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偏头痛是一种具有高度致残性的原发性头痛,严重影响患者日常功能。偏头痛的头痛发作通常为中至重度的搏动性疼痛,常存在恶心、呕吐、畏光和畏声等伴随症状,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痛苦体验。近年来,前驱期(Premonitory phase;Prodromal phase)一段最长可持续48h的、发生在有先兆偏头痛先兆出现前和无先兆偏头痛头痛前的症状期[1],逐渐受到重视。前驱期表型已经在成人和儿童中得到证实,且认为其中部分前驱症状具有预测头痛发作的能力,如畏光、打哈欠、嗜睡、颈强直、视力模糊[2-6]。  相似文献   

2.
邓馨  刘旸  吴逊 《癫痫杂志》2022,(5):469-474
<正>1882年Jackson等首先认识到颅内肿瘤可合并癫痫[1],1935年Groff等首先报道脑膜瘤有癫痫发作[2]。此后研究不多。上世纪80年代至2016年仅有4篇研究脑膜瘤合并癫痫的文献[3]。脑膜瘤占颅内肿瘤的1/3[3-4]或20%[5-7]或35%[8-10],最高为45%[11-12]。大体病理学检查及影像学发现率为1.5%[7]或2~3%[13-14],大多数无症状[7,14]。  相似文献   

3.
<正>NBEA基因与囊泡运输、突触结构功能有关,它的变异已证实与自闭症相关[1-5]。最新研究发现NBEA是一种罕见神经发育障碍,是早期出现癫痫的神经发育疾病病因[1-3]。癫痫发作类型可以是全面发作或局灶发作,其中肌阵挛或肌阵挛无张力性癫痫最常见[3-5]。  相似文献   

4.
作者根据临床特点将丛集性头痛分为:(1)发作性丛集性头痛,发作间歇数月或数年;(2)慢性丛集性头痛,无明显间歇期。慢性型又可分为原发及继发。继发型由发作性丛集性头痛转变而来。慢性丛集性头痛的特点是:无头痛缓解期,头痛发作较频及对麦角胺、甲基麦角酸丁醇酰胺或类固醇等  相似文献   

5.
报道一例摘除眼球后出现同侧典型的丛集性头痛患者,男性,18年前因爆炸伤摘除右眼,头痛位于右眼部,伴多泪、鼻溢和轻度面红,每次发作30~60分钟,每天1~2次,常持续1~2个月,缓解6个月以上。发作时见右眼眶凹陷,左瞳孔偏心。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发现。经锂治疗头痛明显缓解。丛集性头痛的病因仍未明了,以往根据疼痛位于眼眶或眶周,发作时眶内压增高伴角膜凹陷性搏动以及未能证实颈动脉循环中有一致性改变,故一度曾认为眼在丛集性头痛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并有基于此理论治疗成功的报道。有过眼球摘除后同侧出现丛集性头痛的报道,也有报道为减轻顽固性头痛而摘除眼球,或出现头  相似文献   

6.
<正>全面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genetic epilepsy with febrile seizures plus,GEFS+)是一种复杂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通常由SCN1A基因杂合突变引起,特征性临床表现为婴幼儿期反复出现与发热相关的癫痫发作[1]。约1/3的患者可能只在发热时出现癫痫发作,约2/3的患者无论有无发热,均出现各种形式的癫痫发作,包括局灶或全面性发作[1]。  相似文献   

7.
<正>丛集性头痛(cluster headache,CH)是三叉神经自主神经性头痛(Trigeminal autonomic cephalalgias,TAC)中最常见的一种,表现为单侧眶周、颞部的重度疼痛,伴随同侧结膜充血、流泪、鼻塞、流涕、前额和面部出汗、瞳孔缩小、上睑下垂、眼睑水肿、烦躁不安或躁动。根据其发病特点又分为发作性丛集性头痛(Episodic cluster headache,ECH)和慢性丛集性头痛(chronic cluser headache,CCH)[1]。常规治疗方法包括  相似文献   

8.
丛集性头痛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丛集性头痛(cluster headache,CH)是原发性头痛的一种,人群患病率为50~70/10万,男女比例为6:1.病程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发作旱从集性,即头痛发作倾向于每天相对固定的时刻和长短相似的持续时间,发作时主要表现为一侧眶后部、颞、额等区为主的剧痛,并伴有同侧的球结膜充血、流泪、鼻塞等自主神经症状.  相似文献   

9.
<正>自身免疫性脑炎(autoimmune encephalitis,AE)与癫痫发作之间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在新确诊的癫痫患者中,1 1%的患者检测到一种或多种自身免疫抗体[1]。在我国,约61.95%AE患者有癫痫发作[2]。而在21.6%的边缘叶脑炎病历和1.0%的不明原因癫痫病历中可以检测到LGI1抗体,而癫痫发作也可以是LGI1抗体脑炎的主要或唯一临床表现[2-3]。在这里,通过回顾LGI1抗体脑炎相关癫痫发作的致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治疗的最新进展,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正>后循环供血区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ng ischemia, PCI)的唯一表现为孤立性眩晕,而不伴随其他相关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1]。孤立性眩晕是指眩晕发作典型或症状持续,可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临床表现为除眼球震颤外不伴有神经系统缺损的症状和体征[2]。本研究主要介绍了孤立性眩晕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评估方法和管理,认为从孤立性眩晕患者中筛查出中枢性眩晕较为困难,但其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正>偏头痛(Migraine)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头痛,成年人群患病率约12%~15%,主要表现为偏侧发作性的搏动样头痛,容易伴随恶心、呕吐、畏光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目前,偏头痛的确切发病机制尚无定论。但有研究表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间脑与脑干区域与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和睡眠-觉醒周期调节紧密相关[2],推测偏头痛与睡眠障碍之间直接或间接相关。睡眠障碍(sleep disorders)在人群中普遍存在,包括失眠、  相似文献   

12.
<正>1型发作性睡病(NT1)是一种以下丘脑神经递质丢失为显著特征的严重神经系统疾病[1],脑脊液(CSF)中食欲素-A(又称下丘脑外侧区分泌素-1,Hct1)缺乏是NT1患者典型的生物学标志物[2],但是在目前的临床实践中,  相似文献   

13.
SUNCT综合征     
SUNCT由Sjaastad等于1978年首次描述,是一种少见的头痛综合征。表现为绝对单侧头痛,以短暂持续(15~120秒),中至重度疼痛,伴有结膜充血、流泪、鼻塞或鼻溢及眼和眼周围不明显出汗为特征。本病需与丛集性头痛、慢性发作性偏头痛和三叉神经痛(TN)相鉴别,但最困难的是与TN鉴别。此文报道一例男性病人,开始诊断为第一支TN,后重新诊断为SUNCT。 病人出生于1919年,既往健康,家庭中无头痛患者。64岁首次发生左侧头痛,为中度,持续10至15秒,位于左眶上部,与三叉神经第一支分布区一致。每天发作3~5次,持续3~4个月。“丛集性”发作主要在秋季,每年一次。疼痛发作总是伴有结膜充  相似文献   

14.
孙欢  杨辉 《癫痫杂志》2022,(4):379-381
<正>躯体化障碍属于一种焦虑障碍疾病,其起病的主要因素多由社会心理因素、生活压力等引起[1],可累及躯体多处不适感,患者往往多次就医后未发现明显的器质性病变,未找到症状出现的根本所在,对其生活质量及家庭经济造成不良影响,同时还会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2]。其临床症状复杂且反复发作,没有充足的证据支持躯体疾病诊断[3],  相似文献   

15.
<正>高级别胶质瘤(high-grade glioma,HGG;WHO分级Ⅲ、Ⅳ级),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1],即使采用手术、放疗和化疗等综合治疗,但效果仍然不佳[2],中位生存期不足15个月[3]。研究发现,乳腺癌[4]、子宫内膜癌[5]及结直肠癌[6]等恶性肿瘤广泛存在细胞间网络连接,在肿瘤的侵袭和复发中起着重要作用。胶质瘤也存在类似的网络连接[7]。本文就细胞网络连接在HGG进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1胶质瘤细胞-胶质瘤细胞网络连接胶质瘤细胞间存在大量的纤毛样结构,参与细胞间的信号传递,  相似文献   

16.
作者报告33例丛集性头痛(CH)患者的血小板儿茶酚胺(CA)含量。其中男30例,女3例,年龄22~64岁(平均43岁)。在缓解期,丛集期(单一发作除外)和单一发作期测定血小板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和酪氨酸水平。并与15例(男13、女2)、年龄25~55岁(平均41岁)的对照组进行比较。所有受试者受试前2周内无用药,CH 发作期仅给吸O_2。结果:对照组与CH 病人缓解期或丛集期(C-luster period),血小板酪氨酸水平(nm/10~(10)血小板)无显著差异。单一发作期与缓解期或丛集期以及对照组相比,血小板酪氨酸水平显著增加。12例病人连续研究结果[发作期0.17(0.03)、缓解期0.111  相似文献   

17.
作者报告1例消炎痛治疗特效的发作性丛集头痛。患者男性,52岁患发作性头痛34年。每于6~20周无症状期后,头痛连续发作3~8周。发作时左眼眶后迅速发生剧烈转动性疼痛、向左颌、齿及颞部放射,伴左眼红、流泪、睑下垂及左鼻孔阻塞感。每次发作持续10~30分钟,最多达20次/日,夜间最严重。除左颈动脉造影发现左前交通动脉有1个小动脉瘤外,其它检查均正常。患者曾用麦角胺、甲基麦角酰胺(methyserg-ide)、氯丙(?)、酰胺眯嗪、可乐宁、苯噻啶、丙咪嗪、皮质类固醇、锂剂及多种镇痛剂,曾拔牙并行左眶下神经离断术及左颈交感神经阻滞术,均无效。  相似文献   

18.
<正>1前言癫痫是慢性反复发作性脑功能失调综合征,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全世界癫痫的患病人数达到7 000多万人[1],每年新发病例数为70万人。而一系列实验模型已经证明认知功能障碍为癫痫的共患病之一,如Kumar等发现在戊四唑(PTZ)诱发的癫痫大鼠100%表现出认知缺陷[2]。而在临床中癫痫患者认知障碍的患病率在30%~40%之间,具体因评估方法和评估人群的不同而不同[3]。  相似文献   

19.
<正>偏头痛是一种致残的神经血管疾病,其特征是反复发作的搏动性头痛,伴有恶心、畏光和恐音,持续时间为4 h~72 h, 全球发病率约为12%。最近,对偏头痛病理生理学的理解已经从血管扩张(血管假说)演变为涉及疼痛和其他感官处理的大脑功能障碍[1]。  相似文献   

20.
邓馨  吴逊 《癫痫杂志》2024,(1):44-45
<正>脑电图在癫痫的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回答是否是癫痫,是什么类型的癫痫,应用什么治疗方案,以及发作起源的部位[1]。在临床常用的电极有三种;即表面电极(Surface electrode),半有创电板(Semiinvasive electrode)和颅内电极(Intracranial electrod)[1, 2]。目前常用的表面电极为Jasper于1958年推荐的10-20系统21个电极[3]。10-20系统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