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2年Braun Wald和Klooner首先提出一个有关心肌缺血的新概念,称之为心肌顿抑(Stunned Myocardium,SM),主要指心肌短时间缺血后不发生坏死,但其结构代谢和功能都有损害。这种改变常在再灌流数小时、数日甚至数周后才得以恢复。大量研究资料表明,SM是一种可逆的、机械性的功能障碍,也是一种较为普遍的临床现象,如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应用二维斑点追踪分层应变技术评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前患者心肌存活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20例经胸部心脏超声检查存在左室收缩功能障碍[左室射血分数(LVEF) <50%]的冠心病患者,在CABG术前进行二维斑点追踪分层应变(LS2D-STE)心脏超声检查,并通过二维分层应变分析测定左室心肌各节段分层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大鼠心肌顿抑差异表达的基因,并进一步探讨心肌顿抑发生的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心肌顿押模型,取顿抑心肌组织及假手术组心肌组织标本,用27K Rat Genome Array进行全基因表达谱研究,筛选出差异表达的基因并进行功能分析。结果基因芯片检测发现了292个在顿抑心肌组织中2倍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199,下调93。表达上调的基因包括HSP70、Atf3、Gadd45b、Egr2、Verge等,上调最大幅度为23.1倍,主要涉及抗凋亡、血管和神经生长、转录和存活、修复等心脏保护性细胞因子和一些功能不明的基因,而下调基因多数功能不清。结论心肌顿抑通过上调一些基因的表达对缺血心肌起到保护作用,促进这些保护性基因的表达可能是将来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目标。  相似文献   

4.
5.
心肌坏死的标志物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所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性损害的诊断必须及时和准确,才能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传统的诊断冠心病所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性损害的方法的特异性不高,研究人员已发现了数种特异性高的心肌坏死性标志物,成为诊断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的有效的辅助手段,对改善心肌梗死的治疗的效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探讨其对冠心病诊断的临床意义及其可能的机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速冻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及存活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速冻食品中携带金黄色葡萄球菌情况 ,我们对外地产在本市销售的和本地产的速冻食品进行了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 ,并对检出阳性的样品进行存活时间观察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样品来源 采集外地产在本市销售的和本地产的各类速冻食品 3 4份 ,其中水饺 11份、汤圆 7份、馄饨 4份、肉包子 3份、豆沙包 1份、馒头 4份、其他 4份。1 2 检测方法 按GB4789 10 94[1] 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1 3 金黄色葡萄球菌存活观察 对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速冻食品先作金黄色葡萄球菌计数 ,并按产品说明条件低温保存。在初次检出…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冠心病介入治疗前后心肌损伤标记物的变化.方法将研究对象分成2组.介入组26例;30例同期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均于术前及术后16h测定CK-MB和cTnI血清浓度.结果介入组cTnI术前为1.01±0.63ng/ml,术后为1.75±1.73ng/ml,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CK-MB在手术前、后分别为(14.27±5)U/L、(15.92±9.18)U/L,前后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cTnI在造影前、后分别为(0.8±0.16)ng/ml、(0.87±0.26)ng/ml,前后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造影前、后CK-MB分别为(13.53±6.68)U/L、(14.27±7.36)U/L,前后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在介入组内,cTnI升高者球囊扩张时间、最大扩张压力、置入支架数与cTnI未升高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中2例发生侧支闭塞,这2例cTnI明显升高.结论介入治疗可致部分患者心肌微损伤,其原因与侧支闭塞并发症有关,本文未发现支架置入数、球囊扩张时间等因素与心肌微损伤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心肌显像与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相结合提高冠心病临床诊断水平,规范化应用冠心病诊断处理技术。方法:使用正电子核素药物18F-FDG对35例确诊为冠心病患者进行心肌代谢显像和冠状动脉CTA检查,对所有患者行18F-FDG PET心肌显像与冠状动脉CTA相结合检查结果与确诊病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8F-FDG PET心肌显像与冠状动脉CTA相结合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100%和96%。结论:将18F-FDG PET数据与冠状动脉CTA数据进行精确融合,得到的精确融合图像,既可提供反映冠状动脉解剖的指标,又可提供反映心肌病理生理及代谢的指标,各项指标之间可互相印证和补充。  相似文献   

10.
王有国 《药物与人》1999,12(6):254-254
近30年来,冠心病的治疗技术有了几次突破性的进展。溶栓治疗(用药物将引起血管堵塞的血栓溶解)、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用一恨导丝将堵塞的血管疏通)和冠状动脉搭桥术(用一根身体其它部位的血管代替堵塞的血管),显示了良好的疗效,并挽救了不少严重的冠心病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冠心病基因检测与冠心病是否有关联性,以及关联程度如何。方法选取120例住院患者,其中60例为冠心病人,60例为非冠心病人。年龄40—65岁。冠心病为观察A组,非冠心病为对照B组,记录性别、年龄、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并均抽血行冠心病基因检测。A组选1人和B组选1人按年龄相近、性别相同配对,共形成60对。开始进行1:1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以及冠心病基因检测与冠心病均有关联性。其中冠心病基因检测与冠心病的关联程度低于其他3个因素。结论冠心病基因检测与冠心病有关联性。  相似文献   

12.
唐元升 《山东卫生》2004,(10):47-47
冠心病介入治疗(PCI)适应证选择与效果的影响因素。在临床实际操作中,应综合评价多方面因素如患者的全身情况、心肌缺血的严重程度、手术成功的可能性、处理并发症的能力、远期疗效以及手术费用等等,平衡PCI的收益和风险大小,以决定是否需要实施及何时实施PCI术,最大限度的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改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血常规及心肌肌钙蛋白检测在冠心病患者临床诊治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20年5月期间接受的60例冠心病患者为对象,结合不同的疾病类型分组,其中心绞痛患者30例作为甲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例作为乙组,同时选择同期接受体检的健康人员30名作为丙组,对所有的研究案例进行血常规及心肌肌钙蛋白检测,对具...  相似文献   

14.
无创伤性评价存活心肌是现代心血管病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放射性核素检测存活心肌对冠心病心肌梗死尤其伴有左室功能不全和室壁运动低下的患者选择合适的血运重建术,对心功能的恢复及预后意义重大。本文就99mTc-MIBI和18F-FDG双核素心肌SPECT显像技术检测存活心肌的诊断价值作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心肌灌注诊断冠心病缺血心肌的应用价值,为今后临床诊治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 本研究选取我院2011年4月至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经核素灌注显像确诊为可逆性心肌缺血冠心病患者26例(观察组)及正常人15例(对照组),所有病例均行多排螺旋CT心肌灌注诊断,根据静息、负荷灌注心肌图像的变化来评价两组病例的心肌灌注缺损性质,测量心肌密度,对比分析两组的测量结果。结果 对照组于静息及负荷下所对应的扫描期点心肌密度测量值对比无显著性(P >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于静息及负荷下所对应的扫描期点心肌密度测量值对比有显著性(P <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除了在平扫、静息延迟30s期点扫描的心肌密度测量值对比无显著性(P >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期点的心肌密度测量值对比均有显著性(P <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多排螺旋CT心肌灌注诊断能有效地鉴别可逆性心肌灌注异常,与核素灌注显像诊断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可为缺血性心脏病临床诊治提供准确的心肌循环血流信息,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实践中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自1977年Gruentzig首次开展经皮冠状动脉(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以来,以PTCA和冠脉内支架置入术为主体的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作为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方法和血管重建的主要手段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推广。我国于1984年开展PTCA,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PCI对改善心肌缺血、缓解心绞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改善预后等方面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正确选择PCI适应证和把握手术机会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和改善手术效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的研究资料表明 ,血管内皮功能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由血管内皮细胞生成的血浆内皮素 (ET)及一氧化氮(NO)与冠心病 (CHD)的发生关系密切 ,它们一起参与CHD的过程 ,本研究测定了CHD患者的血浆ET及NO含量 ,旨在探讨其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⑴CHD组 4 8例 ,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一支或多支冠脉狭窄≥ 50 %的冠心病患者 ,男 36例 ,女 12例 ,年龄 15~ 78岁 ,平均年龄 (53 3± 11 2 )岁。其中急性心肌梗死 9例 ,不稳定性心绞痛 15例 ,稳定性心绞…  相似文献   

18.
肌钙蛋白检测对风湿病心肌损伤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肌钙蛋白I(TnI)、肌钙蛋白T(TnT)与风湿性疾病心肌损伤的关系。方法 以固相层析法定性检测241例风湿病患者,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组67例,干燥综合征(SS)组31例,系统性硬化症(SSC)组18例,多发性肌炎(PM)组11例,类风湿关节炎(RA)组72例,强直性脊柱炎(AS)组42例的TnI、TnT,且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其阳性率还与CK-MB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 除AS组外,各组血清TnI、TnT阳性率均较CK—MB阳性率高,其中SLE、SSC、RA组有显著性差异。同组血清TnI、TnT阳性率对比没有差异,对照组三项检测全部正常。结论 血清TnI、TnT检测可作为判断风湿病心脏损伤的敏感指标,起到早期心肌损伤的预警作用.以便及早给予保护心脏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检测中应用心肌肌钙蛋白与血小板参数的价值.方法:研究时段2017年1月-2019年6月,我院接收的40例冠心病患者为观察组,另择取4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均完善血液检验,比较两组心肌肌钙蛋白参数与血小板参数.结果:两组PLT、MPV与PDW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R...  相似文献   

20.
窒息新生儿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肌钙蛋白I(cTnI)对窒息新生儿心肌损伤诊断和预后评价的价值。方法:选择47例窒息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Apgar评分标准0~3分18例为重度窒息新生儿(重度组),4~7分29例为轻度窒息新生儿(轻度组),同期正常新生儿23例为对照组。ELISA法检测3组新生儿血清cTnI含量,同时酶动力法检测血清CK-MB活性。结果:窒息新生儿出生第1天血清cTnI值重度组(4.25±0.83μg/L)和轻度组(2.25±0.54μ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68±0.23μg/L)(P均<0.01);重度组血清cTnI显著高于轻度组(P<0.01)。窒息新生儿组经治疗后第7天,血清cTnI水平均有明显下降,轻度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0.69±0.18μg/L vs 0.68±0.23μg/L)(P>0.05),但重度组显著高于轻度组和对照组(1.54±0.72μg/L vs 0.69±0.18μg/L、0.68±0.23μg/L)(P均<0.01)。结论:血清cTnI检测是判断窒息新生儿心肌损伤的敏感指标,对窒息新生儿早期微小心肌损伤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