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维辛 《中国临床康复》2003,7(32):4363-4363
对1α—羟维生素D3(法能)治疗老年腰背痛、关节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该药与单纯钙剂治疗组相比,能显缓解临床疼痛症状,有效率达73%,显高于对照组。且无一例出现不良反应。说明法能是目前较理想的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引起的腰背、关节痛的活性维生素D3制剂。  相似文献   

2.
3.
目的:筛选与评价安全、有效、可长期口服的防治骨质疏松(O)药物。P方法:分别用中药壮骨胶囊及西药碳酸钙和维生素D治疗45例老年性OP患者,选择骨密度(BMD及被测骨密度与同性别年轻人峰值骨之差)别(T)值、血清骨钙素(BG、降钙素P)(CT)、雌二醇(E2)、碱性磷酸酶(A)、钙(C)、磷(P)等为观察指标。KPa结果:中药治疗前29例老年性OP患者的BMD及血清CT,E2分别为(0.79±0.13)g/cm10.91±10.28)pmol/L2,(及(28.16±16.70)pmol/L;而治疗后则分别为(0.84±0.13)g/cm2,(29.41±36.45)pmol/L及(48.28±18.85)pmol/L,治疗后均升高,较治疗前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西药治疗前16例老年性OP患者的BMD,BGP分别为0.74±0.18)g/cm及5.05±2.60)μg/L,而治疗后则分别为(2((0.77±0.14)g/cm2及(6.29±2.42)μg/L,治疗后亦升高,较治疗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中药治疗后较治疗前BMD平均上升6.6%,T平均上升0.44,OP的分度明显改善;而西药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5.0%,T平均上升0.27,OP的分度轻微改善。血AKP,Ca,P两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前Ⅲ度OP患者的BMD明显低于Ⅰ,Ⅱ度。中药治疗后Ⅱ,Ⅲ度OP患者的BMD低于Ⅰ度。结论:中药壮骨胶囊及西药碳酸钙和维生素D对老年性OP治疗均有效,前者疗效似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类风湿患者骨质疏松的相关性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类风湿患者98例,根据类风湿病情活动性评分(DAS28评分),将所有患者分为稳定组(51例)和活动组(47例),分别进行25OHD和骨密度测定,并进行双手X光片检查.结果 活动组患者25OHD水平较稳定组显著下降(P<0.05),活动组全髋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值较稳定组显著下降(P<0.05),活动组腰椎(L1~L4)虽较稳定组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25OHD与L1~L4骨密度无明显相关性,与全髋及股骨颈骨密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25OHD与骨侵蚀及骨狭窄的Sharp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P<0.05).结论 25OHD有助于评估类风湿患者骨质疏松病情且与骨质疏松程度及类风湿病情活动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对α-D3治疗肾性骨病疗效的影响。方法:用RFLPS法检测150例慢性肾衰患者VDR基因型;放免法检测患者血全段甲状腺素;超声骨密度法检测患者服药前和服药后8 右足跟骨骨密度(BUA)。结果3型发病率BUA分别为80%BB,60.87?,50.5?。治疗有效率为100%BB,75.03%Bb,81.64?,差异明显(P<0.05)。结论VDR基因型对CRF者肾性骨病发病有重要影响,bb基因型者和b等位基因性骨病发病率低于对α-D3治疗反应好。  相似文献   

6.
乙型病毒性肝炎,为临床常见传染病之一,合并关节疼痛者较为常见.笔者经20余年临床观察发现,乙型病毒性肝炎并发关节疼痛者,亦归属中医痹证范畴,有属湿热者,有属血瘀者,有属肝肾阴虚者.医者临证,当根据患者脉证表现分析病机、求本识源、审证求因、标本兼顾、辨证论治,既要治疗并发症,又要治疗原发病,方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本文观察了216例老年人血清中甲状旁腺素(PTH),降钙素(CT),骨钙素(BGP),血清碱性磷酸酶(AKP),骨碱性磷酸酶(BAKP),血钙(Ca),血磷(P)的水平,并且对其中患有老年骨质疏松症的79例患者进行了维生素D_360万单位,每月一次肌肉注射连续三月。在此基础上加用钙剂每日1~2克的治疗,发现经治疗后患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痛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和好转。血中甲状旁腺素,降钙素,血碱性磷酸酶的水平向有利于老年人的骨代谢方面转化。提示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采用具有调节骨代谢作用的维生素D_3治疗,可以减轻或消除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痛症和改善与骨代谢有关的激素和酶的水平。在初治患者,采用每月60万单位连续用药三月的剂量治疗,未见副作用出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α,25-二羟维生素D3(1α,25-(OH)2D3)对体外培育SD大鼠成骨细胞(OB)增殖、分化和成熟矿化的影响。方法采用胰蛋白酶和胶原酶消化法从24h新生SD乳鼠颅盖骨分离得到的OB,设置0nmol/L、1nmol/L、10nmol/L、100nmol/L的1α,25-(OH)2D3为空白对照、低、中、高干预组,干预24h、48h和72h后分别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OB增殖率、PNPP法测定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放射免疫法检测骨钙素(OC)含量、RT-PCR检测BMP-2 mRNA表达;3d和6d后测定钙盐沉积量;10d和20d后茜素红染色法检测细胞钙化结节数。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在干预24h、48h、72h后低干预组成骨细胞A值分别增加20.50%、38.77%、18.22%,高干预组ALP分别增加(3.068±1.137)%、(0.505±0.156)%、(1.115±0.382)%,OC含量分别增加(0.285±0.097)%、(0.469±0.134)%、(0.734±0.225)%;高干预组成骨细胞钙沉积量在干预3d和6d后分别增加(0.968±0.236)%和(0.929±0.307)%,成骨细胞矿化结节在干预10 d和20d后,分别增加(13.889±3.973)%和(10.472±0.263)%,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在本实验浓度范围内,中、高剂量1α,25-(OH)2D3可促进体外成骨细胞分化和矿化,刺激成骨细胞分泌骨钙素,发挥着促进骨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25-羟维生素D和甲状旁腺激素(PTH)、N端骨钙素(N-MID)、降钙素(CT)、骨碱性磷酸酶(BALP)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探讨其在临床疾病的诊断、预防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9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患者411例,其中女316例,男95例;平均(69.29±12.21)岁。采用免疫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住院患者25-羟维生素D、PTH、N-MID、CT、BALP的水平,探讨骨质疏松患者25-羟维生素D与骨代谢标志物的关系。结果25-羟维生素D与PTH、BALP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而与CT、N-MID则无显著相关(P0.05)。回归分析显示,25-羟维生素D与骨代谢标志物回归方程为Y=19.02-0.066PTH-0.09BALP。结论骨质疏松患者25-羟维生素D水平的升高、降低与PTH、BALP均有一定相关性,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检测,可以为临床骨质疏松患者的诊断、预防和控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0.
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是维生素D3的活性形式,其可以通过与靶细胞上的维生素D受体(如抗原呈递细胞、T细胞以及其他免疫细胞)结合,促使靶细胞下调表面分子、分泌细胞因子以及表达具有调节免疫耐受蛋白,从而使靶细胞具有耐受性;同时抑制免疫细胞激活,使得免疫细胞表现无能。自身免疫性疾病及移植后的排斥反应均与免疫系统异常激活有关,1,25-二羟维生素D3可以明显改善其预后。本文就1,25-二羟维生素D3的免疫调节机制及其应用现况,特别是对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移植后的免疫调节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李作生  李保庆 《临床荟萃》2006,21(18):1299-1299
患者,男性,59岁。双膝关节疼痛半年,考虑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但未确诊,口服泼尼松治疗效果不佳。3个月后出现吞咽困难,诊断为贲门癌。行贲门癌切除、食管胃弓下吻合术,术后病理:腺癌侵及周围软组织,送检各组淋巴结未见转移。术后膝关节疼痛症状消失,术后2个半月复查时一直未出现膝关节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水平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进展中的作用。方法131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DM组)30例、早期DN组(EDN组)32例、临床DN组(CDN组)35例与DN终末期组(ESDN组)34例,选择体检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各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和25-羟维生素D。水平。结果糖尿病及DN各组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及25-羟维生素D。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随DN逐渐进展二者水平均逐渐降低(P〈0.05);糖尿病患者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呈负相关(r=0.452,P=0.034),与肾小球滤过率呈正相关(r=0.390,P=0.006)。结论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检测可能有利于DN的早期发现和病情判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寻较好地治疗老年膝痛的方法。方法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6例患者,使用鲑降钙素及维生素D碳酸钙片综合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用药1个疗程前后均摄膝关节正侧位X射线片,用超声骨密度仪测定右胫骨骨密度。结果治疗3个月后疼痛缓解有效率为95%,骨密度明显提高,其中超声速度女性治疗前为(3708.4±180.6)m/s,治疗后为(3880.5±166.2)m/s,男性治疗前为(3910.6±108.6)m/s,治疗后为(3945.6±84.6)m/s(P<0.05),膝关节X射线片见骨密度无降低,骨质增生无加重。结论由于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与骨质疏松症有密切关系,联合应用鲑降钙素及维生素D碳酸钙是一种较好的治疗老年膝关节性骨关节炎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0):1872-1873
检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探讨维生素D(Vit D)在儿童毛细支气管炎发病中的作用。选择毛细支气管炎患儿50例,同期本院门诊健康体检儿童50例,分别设为观察组及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25-(OH)D3水平。按血清25-(OH)D3水平将观察组分为Vit D正常组及Vit D缺乏组,分别记录患儿喘憋消失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住院天数。观察组患儿血清25-(OH)D3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Vit D正常组患儿喘憋消失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住院天数较Vit D缺乏组明显缩短(P均0.05)。Vit D水平低下影响临床症状缓解,延长住院时间,提示Vit D缺乏可能与毛细支气管炎发病相关,是儿童毛细支气管炎的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15.
对0~3岁儿童3256例用酶联免疫法进行25-羟维生素D检测,检测试剂均由英国IDS公司提供,采用CB 701洗板机以及CB 371酶标仪,操作方法严格按照仪器以及试剂说明书进行,且室内质控结果均标为"在控"。结果 0~3岁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各个年龄组维生素D缺乏率随年龄增长而减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1,25二羟维生素D3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4例符合诊断标准的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在常规降糖、降压治疗时服用厄贝沙坦片75 mg/d,1次/d,早饭前口服;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骨化三醇软胶囊1.0μg/次,1次/d,睡前口服。两组总疗程为12周。比较治疗4、8、12周两组患者生化指标及C反应蛋白(CRP)、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同型半胱氨酸(Hcy)变化,并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经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24 h尿蛋白、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肌酐(Scr)和尿素氮(BUN)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各指标降低更明显(P0.05),而经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Scr和BUN水平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治疗4周后,实验组患者的CRP、TGF-β1、Hcy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比较,实验组的有效率(93.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80.65%)(P0.05)。结论1,25二羟维生素D3能够显著降低机体TGF-β1表达水平,降低对机体的炎症损伤,提高糖尿病肾病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16岁,以“关节痛两周加重伴发热1周”为主诉于2009年3月17日入院。1个月前起无明显诱因的出现关节痛,关节痛以左肩关节及双侧髋关节为主,经消炎对症治疗无明显好转,1周前期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8.6℃,为求明确诊治住院。查体见未见皮疹,浅表淋巴无肿大,无胸骨压痛,心肺无明显变化,肝脾未触及,右上肢活动时疼痛明显,右肩关节及双侧髋关节有压痛,“4”字试验阳性,腰椎3~5有压痛。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5.76×10^9/L,血红蛋白119g/L,  相似文献   

18.
本文观察了38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方面的变化,发现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细胞功能低下和紊乱的情况、采用维生素D_360万单位,第月一次强化治疗三月后,发现该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并且由老年骨质疏松导致的骨痛症状有好转。提示,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的低下和紊乱,采用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维生素D3治疗,可以改善、减轻或消除临床骨痛的症状和血中细胞免疫功能紊乱的情况。在初治患者,采用每月维生素D_360万单位剂量治疗,未见副作用出现。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合并症之一。我国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已成为终末期肾脏病的第2位原因,早期防治对延缓糖尿病肾病有重要意义。1,25-二羟维生素D3可通过多种途径发挥对慢性肾脏病的肾保护作用,本文就1,25-二羟维生素D3在糖尿病肾病中的肾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山东省5 181例人群血清25-(OH)维生素D水平与年龄、性别和季节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4年3月~2017年6月来本院就诊的血清标本,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25-(OH)维生素D水平。根据性别、年龄和季节进行分组分析。应用SPSS17.0软件对不同年龄、性别和季节的维生素D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男性维生素D水平(17.11±11.75)ng/mL稍高于女性(15.08±11.73)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9岁和≥80岁与其余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9岁组维生素D水平为(26.99±17.28)ng/mL,明显高于其他各组。人群维生素D水平以夏季最高(19.73±11.57)ng/mL,冬季最低(12.78±12.90)ng/mL,春夏之间比较、秋冬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山东省人群维生素D营养状况存在性别、年龄和季节差异,且普遍缺乏维生素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