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预后影响因素及独立预后影响因素。方法筛选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125例AIS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将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90 d后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0~1分预后良好患者设为预后良好组,mRS 2~5分为预后不良设为预后不良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AIS患者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预后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AIS患者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结果两组静脉溶栓操作过程中及溶栓治疗后无出血等不良反应。两组患者的年龄、发病至溶栓时间间隔、糖化血红蛋白指数、累计吸烟量、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期间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溶栓前NIHSS评分和溶栓期间平均动脉压是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P0.05)。结论患者年龄、发病至溶栓时间间隔、糖化血红蛋白指数、累计吸烟量、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期间平均动脉压可影响AIS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预后;年龄、溶栓前NIHSS评分和溶栓期间平均动脉压是AIS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评价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静脉溶栓患者短期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连续选取AIS静脉溶栓患者121例,根据发病后14 d或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短期预后良好组(mRS≤2分),短期预后不良组(mRS≥3分).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资料.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后的血压变化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98例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溶栓后收缩压(SBP)下降与否分为观察组(58例,SBP下降)和对照组(40例,SBP未下降),对比两组静脉溶栓后2h及24h的血压值变化,分析溶栓后血压值变化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溶栓前及溶栓后24h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溶栓2h和溶栓24h后的SB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溶栓后2h SBP、溶栓后24h SBP、溶栓前NIHSS评分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关系。对照组的颅内出血率、症状性颅内出血率和死亡率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rt-PA静脉溶栓治疗AIS具有确切疗效,溶栓后2h及24h的收缩压水平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收缩压偏低者预后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后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与神经功能改善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01-2018-10泰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4例AIS患者,根据rt-PA治疗5 d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溶栓前的差值(ΔNIHSS)分为神经功能改善良好组(ΔNIHSS≥4分)和神经功能改善不良组(ΔNIHSS4分),比较2组基础信息、血液生化指标、血压和入院时NIHSS评分等。记录rt-PA治疗后预后不良率,对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来可能影响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的因素进一步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血清D-二聚体水平与预后不良的关系。结果 89例患者被归为神经功能改善良好组,25例患者被归为神经功能改善不良组,2组糖尿病患病率、年龄、入院时NIHSS得分、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较大、入院NIHSS评分较高和D-二聚体水平高是神经功能改善的危险因素(P0.05)。治疗90 d后预后不良者为15例,预后良好者99例,后者的D-二聚体显著低于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较大、入院NIHSS评分较高和D-二聚体水平高是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神经功能改善的危险因素,血清D-二聚体水平可能可以作为预测AIS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重组型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轻度缺血性脑卒中后出现不良预后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方法分析了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240例轻度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溶栓前DWI特征。以溶栓后90d mRS量表评分≥2分为主要不良预后结局。通过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确定影响轻度脑卒中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91例(37.9%)患者溶栓后90d再次评估的m RS≥2分、表示溶栓后加重神经功能障碍;余149例(62.1%)患者溶栓后90d再次评估的m RS≤1分、表示溶栓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不良预后患者的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发生率(25.3%)显著高于预后良好患者(4.7%,P<0.001),但两组患者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溶栓前DWI检查,不良预后患者的大脑中动脉深穿支梗死伴或不伴周围区域梗死患者的比例(58.2%)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患者(26.8%,P<0.001)。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提示并发糖尿病(OR=3.41,95%CI:1.69~5.03,P=0.015)、入院时NIHSS评分较高(OR=2.11,95%CI:1.35~3.30,P=0.001)、大脑中动脉深穿支梗死(OR=4.19,95%CI:1.63~9.48,P=0.001)是轻度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并发糖尿病史、入院时NIHSS评分较高、脑中动脉深穿支梗死能够有效预测轻度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rt-PA溶栓后发生神经功能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后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中截至到2021年6月的AIS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联合替罗非班(联合用药组)与单纯rt-PA静脉溶栓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rt-PA静脉溶栓的疗效和安全性及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分析从2016年1月~2018年5月在深圳市6个卒中中心接受rt-PA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临床资料共224例,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5分定义为轻型卒中(minor stroke,MS),共116例,NIHSS 5分为非轻型卒中(non-minor stroke,NMS),共108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两组治疗后90 d改良Rankin评分(mRS)、治疗后7 d内症状性颅内出血(symptomatic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s ICH)及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发生率、90 d死亡率的差异。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rt-PA静脉溶栓的MS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基线资料中,与NMS组相比,MS组心源性栓塞型卒中比例更低(7. 8%vs 17. 6%,P=0. 026),而小动脉闭塞型卒中比例明显更高(41. 4%vs24. 1%,P=0. 006)。疗效性上,MS组90 d预后良好(mRS≤2分)比例明显高于NMS组(87. 9%vs 63%,OR6. 099,95%CI 2. 650~14. 040,P 0. 001)。安全性上,MS组7 d内END发生率高于NMS组(5. 2%vs 4. 6%); 7 d内s ICH发生率低于NMS组(4. 3%vs 6. 5%); 90 d内死亡率低于NMS组(1. 7%vs 7. 4%),校正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即使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卒中、END、既往缺血性脑卒中病史、既往接受抗血小板治疗与MS患者预后不良相关,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只有END与预后不良相关。结论与NMS相比,MS患者接受rt-PA静脉溶栓有助于改善90 d的神经功能预后,安全性与NMS相似。即使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END仍然是MS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静脉溶栓患者血清中微小RNA-126(miR-126)的表达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AIS患者96例,根据患者的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32例)和预后良好组(64例),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治疗1、3 d后的血清miR-126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溶栓后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是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重要安全指标。HT有不同的亚型,而不同亚型的预后也不尽相同。我们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出现的特殊型HT进行分析。方法对发病3zh内的98例缺血性卒中患者用rt-PA(剂量0.6 mg/kg,最大剂量5 0 mg)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前后行头颅CT、MRI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判断是否有HT,并判定这种HT与责任病灶的关系。结果溶栓后经CT或MRI检查发现4种特殊的远端HT类型,1例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1例梗死部位的对侧出现明显占位效应的脑实质出血,1例出现梗死灶对侧的侧脑室出血,1例出现梗死部位对侧的腔隙性出血。这4例患者所引起的4类HT在临床上均为无症状,预后好。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溶栓治疗要坚持动态观和平衡观,对症状性出血性转化的诊断要慎重,充分考虑HT的分型和程度,从而正确判断HT对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0例首次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35例)及未溶栓组(35例)。溶栓组于入院后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未溶栓组给予阿司匹林(100 mg/d)口服。于出院时采用NIHSS评分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治疗3个月后采用mRS评价患者预后。结果入院时溶栓组及未溶栓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未溶栓组患者比较,溶栓组患者出院时NIHSS评分显著降低,预后良好的比率显著增高(P0.05~0.01)。两组患者均未发生症状性脑出血及死亡。结论静脉溶栓治疗可以显著改善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预后,并且不会增加其颅内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吸烟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浙江地区就诊于6家大型综合性医院的129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AI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37例未接受静脉溶栓患者(未溶栓组,均为非吸烟者);92例在4.5 h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溶栓组),再依据是否有吸烟史分为溶栓吸烟组35例和溶栓非吸烟组57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基线情况,改良Rankin评分(m RS)评价3个月后预后,m RS2分定义为临床预后良好。比较各组基线特点和3个月预后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吸烟与静脉溶栓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未溶栓组90 d预后良好率为8.1%(3/37例)低于溶栓吸烟组[54.3%(19/35例)]和溶栓非吸烟组[24.6%(14/57例)](χ2=19.631,P=0.000)]。溶栓吸烟组溶栓前接受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的比例低于溶栓非吸烟组[2.8%(1/35例)vs 17.5%(10/57例)](χ2=4.443,P=0.047)。溶栓吸烟组年龄低于溶栓非吸烟组[(57.89±13.32)岁vs(67.04±10.12)岁](t=-3.492,P=0.001)。溶栓吸烟组90 d预后良好率较溶栓非吸烟组高[54.3%(19/35例)vs 24.6%(14/57例)](χ2=8.329,P=0.004)。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示基线NIHSS(OR=0.767,95%CI:0.669~0.879,P=0.000)、入院血糖(OR=0.822,95%CI:0.695~0.972,P=0.022)、性别(OR=0.251,95%CI:0.071~0.888,P=0.032)、吸烟(OR=12.633,95%CI:3.291~48.487,P=0.000)是AIS静脉溶栓预后良好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在大动脉粥样硬化性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吸烟患者较非吸烟患者拥有更好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nstructive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阿替普酶)静脉治疗合并房颤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选择2017-01-2019-11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70例合并心房颤动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实验组,选择同时期未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38例合并心房颤动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将实验组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组(0.6 mg/kg,A组)与标准剂量组(0.9 mg/kg,B组)。记录实验组溶栓前和溶栓后7 d NIHSS评分,记录对照组入院时和入院7 d NIHSS评分,记录3组患者7 d内的颅内出血发生情况和90 d病死率,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对各组患者90 d预后进行分析。结果低剂量组和标准剂量组患者溶栓后7 d较溶栓前NIHSS评分改善率均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A静脉治疗后,低剂量组颅内出血发生率和90 d病死率均低于标准剂量组,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低剂量组与标准剂量组90 d预后良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合并心房颤动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低剂量rt-PA与标准剂量rt-PA在功能恢复方面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但具有潜在较低的脑出血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丁苯酞注射液应用于rt-PA静脉溶栓脑卒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根据rt-PA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是否接受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分成rt-PA静脉溶栓+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组(n=124)和rt-PA静脉溶栓+0.9%生理盐水对照组(n=75)。对两组基线资料及治疗后24 h、7 d、14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颅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及搏动指数(PI)、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90 d mRS评分等临床指标进行比较及分析。结果治疗组NIHSS评分、MMP-9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 TCD监测Vm、PI,治疗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mRS评分治疗组的预后良好率为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rt-PA静脉溶栓患者应用丁苯酞注射液有显著临床疗效,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病死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中MMP-9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轻度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不良结局的相关临床和放射学因素。方法选择2016-01—2018-03在解放军第985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轻度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记录患者的临床特征,溶栓前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进行检查,观察患者临床特征及DWI特征与3个月时预后的相关性。结果预后不良患者占30.99%。单因素分析显示,预后不良和预后良好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房颤、吸烟、冠心病史、既往卒中或TIA史、发病至溶栓时间、基线收缩压、卒中病因、症状性颅内出血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和预后良好患者糖尿病、高脂血症、NIHSS评分、基线血糖、DWI病变类型、终点事件等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NIHSS评分、PAI+PAIP和终点事件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轻度AIS经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预后不良发生率30.99%,NIHSS评分、终点事件及MRI-DWI模式对预测轻度AIS患者静脉溶栓结局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发病6 h内头颅磁共振(MR)弥散加权成像(DWI)显示为阴性及阳性的患者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的临床结局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AIS患者住院治疗行rt-PA静脉溶栓,根据静脉溶栓前MR-DWI检查结果将AIS患者分为DWI阴性组18例和DWI阳性组32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以及临床资料,包括入院至静脉溶栓时间(DNT)、发病至静脉溶栓时间(OTT),溶栓结束24 h内复查DWI,以发病后90 d的NIHSS评分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作为预后的评估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脑梗死病史、高血压病病史、糖尿病病史、房颤病史、吸烟史、饮酒史、DNT、OTT、颅内出血发生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静脉溶栓前mRS评分及NIHSS评分均高于溶栓后90 d mRS评分及NIHSS评分(均P<0.05),DWI阴性组90 d mRS评分及NIHSS评分低于DWI阳性组(P<0.001,P=0.001)。结论 发病6 h内DWI阴性及阳性的AIS患...  相似文献   

16.
目的系统评价合并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HMCAS)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以hyperdense middle cerebral arterysign/HMCAS/hyperdense artery sign/hyperdense cerebral artery sign、ischemic stroke/cerebral infarction/brain infraction/cerebral embolism、thrombolysis/thrombolytic therapy/rt-PA/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activator,以及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致密动脉征/大脑中动脉致密征/脑动脉高密度征、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卒中/脑梗死/脑梗塞/脑栓塞、溶栓治疗/rt-PA/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等中英文词组为检索词,计算机检索1994年1月-2014年12月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生物医学信息检索系统、荷兰医学文摘、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中心注册库,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收录的关于rt-PA静脉溶栓治疗合并HMCAS的急性缺血性卒中随机或非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分别采用Newcastle-Ottawa量表和Rev Man5.2统计软件行文献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经剔除重复和不符合纳入标准者,166篇英文文献中最终纳入8项非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共11 373例患者[2455例合并HMCAS(rt-PA静脉溶栓治疗2316例、安慰剂治疗139例)、8918例未合并HMCAS]。Meta分析显示:rt-PA静脉溶栓组患者不良预后风险低于安慰剂组(OR=0.360,95%CI:0.150~0.850;P=0.020),但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640,95%CI:0.380~7.040;P=0.500);合并HMCAS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不良预后风险高于未合并者(OR=2.830,95%CI:2.550~3.150;P=0.000),但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90,95%CI:0.500~2.410;P=0.820)。结论尽管rt-PA静脉溶栓治疗合并HMCAS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安全、有效,但发病3个月时易出现不良预后,而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收集22例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出现的sICH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22例患者中(男17例、女5例),既往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服用史7例,脑卒中病史7例,高血压病史17例,心脏病10例,长期吸烟史9例。12例sICH在溶栓后6h内发生,4例伴有消化道大出血。12/22例患者1周内死亡;余10例中,8例1个月后生活不能自理,2例生活可自理。结论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出现sICH临床症状重、预后差、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水平对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5例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相关病史及实验室检验指标水平; 对所有符合血管内治疗标准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出院3个月后依据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对所有患者进行神经功能评分,依据mRS评分分为2组,mRS评分≤2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为预后不良组,分别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手术治疗,并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确定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不良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Cys C水平对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预后良好组59例,预后不良组66例。预后不良组APTT(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入院时Cys C水平、入院时NIHSS评分和年龄较预后良好组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入院时血清Cys C水平、接受静脉溶栓和APTT水平是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入院时血清Cys C水平对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预后不良的诊断界值为1.005,其敏感度为62.1%,特异度为71.2%,准确度为66.4%。结论 入院时血清Cys C水平对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不良预后有良好的预测价值,血清Cys C水平越高,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9.
正1背景目前,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最有效的药物治疗仍是超早期内(4.5 h)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因其可显著改善AIS预后,被国内外脑血管病指南一致推荐。2012年12月《中华内科杂志》发表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卒中中国专家共识(2012版)》~([1])和2014年发表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2])对规范我国AIS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rt-PA静脉溶栓与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巩义市人民医院2015-01—2018-02收治的240例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分为rt-PA静脉溶栓组210例和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组30例。观察2组不同时间点NIHSS评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及凝血酶时间(TT)情况,对比2组血管再通率、总有效率。结果 2组溶栓前NIHSS评分、FIB、PT、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组溶栓6 h、3 d、7 d NIHSS评分、PT、TT均低于rt-PA静脉溶栓组,FIB均高于rt-PA静脉溶栓组,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组血管再通率、总有效率均高于rt-PA静脉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凝血功能改善,血管再通率、总有效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