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病人适宜有效的吸痰方法。[方法]将30例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听诊器置胸骨上窝听诊气道有明显痰鸣音时,立即先抽吸口鼻腔分泌物后再从气管切开处吸痰,口鼻腔和气管切开处分别用两条吸痰管;对照组为护士站在病人床旁听到“呼噜”或听到有咳嗽声来判断病人有痰时,先抽吸气管切开处痰液,再抽吸口鼻腔分泌物,且使用同一条吸痰管。观察两组吸痰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吸痰效果。[结果]两组吸痰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吸痰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病人,用听诊器置胸骨上窝听诊气道有明显痰鸣音时,立即先抽吸口鼻腔分泌物后再行气管切开处吸痰,口鼻腔和气管切开处分别用两条吸痰管,能有效地减少吸痰时出现的不良反应,减少吸痰次数,提高排痰效果。  相似文献   

2.
宋志英  马嫦梅 《护理研究》2011,25(27):2489-2490
[目的]探讨一种针对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人的口腔护理方法,以便能有效地预防口臭及口腔感染的发生。[方法]将40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益口含漱液常规口腔护理法;观察组在口腔护理操作常规的基础上,采用口鼻腔冲洗法。[结果]两组口臭、口腔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人,采用益口含漱液行口鼻腔冲洗法,能有效地预防口臭及口腔感染,而且口感较好,减少了下呼吸道的感染。  相似文献   

3.
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病人吸痰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病人适宜有效的吸痰方法.[方法]将30例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听诊器置胸骨上窝听诊气道有明显痰鸣音时,立即先抽吸口鼻腔分泌物后再从气管切开处吸痰,口鼻腔和气管切开处分别用两条吸痰管;对照组为护士站在病人床旁听到"呼噜"或听到有咳嗽声来判断病人有痰时,先抽吸气管切开处痰液,再抽吸口鼻腔分泌物,且使用同一条吸痰管.观察两组吸痰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吸痰效果.[结果]两组吸痰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吸痰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病人,用听诊器置胸骨上窝听诊气道有明显痰鸣音时,立即先抽吸口鼻腔分泌物后再行气管切开处吸痰,口鼻腔和气管切开处分别用两条吸痰管,能有效地减少吸痰时出现的不良反应,减少吸痰次数,提高排痰效果.  相似文献   

4.
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内开放式与密闭式吸痰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对机械通气患者吸痰前后经皮SpO2值、呼吸道粘膜损伤及肺部感染率的影响。方法将70例机械通气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密闭式吸痰,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放式吸痰。观察病人吸痰前后SpO2值、呼吸道粘膜损伤、肺部感染情况,以及清醒病人吸痰恐惧感及痰液喷出情况等。结果2组病人吸痰后SpO2值比较p〈0.01,血性痰液、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吸痰时病人恐惧感发生率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p〈0.01)。结论使用密闭式吸痰装置减少吸痰过程中SpO2下降的发生率、能降低呼吸道感染发生率、降低气管内出血的发生率,提高安全感。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手术前积极口咽部护理在抑制术后呼吸道感染方面的作用与意义。[方法]将100例住院行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手术病人按术前是否进行口腔护理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术后常规吸痰,进行痰半定量培养,比较两组病人发生呼吸道感染发生率。[结果]口咽部护理明显减少口咽部细菌定植量,术后发生呼吸道感染率为2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0%(P0.05)。[结论]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术后对病人进行积极的口咽部护理能有效去除细菌定植,减少后期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口咽部护理在预防呼吸道感染方面是首要工作,是控制感染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6.
脑外伤昏迷病人由于咳痰和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全身抵抗力下降,易发生院内肺部感染,常规的经口腔和鼻腔盲探插入吸痰管吸痰法,由于吸痰管不易进入气管内,难于有效吸出痰液,特别是昏迷病人不能把痰液咯出到咽部,更难于有效吸出痰液,即使进入气管内也易将口、鼻、咽部细菌带入气管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冲吸式吸痰管应用于气管插管危重病人口腔护理的效果。[方法]将160例经口气管插管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采用生理盐水100mL+冲吸式吸痰管进行口腔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棉球擦拭口腔护理方法,比较两组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口腔不洁、口臭、口腔炎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VAP、口腔不洁、口臭、口腔炎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冲吸式吸痰管应用于气管插管危重病人口腔护理,能够彻底清洁口腔、减少口臭及口腔炎症的发生、预防和减少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经鼻气管插管吸痰方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吸痰方法对经鼻气管插管气道护理的影响,提高经鼻气管插管气道护理质量。方法对120例经鼻气管插管病人根据吸痰方法随机分组为规范组58例和常规组62例,规范组要求:控制吸痰管插入深度,随吸痰管插入深度调节负压,适时吸痰,加强气道湿化,吸痰管金霉素眼膏润滑,加强口腔护理等;常规组按临床一般吸痰方法吸痰。比较观察两组病人痰液性状、痰量、痰痂、痰细菌培养、肺部感染等变化。结果常规吸痰组病人黄色粘稠痰者占69.35%,痰量〉80ml占70.97%,痰痂形成占61.29%.细菌培养阳性占64.52%.肺部感染占51.61%.而规范组病人分别为31.03%,25.86%,5.17%,20.69%,22.41%,P〈0.005。结论规范吸痰,可有效改善痰液性状、减少痰量及痰痂、减少肺部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9.
严重颅脑损伤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从1957年12月至1984年7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病人2009例,现谈谈预防重症颅脑损伤并发症及护理体会。一、肺部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重症颅脑损伤病人,由于处于昏迷状态,咳嗽及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如气管内的痰及呕吐物不及时清理,极易造成肺部感染。因此,加强护理预防肺部并发症的发生非常重要,具体做法如下: 1.定时翻身,白天一股2小时1次,要完全变换成90°左侧或右侧卧位,并用手半握拳状给病人叩背部十数下,帮助其痰液排除。 2.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未经气管切开的病人可经口腔或鼻腔吸痰,但前颅窝颅底骨折的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羊水Ⅲ度污染新生儿的有效吸痰方法。方法将1 2 0例羊水Ⅲ度污染新生儿按出生的奇偶日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传统吸痰法,观察组(60例)采用经口明视下直接气管内吸痰法,观察两种吸痰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吸痰有效率(88.33%)高于对照组(68.33%),而呼吸道黏膜受损出血的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18.33%),经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及P<0.05)。结论经口明视直接气管内吸痰法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吸痰法,它能彻底清除吸入的羊水、黏液,改善通气功能,保持呼吸道通畅,是预防新生儿肺不张、降低肺部感染的安全而有效的护理措施,并能明显减少气管内吸痰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新生儿呼吸道感染不同吸痰方法的效果。方法 对80例患有呼吸道感染且气道分泌物多的患儿采用一次性头皮针管经口腔和鼻腔及8号吸痰管经口腔和鼻腔4种方法吸痰,并对4种方法的效果进行观察及对比。结果 采用8号吸痰管经口腔吸痰和一次性头皮针管经鼻腔吸痰效果明显。结论 鼻鼾音明显的新生儿采用一次性头皮针管经鼻腔吸痰较经口腔吸痰有效,咽喉部痰鸣音明显采用8号吸痰管经口腔吸痰较经鼻腔吸痰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胃管旁置小管吸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素琳  萧湘 《护理学报》2002,9(6):39-39
昏迷和吞咽障碍病人往往因口腔分泌物下坠,或胃内容物返流误吸而引起肺部感染。常规吸痰是经口腔、鼻腔、气管套管将痰液吸出,。反复多次的吸痰易损伤气道粘膜,增  相似文献   

13.
气管切开是将病人颈部正中气管上段前壁第3~5气管环切开。并插入合适的硅胶气管以开放呼吸道。改善呼吸的手术。是抢救危重病人常用的一种手段。但气管切开病人因人工气道的建立使气体失去鼻部过滤湿化、调节的过程以致气道分泌物粘稠。痰不易吸出,易形成痰痂,或吸痰操作不当等原因所致的肺部感染。导致痰液增多粘稠不易吸出,影响肺通气或肺换气功能。现将预防肺部感染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改良吸痰法在ICU气管切开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验改良吸痰法在降低气管切开术后的呼吸道感染的效果。方法将55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试验组,观察组采用传统的吸痰法,试验组采用改良吸痰法,分别于气管切开后7天、14天留取痰标本培养。结果观察组和试验组相比,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吸痰法对降低下呼吸道感染确实有效。  相似文献   

15.
临床护士对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病人每次进行吸痰操作前后使用盐水冲洗吸痰管时,要准备口鼻腔内、气管内两瓶无菌纯化水,以防呼吸道感染及交叉感染。由于无菌纯化水的外观包装一样,且注明口鼻腔内、气管内的字样位于瓶体,不易  相似文献   

16.
不同吸痰时机对气管插管新生儿排痰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气管插管新生儿护理中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措施。临床上吸痰一般是在为患儿翻身、拍背后立即吸痰,吸痰时患儿易出现发绀、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下降等缺氧症状;同时为防止痰阻,吸痰时常向气管内滴人湿化液或进行气道冲洗。但近几年的研究表明,吸痰滴注湿化液可以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并增加许多感染的机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纤支镜下灌洗吸痰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早期吸痰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科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7)和常规组(n=45)于气管切开术早期(7d内)分别应用纤支镜下灌洗吸痰护理和常规吸痰护理,比较两组吸痰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SpO2平均水平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吸痰过程中气道黏膜出血发生率21.3%(10/47)、气管切开7d内肺部感染发生率25.5%(12/47)均明显低于常规组的55.6%(25/45)和62.2%(28/45)(P均〈0.05)。结论:纤支镜下灌洗吸痰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中较常规吸痰的效果好,可减少气管黏膜出血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匡莲花  杨萍  胡海珍 《当代护士》2014,(11):110-111
目的探讨微量泵气道湿化法对患者的吸痰量及痰液黏稠度的影响。方法将104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52例患者采用传统手工注射器间断滴入法湿化气道,实验组52例患者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泵入法湿化气道,第4天将2组患者吸痰量及痰液黏稠度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吸痰量、痰液黏稠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量泵持续湿化对预防和控制呼吸道感染有明显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傅丽萍  徐雯  傅娟  谢超  孙红果  杨琴燕   《护理与康复》2016,15(7):661-662
目的观察一次性组合吸痰管在ICU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将70例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采用一次性组合吸痰管进行口腔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口腔护理方法。对两组护士操作耗时及患者舌苔转薄率、口腔异味发生率、口腔细菌感染发生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士行口腔护理操作耗时明显较对照组缩短,患者舌苔转薄情况优于对照组,发生口腔异味、口腔细菌感染等情况均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一次性组合吸痰管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病人的护理经验,以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9例经口气管插管的患者在护理上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生命体征的监护,掌握呼吸机的使用方法,加强呼吸道的管理,注意气道湿化,掌握正确吸痰方法及气囊护理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预防感染,做好胃管的护理及心理护理,预防护理并发症。结果本组病例无出现护理并发症,缩短了病人置管天数,减轻病人痛苦及经济负担,提高治疗效果。结论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病人做好呼吸道管理及各项基础护理,加强心理护理,预防并发症是降低危重病人死亡率及提高生存质量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