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的]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吉林省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及提升路径,为大学生健康素养路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吉林省内6所大学共1889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根据知信行(KAP)理论模型设计,在基本健康三方面内容基础上,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影响健康素养因素及其之间关系。[结果]总健康水平平均分为(22.59±4.19)分,基本健康知识是基本健康理念形成的基础,并通过健康技能对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基本健康理念是健康技能与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产生的关键因素;健康技能在健康素养提升路径上具备中介效应。[结论]吉林省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偏低,在基础环节补强知识与理念教育,以及拓展技能水平是提升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武汉市某高校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高校和相关部门制定在校大学生健康促进政策以及效果评价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抽样,于2017年3—6月采用健康素养问卷对815名武汉市某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学生健康素养总体水平为33.0%。从大学生健康素养3个方面来看,其健康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水平为35.5%,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为56.3%,健康基本技能素养水平为13.1%。而大学生6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科学健康观(65.0%)、慢性病防治(42.8%)、基本医疗(40.7%)、健康信息(36.9%)、传染病防治(24.3%)、安全与急救(16.9%)。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学历、户籍、学校健康课程开设情况是影响大学生健康素养问卷得分的3个因素(P0.05)。结论高校及相关部门应开设健康教育课程,重视安全逃生演练及急救技能培训,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定期监测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针对薄弱部分及时进行反馈、干预并调整健康教育知识结构,以提升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广州市在校大学生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于2020年6-7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广州市根据办学层次和院校属性选取本科院校3所,高职院校4所,以在校大学生为对象对其进行网络问卷调查。结果 广州市在校大学生健康素养总水平为47.8%;3个方面健康素养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63.0%)、基本健康技能素养(53.1%)和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素养(39.6%);6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安全与急救素养(81.4%)、科学健康观素养(66.8%)、健康信息素养(58.8%)、基本医疗素养(44.5%)、传染病防治素养(43.4%)和慢性病防治素养(41.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级、学校层次、专业类型、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父亲职业和母亲职业、自评健康状况是广州市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应从家庭、学校和社区层面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广州市在校大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4.
了解吉林市高校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大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以2008年卫生部发布的《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内容为基础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4所高校分层随机抽取的1 7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总体健康素养水平为10.82%,健康基本知识、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和健康技能3个维度素养具备率分别为10.00%,18.53%和53.94%.医学生健康素养及其各维度具备率均高于其他类型院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女生健康素养具备率高于男生;大三学生好于大一和大二学生(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同类型院校和年级是影响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的主要因素(P值均<0.05).结论 大学生健康素养总体水平一般.高校应当注重大学生健康素养的教育,提高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2021年云南省某少数民族自治县居民健康素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提升居民健康素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15~69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021年当地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13.8%,民族、文化水平、职业、健康状况是居民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居民健康技能素养和慢性病防控素养均低,主体民族健康素养水平高于非主体民族。[结论]该民族自治县居民健康素养仍然较低。提升民族自治县健康素养,首先要重点关注相对弱势民族,继承并推广民族习俗中健康生活方式,倡导摈弃不健康行为;其次,加强文化教育、重视家庭教育并增强家庭的健康支持是提升居民健康素养的强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高邮市居民的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开展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监测、评价、确定素养提升目标和提升重点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21年2—3月对高邮市居民进行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问卷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共纳入调查对象265人,采用Logitic回归进行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多因素分析。结果高邮市居民的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为80.75%,基本理念、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方面素养水平的分别为70.94%、70.57%、67.5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者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低于中专及以上者[OR(95%CI)=4.391(1.262,15.280),P=0.020];获取环境与健康相关知识3种途径者[OR(95%CI)=4.953(1.304,18.813),P=0.019]和4种途径者[OR(95%CI)=3.700(1.313,10.424),P<0.013]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高于1种途径者,其他因素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邮市居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总体较高,应针对文化程度较低者、获取环境与健康相...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北京市海淀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日后开展健康素养调查和健康教育工作、制定健康促进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海淀区三个街道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收集相关信息,采用χ^2检验和趋势检验分析健康素养具备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健康素养水平的因素。结果共纳入调查对象729人,健康素养水平为20.69%,三个街道分别为30.42%(73/240)、13.33%(30/240)和18.33%(44/24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学历、家庭年收入是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海淀区居民健康素养总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应根据人群的相应特点,重点针对低学历、低收入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同时不断深入推进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全面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江苏籍大一新生健康素养现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开展学生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多阶段分层整群抽取江苏省9所本科院校和5所高职院校的7560名江苏籍一年级学生,通过自填问卷调查健康素养现状。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结果 7560名江苏籍大学新生健康素养具备率为40.4%,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健康素养基本技能3个维度具备率分别为56.9%、34.2%和76.1%。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学生健康素养具备率分别为44.2%和3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302,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生(OR=1.7)、独生子女(OR=1.5)、汉族学生(OR=1.8)、文科生(OR=1.5)、理科生(OR=1.5)和父亲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的学生(OR=1.3)健康素养具备率更高。结论 江苏籍大一新生健康素养具备率高于全国水平,但不同人口特征的大学生健康素养发展不均衡,应在青少年学生中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进一步提升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徐州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健康干预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使用2018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徐州市10个县(市、区)15~69岁城乡居民进行监测。结果监测城乡居民3 669人,具备健康素养者575人,健康素养水平为15.67%。其中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水平为23.22%,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为22.87%,基本技能素养水平为19.68%;安全与急救为53.86%,科学健康观为35.40%,健康信息为30.99%,基本医疗为23.96%,慢性病防治为21.37%,传染病防治为18.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城乡、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家庭年收入是徐州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徐州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有待提升,应开展有针对性健康教育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四川省高校大学生群体健康素养现状,分析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通过网络问卷的方式发放自制的四川省高校大学生健康素养调查问卷,对抽取的四川省部分高校大学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总体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 四川省高校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为28.92%,其中,基本健康技能素养水平是健康素养3个方面中最低的,占19.21%;健康素养6个维度中,健康信息素养水平最低,为14.56%。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家庭月收入>10 000元、个人月生活费>1 000元的大学生对该地区高校学生健康素养水平有正向影响(P<0.05)。结论 四川省高校大学生总体健康素养水平较高,但在健康素养3个方面和6个维度层面仍存在短板,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对提升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新疆社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23年2—3月,采用方便抽样,随机选取新疆社区549名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社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现状进行调查,采用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因素。结果 新疆社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9.8%,其中基本知识和理念、基本生活行为与方式、基本技能3方面健康素养水平依次为9.6%、17.6%和10.9%;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治、安全与急救、基本医疗、健康信息6类问题健康素养水平依次为11.4%、12.0%、9.4%、39.3%、9.6%和9.8%。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年龄、学历、家庭月均收入的社区居民各类健康素养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学历、家庭月均收入均是新疆社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新疆社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有待提升,社区在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工作中的作用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贵阳市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和影响因素,为高校开展健康促进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于2019年9月—12月对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抽取的4所高校的1 064名在校大学生采用健康素养问卷进行面对面调查,使用SPSS 24.0进行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贵阳市大学生健康素养总体水平为26.2%。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素养水平依次降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民族、健康教育课程是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0.716、1.445、1.687),男生、少数民族、未修健康教育课程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贵阳市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有待提升,高校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健康素养促进工作,提高整体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云南省6个健康促进县开展创建前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健康公共政策和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全省即将开展健康促进县建设工作的6个县非集体居住的15~69岁常住人口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6个健康促进县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是10. 9%,低于2016年全国及云南全省的平均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年收入1. 5万元或以上者慢病防治素养高于年收入在1. 5万元以下者;文化程度越高,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越高;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随居民罹患慢性病的数量增多而降低;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是否具备对居民慢性病患病的构成有差异性影响。[结论] 6个健康促进县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较低,家庭收入较少、文化程度较低的社区居民是健康素养提升的重点关注人群。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承德市大学生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知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健康教育计划,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承德市3所高校的1 03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承德市大学生对可改变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知晓度高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历、专业、家人或亲戚中有无心血管病患者、日常生活中是否接触过心血管病患者是知晓度的独立影响因素。90.7%的医学专业和76.4%的非医学专业大学生认为心血管病可以预防,51.8%的医学专业和34.0%的非医学专业大学生认为心血管病预防越早越好。95%以上认为有必要进行宣教,电视、报刊、网络是大学生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知识的主要来源。[结论]要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加强非医学专业尤其是专科大学生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宣教。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江苏某综合性大学医学与非医学专业学生的健康素养,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健康教育和制定针对性健康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为基础,设计大学生健康素养问卷,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该校在读1 25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医学生434人,占调查总人数的34.7%。[结果]医学生的健康素养具备率(20.0%)高于非医学生(7.1%)(P0.01)。医学生在基本健康知识理念、健康生活方式及行为、基本技能这3个方面的素养具备率分别为37.1%、26.7%、71.0%,非医学生相应为19.7%、12.1%、53.7%;医学生在科学健康观、安全与急救、基本医疗和健康信息4个维度素养具备率分别为64.9%、83.2%、41.2%、87.1%,而非医学生相应为48.4%、64.2%、26.5%、7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学生在传染病和慢性病防治素养2个维度上未见差异,且相应水平(具备率均5%)均远低于其他维度。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级(大二、大三相对于大一)[OR及其95%CI为2.263(1.572~3.257)]、专业(非医学专业相对于医学专业)[0.341(0.237~0.490)]是健康素养具备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尽管健康素养水平与学习医学专业有关,但无论医学生还是非医学生,健康素养具备率普遍不高,尤其在健康生活方式及行为素养、慢性病与传染病防治素养方面更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了解民办医学院校大学生健康素养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2019年10月使用网络问卷进行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调查,了解河南省某民办医学院校大学生健康素养状况,使用方差分析评价不同年级学生健康素养差异,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结果大一、大二和大三年级学生的健康素养得分分别为78.47±8.21、79.50±8.06和81.39±8.46,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150,P0.05);不同年级学生在躯体和心理健康知识知晓、饮食与运动行为和技能、自我保护技能、药品使用技能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级、性别和母亲学历和是否参与过健康相关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健康素养的主要影响因素(β=0.604、0.455、0.831、0.469,均P0.05)。结论学校生活和教育可提升民办医学院校大学生健康素养,且学校应鼓励学生参与更多健康相关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健康行为的影响因素,为制订科学健康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国家素养监测规定的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及统一的调查问卷,共监测调查城乡居民3,809人,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泰州市居民健康行为素养水平为9.5%,不同地区、学历、年龄、职业及具备不同纬度健康知识水平的人群,健康行为素养具备率不同,经卡方检验有统计学差异(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6类不同纬度健康知识素养水平为影响健康行为素养水平的主要因素。结论健康知识素养水平的提高对人群健康行为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将居民健康素养的提高作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重点是有效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侯艳丽  周刚  张强  王翠霞  安卫峰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2):2328-2330,2333
[目的]初步了解郑州市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探索影响居民健康素养的主要因素,为今后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共抽取研究对象518人,采用2008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现场入户调查。[结果]研究对象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较低,健康素养内容的平均知晓率为59.2%,健康素养的具备率为1.2%;在健康素养3方面中,具备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的比例最低,占2.1%;在5类健康问题中,具备慢性病预防素养的比例最低,占0.2%;影响该人群健康素养的主要因素为文化程度和平均月收入。[结论]研究对象的健康素养水平低于国家的整体水平(6.48%),今后急需在该人群中开展并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2022年姑苏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姑苏区15~<70岁常住居民450户,采用《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进行PAD入户调查。结果2022年姑苏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39.3%,其中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3个方面的素养水平分别为50.7%、47.3%、55.3%,两两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安全与急救、科学健康观、健康信息、传染病防治、慢性病预防、基本医疗6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分别为70.4%、64.9%、57.6%、35.1%、29.6%、22.0%。高龄、低学历、农民、工人、有慢性病及吸烟行为的居民素养水平较低(P值均<0.05)。结论姑苏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较高,针对低素养人群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是姑苏区居民素养水平进一步提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居民健康素养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四川省居民健康素养的具备情况,并探求其主要的影响因素,为有关部门制定干预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2008年全国健康素养调查四川省的数据,以居民健康素养总得分为因变量,年龄、性别等人口和社会学因素作为自变量建立多水平模型,分析影响四川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主要因素。[结果]影响四川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因素包括文化程度、收入、年龄、性别和职业,其中文化程度和收入起主要作用。[结论]具有不同特征的人群其健康素养水平也不同,应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健康信息的可读性,提高人群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