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十三五”期间广西区域卫生资源分布情况及配置公平性,为优化广西区域卫生资源配置提供参考。方法 综合运用集聚度和集中指数,从人口、地理分布和经济状况评价广西区域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结果“十三五”规划收官时,广西各地医疗卫生资源集聚度为0.41~2.47,50%的地区卫生资源集聚度大于1(达到公平区间),卫生资源集聚度与人口集聚度的比值为0.67~1.66,67.86%地区比值小于1(公平性不足),南宁、北海、柳州、桂林等经济发达地区的配置公平性优于百色、贺州、河池、来宾、崇左等经济欠发达地区。2020年末,卫生技术人员、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实有床位4项指标的集中指数分别为0.134、0.150、0.144、0.082,全区各项指标的集中曲线较2015年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回升,且都分布于45°标准线下方。“十三五”期间,广西各地卫生资源集聚度及其与人口集聚度的比值分布跨度较大,区域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存在较大差异。从总体上看,卫生资源按地理配置的公平性优于按人口配置的公平性。结论 2020年末,广西卫生技术人员、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实有床位4项资源的集中指数均出现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目前河南省妇幼保健机构卫生资源配置的现状,为卫生资源配置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8年河南省妇幼保健机构卫生资源配置进行描述性分析,并采用卫生资源集聚度(HRAD)以及HRAD与人口集聚度(PAD)的比值评价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结果 2018年河南省全省各地市间医疗机构数、床位数及卫生技术人员数分布不均。卫生技术人员的职称分布中正高、副高、中级、初级、其他的比例约为1∶4∶19∶44∶8;学历分布以大专及以下学历为主(49.2%),其次为本科学历(43.9%),研究生学历最少(3.8%)。郑州、漯河、焦作的医疗机构、编制床位及卫生技术人员的HRAD远大于1;南阳、信阳、三门峡、济源、洛阳、新乡、周口、驻马店、许昌和商丘地区的医疗机构、编制床位及卫生技术人员的HRAD部分小于1。从HRAD/PAD来看,商丘、周口、南阳集聚的医疗机构数按人口配置公平性较差;洛阳、周口的编制床位数按人口配置公平性较差;洛阳、周口、新乡、南阳、驻马店的卫生技术人员按人口配置公平性较差。结论 河南省妇幼保健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整体质量偏低,全省卫生资源配置地理可及性整体较好,但仍有部分地区资源配置不足。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017年上海市卫生资源配置情况及其公平性和变化趋势,探索优化卫生资源配置的措施和途径。方法基于基尼系数和集聚度的方法对主要卫生资源进行评价,分析上海市整体和区域间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和集聚度。结果各类医疗卫生资源的基尼系数按人口分布均在0.4以内,而按地理面积分布的基尼系数都在0.55以上。黄浦区等9大区域的各卫生资源的聚集度均大于1,其余区县的集聚度均小于1。黄浦区、徐汇区、长宁区、静安区各类卫生资源集聚度与人口集聚度的比值均大于1;而虹口区、杨浦区机构数聚集度与人口集聚度比值小于1,其余各类卫生资源集聚度与人口集聚度比值均大于1;金山区、青浦区、奉贤区、崇明区的机构数与人口集聚的比值大于1。结论按人口分布,公立医疗机构的数量、床位和护理人员在各区域分布不公平;按地理分布,各项指标均出于极度不公平状态,卫生资源配置存在在区域集聚。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四川省基层医疗卫生资源的公平性,为推动四川省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采用差别指数和集聚度分析评价四川省基层医疗卫生资源的公平性。结果 按人口分布中床位数和卫生人员的差别指数值小于0.1,按地理分布中床位和卫生人员的差别指数值大于0.5。2018年,攀枝花市、雅安市等地区的卫生资源三个指标HRAD小于1,说明这些地区按地理配置的公平性不足;自贡市、攀枝花市等地区HRAD/PAD小于1,说明这些地区卫生资源相对于集聚人口不足。从五大经济区来看,攀西经济区和川西北生态经济区三个指标的HRAD小于1,说明这些地区按地理配置的公平性不足;床位方面攀西经济区和川西北生态经济区HRAD/PAD小于1,说明床位相对于集聚人口不足。结论 基层卫生资源配置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要加大对不发达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存在公平性与实际就医需求相悖的情况,要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扩展医疗卫生服务覆盖面相结合。基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地区间差距较大,要推动区域之间的合作交流和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我国西部地区的卫生资源配置情况,以期为西部地区的卫生资源合理配置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地理集聚度、人口集聚度和经济集聚度对西部地区近年的卫生资源配置进行评价。[结果 ]内蒙古、西藏、青海、新疆4个地区的卫生资源集聚度小于1,地理可及性较差;广西、云南和甘肃的卫生资源集聚度与人口集聚度的比值大部分小于1,人口可及性较差;内蒙古、重庆、陕西3个地区的HRADi/PADi比值均小于1,其卫生资源按经济配置的公平性较差。[结论 ]西部地区由于地域差异导致的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特征不一致较为明显,改善西部地区卫生资源配置应做到因地制宜,实行区域配置政策;鼓励多元办医,加大医疗机构数量;加大财政投入,提升卫生人力物力的经济投入。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和评价我国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资源配置的利用效率与公平性,为西部地区基层卫生资源规划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收集2012-2017年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的相关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评价资源配置的效率,并使用集聚度分析探讨乡镇卫生院资源配置的公平性。[结果] 2017年西部地区中,云南、宁夏、广西3省乡镇卫生院资源配置有效,其综合效率、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均为1;西部地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均值分别为0. 869和0. 791; 2012-2017年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的各项资源集聚度均远小于1,而其与人口集聚度的比值数大致接近于1。[结论]西部地区乡镇卫生总体的院资源配置效率不高,按人口数量配置的公平性优于按地理面积配置的公平性。但省际配置公平性的差距较大,部分经济落后省份在乡镇卫生人员的配置上存在不公平。西南地区乡镇卫生院资源的可及性优于西北地区,而其按人口分布的均衡性较西北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我国东北三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卫生资源配置情况,为东北地区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集聚度评价方法,从地理、人口、经济3个维度对2016-2020年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辽宁省卫生资源集聚度结果均大于1,吉林省卫生资源集聚度结果在1左右浮动,黑龙江省卫生资源地理、人口集聚度结果小于1,经济集聚度结果大于1。[结论]我国东北三省卫生资源配置总量增加,但地区间资源配置不均衡,地区内配置结构不合理,地理公平性和经济公平性有较大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西藏地区医疗资源配置现状及公平性,为西藏地区医疗资源配置提供参考意见。 方法 运用基尼系数和集聚度的方法,分析2012—2020年西藏地区7个地市的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的公平性。结果 按地理面积指标衡量时,基尼系数的评价结果均大于0.4,处于不公平状态;以人口分布指标衡量基尼系数时,医疗资源配置全部处于公平状态;那曲市和阿里地区的医疗资源集聚度小于1,医疗资源的地理可及性较差;拉萨市和林芝市的医疗资源集聚度均高于人口集聚度,医疗资源配置充足,而西藏其他地市的医疗资源配置相对不足。结论 提高西藏地区医疗资源配置地理公平性;缩短西藏地区西北部与东南部的医疗资源配置的差距;推动西藏地市间跨区域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建立边境移动医疗新机制;优化卫生技术人员配置,探索一体化的卫生医疗人才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新医改后山东省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及变化趋势,为政府优化配置卫生资源提供参考借鉴。方法运用集聚度理论对山东省2008-2017年卫生资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山东省卫生资源配置的人口与地理公平性;并进行时间序列分析,探讨山东省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 2008-2017年山东省卫生机构、医疗床位、卫生技术人员、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集聚度总体大于1,并呈现出大于4的趋势,与人口集聚度的差值总体大于0,山东省卫生资源地理集聚程度高于人口集中程度,并伴随年代发展呈现波动上升趋势。结论山东省卫生资源在地理面积的配置上相对于全国较为集中,在人口配置上公平性较好,并呈现逐年优化趋势。卫生资源按地理面积与人口配置均能够满足人群医疗服务需求,相对于全国平均水平,山东省卫生资源配置存在资源过剩。今后政府应当以提高卫生资源的质量和效率为重点;以多点执业政策推进优质医师在省内不同地域间流动,提高山东省卫生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中国妇幼保健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比较七大区域间的差异,为各地区妇幼保健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集聚度分析2018年我国妇幼保健机构、床位、卫生技术人员、执业(助理)医师及注册护士的地理公平性和人口可及性.结果 从地理面积角度看,我国人口密集地区和人口均值地区的妇幼保健机构、床位及卫生人员的集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我国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情况和变化趋势,为政府优化配置卫生人力资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1 - 2016年我国卫生人力资源的相关数据,运用集聚度研究我国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人口和地理公平性。 结果 我国卫生人力资源按地理和人口配置差异显著,青海、新疆等地区按地理配置的集聚度远小于1,但按人口配置的结果是,青海、新疆等地区的卫生人力资源集聚度比值均大于1;2011 - 2016年卫生技术人员和注册护士的配置公平性有所改善,其中人口配置下西部地区卫生技术人员和注册护士的集聚度比值分别达0.996和0.986;执业(助理)医师的公平性有待提高,至2016年中部和西部地区医师的集聚度分别为1.720和0.354。结论 进一步优化我国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和可及性,满足不同区域人群的就医需求,促进我国卫生人力资源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广西县级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等方法,从人口和地理分布对广西91个县域医疗卫生资源(床位、卫生技术人员、医生)的配置公平性进行分析。结栗广西县级医疗卫生资源中床位、卫生技术人员、医生按人口分布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2303、0.2396、0.2504,按地理分布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3461、0.3534、0.3523。结论广西县级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较好,其中人口分布优于地理分布,床位分布优于卫生人力资源分布。广西县级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低于广西总体水平,但优于城区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应进一步加大县级医疗卫生资源的投入,不断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县级医疗卫生资源在人口和地理配置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基于地理和人口分布的上海市卫生资源配置的现状与趋势,分析上海市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方法]运用Lorenz曲线、Gini系数、集聚度指标、Theil指数分析上海市卫生资源配置及区域差异变化,并与其他3个直辖市城郊万人拥有卫生资源数进行比较。[结果]①近年来上海市城区和郊区卫生机构数及万人拥有数均少于其他直辖市,对卫生机构分布总体差距贡献率62%以上,且城郊间差距有扩大趋势;②上海市床位配置总体差距在缩小,城郊间差距仍为总体差距的主要因素,郊区床位缺口较大;③上海市卫生技术人员配置总体差距在减小,城郊间差距仍为总体差距的主要因素。[结论]上海市卫生资源缓慢增加,基于人口分布的卫生资源公平性优于地理分布的公平性,卫生资源配置仍集中在部分中心城区,郊区的卫生技术人员特别是注册护士紧缺。需通过相关扶持政策吸引卫生资源到人口增长较快的郊区,提升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2016-2020年四川(川)、重庆(渝)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为川渝政府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差别指数、集聚度评价川渝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结果]四川、重庆按人口分布差别指数远小于按地理分布差别指数。成都平原、川南、重庆都市区5个卫生资源配置指标的HRAD均大于1.6,呈现地区按地理配置公平性过高;从人口配置公平性来看,除川西北外,其他区域HRAD/PAD值为1.0左右,公平性整体较好。除成都平原和重庆市区外,其他区域卫生人力资源公平性低于物力资源。[结论]川渝各区域的卫生资源参差不齐。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人口配置卫生资源公平性优于地理配置,且医疗人才资源匮乏。创新区域卫生资源协同体制机制,对有效推动川渝卫生健康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2017年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和效率,为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集聚度研究卫生资源的配置公平性,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评价卫生资源的配置效率。[结果 ]我国卫生资源按地理面积配置的公平性,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按人口配置的公平性,中西部优于东部地区。2017年我国的卫生资源配置技术效率为1,总体为弱有效性;在31个省份中,3个省份为相对DEA有效,占比9.7%;4个省份为相对DEA弱有效,技术效率等于1,占比12.9%;24个省份为相对DEA无效,占比77.4%。[结论 ]应统筹规划,因地制宜,进一步提高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和效率;进一步完善卫生人员激励机制,优化卫生人力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16.
摘 要:目的:对2022年天津市16个区的基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为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 体系,促进基层医疗卫生资源均衡布局提供建议和参考。方法:运用集聚度和熵权TOPSIS法评价天津市16个区的基层医疗 卫生资源配置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果:从卫生资源集聚度来看,市内6区按照地理面积的基层医疗卫生资源配 置情况相对丰富;从人口集聚度看,16个区中有7个区属于人口密集区,6个区属于人口均值区,3个区属于人口稀疏区;各 区在机构数量、实有床位数量、卫生技术人员数量等指标上的配置公平性均有不同。从综合配置水平看,静海区、蓟州区、 宝坻区、武清区、和平区排在前5位。结论:不同区域的基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水平差异较大,津滨双城发展格局中,滨城 区域和环城区域为薄弱点,因此,在基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中需要综合考虑地理和人口的因素,均衡考虑物力资源和人力资 源的配置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与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十分重要,本研究分析珠三角地区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区域差异和变化趋势,为推进珠三角地区医疗卫生资源统筹配置,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测算2011年和2015年珠三角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均衡性及公平性。结果珠三角地区按人口配置的医疗资源均衡性呈逐年增长趋势,与2011年相比,每万人护士数量增长速度最快,为36.97%,其次是每万人床位数增长了32.24%,卫生技术人员和执业医师分别增长了27.51%和25.06%。但每万人卫生技术人员、医师和护士数区域差异较大,广州、惠州和珠海的医疗资源配置明显优于深圳。人口配置的基尼系数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珠三角地区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逐年提升。注册医师、注册护士和床位按人口计算的基尼系数分别从2011年的0.132 0、0.231 6和0.084 6下降至2015年的0.100 6、0.191 1和0.038 2,下降幅度分别达到了23.78%、17.96%和54.85%,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明显提高。结论珠三角地区医疗卫生资源布局的合理性有待提升。针对目前珠三角地区医疗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应将优质医疗资源更多地向广州和深圳周边的中等城市倾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比较长三角各省市、长三角与京津冀区域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方法:运用集聚度法,从地理、人口和经济维度对2019年数据进行计算并比较。结果:安徽省卫生资源集聚度和比值均小于1;长三角床位和护士配置的公平性优于京津冀;上海卫生资源配置的集聚度高于北京,但可及性低于北京。结论:长三角及上海新城卫生资源优化布局应着重考虑人口因素;长三角应补齐卫生资源短板并加快要素流动;人口流动强度应纳入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评价。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为促进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四川省分为五大经济区,采用集中指数和集聚度评价四川省五大经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力资源配置的公平性。结果执业(助理)医师和管理人员的集中指数均为正数,倾向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注册护士的集中指数为负数,倾向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2019年,甘孜州、阿坝州和凉山州等地区HRAD小于1,人力资源按地理配置公平性较低;南充市、德阳市和遂宁市等地区HRAD/PAD小于0.96,人力资源相对于集聚人口严重不足。从五大经济区来看,川西北生态经济区HRAD小于0.93,人力资源按地理配置公平性较低;川西北生态经济区除2018年的卫生技术人员外HRAD/PAD均大于1,卫生资源相对于集聚人口过剩。川南经济区除2015—2019年的管理人员外其余HRAD/PAD均小于1,川东北经济区除2018年的卫生技术人员外HRAD/PAD均小于1,人力资源相对于集聚人口严重不足。川南经济区卫生资源的HRAD大于1.92,川东北经济区卫生资源的HRAD大于1.30,卫生资源按地理配置的公平性过高。结论要大力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建设,鼓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对口支援、巡回医疗等服务,提升技术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长三角区域41个城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比较长三角区域的“中心区”与“一般区”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方法:运用集聚度法,从地理、人口和经济维度对2020年的数据进行计算并比较。结果:“中心区”各类医疗资源集聚度(HARD)均>1,一般区各类医疗资源集聚度均<1,与中心区差距较大。人口集聚度(PAD)≥1的城市数量超过HRAD与PAD比值≥1的城市数量。结论:长三角区域优质医疗卫生资源集聚,省会城市集聚度更高。长三角区域内部省域间、“中心区”与“一般区”之间的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均存在差异。提升区域内部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要重点考虑区域人口规模和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