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原发性肝癌是中国癌症第2大死因,其中肝细胞癌占80%~90%,各种治疗方法疗效欠佳,总体生存期较短。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核心的免疫治疗在肝细胞癌临床研究中表现出较好疗效,并获得相关指南支持。对于晚期肝细胞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单药或双药联用,可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或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早期和中期肝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联合局部治疗。此外,免疫细胞治疗也逐渐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就肝细胞癌免疫治疗临床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应用和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替雷利珠单抗与索拉非尼用于治疗一线治疗晚期不可切除肝细胞癌的成本-效用,从药物经济学的角度为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区生存模型,模拟10年内患者使用替雷利珠单抗或者索拉非尼的生存状态,分别计算成本和健康产出,获得增量成本效用比(ICUR)。以3倍的2022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为意愿支付阈值(WTP)。结果 在模拟期限内,替雷利珠单抗与索拉非尼方案ICUR为280 691.4元/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显著高于索拉非尼组,具有明显的经济性。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显示,替雷利珠单抗组三级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替雷利珠单抗费用,索拉非尼组三级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是影响ICUR的重要因素。概率敏感性分析显示,在WTP为3倍GDP时,替雷利珠单抗有显著成本-效用优势,经济概率为81.4%,结果稳健。结论 对于一线治疗晚期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替雷利珠单抗比索拉非尼具有显著成本-效用优势。  相似文献   

3.
祝桂琦  史颖弘  樊嘉 《上海医药》2022,(S2):159-167
原发性肝细胞癌(简称肝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发病率高、预后差、死亡率高的特点,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在全球恶性肿瘤中的排名前列。肝癌的高度异质性影响肿瘤的进展及治疗反应。由于大多数肝癌患者确诊已是晚期,系统治疗成为主要的治疗选择。索拉非尼是2007年推出的第一种多激酶抑制剂,且是之后十多年来唯一可供肝癌患者选择的靶向药物。直到2017年,另一种多激酶抑制剂仑伐替尼获批肝癌一线系统治疗。此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已经成为许多实体肿瘤(包括肝癌)有效的治疗方法。多项大型临床试验研究表明这些ICIs已被证明在治疗晚期HCC方面具有疗效。目前,许多晚期肝癌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这将给晚期肝癌患者的治疗带来持续的变化,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本文总结了目前肝癌系统治疗的主要药物,讨论了目前在临床试验中的潜在药物可能,并讨论了今后肝癌系统治疗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临床广泛应用,肿瘤患者因此临床获益颇丰,同时在恶性肿瘤患者临床治疗中也发现一些免疫相关不良反应。本文报道了1例食管下段鳞状细胞癌男性患者使用替雷利珠单抗治疗后发生多形红斑,主要表现全身多发皮疹、红斑、瘙痒、脱皮等,经治疗后好转。通过回顾替雷利珠单抗相关不良反应的文献,进一步分析替雷利珠单抗所致皮肤毒性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为提高免疫治疗药物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对晚期肝细胞癌(HC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徐州市肿瘤医院诊治的晚期HC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将晚期HCC患者分为索拉非尼组(索拉非尼治疗)和单抗组(信迪利单抗+贝伐珠单抗治疗)。主要研究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次要研究终点为客观反应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根据不良事件通用术语标准(CTCAE 4.03)评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共纳入108例晚期HCC患者,索拉非尼组36例,单抗组72例。单抗组中位PFS和OS显著高于索拉非尼组(P <0.05)。单抗组ORR显著高于索拉非尼组(P <0.05),但两组D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良反应方面,两组均未发生致命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似。结论 与索拉非尼相比,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在晚期HCC中可获得更好的OS和PFS,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索拉非尼是目前公认的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分子靶向药物,但原发性肝细胞癌对其耐药性的出现,影响了药物对肝癌的疗效。原发性肝细胞癌对索拉非尼耐药存在多种机制。肝癌细胞本身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上调及其下游信号通路的异常改变,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的过表达,肝癌细胞的自噬能力增强及间充质转变均可能导致其对索拉非尼耐药。肝癌血管内皮细胞出现耐药,肿瘤微环境中缺氧诱导因子-1α、趋化因子及其受体上调等也可能影响肿瘤对索拉非尼的敏感性。该文就原发性肝细胞癌对索拉非尼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肝细胞癌是全球最致命的恶性肿瘤之一,侵袭性强,治愈率低,转移率高,预后极差。索拉非尼是治疗晚期肝细胞癌最主要且有效的一线治疗药物,但原发和获得性耐药,严重限制其临床疗效。微小RNA是一种小非编码RNA,在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以及索拉非尼耐药进展中扮演着关键的调控角色。该文总结了微小RNA在肝细胞癌索拉非尼耐药的起始和发展中的作用,旨在进一步了解索拉非尼抗肝癌的机制,并为肝细胞癌的临床靶向治疗,及预后改善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是全球发病率第6位的恶性肿瘤,且确诊时常常已是晚期,伴肝内或肝外转移,无法手术根治。晚期肝癌对放化疗不敏感,严重危害患者生存与健康。目前晚期肝癌主要依靠全身治疗,包括靶向治疗、化学治疗和免疫治疗。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发展,为晚期肝癌患者的治疗带来新的期望。本文系统梳理晚期肝癌诊疗现况,对晚期肝癌的最新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聂旦旦  曾娇  郭贵海 《江西医药》2022,(8):998-1001
肝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早期起病隐匿,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失去手术机会,预后差。近年来,随着对肿瘤免疫逃逸机制的深入研究,发现免疫检查点在肿瘤逃逸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许多针对晚期肝癌患者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正在临床研发中,且有些药物已经被证明可以改善晚期肝癌患者的预后。本文就ICI治疗晚期肝癌的现状作一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10.
日前,拜耳医药保健公司的口服抗癌药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片(sorafenib tosylate tablets,多吉美,Nexavar)获得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SFDA)批准,用于无法切除的肝细胞癌或肝癌患者的治疗。本品是迄今为止全球首个获准用于晚期肝癌系统治疗的药物,也是惟一证实可显著延长晚期肝癌患者总生存期的药物。  相似文献   

11.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作为一种新型的抗肿瘤治疗药物,因其对多种肿瘤卓越的疗效及良好的安全性得到广泛认可。基于定量药理学的发展应运而生的模型引导的药物研发(model-informed drug development,MIDD),能加速新药临床试验的进程,提高新药研究过程中决策的正确率,尤其是针对研发难度较大而需求甚广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类新药。本文主要以帕博利珠单抗为例,阐述MIDD方法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研发过程中的具体应用,包括研发早期有效给药方案的拟定,研发晚期评估临床疗效和验证给药方案的可行性,再至上市后给药方案的再评估及变更,为MIDD指导抗肿瘤新药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1例由卡瑞利珠单抗引起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相关性心肌炎合并肌炎及肝损伤等多器官损伤的案例。患者经卡瑞利珠单抗治疗后出现ICIs相关性多器官损伤,由临床药师参与对其症状与药物关联性进行分析,及时给予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患者症状逐渐缓解,后未再重启免疫治疗。通过此案例,以期为卡瑞利珠单抗引起的ICIs相关性心肌炎合并肌炎及肝损伤不良反应的鉴别和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索拉非尼临床研究进展 2005年12月美国FDA首先批准索拉非尼作为不能手术切除的晚期肾细胞癌(RCC)的一线治疗药物上市;2007年10月欧洲药品评价局(EMEA)批准索拉非尼用于治疗肝细胞癌(HCC)、2007年11月美国FDA批准索拉非尼作为未能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的治疗药物上市。此外,目前世界各地还有近50项应用索拉非尼治疗其他多种癌症的各类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辽宁省肿瘤医院2020—2022年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使用情况以及变化趋势,为规范其管理及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20—2022年辽宁省肿瘤医院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使用数据,分析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以及排序比(B/A)。结果 2020—2022年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销售金额大幅增长。帕博利珠单抗和替雷利珠单抗使用金额较大,排名靠前。2022年新增的品种(阿替利珠单抗、卡度尼利单抗、赛帕利单抗、斯鲁利单抗、舒格利单抗、恩沃利单抗)销售金额排名靠后。替雷利珠单抗的DDDs近3年大幅增加。卡度尼利单抗、度伐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DDC值偏高,且B/A<1。信迪利单抗、替雷利珠单抗、卡瑞利珠单抗、特瑞普利单抗DDC在2022年有大幅度的下降,DDC值较低,且B/A>1。结论 2020—2022年辽宁省肿瘤医院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使用总体上比较合理,但仍需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和经济。  相似文献   

15.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临床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可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期,但其独特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也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报道1例60岁晚期肺癌男性患者在使用帕博利珠单抗注射液200 mg ivgtt后,出现严重腹泻,考虑为程序死亡因子受体-1抑制剂引起的免疫相关性结肠炎,予以激素冲击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对症治疗,最终好转。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文回顾了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肝细胞肝癌的临床应用,总结了索拉非尼治疗中相关的重要不良反应,并提出了处理这些不良反应的措施和合理用药建议,使晚期肝细胞肝癌患者从索拉非尼治疗中获得最大的临床收益。  相似文献   

17.
肺癌是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的恶性实体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80%~90%。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使用后普遍会出现获得性耐药,EGFR T790M突变是其耐药的主要原因,第三代TKIs的代表药物奥希替尼可针对EGFR T790M突变。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作为新兴的治疗方式,因其疗效显著和持久应答,为晚期NSCLC的治疗开创了新时代。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例使用阿特珠单抗、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NSCLC患者,旨在探讨三代EGFR-TKIs获得性耐药情况下,联合治疗获益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正>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于肝癌的治疗,手术切除仍然是最主要的方法。但很多肝癌发现时已到晚期,丧失了手术的机会。索拉非尼(sorafenib)是一种新型的抗肿瘤药物,被认为是治疗晚期肝癌的有效药物,它同时作用于肿瘤细胞和肿瘤血管,对抑制肿瘤生长及远处转移有一定疗效。本  相似文献   

19.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里程碑式的成功推动了肿瘤免疫成为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及手术之后又一有效的癌症治疗手段。目前上市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包括靶向于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4,CTLA-4)的伊匹木单抗、靶向于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 1,PD-1)的纳武单抗及靶向于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的阿特珠单抗等。大分子药物因其较长的半衰期而能降低治疗频率,但较差的药动学表现及昂贵的生产成本限制了其发展及应用。生物利用度良好且价格相对低廉的小分子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亟待开发。PD-1及配体PD-L1因其在T细胞失能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成为备受关注的免疫检查点。2016年,Curis/Aurigene公司开发了全球首个口服PD-1/PD-L1小分子抑制剂CA-170并获批一期临床。使得越来越多研究者着手这一领域小分子抑制剂的开发。本文以免疫检查点PD-1/PD-L1为例,从其生物学背景出发,介绍该靶点小分子抑制剂的研发现状并分析可能存在的技术瓶颈,为后续更为深入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吕子彦  梁良  陈岷 《医药导报》2023,(3):432-435
该文报道了一例罕见的由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所致严重皮肤不良反应事件。临床药师通过查阅相关指南和文献,了解该类不良事件的发生原理和治疗原则,参与该病例的诊断和治疗,并持续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最终该患者在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和其他辅助治疗下好转出院。该文旨在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临床安全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