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尿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N-乙酰-B-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水平和它们与尿肌酐(Cr)的比值在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速率法测定健康对照组50例和2型糖尿病组65例的尿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N-乙酰-B-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水平和与尿肌酐(Cr)的比值。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尿ACE、尿mALB、尿NAG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尿ACE、尿ACE/尿cr、尿NAG、尿NAG/尿cr、尿mALB、尿mALB/尿Cr诊断2型糖尿病的敏感度分别为83%、90%、77%、88%、79%、85%,特异度分别为73%、86%、69%、83%、70%、81%。结论尿ACE/尿Cr是诊断2型糖尿病肾病的特异性指标,对2型糖尿病肾脏损害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尿微量白蛋白在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MS)不同亚型患者中的改变及与相关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132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分为MS组和无MS组,MS组分为4个亚组。血清CRP采用ELISA法测定,尿蛋白/肌酐(Alb/Cr)采用DCA2000测定。结果MS组血清CRP和尿Alb/Cr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2型糖尿病组(P〈0.05)。血清CRP和尿Alb/Cr随着代谢组分的增加而升高,各亚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J)。MS组大血管病变显著高于无MS组(39.4%VS283%P〈0.05),且随着代谢组分数目的增多而增加(分别为12.5%、35.1%、47.2%、51.2%,P〈0.05)。血清CRP与尿Alb/Cr和MS组分聚集程度之间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217,P=0.05;r=0.220,P=0.012)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CRP与尿Alb/Cr(r=0.211,P=0.042)、BMI(r=0.215,P=0.033)、LDL—C(r=0.212,P=0.037)、HbAlc(r=-0.333,P=0.001)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检测糖尿病患者CRP和尿Alb/Cr可能有助于早期发现MS及血管病变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与尿微量蛋白/肌酐(realb/Cr)联合检测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早期肾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T2DM患者80例。设为T2DM组,再根据尿微量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蛋白尿组(A组)、早期DN组(B组)、蛋白尿组(C组),另于同期选取健康体检者60例,设为空白组。检测各组患者的血清Cys—C、尿mAlb和Cr水平。计算malb/Cr值。并对早期DN组进行血清Cys—C与mAlb/Cr相关性分析。结果:随着T2DM患者UAER水平的升高。Cys—C、mAlb/Cr呈升高趋势(P〈0.01或P〈0.05),Cys—C、mAlb/Cr、Cys—C+mAlb/Cr在发现肾损伤方面.敏感性依次增高(P〈0.01或P〈0.05),以Cys—C+mAlb/Cr敏感性最高,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mAlb/Cr与Cys—C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胱抑素C与尿微量蛋白/肌酐联合检测对于早期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可能存在的肾损伤是非常有必要的,能有效降低临床漏诊率,给予临床医师更多的临床诊断依据.对于T2DM患者早期肾损害的筛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甘肃省东乡族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2月~2006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418例东乡族2型糖尿病(D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18例DM患者中,DN患者226例,占54.1%;NDN患者192例,占45.9%。DN组的血压显著高于NDN组(P〈O.05),且以收缩压的升高为主,其高血压的发生率为83.2%。DN组中贫血的发生率高于NDN组(P〈0.01),贫血的总发生率为53.5%。Hb水平与eGFR值、Ccr呈正相关(r=-0.348,P〈0.01;r=0.351,P〈0.01),Hb与NAG酶水平成负相关(r=-0.327,P〈0.01)。DN组Scr、血、尿B2微球蛋白(β2-MG)、尿微量白蛋白均较NDN组显著升高(P〈o.01)。DN组尿微量白蛋白与血β2-MG呈正相关(r-0.195,P〈0.05),与GFR、Ccr分别呈负相关(r=-0.533,P〈0.01;r=-0.260,P〈0.01),与收缩压、BUN分别呈正相关(r=0.281,P〈0.01;r=0.189,P〈0.05)。结论甘肃省东乡族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表现为严重的贫血、明显的蛋白尿、高血压,患病晚期易并发各种糖尿病并发症,且后果严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各项肾脏损伤早期检测指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尿微量白蛋白(mALB)、转铁蛋白(Tf)及免疫球蛋白轻链(K,λ链)测定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及β—D一半乳糖苷酶(Gal)采用终点法,尿肌酐(Cr)采用Jaffe速率法。结果:NIDDM及DN病人尿Tf/Cr、mALB、NAG/Cr、K,λ链检测结果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两组病人之间,DN的Tf/Cr测定结果显著高于NIDDM(P<001),而NIDDM的NAG/Cr测定结果显著高于DN(P<0.05)。mALB(+)的35例NIDDM病人,Tf/Cr问时阳性,其它三项NAG/Cr、Gal/Cr,K,λ,链,也分别有77.1%、77.1%、88.6%的阳性检测率,且呈显著正相关(P<0.01);在mALB(一)的73例NIDDM病人,阳性检出率以NAG/Cr最高,其余依次为Gal、Tf/Cr、K,λ,但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各项检测指标均按照DN的预期进展进行变化,尤以K,λ检出率差异显著(P<0.01)。结论:尿Tf为DN早期的敏感检测指标,NAG对病情临测及预后判断价值重大,免疫球蛋白轻链(K,λ)与病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岁永半  杨莉  吴彦 《中国现代医生》2010,(7):130-130,145
目的使用尿微白蛋白试条检测98例糖尿病患者及26例体检健康者的尿微白蛋白浓度,旨在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DN),探讨病程、血糖控制水平对DN的影响。方法使用德国宝灵曼公司生产的尿微白蛋白试条(Micral—TestⅡ)进行尿微白蛋白浓度测定,同时测定空腹血糖。结果98例糖尿病患者按病程〈5年、5~10年、〉10年分组,各组间尿白蛋白异常率分别为11.7%、33.3%、55.0%(P〈0.01);按空腹血糖〈7.0mmol/L、7.0—10.0mmol/L、〉10.0mmol/L分组,各组间尿白蛋白异常率分别为9.7%、21.6%、43.3%(P〈0.01)。结论DN的发生、发展与病程、血糖控制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尿微白蛋白是早期发现DN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7.
高峥  蔡新  葛亮  刘兰民 《海南医学》2005,16(3):135-136
目的 观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CⅣ)、Ⅱ型前胶原(PCⅡ)检测值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30例健康成人。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按其空腹血糖水平和尿中自蛋白含量分成血糖控制不良组、血糖控制较好组,尿白蛋白正常组、尿白蛋白微量组、尿白蛋白大量组,检测其血清HA、CⅣ、PCⅡ含量。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HA、CⅣ、PC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1,P<0.05),血糖控制不良组糖尿病患者血清三项指标分别显著高于血糖控制较好组(P<0.01,P<0.05,P<0.01);尿白蛋白大量组其三项指标高于尿白蛋白微量组,而尿白蛋白微量组三者水平高于尿白蛋白正常组(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HA、CⅣ、PCⅡ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升高,并与血糖水平的控制密切相关,反映了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尿β痕迹蛋白(beta-trace protein,βTP)检测在2型糖尿病(T2DM)肾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临床确诊T2DM 174例,按照尿白蛋白(Alb)与肌酐(Cr)比值(Alb/Cr)将其分为糖尿病无肾损伤组(A组)和糖尿病肾损伤组(B组),另设健康对照组(C组)70名。采用胶乳增强散射免疫比浊法原理检测尿液BTP、α1微球蛋白(α1 microglobulin,α1MG),免疫比浊法测定尿Alb,碱性苦味酸法测定Cr,测定结果以与Cr比值表示。比较各组尿βTP水平,并行ROC曲线分析,同时对尿βTP与α1 MG及其他指标作相关分析。结果B组尿βTP/Cr中位数为9.1mg/gCr,显著高于A组的3.1mg/gCr和C组的2.0mg/g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45.5,P〈0.01)。B组其他指标Alb/Cr、α1MG/Cr、血Cr(SCr)结果均高于A、C组(H值分别为110.9、38.3、11.4,P值均〈0.01)。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尿βTP/Cr与尿α1MG/Cr与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r=0.894(P〈0.01),与SCr、糖化血红蛋白A1(HbA1C)、收缩压、病程呈正相关,r分别为0.367(P〈0.05)、0.242(P〈0.05)、0.162(P〈0.05)、0.251(P〈0.05);与舒张压、空腹血糖(FBG)、体重指数(BMI)无相关性。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尿βTP/Cr与α1MG/Cr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95%C10.78~0.93)、0.76(95%C10.67~0.85)。尿βTP/Cr最佳判断水平为4.1mg/gCr,诊断敏感性为68.5%,特异性为89.8%;尿α1MG/Cr最佳判断水平为10.9mg/gCr,诊断敏感性为59.7%,特异性为80.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βTP对T2DM肾损伤有诊断价值,可敏感地反映肾小管功能损伤,诊断价值优于尿α1MG,可作为评价肾小管损伤的一个新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常规治疗情况下其肾脏病变的进展状况。方法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将240例符合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临床肾病组,各组患者均予常规控制血糖、血压,以及糖尿病饮食、糖尿病教育和其他对症治疗。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糖化血红蛋白(HbAlC)、平均动脉血压等指标。结果开始接受治疗时各组平均动脉压、糖化血红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结束时血压、糖化血红蛋白与试验前比较有显著下降(P〈0.05);临床肾病组均高于正常蛋白尿组(P〈0.05),而其余各组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UAER和A/C三组均升高,临床肾病组升高最快(P〈0.01)。平均每年CCr下降值和Cr升高值以临床肾病组最多;正常白蛋白尿组有20.00%、微量白蛋白尿组有33.33%、临床肾病组有40.00%的病例有进展,临床肾病组与正常蛋白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0.01),其余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AER和A/C比值的增加均伴随着肾功能快速减退,除控制血压、血糖外,更要从肾脏病变的角度,需肾内科医生的及早临床干预,尤其是对蛋白尿的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在空腹血糖控制的不同状况下,应用尿微量白蛋白的定性检测方法对社区糖尿病肾病早期筛查的价值。方法将62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空腹血糖控制的结果分为三组,控制良好组、控制一般组、控制不良组,同时进行尿微量白蛋白的定性检测。结果尿微量白蛋白的定性检测,空腹血糖控制良好组阳性率11.76%(2/17),控制一般组阳性率28.57%(6/21),控制不良组阳性率45.83%(11/24),空腹血糖控制不良组的阳性率较前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提示尿微量白蛋白与空腹血糖的控制不同水平呈正相关,应在检测空腹血糖时同时进行尿微量白蛋白的定性筛查。结论利用试纸进行尿微量白蛋白的定性检测,方法简单、快捷、经济,适应于社区医院具有糖尿病高危因素的人群和糖尿病肾病的早期筛查及发现,对早期干预和治疗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Latent autoimmune diabetes in adults: evidences for diabetes spectrum?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1936,Himworth first investigated insulin resistance and non-insulin resistance in diabetes.Then the terminology "type 1 diabetes (T1D)" and "type 2 diabetes (T2D)" were first used in 1951.In 1999,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announced the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as we all known,T1D and T2D.1 This classification is widely accepted and used.However,in clinical practice,it is quite often to find some patients cannot be simply diagnosed as T1D or T2D.  相似文献   

12.
对20例肝硬化和21例糖尿病患者的血浆蛋白C(PC)和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进行对比研究。结果:20例肝硬化患者PC:Aq、ATⅢAq和ATⅢ:C皆呈平行性降低,ATⅢ:C/ATⅢ:Ag比值正常。22例糖尿病患者的PC:Ag增高,8例糖尿病酮症和糖尿病有(或无)血管病变者的ATⅢ均正常,3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的ATⅢ水平低下,ATⅢ:C/ATⅢ:Ag比值降低。  相似文献   

13.
14.
糖尿病患者管理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索糖尿病患者管理的新模式。方法 建立糖尿病患者门诊诊疗新流程、标准化的诊疗常规及随访计划并建立患者临床电子病例系统,开展以启发患者“自我管理”为主的长期糖尿病教育等。结果 门诊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建成了10020例的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库及2563份血清标本库和DNA库,建成了一整套较为完整的糖尿病管理模式,奠定了临床和科研工作的基础。结论 对患者进行长期教育是糖尿病管理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应用计算机系统实行标准化信息管理是糖尿病管理的有效手段;制定统一规范的诊疗及随访方案是推进糖尿病良好管理的必由之路;不断提高医护人员专业素质是糖尿病管理得以最终被贯彻的保证;临床与科研相结合,是推动糖尿病管理向更科学的方向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5.
血红素氧化酶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与氧化应激密切相关.血红素氧化酶(heme oxygenase,HO)作为机体重要的防御系统之一可以对抗氧化应激造成的损伤,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HO可以被氧化应激诱导产生,分解血红素生成一氧化碳、胆红素及铁,这些代谢产物具有抗炎、抗氧化损伤和抗凋亡的作用.在高血糖环境中,HO的表达被诱导增高,发挥保护作用,使胰岛细胞、内皮细胞和单核细胞等多种细胞和组织免受氧化损伤.其代谢产物的增加不仅可以维持胰岛细胞的正常功能,延缓糖尿病的进展,而且可以调节血管、神经和肌肉细胞的功能,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实验性2型糖尿病(T2DM)鼠在持续高血糖、高血脂状态下眼、肾组织结构的病理变化和特点.方法:①采用小剂量多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同时给高热量高脂肪饲料喂养;②每天观察体重、尿量及眼变化,每2 d测空腹血糖(FBG),成模后测空腹胰岛素(FINS)及血脂;③白内障出现后处死,取眼、肾在光镜和电镜下作组织结构观察;④肾小球细胞计数分析.结果:①T2DM组:成模后平均FBG(14.46±1.37)mmol/L,FINS(30.78±5.89)μU/ml,体重(494.26±72.73)g.对照组:FBG(5.17±1.36)mmol/L,FINS(19.59±4.89)μU/ml,体重(373.2±30.45)g;②T2DM组:在40~90 d先后出现白内障.组织学检查,全眼球组织结构均有改变,虹膜、睫状体和视网膜毛细血管增生扩大,基膜增厚,睫状上皮退变.晶状体为退行性变.肾组织见肾小球多呈弥漫性硬化,肾小球细胞计数增多达80.9%,基质蓄积,基膜增厚,肾小球囊腔变窄或消失,系膜细胞细胞器增多,间质有胶原纤维素,足细胞次级突起变形或融合.结论:T2DM鼠在持续高血糖和高血脂状态下,眼球和肾组织出现糖尿病眼病(DO)及糖尿病肾病(DN)的改变,并且两者的病理改变基本是同步的.  相似文献   

17.
肝性糖尿病临床特点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肝硬化并发肝性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研究42例肝硬化患者,详细记录病史并随访,实验室检查评价肝功能、血糖和糖尿病并发症。比较肝功能损害程度与血糖的关系。结果 肝硬化患者中有32%有糖尿病表现,12%有糖耐量异常,56%糖耐量正常,大部分无临床症状。肝性糖尿病患者中1例(9%)有糖尿病家族史,1例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肝功能C级患者的血糖比B级明显升高,其中白蛋白水平差异更显著(P〈0.05)。在诊断肝硬化5年内,23%肝性糖尿病患者因肝硬化并发症而死亡。结论 肝性糖尿病临床表现不典型,其降糖治疗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发生心血管和视网膜病变的危险性较低,预后受肝病并发症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儿童1型糖尿病(type1 diabetesmellitus,T1-DM)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儿童1型糖尿病的诊治和管理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32例1型糖尿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观察1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es ketoaacdosis,DKA)患儿的诊治效果。结果: 10例儿童1型糖尿病首发症状为酮症酸中毒,4例以呼吸道感染、3例以呕吐、1例以腹痛为首发表现;小剂量胰岛素短时静脉滴注治疗DKA效果好。结论: 儿童1型糖尿病起病往往隐匿,临床表现不典型,以酮症酸中毒及呼吸、消化系统疾病为首发表现就诊者,易误诊误治;胰岛素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9.
【】 目的 研究联合饮食与运动的行为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糖的影响,为GDM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1年3月至2012年9月我院诊断的98例GDM患者为研究对象,统一的调查问卷收集相关资料;进行饮食与运动的行为干预,包括饮食指导、发放小册子、制定运动方案等;每3天进行随访,2周后复查,比较不同年龄组(<25岁;25~30岁;30~35岁;≥35岁)的一般资料及血糖控制情况,分析不同年龄组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效果。结果 不同年龄组GDM患者孕前B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5岁以上孕妇BMI偏高;经过饮食与运动行为干预后,不同年龄组血糖得到控制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岁以下及35岁以上血糖得到控制的比例偏低。结论 联合饮食与运动的行为干预可控制GDM患者血糖水平,是GDM治疗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脂肪细胞因子chemerin表达水平,探讨其与糖尿病肾病(DN)的相关性。方法 T2DM患者78例,根据尿白蛋白/肌酐比率(UACR)分为单纯糖尿病组(UACR<30 g/mg,36例)和DN组( UACR≥30 g/mg,42例)。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chemerin表达水平。对3组生化指标、chemerin水平等进行比较,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DN组血清chemerin水平(149.90±25.71)μg/L 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组(123.11±22.04)μg/L(P <0.01);单纯糖尿病组与对照组(121.03±21.89)μg/L比较血清chemerin无明显差异( P>0.05);T2DM患者血清chemerin水平与收缩压( SBP)、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肌酐(Scr)和甘油三酯(TG)呈正相关(均P<0.05),与肌酐清除率(Ccr)、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血脂联素呈负相关(均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Ccr、UACR是影响T2DM患者血清chemerin主要因素。结论血清chemerin水平升高与DN相关,可作为预测DN的参考标记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