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比观察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和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发病3.0 h及3.0~4.5 h的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0月沧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82例,根据发病时间的不同(3.0 h、3.0~4.5 h)分为A、B两组,其中A组90例、B组92例; A、B两组再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rt-PA静脉溶栓或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分为A1、A2亚组及B1、B2亚组,其中A1亚组43例、A2亚组47例、B1亚组45例、B2亚组47例。分别观察比较各亚组治疗前及治疗3 h、24 h、7 d、14 d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治疗90 d时总有效率及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A1亚组和A2亚组治疗后各时点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且呈渐进线性降低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A1亚组治疗后各时点NIHSS评分亦低于A2亚组治疗后相同时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90 d时,A1亚组总有效率及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均优于A2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2)B1亚组和B2亚组治疗后各时点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且呈渐进线性降低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亚组治疗后各时点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90 d时,B1亚组和B2亚组总有效率及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期间B1亚组口腔黏膜出血发生率高于B2亚组(χ~2=4.128,P=0.004),余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A1亚组和B1亚组相比,治疗后90 d时总有效率及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亚组治疗后各时点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4)A2亚组和B2亚组相比,治疗后各时点NIHSS评分、治疗后90 d时总有效率及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时间越早进行静脉溶栓干预效果越佳;对于发病时间3.0 h的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更佳,而对于发病时间在3.0~4.5 h的患者,使用rt-PA静脉溶栓和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的临床效果基本相当,且安全性相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小剂量尿激酶+双抗血小板治疗对进展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8年7月收治的进展性脑卒中患者137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68例采用双抗血小板治疗,研究组69例采用小剂量尿激酶+双抗血小板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4.20%,较对照组82.35%高(P<0.05);研究组治疗7 d、14 d后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0.14%,与对照组的7.3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末次随访WHOQOL-100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采用小剂量尿激酶+双抗血小板治疗进展性脑卒中患者,效果确切,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模式核磁共振指导下对醒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尿激酶静脉溶栓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2022年在江汉大学附属医院确诊的醒后脑卒中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将同意在多模式磁共振指导下进行溶栓治疗者纳入溶栓组(n=50),不同意进行溶栓治疗而给予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者纳入非溶栓组(n=48)。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生活能力(BI)评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有所下降,溶栓组在治疗后1 d、90 d的NIHSS评分低于非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BI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I评分均有所下降,溶栓组在治疗后1 d、90 d的BI评分高于非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溶栓组颅内出血发生率(6.0%,3/50)与非溶栓组颅内出血发生率(10.4%,5/48)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0.637,P=0.425)。结论 在多模式核磁共振指导下对醒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剂量尿激酶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在进展性脑卒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7年2月~2018年11月收治的126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小剂量尿激酶+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治疗7 d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改善情况、治疗后3个月生活质量(BI评分)变化及治疗安全性。结果 :治疗7 d后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BI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尿激酶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进展性脑卒中效果显著,有利于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生活质量改善,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剂量尿激酶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进展性脑卒中患者78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参照组与联合组,每组39例。参照组给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不同时段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44%(38/39),高于参照组[79.49%(3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2周,两组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尿激酶、双联抗血小板药物联合治疗进展性脑卒中患者疗效确切,可改善神经功能,降低神经损伤,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缺血性脑卒中经尿激酶静脉溶栓后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效果、血小板相关参数变化及安全性。方法 15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不同治疗手段分为单一组75例(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和联合组79例(尿激酶静脉溶栓后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血小板相关参数、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PDW)、血小板聚集率(PAgT)、血小板粘附率(PAdT)及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血小板压积(PCT)、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增高,且联合组上述指标变化程度均大于单一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尿激酶静脉溶栓后联合替罗非班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血小板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替罗非班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溶栓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AIS患者92例,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6例。两组均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溶栓后采用常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研究组于常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神经功能(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65%(44/46)]高于对照组[78.26%(36/46)](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6.52%(3/46)]低于对照组[23.91%(11/46)](P0.05)。结论 AIS患者溶栓治疗后加用替罗非班,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进一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1):3731-3733
目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应用阿替普酶与尿激酶静脉溶栓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接受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行尿激酶静脉溶栓,观察组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两组临床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m RS评分对比差异不明显,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mRS评分低于用药前(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颅内出血性和非颅内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行阿替普酶与尿激酶静脉溶栓的临床疗效均好,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尿激酶溶栓组合康复训练在脑梗死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139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常规组(n=45)采用常规治疗方案,溶栓组(n=46)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联合组(n=48)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采用尿激酶溶栓组合康复训练,比较三组临床效果。结果三组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联合组NIHSS评分降低明显优于常规组,溶栓组NIHSS评分降低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1、3、7周ADL降低明显优于溶栓组、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存活率明显高于溶栓组、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与溶栓组残疾、植物生存、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梗死采用尿激酶联合康复训练可提高临床效果,对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与替格瑞洛对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后再发心脑血管风险的短期预防效果。方法2012年5月至2015年4月我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80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各40例,两组均配合应用抗血小板药物,A组采用阿司匹林,B组采用替格瑞洛,测定治疗前后两组肝肾指标的变化[血小板计数(PLT)、谷丙转氨酶(ALT)、血肌酐(Cr)血碱性磷酸酶(ALP)],采用改良Rankin(mRS)表评定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应用Barthel指数表评定患者日常活动能力的改善情况,统计两组溶栓90 d内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改良Rankin评分、NIHSS评分均降低,B组低于A组(P0.05);两组Barthel指数表评分均上升,B组高于A组(P0.05);两组脑血管事件、心血管事件、出血事件及全因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后加用替格瑞洛抗血小板处理,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升患者日常活动能力,改善患者短期预后,减少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0):3739-3740
目的观察轻型非心源性脑卒中应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96例轻型非心源性脑卒中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8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的他汀类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研究组采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抗血小板治疗,比较两种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结果研究组出院时NHIS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临床效果91.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型非心源性脑卒中患者临床中使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效果显著,无不良反应,具有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每组50例。低剂量组给予0.6 mg/kg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常规剂量组给予0.9 mg/kg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mRS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mRS评分均有所改善,但常规剂量组的NIHSS评分、mRS评分优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治疗有效率(92.00%)与常规剂量组(90.00%)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剂量的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有助于患者预后恢复。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8):1274-1275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r-PA)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0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8例,按照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在抗凝、抗血小板等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r-PA溶栓。对比两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量表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4d后,观察组NIHS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与r-PA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均有较好效果,但r-PA在改善神经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能力方面效果更为显著,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尿激酶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后发生出血性转化(HT)的危险因素。方法:AIS患者120例,根据尿激酶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治疗后是否出现HT分为HT组(11例)和非HT组(109例),对溶栓治疗后出现HT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T组与非HT组的治疗前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史、大面积脑梗死、发病至溶栓治疗时间、房颤史、入院血糖、入院NIHSS评分及溶栓24 h后收缩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引起溶栓后发生HT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大面积脑梗死、发病至溶栓治疗时间、房颤史、入院血糖、入院NIHSS评分及溶栓24 h后收缩压(P<0.05)。结论:大面积脑梗死、发病至溶栓治疗时间、房颤史、入院血糖、入院NIHSS评分及溶栓24 h后收缩压是AIS患者发生HT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丹参多酚酸静脉滴注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脑卒中患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阳南石医院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就诊的95例LAA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就诊序号采用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44例与研究组51例,参照组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给予丹参多酚酸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溶栓前、溶栓后2周NIHSS(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mRS(Rankin修订量表)评分及凝血功能[FIB(纤维蛋白原)、TT(凝血酶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2.16%,47/51)高于参照组(75.00%,3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29,P=0.022)。溶栓后2周,两组NIHSS、mRS评分低于溶栓前,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P <0.05)。溶栓后2周,两组TT、APTT、PT长于溶栓前,FIB小于溶栓前,且研究组TT、APTT、PT长于参照组,FIB小于参照组(P <0.05)。结论 LAA脑卒中患者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中药复元汤结合常规西药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8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盲选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1,常规西药治疗)与研究组(n=41,中药复元汤结合常规西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的NIHSS评分及内皮素-1(ET-1)、血栓素B2(TXB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一氧化氮(NO)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复元汤结合常规西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调节血管内皮功能与血清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前后凝血及血小板指标变化的规律,进一步探讨与病情转归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并进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患者54例,检测患者溶栓前及溶栓后24 h的凝血及血小板指标,包括血小板(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纤溶酶原(PLG)、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含量(vWF:Ag)、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活性(vWF:A)、凝血因子Ⅱ、凝血因子Ⅶ、凝血因子Ⅷ、凝血因子Ⅹ,同时记录患者入院时及静脉溶栓24 h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析患者溶栓前和溶栓后24 h凝血及血小板指标的变化;轻型卒中(NIHSS评分≤5分)和重型卒中(NIHSS评分≥6分)2组患者溶栓前各项指标变化;溶栓后24 h的NIHSS评分升高组及降低组患者各项指标变化。结果溶栓后24 h跟溶栓前相比,PT、APTT、MPV增高,FIB、PLG、vWF:Ag、vWF:A、凝血因子Ⅷ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卒中和轻型卒中2组患者相比,凝血因子Ⅱ、凝血因子Ⅶ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24 h时NIHSS评分升高组和NIHSS评分降低组相比,PLG明显降低,vWF:Ag、vWF:A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后24 h的凝血指标及血小板功能有较为明显的变化,并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均有较密切的联系,通过对以上指标进行观察能辅助预后和评估出血转化,对指导治疗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轻度脑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9月在我院收治的100例轻度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及治疗后BI评分,观察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反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的NIHS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7d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90d 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发病6h内的轻型CIS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9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6例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54例(采用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和对照组42例(采用单一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小板相关参数包括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粘附率(PAdT)及血小板聚集率(PAgT),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 NIHSS)评估神经功能、Barthel指数评估日常生活能力,并分析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6.30%)高于对照组(76.19%)(P<0.05);治疗后两组PDW、PAdT以及PAgT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CT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变化程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20.
黄安凤  李楠楠 《大医生》2023,(12):125-127
目的 分析早期应用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东营市东营区人民医院自2019年3月至2022年7月接诊的83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行早期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n=44)、对照组(行单纯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n=39),对比两组患者病历资料、治疗疗效,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arthel)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记录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8.63%)高于对照组(69.23%)(P <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升高,其中试验组升高更明显(均P <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降低,其中试验组降低更明显(均P <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出现牙龈出血、脑血管出血、自发性非创伤性脑出血、其他系统性脑出血、血小板计数降低的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早期应用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