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医养结合领域发展模式不清、需求不明、供需失衡等问题,需要建设以养老机构为牵头的多主体融合式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为此,本文提出了针对“多主体融合式”智慧医养结合机构的管理和服务规范,包括智慧医养结合机构的基本要求、管理要求、管理制度、服务要求、服务流程、服务评价等内容。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多主体融合式”智慧医养结合模式的构建思路、实现途径、实际推广应用实践,并针对其存在问题,提出了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上海市普陀区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包运行的保障现况,剖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为社区医养结合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指导。方法采用判断抽样法,选取上海市普陀区四类典型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试点单位,对各类模式的服务保障,成本、定价、考核和结算等资金支持情况,服务保障评价等进行调研。结果在保障内容方面,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包所需的人、机、料、法和环的保障要素基本完善。在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包运行的资金支持方面,除了多点执业模式下,养老机构需要按照全科医生半天的机会成本支付给全科医生个人常规上门查床巡诊的费用外,其他均参照中心内原有的收费体系。服务保障评价方面,试点单位对医务人员执业保障、结算办法、供需匹配和医务人员紧缺等方面表示担忧。结论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包存在服务环境保障不足、服务内容供需不匹配、医务人员执业保障不健全和结算方法不便利等问题,需要政府和供方从深入挖掘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加强医养结合人才队伍的建设、完善医务人员多点执业相关法律制度和借助信息化改善医疗服务结算办法等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医养结合在推进过程中存在服务内容范围狭窄、服务资源配置失衡、服务主体动力不足、服务对象满意度不高、服务利用形式化等问题.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城市社区医养结合的方向是:立足实际,创新理念,优化政策环境,通过多层次治理协同,激发核心主体内生动能,实现城市社区医养服务的高质量结合.  相似文献   

5.
社区医养结合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深入推进健康中国社会建设的重要探索。文章运用SWOT-CLPV模型,深入剖析了我国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发展的内部优势与劣势、外部机遇与威胁动态组合而产生的杠杆效应与抑制性、脆弱性与问题性。分析表明,当前背景下政策碎片化、筹资渠道狭窄、医护人才紧缺与“互联网+”技术融合不深入等阻碍了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发展。基于此,该研究提出完善筹资制度顶层设计、加强部门之间府际合作、加快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及推动“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合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6.
2000年以来,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强,高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病患者日益增加.而我国老年人的养护机构由于条件不足也面临着重重考验.从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利用养老机构的困境出发,基于协同理念从准入对象和服务内容、服务主体和准入条件、政府支持和管理方式3个维度对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创新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我国社区居家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在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建议。方法:基于生态系统理论,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进行探讨分析。结果:我国社区居家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存在政策“碎片化”且部门权责重叠、筹资机制不健全、养老观念陈旧、基层医疗卫生资源供给不充足、养老服务人才资源匮乏、服务设施落后、宣传力度不足等问题。结论:完善法规体系,优化合作机制,加强财政支持,鼓励社会参与,完善人才培养、激励和保障机制,搭建智慧养老信息服务平台,创新养老产品和服务模式,营造良好风气,促进社区居家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分析上海市普陀区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包构建现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于2018年4月选取上海市普陀区四类典型的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试点单位,对各类模式拟实现的效应目标、服务对象和服务方案等进行实地调研。结果四类医养结合服务模式都定位于满足老年人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需求,主要是面向居家和养老院的老年人提供一些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全科团队是服务的主要提供方,部分模式还涉及第三方机构。结论目前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包与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结果还不完全匹配,且服务包也缺少相应的开发质控。政府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需要发挥资源整合能力,构建有针对性的、服务利用率高的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公私合作模式的动因、策略和障碍,为我国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供给侧改革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扎根理论法,聚焦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公私合作的典型案例,借助Nvivo12质化分析软件对相关主体的访谈记录及政策文本资料进行编码和分析。结果:经过开放性编码、主轴性编码及选择性编码,共得到51个初级概念、12个范畴和3个主范畴。根据扎根理论“条件-现象-行动/互动策略-结果”的典范模型,自下而上建构起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公私合作的理论模型。结论: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公私合作的动因包括老年人医养需求高、国家政策导向和地方政府推动;合作的策略包括建立伙伴关系、资源整合与共享、动员老年人参与;合作的障碍有体制困境、双方信任缺失、基层服务能力有限、激励不到位、公益性与趋利性的矛盾、缺少第三方监督评估。  相似文献   

10.
农村医养结合服务存在老年人负担能力低、机构设施不健全、服务标准缺失、政策扶持存在城乡和体制差别、从业人员专业素养不高等问题.发展农村医养结合服务,是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短板、促进农村社会治理和社会发展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发展农村医养结合服务,关键在于使医养结合服务的供需双方达到平衡,以及医疗和养老两类机构能有效合作.建议加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我国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现状、特点和问题,为完善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提供建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在12个省/市选择包含10种类型的34家提供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的机构进行现场调研,运用主题框架法对调研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多元化、多形式、多层次的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格局正在形成;整合型的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有一定探索,须进一步总结推广;多部门协同机制尚未建立,相关标准规范和保障措施还不完善。结论和建议:应建立居家社区医养结合协同治理机制,完善服务标准体系和保障政策;充分发挥各级医疗机构主体作用,补齐医疗服务短板;探索适宜的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机构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选取我国医养结合方面的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分析我国医养结合政策文本的特点和其中存在的问题,探究政策优化的方法。方法 以政策工具维度和政策参与主体维度构建二维分析框架模型,依据内容分析法对筛选纳入的26份政策文本进行分析,得到有效编码162条。结果 政策工具运用与政策参与主体的分布都呈现出不均衡的态势,各项占比相差悬殊;参与主体在医养结合政策中与各项政策工具未产生有效交互,形式较为单一。结论 加强政策工具使用的协调性,合理使用环境型政策工具,适度提高供给型和需求型政策工具的使用频率;加强各参与主体的均衡性,强化社会组织和健康产业在医养结合政策中的作用;加强各参与主体和政策工具交互融合的多样性,提高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2013年以来国家层面发布的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筹资相关政策进行分析。方法:以“医养结合”“居家社区”等为关键词检索国家卫生健康委、民政部等相关政府部门官方网站2013年1月—2021年9月发布的政策文件;对纳入政策文本进行编码和主题框架分析。结果:共纳入28项相关政策,国家卫生健康委参与发文最多(19项),其次为民政部(14项)。纳入政策涉及的筹资主题包括财政经费支持(14项)、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长期护理保险和商业保险)(19项)、社会资本(10项)、投融资和财税价格政策(5项)以及其他(福利彩票和社会捐赠)(3项)五类主题。现有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筹资政策的资金筹集和风险分摊功能亟待提高。结论:国家应从顶层设计层面进一步明确国家、社会和个人在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筹资的责任,加强资金风险分摊原则,以实现充足、可持续的筹资目标;加强对不同举办主体机构筹资政策安排的均衡性,确保社会资本和公立基层医疗机构的有效参与;同时注意加强政策内容的可操作性和具体化,促进政策落地与实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我国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政策中人力政策的特征和不足,为完善医养结合人才队伍提供政策建议。方法:以我国国家级部门2013年1月—2021年9月发布的31份居家社区医养结合人力政策为样本,借鉴人力资源管理六模块构建分析框架对政策文本内容进行分析。结果:我国居家社区医养结合人力政策协同性较好,系统性、可操作性不足;政策措施偏重于人才开发环节,人才引进、保障和流动环节适中,人才激励政策不足;居家社区医养结合人力的相关规定融合在医养结合人力政策框架下,缺乏专门性、针对性的政策。结论:需进一步细化完善配套政策,制定居家社区医养结合人力相关的专门性政策,并不断完善人才激励政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医养结合背景下沿海地区社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提升与改善老年群体的身心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2019—2020年沿海地区某城市居民社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510名,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问卷调查,选择SCL-90成人常模与老年人常模为对比标准,分析沿海地区社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 沿海地区某城市社区老年人总体心理健康水平较好,但各因子与成人常模、老年人常模的差异又有不同。510名社区老年人的SCL-90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阳性项目均分及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恐怖、偏执评分均低于成人常模(P<0.05),躯体化评分高于成人常模(P<0.05),其余项目评分与成人常模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躯体化、强迫症状和焦虑评分低于老年人常模(P<0.05),其余项目评分与老年人常模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月收入、文化程度、慢性病种类和婚姻状态老年人的SCL-90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养结合背景下,沿海地区某城市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普遍较好,社区服务人员应...  相似文献   

16.
我国目前处于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老年人及失能、半失能人口的养老及医疗问题已经成为日趋严峻、亟待解决的社会民生问题。在此背景下,医养结合模式成为必然的选择。但目前医养结合模式存在着医养对接困难、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康复医学专注于改善和提高人的功能障碍,提高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三甲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人才梯队较完善,各康复亚专业开设相对齐全,服务能力强。笔者尝试从医养结合相关因素着手创新医养新模式,并初步通过对社区的规划、社区建筑的设计、社区功能区的设置、内部人员的管理及运行机制的制定,初步构建基于三甲医院康复医学中心的医养结合特色社区。本研究将为当前医养服务体系建设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供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的利用情况和满意度现状,提出促进医养结合发展的对策和建议。方法 通过目的抽样法于2023年5-7月在我国东、中、西部分别选取无锡市、长沙市、成都市对2 125名60岁及以上正在接受或曾接受过服务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等统计学方法对有效问卷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地区的就医习惯、服务方式、常用药的获取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务总体满意度均值为(4.32±0.625)分,处于“满意”与“非常满意”之间。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失能程度、慢性病患病情况、地区差异、就医习惯、服务方式、常用药获取情况、地理可及性情况是服务满意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老年人所接受的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利用情况较好,服务总体满意度较高,但存在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应进一步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重点发展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完善医保支付机制,加快建立健全长护险制度,不断提高居家社区老年人的满意度和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分析社区医养结合下济南市历下区社区家庭病床服务情况,为社区家庭病床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社区居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文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以2018年5月-2019年4月济南市历下区燕山和长盛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的69张家庭病床运行数据为基础,针对家庭病床的常见病种、年龄等基本情况进行分类整理。结果 69例家庭病床患者中,男性占47.30%,女性占52.70%;年龄60~99岁,70~89岁者占72.46%;69例家庭病床患者中,均为老年常见病及多发病,其中高血压病、糖尿病两种疾病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39.13%、23.19%,占总数的62.32%。结论社区医养结合下家庭病床的建立,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区居民医疗护理需求,提高老年人居家生活质量,值得在社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构建居家社区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方法:依据SPO理论模型,采用文献研究法、半结构式访谈法、专家咨询法构建居家社区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服务绩效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结果:构建形成了包含3项一级指标、11项二级指标、29项三级指标的居家社区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服务绩效评价体系,一级指标中,A2和A3的权重并列第一,均为0.400;二级指标中,B9和B11的组合权重并列第一,均为0.160;三级指标中,C28的组合权重最大,为0.107,所有判断矩阵均通过一致性检验,CR<0.1。结论:构建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可靠性、全面性和应用价值,可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以及开展绩效评价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选取2016~2023年河南省医养结合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政策文本内容的特征及不足,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完善河南省医养结合政策体系提供参考。方法:以政策工具为视角,结合参与主体维度构建二维分析框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27个政策文本进行分析,得到有效编码172条。结果:政策工具结构不平衡,供给型政策工具占29%,需求型政策工具占8%,环境型政策工具占63%;参与主体分布不均衡,政府参与占61%,养老机构参与占8%,医疗卫生机构参与占16%,社会组织参与占12%,健康产业参与占3%。结论:河南省医养结合政策内容丰富、层次鲜明、目标清晰,但政策工具结构不平衡、参与主体分布不均衡,要优化政策工具间结构、协调各参与主体在政策工具中分布、加强各参与主体在各个政策工具中的交互协作,促进河南省医养结合政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