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茶多酚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茶多酚作为一种新型的天然食品抗氧化剂,1991年列入我国国家标准(GB1249390)。由于它具有的优良的抗氧化、抗幅射、抗突变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生物活性,国内外对茶多酚的提取分离、分析检测和应用研究方兴未艾并取得很大的进展。1 茶多酚的提取分离80年代以来,国内外对茶多酚的提取方面作了大量研究,有些提取方法已获得专利[1,2],目前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的主要途径有4种:(1)茶叶→热水浸提→减压浓缩→氯仿(或二氯甲烷)萃取→有机层提取咖啡碱(水层→乙酸乙酯萃取精制茶多酚)。(2)茶叶→冷提…  相似文献   

2.
茶多酚抗肿瘤研究进展与前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叶具有清头目,除烦渴,化痰,消食,利尿,解毒功能。可治疗头痛、目昏、多睡善寐、心烦口渴、食积痰滞、疟、痢等病证。茶叶主要活性成分为茶多酚,现代研究表明,茶多酚除有抗衰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外,还具有细胞毒作用、诱导肿瘤细胞调亡与分化、抗畸变、抗癌症转移等综合效应。因此,我们认为,茶多酚在抗肿瘤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与深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茶叶系山茶科植物茶树的干燥嫩叶或叶芽,是一种传统的药食同源的天然保健饮品。茶叶中含有咖啡碱、茶多酚、维生素类、矿物质、氨基酸和脂多糖等物质,其中茶多酚(teapolyphenols,TP)是茶叶的主要生理活性成分。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发现,茶多酚具有抗肿瘤、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强心、抗心律失常、抗衰老和抗菌等多种生物活性,并且  相似文献   

4.
尿酸(UA)是体内核酸代谢的产物,是一种可溶性的抗氧化剂,UA水平伴随氧自由基生成逐渐增加。升高的UA水平促进血小板聚集,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本文就UA的生化特性及其与高血压、脑血栓等心脑血管疾病形成的关系,对心脑血管病的临床意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茶多酚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茶多酚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动脉粥样硬化、强心、抗心律失常、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抗龋护齿、抑菌等多种药理作用,可用于开发保健食品、抗心脑血管病和抗肿瘤药品 、防紫外线化妆品,抗龋牙膏、天然食用色素和食品抗氧化剂等,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茶多酚脂质体的研究已取得重大进展,文章在查阅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研究综述了近十年茶多酚脂质体制备技术、质量评价方法及其应用,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茶多酚脂质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茶多酚抗癌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癌症是危及人类健康的最严重的疾病之一,也是目前世界病死率排在第2位的疾病。近年来,人们发现自由基反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复杂的癌变过程中,过氧化自由基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抗氧化剂能清除自由基,中断或终止自由基的氧化反应。从茶叶中提取的天然多酚类化合物,具  相似文献   

8.
霍岩 《医学综述》2012,18(11):1709-1711
目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中国人群死亡的首要威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迫在眉睫。如何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值得关注。只有通过健康饮食,适当锻炼,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体质量,定期体检,坚持服用有效预防、治疗药物,才能有效预防、控制心脑血管疾病,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在此就防治心脑血管病的有效措施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前期与心脑血管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作为心脑血管病的一个重要而可控的危险因素已经得到公认,为了强调高血压的一级预防,2003年美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NC一7)提出高血压前期这一概念,从而使心脑血管病的预防关口进一步前移。研究表明,在成人中高血压前期患病率约为50%,远期并发症使患者寿命减少5年。因此,高血压前期的概念一经提出即引起国内外的强烈关注,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且取得了大量的骄荣结果。我们就国内外有关高血压前期与心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向佳新 《中华医护杂志》2006,3(2):184-184,162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第一大杀手。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发生后如何进行治疗,特别是康复治疗,降低发病率,减少致残率和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一直是广大心脑血管病防治工作者在积极探索,众多心脑血管病患者及其家属十分企盼解决的问题。作为农村基层医疗单位,面对数量庞大、人员分散、经济条件差、文化素养相对较低的农村和小城镇患者,如何有效开展心脑血管病的防治工作,更是一直在困扰我们基层医务人员的一个难题。2003年以来,我们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探讨农村心脑血管病的防治策略,有一些肤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1.
和肽素( copeptin)是精氨酸加压素前体的羧基肽部分,它在血浆中的变化趋势和精氨酸加压素一致.且具有稳定性好,检测方便等优点,在疾病的临床诊断、预后判断方面有重要价值和优势.这一优势在心血管疾病中逐渐受到重视;和肽素对心力衰竭预后的判断一定程度上优于脑钠肽(BNP).本文就近年来和肽素在心血管疾病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刘军 《基层医学论坛》2005,9(6):490-491
目的本实验以成年新西兰兔为实验对象,观察口服烟酰胺防治骨关节炎的效果。方法以Hulth建立膝关节骨关节炎模型,术后每日给烟酰胺50mg/kg,分别于术后4周、8周、12周处死动物,做大体标本手术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实验组骨关节炎较对照组明显减轻。讨论提示烟酰胺能有效地减轻关节软骨的退变,降低创伤性骨关节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郝雷亮 《吉林医学》2015,(2):205-206
目的:分析盐酸曲美他嗪抗肾间质纤维化中的防治作用。方法:抽取28只清洁级Wistar大鼠,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4只。治疗组造模后给予盐酸曲美他嗪灌胃,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通过生化自动分析仪对大鼠血尿素氮及肌酐数值进行分析,收集标本,按照试剂盒步骤测TGF-β1(转化生长因子-β1)、SOD(超氧化物歧化酶)及MDA(丙二醛)因子的含量变化情况,并对剩余的肾脏组织常规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的变化,并行血管平滑肌肌动蛋白(a-SMA)免疫组织学检测。结果:两组血尿素氮及肌酐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染色显示对照组间质有大量蓝染胶原纤维增生,肾小球病变不明显,而观察组肾间质胶原纤维阳性染色面积下降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曲美他嗪大鼠梗阻侧肾脏病理损害程度比较轻,Masson,s染色的胶原纤维面积减少,从而说明盐酸曲美他嗪可减轻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防盲治盲工作对提高人口健康素质、实施人口发展战略的重要作用。我国现有13亿人口,盲人约有600万,占全球失明总数的18%,为全球盲人最多的国家之一。目前,防盲治盲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根治可复明性白内障盲的进展缓慢。人口的增加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出现了专业人才缺乏且分布不平衡、基层眼科服务能力低下、初级眼保健工作薄弱、群众防盲治盲意识不强等问题。防盲治盲工作不仅是一项重要的医疗卫生工作和艰巨的社会工作,更是我国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因此,要将防盲治盲提高到人口健康素质高度,从提高人口健康素质高度来研究防盲治盲。协同各级卫生部门以及国际、国内民间防盲组织一道积极推动"视觉2020"在中国的开展。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高质量、低消耗、高效益并与政府、社会团体联动的防盲治盲新体制、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社区干预对精神病患者的防治康复效果。方法 2000年3月~2005年3月对佛山市某社区筛查发现的336例精神病患者(资料完整的有315例)采取有针对性的药物、心理、工疗、护理等综合性社区干预,并对干预前后患者的健康状况、劳动能力和生存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社区干预使康复措施的落实率由干预前的63.2%上升到干预后的99.7%;患者的病情改善率由18.1%上升为43.2%;患者的全劳动力和半劳动力由13.0%上升为33.0%;干预后患者的生存质量显著高于干预前的水平(P〈0.01)。结论 社区干预能显著提高精神病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从单纯的血压控制转移到降低脑血管疾病为治疗原则的高血压新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38例高血压病患者(基础收缩压为160mmHg以上),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3例持续的给予氨氯地平(5mg)加辛伐他汀(20mg),对照组115例给予氨氯地平(5mg)加安慰剂;观察两年内脑卒中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的血压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治疗组患者脑卒中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两组的卒中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临床效果越显著。结论给予高血压患者氨氯地平控制血压联合他汀类药物降血脂能够更大幅度的降低脑卒中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7.
脑血管病的三级预防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徐安定  陈明星 《广东医学》2002,23(6):564-565
我国急性脑血管病 (中风 )发病率、致残率高 ,其病死率约为发达国家的 10倍 ,所以应重视脑血管病的预防工作。中风的三级预防已被我国列为中风的治疗原则之一。1 中风危险因子中风危险因子是指与中风发生有关的一些疾病或因素。重要的危险因子有 :高血压、高龄、中风史、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嗜烟、酗酒、肥胖、中风家族史、低血压、高盐高脂饮食等。研究发现 ,脑供血动脉尤其是颅内动脉狭窄是中国人中风再发非常重要的独立危险因子[1,2 ] 。2 中风的一级预防当监控对象具备中风危险因子但尚未发病 ,针对危险因子采取措施以预防或推…  相似文献   

18.
综述茶叶中的表型儿茶素和非表型儿茶素的结构、清除自由基活性以及影响其异构化的因素.高温是引起儿茶素异构化的重要因素.同时pH值、金属离子浓度、反应时间和儿茶素浓度都会影响儿茶素的异构化作用.抗坏血酸既能抑制儿茶素异构化反应,又能促进其异构化反应.非表型儿茶素清除自由基能力与表型儿茶素相当,甚至优于表型儿茶素,这与其结构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味觉出汗综合征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斌 《中国医药导报》2010,7(9):139-140
味觉出汗综合征(Frey综合征)是腮腺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腮腺区皮肤在进餐时出现血管扩张、潮红、出汗现象,其机制为迷走再生学说,其治疗有药物治疗、局部治疗、手术治疗,预防主要是术中放置间隔材料,皮瓣在腮腺创面上防止神经错联发生;如术中植入脱细胞真皮基质,屏障隔离副交感神经与支配皮肤神经间的错联。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锁骨骨折克氏针内固定存在的不稳定因素。方法分析术后出现克氏针失稳的情况,从锁骨的解剖结构和骨折力学改变及克氏针缺陷等方面探索失稳的原因。结果锁骨骨折克氏针内固定不稳的因素较多,但主要是锁骨骨折力学改变及克氏针存在缺陷所致。结论锁骨呈“S”形和螺旋状,其整体形状不在同一矢状面,螺旋形的结构在骨折后容易出现旋转应力,骨折内固定因旋转应力不均出现移位;克氏针两端光滑,其轴向加压作用几乎不存在。而内固定锁骨只单用一根克氏针,缺乏双面或多面交叉,完全不能抵抗骨折产生的旋力,在多种肌力的作用下骨折易产生分离,克氏针容易出现不稳定。将克氏针尖端加工出螺纹, 使骨折产生轴向加压,是减少骨折不稳定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