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昔日皇族是贡品,而今走入百姓家 据说慈禧当年在怀孕的时候有流产的迹象,当时情况非常危险,很多御医都去开方子,但是却没有想出什么好办法。这时候有一位山东籍的官员上了奏折,说山东老家盛产阿胶,尤其是东阿县产的阿胶最好,有安胎的作用。结果真像这位官员所说的,慈禧在用了阿胶以后,她的胎还真就被安住了。  相似文献   

2.
慈禧太后的长寿奥秘慈禧太后,满族,1835年11月29日至1908年1 1月15日,终年73岁。1.食补和药补慈禧重视食补和药补。各种山珍海味几乎没有她没吃过的。而且,每次进餐,还特设"看桌",以增进食欲。此外,她听说经常噙化少量人参,便于吸收,作用持续,能补气养血,轻身延年,且无副作用,便每日噙化3克左右。同时,她还接受当年康熙帝曾因饮食过精而闹病的教训,所以,再对胃口的佳肴,她也绝不多吃。相反,她听说玉米粥、茯苓饼有益于身体健康,便对它们产生了好感,并常食不厌。在承德避暑山庄期间,又分外爱吃野兔肉。由于她在避乱期间饥不择食地吃了民间的窝窝头,从此对窝头也颇感兴趣,只不过她后来吃的是粟子面的,与最初吃的大不一样。慈禧还命人天天从京郊玉泉山运来矿泉水,供自己随时饮用。在《慈禧医方选议》中,还可看出慈禧平时服用一些"益  相似文献   

3.
她是清宫中的一位普通宫女,宫内称呼她为荣儿,慈禧呼她"荣",13岁进宫的她随侍慈禧前后长达8年之久。18岁由慈禧指婚,赐给一个太监。随着时事动荡,她的生活也颠沛流离,愈加凄惨。她极不愿意谈起往事,出于对作者的好感和信任,才断断续续讲起往事……  相似文献   

4.
据有关资料记载,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十月,慈禧73岁寿宴那天,宫里请来了京城内最好的厨师,准备了一百多道美味佳肴。慈禧特别高兴,先喝了几杯白酒,然后又吃了不少菜。第二天,慈禧即感腹痛,大便次数明显增加,每天达数十次,便带脓血。慈禧患病后,生怕掉脑袋的宫廷御医为了给慈禧止泻,竞滥用鸦片以求缓解症状。由于鸦片不能杀灭痢疾杆菌,这种强行止泻的疗法治标不治本。慈禧的病情愈来愈严重,变得骨瘦如柴,极度衰弱。一周后,她命丧黄泉。  相似文献   

5.
关于慈禧食疗养生的研究□/原永贵慈禧执掌军政大权,处在激烈的政治旋涡之中,费尽心机,时时有危机四伏之感,但是她仍能坚持下来,这与她有健康的身体不无关系。笔者认为:慈禧对食疗养生造诣颇深,从而保证她有一付好身板。今天整理发掘她食疗养生的经验。仍有较大的...  相似文献   

6.
据乾隆时《皇上用人参底薄》记载:“自乾隆六十二年十二月初一始,至乾隆六十四年正月初三统计,乾隆共进人参359次,服人参三十七两九钱,约每日服人参5克之多。”《慈禧光绪医方选议》记载:“自光绪二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起,至二十七年九月二十八日统计,慈禧共服人参二斤一两一钱。慈禧每日服用的人参俱交总管郭永清、太监秦尚义伺候。”乾隆皇帝寿享八十九岁,是我国帝王中最高寿者。慈禧寿享七十三岁,死前还能弄权揽政。乾隆、慈禧之所以能长寿,与他  相似文献   

7.
嗜菊如命是慈禧的一大癖好。她少年得宠,爬上太后宝座,又费尽心机,以至中年之后,便渐感精力不济,常常头晕、两眼干涩、视物昏花。粗识药性的慈禧,就择以上等杭菊花代茶频饮来缓解症状。尝到甜头的她还把菊花作为礼品馈赠各国驻京的使节夫人。她爱菊,所以也爱养菊,多次下令在京城各地广植菊花。  相似文献   

8.
<正>慈禧(1835年~1908年),清咸丰帝之妃,同治、光绪两朝实际最高统治者。慈禧由同治皇帝封为太后,先后3次垂帘听政。当时,人的平均寿命还不到50岁,而慈禧不但活到74岁,而且始终保持年轻人的体态,是内外兼补、医食同用的养生方法使她得以长寿。精于药膳调理慈禧能得以长寿,与她长期服用药膳有很大关系。慈禧太后经常服用一些用补益药加工制成  相似文献   

9.
晚清,曾把持中国长达四十七年之久的那拉氏(慈禧太后),为稳住政局日理万机,煞费心机。然而,这个老佛爷从少女到老妇,始终保持一副粉装玉琢的容颜,柔嫩滑润的肌肤,俨然是一个天生不老的女子。慈禧朝夕相侍的德龄公主曾评述过,慈禧之所以终年能保持其光洁细嫩的美容,法宝之一与她常年使用中药沐浴分不开。据《清宫秘史》记载,慈禧甚喜水沐,有五日一小沐、十日一大沐的习惯。其沐前,由专人用精草、茵陈、决明、木瓜、桑叶、薏米、蝉衣等中药盛于布袋内,熬水浸泡。这些沐浴药方,均由宫廷御医精心拟就,其药有清风热、爽肌肤、祛…  相似文献   

10.
影片《垂帘听政》中,写到丽妃被砍去手足,最后惨死,其主谋杀害丽妃者为慈禧。究竟是不是慈禧害死丽妃,对此众说纷纭,据史书记载:丽妃确有其人,是咸丰妃嫔之一,但她的遭遇则和影片中的情况有差异。丽妃,他他拉氏,生于道光十七年,(一八三七年),比慈禧(那拉氏)小一岁零八个月。父亲庆海,曾做过清王朝的主事。咸  相似文献   

11.
人物简介: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1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清史稿记载懿贵人),次年晋封懿嫔;1861年咸丰帝驾崩后,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1908年,光绪帝驾崩,慈禧选择三岁的溥仪做为新帝,即日尊为太皇太后,次日17点(未正三刻)在仪鸾殿去世,葬于菩陀峪定东陵。  相似文献   

12.
慈禧的花恋     
《健康必读》2008,(4):56
清官医案表明,爱美如命的慈禧太后是一个最能"消费"鲜花的人。她一生爱花、吃花、浴花、护花又残花,真可谓同花结下了不解之缘。因此有人感叹说:"西太后也太能糟蹋花了!"首先是爱种花。据曾经是慈禧贴身女官之一的美籍华人德龄在其所著的《清官二年记》中披露:"她(慈禧)像普通  相似文献   

13.
崔陟 《健康》2006,(12)
自古有一种说法,说名人的病不好治疗,还真是这么回事。我给您讲一个清朝末年慈禧治病的故事。慈禧在大清朝掌了几十年的权,威风可是耍到家了。那一班的文武大臣,她要是看着谁不顺眼,就想方设法地整谁。就连光绪皇帝也受她的窝囊气,那日子过得还不如个老百姓呢!可就这么,慈禧的心里也不痛快,表面上不露声色,心里常常堵个大疙瘩。您想呀,她虽然是有权利、有地位、吃喝不愁,可是年纪轻轻的就守寡,几十年都是咬着牙过来的,能好受吗?甭说她看着光绪和珍妃恩恩爱爱的就来气,看见鸳鸯戏水、燕子双飞不痛快,就是看见有人打鼓,使的那鼓棰是一对儿,她…  相似文献   

14.
爷爷告诉我,虽然历史给了人们太多的暗示,但是应该说没有人会否认慈禧作为一个女人,是一个非常要强的人。作为一个后辈,在历史沉淀了这么多年后,总是能沉下心来,希望能够客观地对她做一个评价。应该说历史上能有慈禧一席之地,跟她嫁给一个平庸无能的丈夫不无关系。如果从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来看,一个强有力的统治者,根本不可能给女人参政的机会。  相似文献   

15.
正提起慈禧,在中国几乎是无人不晓。可是,这位当时被捧为"老佛爷",且威风一时的女人却被"谋杀",其"凶手"竟是小小的痢疾杆菌。据清宫有关资料记载,慈禧73岁寿宴那天,宫里请了京内最好的厨师,准备了一百多道菜肴。慈禧特别高兴,先饮了几杯白酒,然后又吃了不少菜。第二天,慈禧即感腹痛,大便次数明显增加,每天达几十次,并带有脓血。一星期后,她变得骨瘦如柴,虽然请  相似文献   

16.
正据有关史料记载,慈禧很懂得养生,她常通过按摩穴位进行养生保健,护肤美容。每当慈禧出现不适时,都会按摩眼窝、腰窝、腋窝等"养生窝",常常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被称为宫廷养生"第一窝"。中医学中也有相关养生方法,中老年人不妨借鉴宫廷养生按摩"第一窝"的方法,来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正>明代名士何良俊在《清森阁集》之《思生》中,做诗云:"万病皆由气血生,将相不和非敌攻。一盏阿胶常左右,扶元固本享太平。"可见,阿胶的补血功效非同一般。据说当年慈禧怀孕的时候有流产迹象,情况非常危险,很多御医都没有什么好的法子。这个时候,有位山东籍的官员递上他老家的阿胶。结果,慈禧服用了阿胶后,胎果然安住了,后来还生了个儿子,就是同治皇帝。阿胶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  相似文献   

18.
最后的公主     
当年的慈禧太后,真的说一不二吗?不,这只是一般性的传说。是的,在大清朝,有一个公主敢于当面甚至当众驳慈禧的面子,公然批评她的过失。她就是固伦荣寿公主(1854年2月28日耀1924年),恭亲王奕诉的长女,也是清代最后一位公主。  相似文献   

19.
清代宫廷内规矩重重,其中一条是,每年引选一批宫女,同时赶走一批超龄者。光绪继位,慈禧太后为了全面控制皇权,责令光绪从超龄宫女中选偏妃,光绪不干,传旨让超龄宫女离宫回家。当时慈禧身旁有一超龄宫女,是御膳房名厨梁会亭的侄女,慈禧使用得心应手,执意不放。梁师傅担心再不离宫岂不误了终身大事。于是,梁师傅根据《西厢记》中的一段故事情节,做了一道“红娘自配”的菜奉献慈禧,意欲打动慈禧的心。慈禧太后是有心的人,随即传来超龄宫女,问:“红娘自配”其  相似文献   

20.
1861年11月2日,咸丰帝尸骨未寒,慈禧便联手恭亲王发动辛酉政变,次日即在密云抓住头号政敌肃顺。肃顺非杀不可,但用什么罪名杀,颇费周章。高层们密商三日,想出这么几条:一,矫传遗诏,自封顾命大臣——这条已被史料证伪;二,擅坐御座——这条无法证实,也不可证伪:三,“于传取应用物件,抗违不遵”——这是惟一的可以落实的罪名,今天就讲讲这第三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