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0):2327-2328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于超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诊断价值。收集脑梗死患者60例,采用常规MRI及DWI检查,分析其影像学诊断结果。DWI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准确率为100.00%,显著高于MRI的48.00%(P<0.05);超急性期脑梗死相对表现弥散系数显著高于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P<0.05)。DWI对于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效能优于传统MRI,对于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决策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期脑梗死低场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特征。方法用磁共振弥散成像诊断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脑梗死122例,并与常规MRI的T2WI进行比较。结果超急性、急性和亚急性脑梗死在DWI上均表现为高信号。仅46例急性脑梗死在T2WI、FLAIR显示异常信号。结论在急性期脑梗死影像诊断中,DWI可作为除外新发脑梗死的主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场永磁型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早期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高度怀疑脑梗死的77例患者进行DWI和常规MRI扫描,并比较DWI与常规MRI对于早期脑梗死的敏感性;分析不同时期病灶信号强度及大小变化情况,总结病灶演变规律。结果①DWI发现梗塞病灶较常规MRI更为敏感,对超急性期的脑梗死灶的敏感度为100%;②急性期梗塞灶在DWI序列表现为异常信号,信号强度随着b值的增加而增强,急性期、亚急性、稳定期梗塞灶在DWI中异常信号强度由低向高变化的趋势更加明显。结论低场永磁型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不仅可行,而且在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超急性期的脑梗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康培元  向锦艳  陈静 《临床医学》2015,35(2):118-119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弥散张量成像及磁共振波谱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87例不同时期脑梗死患者行弥散加权成像(DWI)和磁共振波谱(MRI)检查,测量脑梗死灶的rADC值与ADC值。结果DWI对6h以内脑梗死的检出率显著优于MRI;超急性期与急性期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边缘rADC值和ADC值显著高于病灶中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急性期和慢性期与超急性期和急性期r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32例急性期脑梗死死区与健侧对应区的FA平均值分别为(0.24±0.13)与(0.51±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病变的进展,脑梗死不同时期rADC值与ADC值呈上升趋势,DWI与MRI联合应用对脑梗死病灶给予分期具有重要的价值,DWI、弥散张量成像、MRS三者应用可为治疗脑梗死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脑内各期血肿的高场强MRI表现,提高对脑内血肿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37例脑内血肿患者均经临床结合GE 1.5 T Signa MRI或/和CT检查确诊并对血肿进行分期,其中超急性期4例,急性期10例,亚急性期17例,慢性期6例。结果 4例超急性期血肿T1WI等信号,T2WI稍高信号,DWI高信号;10例急性期血肿T1W等信号,T2WI低信号,DWI低信号;7例亚急性早期T1WI外周环状高信号,中心等信号,T2WI仍呈稍低信号,DWI呈低信号;10例亚急性晚期T1WI、T2WI均呈较均匀高信号,DWI呈高信号;6例慢性期血肿由T1WI、T2WI高信号逐渐演变为呈长T1长T2信号的液化灶。结论脑内血肿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各期及慢性期MRI表现较具特征性。MRI能较好反应脑内血肿各期血肿成份的演变过程,在与其它占位效应的病变鉴别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梗死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影像学表现及其与病理表现的关系。方法 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进行MRI常规扫描和DWI扫描,分析其影像学表现,比较DWI与常规MRI检查对急性期脑梗死检出情况,并探讨DWI序列影像学表现与病理表现的关系。结果 90例患者中超急性期22例,急性期28例,亚急性期40例。超急性期、急性期DWI信号均为高信号,亚急性期39例DWI信号为高信号。DWI序列对超急性期和急性期病灶检出率均大于T2WI序列(P 0. 05),对亚急性期病灶检出率与T2WI序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超急性期DWI病灶最长直径、ADC值小于急性期和亚急性期(P 0. 05),急性期DWI病灶最长直径、ADC值小于亚急性期(P 0. 05)。结论急性脑梗死DWI序列扫描呈高信号,且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病灶和ADC值均增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灌注加权成像(PWI)在不同时期脑梗死早期识别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不同时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DWI和PWI检测,观察DWI检测结果、ADC值变化情况,PWI灌注参数rCBV、rCBF、MTT、TTP的表现,DWI和PWI关系在不同时期脑梗死患者中的表现。结果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常规MRI检查T2WI信号正常,DWI显著高信号,ADC显著低信号;急性期T2WI稍高信号、DWI高信号、ADC低信号;亚急性期T2WI高信号、DWI等/低信号、ADC等/高信号;慢性期T2WI显著高信号,DWI显著低信号,ADC显著高信号。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脑梗死患者ADC值逐渐提高,和健侧ADC值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期脑梗死rCBV、rCBF降低,MTT、TTP升高为主;DWIPWI为超急性期和急性期梗死,DWIPWI多见急性期,DWI=PWI多见亚急性期和慢性期。结论DWI可显示PWI不能显示的微小缺血病灶,PWI可显示DWI不能显示且可能存活的半暗带,两者联合方可更好评价脑组织的缺血状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影像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超急性、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0例发病2~72h内临床考虑脑梗塞患者行MR常规T1WI、T2WI及DWI序列检查。结果 30例脑梗塞患者T1WI、T2WI共检出病灶110个,其中51个超急性、急性期梗塞病灶在DWI上显示呈高信号,ADC上呈低信号,梗塞部分均对应相应临床症状,阳性率为100%,51个病灶中T1WI及T2WI显示40个,阳性率为78%。结论 DWI技术在超急性、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以及判断分期方面,较常规MRI优越,为临床溶栓治疗提供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周坦峰  熊敏超 《临床误诊误治》2011,24(12):82-83,121
目的评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诊断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MRI检查资料,其中超急性期10例,急性期12例,亚急性期8例。均行常规TSE T1加权像(WI)、TSET2WI、FLAIR T2WI及SE-EPI DWI扫描,其中6例行3D时间飞行磁共振血管造影术(TOF MRA)。结果 30例DWI均清晰显示相应神经体征分布区的梗死灶,DWI对病灶的显示范围、对比度均明显优于TSE T1WI、TSE T2WI、FLAIR T2WI序列。6例行TOF MRA检查,其中2例大脑中动脉M2段完全闭塞,2例大脑前动脉主干闭塞,1例大脑后动脉闭塞,1例大脑中动脉远侧分支减少。结论 DWI在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结合常规TSE T1WI、TSE T2WI、FLAIR T2WI的信号变化,对判断患者脑缺血的时间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脑内血肿的DWI、GRE-T2*WI序列信号演变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经临床及CT确诊的脑内血肿患者的的MR图像,全部病例均采集MRI常规T1WI、T2WI序列及DWI序列图像,其中39例采集GRE-T2*WI序列图像,结合血肿形成时间、主要成分及其在常规T1WI、T2WI的信号特征对脑内血肿进行分期,并分析不同时期脑内血肿在DWI、GRE-T2*WI序列的信号演变规律。结果超急性、亚急性晚期脑内血肿在DWI序列表现为"中高周低",其中5例超急性期、10例亚急性晚期病例行GRE-T2*WI序列检查,同样表现为"中高周低"。急性期、亚急性早期脑内血肿DWI序列表现为"中低周高",其中10例急性期、9例亚急性早期病例行GRE-T2*WI序列检查,均为低信号。慢性期脑内血肿DWI序列信号不稳定,其中5例慢性早期病例行GRE-T2*WI序列检查,表现为"中高周低"。结论不同时期脑内血肿在DWI、GRE-T2*WI序列的信号演变存在规律性,结合MRI常规序列检查可提高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MRI检查资料,其中超急性期(<6 h)4例,急性期(6~72 h)37例,均行磁共振常规T1WI、T2WI、Dark-fluid及DWI检查。结果 DWI显示病灶、病灶边界以及范围均优于常规T1WI、T2WI、Dark-fluid像;41例在DWI像上均表现为异常高信号,ADC图上表现为低信号。结论 DWI结合ADC图对诊断急性脑梗死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和敏感性,能发现常规T1WI、T2WI、Dark-fluid像上不能发现的超急性期脑梗死,DWI与T2WI、ADC图结合能判断不同时期脑梗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常规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和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WI)检查技术对多发性硬化(MS)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GE Signa 1.5T磁共振机对35例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确诊的MS病例进行T1WI、T2加权扫描(T2WI)检查及DWI检查;并将3种序列所见进行比较。结果①T2WI像共发现病灶455个,T1WI发现病灶378个,DWI检见病灶295个;②T1WI所显示病灶的信号多为低或略低信号,T2WI的病灶显示为高信号,DWI在急性期病灶显示为略高信号,在慢性期可显为等信号或低信号。结论常规磁共振的MS病灶阳性检出率T2WI优于T1WI;DWI可以明确评定MS病灶是否为急性期,是诊断MS的有效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磁共振弥散成像诊断脑梗死30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脑梗死各期弥散成像(DWI)与常规MR的信号改变,总结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的时间变化规律。方法:对30例脑梗死发病不同时间的病例行常规MR及DWI。结果:DWI超急性期显示率达100%,急性期与T2WI相同,亚急性期则不如T2WI。ADC值至亚急性晚期达假正常化。结论:脑梗死的DWI随时间有特征性的规律,有利于临床分期,并为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27例早期脑梗死患者(超急性期3例,急性期13例,亚急性期11例)病灶共43个,经DWI成像及MPd常规序列(T1WI,T2WI,FLAIRWI),了解病灶的分布,不同时期病灶的信号强度变化,及病杜相对面积的变化(DWI与T2WIFLAIRWI)。结果:病灶分布:大脑(包括基底核)间脑72%;小脑及脑干28%。病灶显示;急性脑梗塞DWI均表现为高信号,3例超急性DWI显示,而T2及HAIR未能显示;急性期多数表现为略高信号;亚急性期多数同DWI表现相仿为高信号。DWI在早期急性梗死显示能力优于常规序列,并且能够区分新旧梗死,有助于责任病灶的检出。病灶信号面积比较;DWI往往表示核心梗死,可以估算梗死面积及缺血性脑中风的临床结果。讨论:DWI对早期急性梗死显示能力优于常规序列,能区分新旧梗死,其面积测量可以提供有用的预后信息。  相似文献   

15.
MR弥散加权成像对超急性期脑梗塞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目的 明确弥散加权成像 (DWI)对超急性期脑梗塞的诊断价值 ,探讨DWI缺血损伤体积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 2 1例患者分为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分别计算出各期的DWI及T2 WI上缺血损伤体积和临床评分。结果 DWI对识别超急性期脑梗塞缺血损伤达 10 0 %。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T2 WI缺血损伤体积比DWI的大 (P <0 .0 1)。超急性期DWI缺血损伤体积与慢性期临床评分有显著相关性 (P <0 .0 5 )。超急性期、慢性期DWI缺血损伤的体积与相应的临床评分有显著相关 (P <0 .0 5、P <0 .0 1)。结论 DWI对识别超急性期梗塞的缺血损伤优于常规磁共振扫描。DWI缺血损伤的大小对预测超急性期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结果具有潜在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成像(DWI)对急性脑梗死诊断价值。方法对54例脑梗死患者的常规MRI、液体衰减翻转恢复(FLAIR)及DWI图像进行比较研究分析。结果超急性、急性和亚急性脑梗死在DWI上均表现为高信号,在超急性脑梗死弥散加权像可显示T2加权像不能显示的病灶,在T2WI及HLAIR加权像可显示的病变中,弥散加权像可更清楚更全面地显示病灶。结论DWI对诊断急性脑梗死十分敏感,能对早期脑缺血做出明确诊断,结合T2WI及HAIR可鉴别新旧梗死灶。  相似文献   

17.
低场MR DWI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低场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诊断超急性期脑梗死的价值。方法对临床高度怀疑脑梗死且发病时间在6h以内的25例患者进行常规MRI和DWI扫描。结果25例脑梗死DWI均显示为高信号,T2FLAIR显示8例,T2WI显示5例,TIWI均未显示。结论低场强MR DWI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的显示明显优于常规MRI。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低磁场MRI脑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早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例早期脑梗死患者做常规CT扫描和MRI扫描,并加扫弥散加权成像(DWI)比较急性和超急性期脑梗死在常规CT和磁共振DWI表现。结果急性和超急性期脑梗死中10例CT正常,DWI出现异常高信号,5例CT见轻度低密度,DWI大片状高信号。说明DWI对急性和超急性脑梗死有明显敏感性。结论DWI能诊断常规MR序列不能显示的超急性期和急性期脑梗死,优于常规CT,并能区别急性期和慢性期脑梗死,因此DWI应作为常规诊断急性和超急性期脑梗死常规序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三向同性扩散加权成像和表观扩散系数在早期脑梗死的诊断以及在判断脑梗塞的转归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01-06/2005-01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应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三向同性弥散加权成像和常规MRI对100例脑梗死患者共进行140次检查。其中超急性期(<6h)15次,急性期(7~24h)25次,亚急性期(2~7d)34次,稳定期(8~14d)28次,慢性期(15~135d)38次。测定各期病灶平均表观扩散系数值、相对表观扩散系数值及中心-边缘表观扩散系数值。分析各期梗死灶在弥散加权成像、T2WI及表观扩散系数图上的演变情况。结果:100例患者均完成了测试,进入结果分析。①超急性期15例均在弥散加权成像及表观扩散系数图上显示出缺血灶,但其在T2WI上表现正常。②各期病灶表观扩散系数值及在弥散加权成像上信号不同。超急性、急性期脑梗死在弥散加权成像上表现为高信号,其表观扩散系数值较对侧相应区域明显下降[(0.678±0.102)×10-3,(0.960±0.163)×10-3mm2/s,P<0.001]。④超急性、急性期病灶中心相对表观扩散系数最低,从中心往外逐渐升高呈梯度征。⑤超急性、急性期脑梗死灶平均相对表观扩散系数最低,随时间延长由低到高,于8~14d出现假性正常化,于慢性期高于正常水平,相对表观扩散系数与时间具有显著相关(r=0.926,P<0.001)。结论:三向同性弥散加权成像及表观扩散系数图对急性脑梗死,尤其是超急性脑梗死较常规T2WI具有更高的敏感性,能快速、准确地诊断超急性、急性脑梗死。梗死灶表观扩散系数值具有特征性演变规律,结合弥散加权成像及T2WI可以对脑梗死进行分期诊断,对临床个体化治疗有帮助,动态观察可以对疗效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I-DWI)在急性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影像价值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2年12月期间于徐州市中医院就诊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常规序列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水抑制成像(FLAIR)与DWI对不同发病时期脑梗死的检出率,观察常规序列T1WI、T2WI、FLAIR与DWI的各期脑梗死患者的信号表现以及不同时期脑梗死区与健侧对照区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结果:DWI在急性期、超急性、亚急性期检出率及阳性总检出率均高于MRI各常规序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期梗死灶在MRI-DWI中均呈现异常高信号;急性期、亚急性以及超急性期脑梗死区域ADC值均低于健侧对照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DWI能够较为灵敏地反映出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患者病灶的变化,提高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