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环孢素A血药浓度监测在临床中应用价值及意义.方法 对26例肾移植术后患者采用三联免疫抑制用药方案,并对其进行不同时间的CsA血药浓度监测,同时对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临床总结.结果 肾移植术后不同时间的平均CsA血药浓度监测示:<1月为(341±53.7)ng/ml,1月为(309±49.4)ng/ml,3月为(286±46.1)ng/ml,6月为(237±41.5)ng/ml,1年为(218±39.3)ng/ml,>1年为(164±37.8)ng/ml.26例肾移植术后患者,出现急性排斥反应5例占19.23%.结论 肾移植术后实施CsA用药个体化方案,监测CsA血药浓度,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是指导临床医师调整给药方案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监测肾移植患者环孢素(CsA)血药浓度,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458例肾移植受者术后口服CsA达稳态时,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FPIA)测定其全血CsA浓度。结果:随着移植肾存活时间的延长,CsA治疗浓度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结论:每个患者的病情、用药情况都不尽相同。监测CsA血药浓度时必须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作具体分析,及时调整用药方案,确保正确地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4.
王庆娥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18):144-145
目的了解肾移植患者环孢素A(CsA)血药浓度变化情况,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10年1月我院197例肾移植受者术后CsA血药浓度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97例肾移植患者906例次CsA血药浓度监测中,达到有效血药浓度(100~400μg/L)569例次(62.8%),平均浓度为(175.33±65.97)μg/L;低于有效血药浓度(<100μg/L)145例次(16.0%),平均浓度为(72.99±19.22)μg/L;高于有效血药浓度(>400μg/L)192例次(21.2%),平均浓度为(808.25±279.78)μg/L。结论根据患者CsA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可避免毒性反应和排异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王庆娥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26)
目的 了解肾移植患者环孢素A(CsA)血药浓度变化情况,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方法 收集2007年1月-2010年1月我院197例肾移植受者术后CsA血药浓度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197例肾移植患者906例次CsA血药浓度监测中,达到有效血药浓度(100~400μg/L)569例次(62.8%),平均浓度为(175.33±65 97)μg/L;低于有效血药浓度(<100μg/L)145例次(16.0%),平均浓度为(72.99±19.22)μg/L;高于有效血药浓度(>400μg/L)192例次(21.2%),平均浓度为(808.25±279.78)μg/L.结论根据患者CsA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可避免毒性反应和排异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环孢素(CsA))是一种从丝状真菌培养液中分离出的含有11个氨基酸的中性环状多肽,为钙调磷酸酶家族抑制剂,能有效地特异性抑制淋巴细胞反应和增生。在抗器官移植排斥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也用于自身免疫病的治疗,为常用免疫抑制剂。目前上市的主要有注射剂、口服液和软胶囊,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肾毒性和肝毒性。CsA的治疗窗窄,血药浓度易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移植患者环孢素A(CsA)血药浓度与效应关系,定性分析影响CsA血药浓度的各种因素.方法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99~2001年197例肾移植患者服用CsA 3d以上血药浓度达稳态后谷浓度数据,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CsA血药浓度300~400ng/ml组的平均肌酐清除率与100~300ng/ml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对CsA血药浓度有影响.结论不能单纯依赖血清肌酐浓度判断治疗效果,肾移植术后第1m,CsA血药浓度不宜低于300ng/ml,以免影响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肾移植患者环孢素A(CsA)血药浓度与效应关系 ,定性分析影响CsA血药浓度的各种因素。方法 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1999~ 2 0 0 1年 197例肾移植患者服用CsA 3d以上血药浓度达稳态后谷浓度数据 ,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CsA血药浓度 3 0 0~ 40 0ng ml组的平均肌酐清除率与 10 0~ 3 0 0ng ml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对CsA血药浓度有影响。结论 不能单纯依赖血清肌酐浓度判断治疗效果 ,肾移植术后第 1m ,CsA血药浓度不宜低于 3 0 0ng ml,以免影响疗效。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明确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全血中环孢素A谷浓度与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测定3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55例血药浓度,按治疗方案分4组,A组:环孢素A+雄激素+造血细胞生长因子;B组:环孢素A+雄激素+造血细胞生长因子+大剂量甲泼尼龙;C组:环孢素A+雄激素+造血细胞生长因子+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D组:环孢素A+雄激素+造血细胞生长因子+大剂量甲泼尼龙+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分析环孢素A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及合并用药之间的关系。结果 18例环孢素A浓度值<83.15μmol·L-1,治疗有效率46%;23例浓度值在83.15~166.30μmol·L-1范围内,治疗有效率58%;14例浓度值在166.30~332.61μmol·L-1范围内,治疗有效率75%;合并用药情况复杂,对环孢素A浓度的影响结果亦复杂。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环孢素A最佳稳态治疗窗为166.30~332.61μmol·L-1。 相似文献
11.
肾移植患者口服环孢素A的血药浓度监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动态监测分析肾移植患者环孢素A血药浓度,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应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52例肾移植患者环孢素A血药浓度。结果在52例肾移植患者252次环孢素A血药浓度监测中,有195次(77.3%)达到有效血药浓度(100~400 ng.mL-1),其平均浓度为(207.17±62.52)ng.mL-1,有46次(18.3%)低于有效血药浓度(Cmin<100 ng.mL-1),其平均浓度为(72.78±16.92)ng.mL-1,有11次(4.4%)超过有效血药浓度(>400 ng.mL-1),其平均浓度为(581.76±141.55)ng.mL-1。结论环孢素A用药具有个体化的特点,动态监测其血药浓度对于肾移植患者安全、有效用药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对63例肾移植患者(男47例,女16例)术后环孢素A全血浓度常规监测进行了统计分析,其中有26例术后发生排异反应,以第2年为最多,其次是4~12个月。198份血样测定结果统计分析表明,术后排异反应组与无排异反应组之间给药剂量及环孢素A血浓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男女患者排异反应发生率有较大区别。在合并用药中,发现酮康唑能显著升高环孢素A血浓度,与已有报道一致。 相似文献
13.
14.
环孢素A血药浓度监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报道的CsA的测定方法进行归纳、分析、总结,介绍全血中环孢素A(CsA)的血药浓度监测方法。为临床开展CsA的血药浓度监测和科研工作提供参考。目前全血中环孢素A浓度的监测方法主要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及放射免疫法等,其中以HPLC和FPIA法应用最为广泛。各种监测反方法各有优缺点,监测值对指导临床鉴别器官移植手术后排异与中毒反应以及各种个体化给药具有重要意义,实际工作中应根据测定要求,结合试验仪器设备情况,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5.
环孢素的应用明显地提高肾移植器官的成活率。采用荧光偏振免疫仪(TDX)^「1」,监测肾移植术后现人服环孢素A口服液的血药浓度。同时检查肝肾功能,指导临床用药。发现肾移植术后6月内,CsA剂量维持在每日5-7mg/kg,服山地明时血药浓度250-600ng/ml,赛斯平血药浓度300-700ng/ml范围内,肾功能最佳; 相似文献
16.
肾移植受者环孢素血药浓度监测频度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肾移植术后患者环抱素(CsA)血药浓度监测频度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4例肾移植术后患者296次CsA血药浓度监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2组:规律组15例201次规律性监测;非规律组9例95次因各种原因不能定期监测。比较2组CsA血药浓度统计学变异系数(CV)的差异及排斥反应组与非排斥反应组CsA血药浓度CV的差异。结果:规律组CsA血药浓度CV小于非规律组(P<0.05);非排斥组CsA血药浓度CV小于排斥组(P<0.05)。结论:规律性CsA血药浓度比非规律性监测平稳;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与CsA血药浓度的CV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肾移植(RT)术后患者环孢素A(CsA)血药浓度监测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2007年8月至2009年12月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1医院的72例肾移植术后患者357例次CsA血药浓度进行监测,并对其CsA谷浓度(C0)、术后时间、性别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72例肾移植术后患者357例次CsA血药浓度监测中,88.8%达到有效血药浓度(100~400μg/L),6.4%低于有效血药浓度(<100μg/L),4.8%高于有效血药浓度(>400μg/L)。CsA血药浓度和服药剂量随术后时间的延长呈现下降趋势,且个体差异较大。术后24个月,男女两组血药浓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由于环孢素A不良反应大,治疗窗范围窄,因此应定期监测CsA血药浓度并及时调整给药方案,对于提高肾移植患者的长期存活率,降低其毒性和不良反应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肾移植术后患者肿瘤坏死因子(TNF)与全血环孢素A(CsA)浓度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和尿TNF,FPIA法测定CsA全血浓度。结果急性排斥组患者血、尿TNF(1.03±0.26ng/L,0.44±0.36ng/L)明显高于肾功能稳定组(0.86±0.21ng/L ,0.34±0.29ng/L),并且可早于血肌酐升高1~3d。而CsA肾中毒组的血、尿TNF(0.91±0.22ng/L、0 40±0.27ng/L)与肾功能稳定组无明显差别。CsA血药浓度在急性排斥反应组明显降低 ,而CsA肾中毒组显著升高。结论TNF和CsA血药浓度测定有助于鉴别急性排斥反应和CsA肾中毒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肾移植后监测肿瘤坏死因子与环孢素A血药浓度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肾移植术后患肿瘤坏死因子(TNF)与全血环孢素A(CsA)浓度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鉴定血清和尿TNF,FPIA法测定CsA全血浓度。结果 急性排斥组患血、尿TNF(1.03±0.26ng/L,0.44±0.36ng/L)明显高于肾功能稳定组(0.86±0.21ng/L,0.34±0.29ng/L),并且可早于血肌酐升高1-3d。而CsA肾中毒组的血、尿TNF(0.91±0.22ng/L、0.40±0.27ng/L)与肾功能稳定组无明显差别。CsA血药浓度在急性排斥反应组明显降低,而CsA肾中毒组显升高。结论 TNF和CsA血药浓度测定有助于鉴别急性排斥反应和CsA肾中毒,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异基因骨髓移植患者术后环孢素(CsA)的血药浓度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和药物相关毒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FPIA),对28例骨髓移植患者术后全血谷浓度进行监测,共252例次,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8例骨髓移植患者252例次监测结果提示,有效浓度为100~400μg.L-1。当浓度>400μg.L-1时,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率增加为16.28%;当浓度<100μg.L-1时,GVHD率增加为27.27%。结论:及时监测CsA浓度,根据动态监测结果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才能减少GVHD以及ADR的发生,提高移植后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