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D-dimer(DD)在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及急性白血病诊断、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54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脑脊液(CSF)DD水平,并对其中伴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22例进行动态观察,同时检测7例上呼吸道感染,9例贫血患者CSFDD水平作对照。结果 CNSL组明显高于非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NCNSL)组及对照组。22例CNSL患者鞘内注射化疗药后。20例达完全缓解(CR),DD值明显下降。2例无效者,CSFDD维持于较高水平。1例缓解后再次复发者,CSFDD含量再次升高。1例患者在CSF常规、生化确诊CNSL之前,CSF D-dirner已有改变。CNSL组CSFDD含量与CSF压力、白细胞数、蛋白含量均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 DD对CNSL早期诊断、疗效观察、预后估计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2.
采用比色法测定了63例急慢性白血病患者血浆腺苷脱氨酶(ADA)活性。结果发现急性白血病,尤其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浆ADA活性升高,慢性白血病急性变明显增高。对12例急性白血病进行了动态观察,未经治疗或复发的患者血浆ADA活性升高,完全缓解期降至正常。提示:白血病患者血浆ADA活性变化与病程有关;动态观察有助于急性白血病的疗效观察和慢性白血病急变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
白血病患者血浆腺苷脱氨酶活性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比色法测定了63例急慢性白血病患者血浆腺苷脱氨酶(ADA)活性。结果发现急性白血病,尤其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浆ADA活性升高,慢性白血病急性变明显增高。对12例急性白血病进行了动态观察,未经治疗或复发的患者血浆ADA活性升高,完全缓解期降至正常。提示:白血病患者血浆ADA活性变化与病程有关;动态观察有助于急性白血病的疗效观察和慢性白血病急变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定急性白血病(acuteleukemia,AL)患者血浆游离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free 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含量,探讨其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60例AL患者。其中15例为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AL患者、30例为不伴有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AL患者、15例AL缓解患者血浆游离TFPI含量。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游离TFPI含量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急性白血病伴DIC的患者血浆游离TFPI水平显著高于急性白血病不伴DIC者(P〈0.001)。急性白血病患者缓解后血浆游离TFPI含量下降至正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常存在不同程度的凝血异常,检测AL患者血浆游离TFPI的含量能更好地对病情进行分析,作为判断AL预后的辅助指标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应用放免方法测定未治急性白血病31例及对照组29例8Am、4Pm、及0Am血浆皮质醇。结果发现病人组4Pm及0Am血浆皮质醇较相应时点的对照组显著增高,节律性较对照组差,病人组三个时点比较仅8Am与0Am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8Am与0Am,4Pm与0Am及8Am与4Pm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病人组的皮质醇增高可能与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急性白血病患儿外周静脉血浆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serum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 ,sVEGF)蛋白含量,分析sVEGF含量与儿童急性白血病(acuteleukemia,AL)不同类型、不同疾病状态及临床特征的关系,探讨sVEGF在AL的诊断、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使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sandwichenzyme linkedimmunoabsorbentassay ,ELISA)检测2 9例初发AL患儿、6例难治性AL患儿、2 0例缓解后AL患儿及2 0例健康儿童的sVEGF水平,采用t检验或t′检验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检测值与相关临床因素分析采用相关回归分析及SAS统计软件分析。结果 初发组sVEGF水平明显高于缓解组、正常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5 .15 ,7.2 3,P <0 .0 1) ;难治型AL患儿sVEGF水平均值明显高于初发组、缓解组(t′=2 .39,P <0 .0 5 ;t′=4 .94 ,Pρ<0 .0 1)及正常对照组(t′=5 .6 4 ,P <0 .0 1) ,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缓解组与正常对照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1.6 81,P >0 .0 5 )。此外,sVEGF水平与下列AL危险因素指标呈正相关或统计学意义:①化疗达缓解时间的长短(r=0 .80 3,P <0 .0 1) ;②发病时外周血白细胞数的高低(r =0 .75 6 4 ,P <0 .0 1) ;③髓外浸润(t=2 .15 3,P <0 .0 5 ) ;④血浆LDH水平(t =2 .4 97,P <0 .0 5 )。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36例初治、18例复发AML患者,及20例正常献血员血清VEGF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36例初治、18例复发AML患者血清VEGF水平分别为(779.0±214.51)ng/L,(792.15±169.72)ng/L,二者相近(P>0.05),正常对照组(128.25±30.47)ng/L(P<0.01)。初治组经诱导化疗后达到完全缓解(CR)的患者血清VEGF水平为(532.24±25.72)ng/L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降低(P<0.01),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刺激AML细胞增殖、迁移中发挥重要作用,观察AML患者血清VEGF水平对预测AML的复发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28例急性白血病病人和30例健康人血浆甲状腺激素含量。结果:急性白血病人FT3含量明显低于健康人,完全缓解后FT3水平逐渐恢复正常。结论:监测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甲状腺激素水平可作为反映病情程度和判断预后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急性白血病病人血浆TM、PC抗原和D-D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①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病人治疗前后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 (TM)、蛋白C(PC)抗原、D 二聚体 (D D)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②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对 12例健康体检者及 2 2例急性白血病病人治疗前后血浆TM、PC抗原和D D含量进行检测。③结果 急性白血病病人化疗前血浆TM、D D升高 ,PC抗原降低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t=3.5 0 9~ 6 .0 77,P <0 .0 1)。缓解后 ,血浆TM、PC抗原均恢复至正常水平 ,血浆D D含量比化疗前有明显降低 (t=5 .0 99,P <0 .0 1) ,但仍高于正常水平 (t=3.5 0 9,P <0 .0 1)。④结论 急性白血病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 ,并随病情的好转而改善 ,血浆TM、PC抗原和D D含量可作为急性白血病病情进展、疗效观察及预后评估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腺苷脱氨酶(ADA)是嘌呤核苷酸分解过程中的关键酶。近年来有报道血浆ADA测定对白血病的诊断有一定意义.但未见尿ADA测定报道。我们观察了各种类型白血病血浆及尿中ADA活性测定结果,并探讨了其对白血病诊断、疗效及预后的意义,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纤维结合蛋白(Fn)是一种高分子糖蛋白。体外培养结果表明,几乎人体内所有增殖细胞均能合成Fn。Fn存在于血浆及其他体液中,并存在于细胞表面,是血液中主要的非特异性调理素,能促进巨噬细胞吞噬和清除异物作用,并能影响血管通透性。本文报道急性白血病30例次不同病期的Fn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一、观察对象急性白血病24例,共测定29例次,男18例,女6例,年龄21~23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活性及抗原的变化。方法: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及发色底物测定法对4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在不同阶段血浆TFPI抗原及活性进行测定,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TFPI的活性和抗原含量,在治疗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随着治疗的进展,TFPI水平明显下降,但仍然比正常对照组高。无出血组与有出血倾向组的TFPI水平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动态检测血浆TFPI水平对疗效观察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泌乳素和雌二醇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志刚  周丽南 《广西医学》1996,18(6):668-670
  相似文献   

14.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α1-AT和血浆FN含量测定及临床意义刘冬妍吕先科宋天柱1(第二临床学院检验科,沈阳110003)关键词急性白血病;α1-抗胰蛋白酶;血浆纤维结合蛋白为探讨血清α1-抗胰蛋白酶(α1-Antitrypsin,α1-AT)和血浆纤维结...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 :了解小儿急性白血病初诊期、完全缓解期血清胆碱酯酶改变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小儿急性白血病初诊期、完全缓解期血清胆碱酯酶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小儿急性白血病初诊期胆碱酯酶活性明显下降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0 1) ,而完全缓解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测定血清胆碱酯酶有助于急性白血病诊断及病情变化判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小儿急性白血病初诊期、完全缓解期血清胆碱酯酶改变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小儿急性白血病初诊期、完全缓解期血清胆碱酯酶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小儿急性白血病初诊期胆碱酯酶活性明显下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01),而完全缓解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测定血清胆碱酯酶有助于急性白血病诊断及病情变化判断.  相似文献   

19.
关明媚  毛平 《广州医药》1996,27(3):45-46
对白血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行测定,发现白血病患乾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较高,提示白血病患者可能存在着临床上未注意到的针溶状态,且D-二聚体水平随病情变化而改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乳酸脱氢酶在急性白血病中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用速率法测定3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sLDH水平,将患者分为急性白血病(急性组)、缓解组、难治组进行比较、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sLDH水平高于正常.难治组sLDH水平高于缓解组,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sLDH水平高于正常人,其变化与白血病的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