性改变可能发展为增生、分化,甚至是腺瘤。垂体腺瘤约占颅内新生物的10%~25%,14%的尸检中可发现垂体腺瘤,影像学检查显示每6人中便有1人出现垂体偶发肿瘤。在确诊为垂体腺瘤的患者中,约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