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应用连续脑电图(continuous electroencephalography,CEEG)观察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phy,aEEG)变化,探讨aEEG和NIHSS评分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70例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的患者,采用脑电监护仪进行每次不少于24 h动态脑电图、aEEG监测.分析其首次aEEG特点及结合NIHSS评分,探讨aEEG及NIHSS评分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1)aEEG记录为正常、轻度异常、重度异常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率为57.69%、81.08%、100% (P<0.05).异常aEEG近期预后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71.2%,61.1%.(2)NIHSS评分为NIHSS<9,9~16,>16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其近期预后不良率分别为17.65%,66.67%,100% (P<0.01).NIHSS评分指标不良(NIHSS≥9分以上)对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23%.77.8%.(3)aEEG分级、NIHSS评分两种方法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EEG分级与NIHSS评分相关系数r=0.299(P=0.012),aEEG分级与神经功能缺损呈正相关,aEEG分级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结论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aEEG分级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NIHSS评分具有明确的预测价值,aEEG结合NIHSS具有更好的价值,可为医疗决策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01—2017-03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9例,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标准,分为预后良好组(104例)和预后不良组(65例)。比较2组入院时的年龄、性别、既往病史、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RDW等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脑梗死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入院RDW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1)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入院时NIHSS评分、糖尿病占比率、高脂血症占比率、入院RDW水平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4,9)分vs 3(2,6)分;44.6%(29/65)vs 28.8%(30/104);43.1%(28/65)vs 26.0%(27/104);14.2%(13.5%,15.6%)vs 13.5%(12.7%,14.7%),P0.05],其余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NIHSS评分(OR值1.790,95%CI 1.388~2.309,P0.001)及入院时RDW水平(OR值1.629,95%CI 1.052~2.521,P0.05)是脑梗死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3)ROC曲线显示,入院RDW水平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的界值13.65%,敏感度70.8%,特异度60.6%。结论入院时RDW水平升高对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不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继发急性外伤性脑梗死(PTCI)的危险因素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18例中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7例伤后1周内出现PTCI。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入院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是否合并脑疝、颅内压、血压、血气分析中CO2值、DIC评分、是否合并感染、有无实施去骨瓣减压术共10个因素与PTCI的关系,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经过统计学分析,患者的入院GCS评分、合并脑疝、颅高压、低血压、DIC评分是发生PTCI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年龄、性别、CO2值、合并感染以及有无实施去骨瓣减压术与PTCI无明显相关性。入院GCS评分低(3~5分)、合并脑疝、低血压、DIC评分≥5分、合并感染、继发PTCI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中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入院GCS评分、合并脑疝、颅高压、低血压、DIC评分是发生PTCI的独立危险因素;入院GCS评分低、合并脑疝、低血压、DIC评分≥5分、合并感染、继发PTCI的患者预后差,致残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神经功能评分的关系及其对患者短期(3个月)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神经内科急性发病的脑梗死患者90例作为研究组(均为非溶栓患者),同时把本院神经内科急性入院的眩晕症、血管性紧张性头痛等就诊的非脑梗死患者53例作为对照组; 对入组患者进行常规、血常规及血生化检查,同时对入组脑梗死患者的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根据NIHSS水平进行分组:轻度、中度和重度; 对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同时比较2组患者及NIHSS不同评分组的RDW值的差异,评价RDW和NIHSS评分的相关性。对入组的脑梗死患者进行脑梗死发生后3个月随访,评定患者的改良Ranking量表(mRS)评分情况,对mRS评分进行分组,即预后良好组(mRS≤2)和预后不良组(mRS>2分),比较2组的RDW值,同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其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脑梗死组的RDW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 RDW的中位值随着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加重而增高(P<0.05); 相关性分析显示RDW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335 P=0.001); 预后不良组的RDW较预后良好组明显增高(P<0.01); 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高RDW、NIHSS及2型糖尿病是急性脑梗死患者短期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图显示RDW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不良预后预测的最佳界值为14.2%(敏感度,72.8%; 特异性,68.6%; 准确性,71.2%)。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的RDW对评估患者的严重性及短期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与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联合应用对早产儿脑白质发育的评估价值及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眉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NBNA评分结果将受试者分为脑白质发育正常组(NBNA评分≥37分,52例)和异常组(NBNA评分<37分,56例)。对早产儿进行aEEG评分,比较两组间NBNA、aEEG评分及其他可能影响早产儿脑白质发育异常相关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明确影响早产儿脑白质发育异常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NBNA、aEEG评分对早产儿脑白质发育异常的评估价值,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NBNA评分与aEEG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异常组NBNA、aEEG评分均低于正常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BNA、aEEG评分均是影响早产儿脑白质发育异常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NBNA联合aEEG评分评估早产儿脑白质发育异常的灵敏度、准确度、AUC分别为92.31%、86.47%、0.822均高于NBNA评分、aEEG...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颅脑创伤患者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控提出参考措施。方法以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17年6月—2018年5月收治的147例颅脑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相关临床资料。主要研究终点为患者伤后6个月的预后转归,采用电话随访。根据患者随访终点的预后,依据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GOS评分4~5分)和预后不良组(GOS评分1~3)分;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至随访终点,预后良好组患者111例(75.5%),预后不良组患者36例(24.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良预后的发生率在年龄、受伤至就诊时间、脑疝、合并四肢长骨骨折、手术、二次手术、血红蛋白量、血小板计数、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脑疝、合并四肢长骨骨折、GCS评分、血红蛋白量、血小板计数是影响颅脑创伤患者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0.001)。结论有多种因素会影响颅脑创伤患者的远期预后。入院时准确评估GCS评分、监测相关生化指标可在一定程度上评估患者远期预后;及早进行临床干预,可降低患者远期不良预后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脑出血(AICH)患者血清鸢尾素(Irisin)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20年6月—2021年2月济南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12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根据入院时NIHSS评分评估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根据发病6个月后的改良Rankin量表评估观察组患者的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77例)和预后不良组(45例)。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Irisin水平。Pearson法分析血清Irisin水平与入院时NIHSS评分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不良的因素,ROC曲线分析血清Irisin水平对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清Irisin水平降低(P<0.001),而预后良好组患者血清Irisin水平高于预后不良组(P<0.001)。Pearson分析显示,血清Irisin水平与入院时NIHSS评分呈负相关(r=-0.772,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Irisin水平升高是患者预后良好的保护性因素(OR=0.625,95%CI=0.5...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清IL-11在急性脑梗死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及其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64名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的一般临床资料。根据90 d mRS评分将脑梗死组分为预后良好亚组和预后不良亚组。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IL-11和NIHSS评分、脑梗死体积、血清BDNF的相关性,Logistics回归分析脑梗死预后的影响因素,并绘制IL-11在脑梗死诊断和预后预测中的ROC曲线。结果 脑梗死组高血压比率及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预后不良亚组的年龄、糖尿病比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入院时NIHSS评分、脑梗死体积显著高于预后良好亚组(均P<0.05)。脑梗死组血清IL-11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t=10.123,P<0.001)。脑梗死预后不良亚组血清IL-11水平显著低于预后良好亚组(t=7.438,P<0.001)。脑梗死患者血清IL-11表达与NIHSS评分(r=-0.603,P<0.001)及脑梗死体积(r=-0.681,P&l...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对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安徽省临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ACI患者,根据术后90d改良Rankin评分(mRS)分为预后良好组(53例)和预后不良组(67例)。对比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及实验室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CI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患者入院NIHSS评分高、侧支循环分级低、取栓次数增加、血管再通情况差且症状性出血发生率高(均P<0.05)。Logistic回归显示,入院NIHSS评分、侧支循环、血管再通情况、取栓次数及症状性出血是影响ACI患者桥接取栓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NIHSS评分评估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37,灵敏度为61.2%,特异度为90.6%。结论 入院NIHSS评分高、侧支循环差、血管再通不良、多次取栓及症状性出血是ACI患者桥接取栓治疗预后不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入院时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白介素-6(IL-6)水平对伤后6个月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8年1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区收治的72例sTBI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为3~8分。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入院时血清HIF-1α和IL-6水平,并评估入院时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和GCS评分。随访6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影响sTBI患者预后的因素。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HIF-1α和IL-6对预后诊断的临界值。结果根据6个月随访结果,33例患者预后良好,39例患者预后不良。预后良好组患者年龄、血清HIF-1α和IL-6含量、入院时APACHEⅡ评分和GCS评分、损伤至入院间隔时间、脑损伤范围与预后不良组患者相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t=2.312,14.132,16.628,3.172,3.644,3.073,4.284,均P0.05)。经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入院时血清HIF-1α[HR(95%CI)2.645(1.710-4.679),P0.05]和IL-6含量[HR(95%CI)1.821(1.674-2.957),P0.05]、APACHEⅡ评分[HR(95%CI)1.789(1.105-2.928),P0.05]、脑损伤范围[HR(95%CI)6.256(1.727-10.834),P0.05]与近期预后有关。经ROC曲线分析,入院时APACHEⅡ评分、血清HIF-1α水平、血清IL-6水平联合预测sTBI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和约登指数分别为0.94(95%CI:0.81-0.99)和0.85,明显高于各单项指标的诊断效能。结论s TBI患者入院时APACHEⅡ评分、血清HIF-1α和IL-6水平可作为伤后6个月预后的早期预测指标,适用于s TBI患者院内快速评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对预测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 方法前瞻性收集2016年12月至2018年2月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的23例高分级aSAH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监测患者的aEEG,将所得出的aEEG分为aEEG正常振幅组与aEEG异常振幅组,并根据患者出院后3个月随访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价患者预后情况,将2组的预后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23例患者中,aEEG正常振幅组6例,均预后良好;aEEG异常振幅组17例,其中预后良好3例,预后不良14例。异常振幅组患者中9例为非持续正常状态,5例低电压状态,3例水平趋势状态,3例水平趋势状态的患者均死亡。aEEG出现异常者预后比正常者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高分级aSAH术后aEEG监测振幅异常可作为判断预后不良的预测指标,aEEG呈水平趋势改变提示严重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TOAST分型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糖变异性及其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接诊的11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据血糖监测将其分为血糖变异组和非血糖变异组,对所有患者的TOAST分型各亚型血糖变异性、TOAST分型各亚型血糖变异性两两比较情况、NIHSS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患者预后的多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史以及NIHSS评分患者例数具有明显差异(P<0.05)。血糖变异组患者的LAA患者例数明显多于非血糖变异组(P<0.05),LAA组血糖变异性与SAO组和CE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而SAO组和CE组的血糖变异性没有明显差异(P>0.05)。入院半个月后血糖变异组患者的NIHSS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没有明显差异(P>0.05),而非血糖变异组患者的NIHSS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均有明显的变化,且2组患者在入院半个月后的NIHSS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有明显差异(P<0.05)。年龄、NIHSS评分以及血糖变异等因素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有关。结论 年龄、糖尿病史、LAA患者等均是影响患者血糖变异性的相关因素,且血糖变异性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影响,是其独立的危险因素,即血糖变异性异常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恢复较缓慢,预后情况不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超敏C 反应蛋白( 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在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神经内科住院部急性脑梗死患者159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本院体检中心的体检健康者15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选择性清除法测定血清LDL水平,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hs-CRP水平。结果 入院时研究组血清LDL、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入院时与出院时预后良好组血清LDL、hs-CRP水平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血清LDL、hs-CRP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OC curve,AUC)分别为0.916,0.927,与ROC曲线下平均面积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血清LDL、hs-CRP水平在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尿酸(uricacid,UA)水平对其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7-06—2018-05我院收治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32例(要求年龄≥55岁),其中男87例,女47例。根据90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标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74例和预后不良组58例,记录患者年龄、性别、既往病史、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HbA1c、Hcy、UA等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2组患者上述各因素间差异,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老年急性脑梗死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患者入院时血清HbA1c、Hcy水平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患者心房颤动病史、入院时NIHSS评分、血清HbA1c、Hcy、部分活化凝血酶原(APTT)、大面积脑梗死均较高,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心房颤动病史、入院时NIHSS评分、血清HbA1c、Hcy、大面积脑梗死指标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0.231、1.090、1.754、1.050、0.089,95%CI分别为0.069~0.769、1.003~1.269、1.242~2.478、1.007~1.095、0.031~0.256,均P0.05)。入院时血清HbA1c、Hcy水平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诊断界值分别为7.45%、15.43 mg/L,灵敏度分别为56.39%、61.43%,特异度分别为78.25%、64.26%。结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血清HbA1c、Hcy水平增高对评估患者预后不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血清UA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预后评估方面的价值。方法于生后8~14h对所有观察对象进行脑电图描记及振幅整合,按aEEG结果把全部患儿分为正常aEEG组、轻度异常aEEG组、重度异常aEEG组,于6个月龄时,对研究对象与对照组同时进行生长发育情况随访。结果全部患儿体格发育(身长和体重)基本接近正常;重度异常aEEG组患儿的智力指数(MI)、发育商(DQ)和头围均偏小,表明其神经系统发育落后。结论 aEEG可用于HIE患儿脑功能监测,对于HIE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CXCL12水平的改变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8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123例正常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浆CXCL12水平。对脑梗死患者进行NIHSS评分及mRS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脑梗死组患者血浆CXCL12水平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根据mRS评分,将脑梗死组患者分为预后良好亚组(mRS评分0~2分)和预后不良亚组(mRS评分3~6分),比较两亚组患者的血浆CXCL12水平,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脑梗死组患者血浆CXCL12水平[(3.75±1.40)μg/ml]明显高于对照组[(0.96±0.67)μg/ml](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脑梗死组患者血浆CXCL12水平与入院时NIHSS评分呈负相关(r=-0.857,P0.01)。预后良好亚组患者血浆CXCL12水平[(4.56±1.24)μg/ml]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2.75±0.84)μg/ml](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浆CXCL12水平升高是预后不良的独立保护因素(OR=0.416,95%CI:0.225~0.768,P=0.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CXCL12水平升高,是其预后不良的独立保护因素。血浆CXCL12水平可作为评价急性脑梗死预后的一个重要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水平对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5例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相关病史及实验室检验指标水平; 对所有符合血管内治疗标准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出院3个月后依据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对所有患者进行神经功能评分,依据mRS评分分为2组,mRS评分≤2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为预后不良组,分别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手术治疗,并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确定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不良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Cys C水平对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预后良好组59例,预后不良组66例。预后不良组APTT(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入院时Cys C水平、入院时NIHSS评分和年龄较预后良好组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入院时血清Cys C水平、接受静脉溶栓和APTT水平是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入院时血清Cys C水平对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预后不良的诊断界值为1.005,其敏感度为62.1%,特异度为71.2%,准确度为66.4%。结论 入院时血清Cys C水平对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不良预后有良好的预测价值,血清Cys C水平越高,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sTBI)患者大骨瓣减压(decompressivecraniectomy,DC)术后的预后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21例DC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出院1个月后,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分为预后不良组(n=72)和预后良好组(n=49),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受伤至手术时间、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瞳孔变化、术前中线移位、术前基底池形态、术前血糖等因素,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两组间受伤至手术时间、入院时GCS评分、瞳孔变化、术前中线移位、术前基地池形态和术前血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因素,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分别为入院时GCS评分、瞳孔变化、术前中线移位、术前基地池形态、受伤至手术时间和术前血糖。结论sTBI患者DC术后的预后与入院时GCS评分、术前中线移位、术前基地池形态、瞳孔变化、受伤至手术时间和术前血糖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24例,依据入院24 h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分为高水平组(4 g/L)和正常水平组(≤4 g/L)。2组患者入院后均积极给予改善脑循环、保护脑细胞以及治疗脑水肿等措施。入院72 h后以Glasgow昏迷量表评估患者意识水平,以NIHSS量表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发病3个月后,以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判定治疗效果,以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生活能力。结果高水平组患者入院72 h后Glasgow昏迷量表评分低于正常水平组,而NIHSS评分高于正常水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3个月后,高水平组临床治疗效果及Barthel指数评分低于正常水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有助于判断病情及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生成素1(Ang-1)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发病、病情严重程度及90 d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病例组)及108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血清Ang-1水平检测,同时采集相关的临床资料。病例组入院时进行NIHSS评分,将NIHSS评分5分者定义为病情轻度组,5~15分为病情中度组,≥16分为病情重度组。病例组90 d后随访行mRS评分,将mRS评分≤2分者定义为预后良好组,2分者定义为预后不良组。结果病例组吸烟史、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纤颤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Ang-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及血清Ang-1水平均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病密切相关(均P0.01)。病情轻度组患者血清Ang-1水平[(1.12±0.35)ng/ml]与病情中度组[(0.96±0.39)ng/ml]、病情重度组[(0.76±0.49)n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进一步分析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血清Ang-1水平呈负相关(r=-0.267,P=0.002)。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入院时NIHSS评分、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纤颤的比例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而血清Ang-1水平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显著降低(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及血清Ang-1水平均与急性脑梗死患者90 d预后密切相关(均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Ang-1水平较低,且血清Ang-1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病情严重程度及90 d预后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