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乔玉梅  李敏  谷阔 《中国医药》2009,4(6):475-475
肝腺瘤是一种临床少见的肝细胞源性良性肿瘤。至今,本病的病因不明,因临床上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无明显的症状、体征,缺乏与其相关的特异性生化检查指标和影像学特征,因此通过非侵人性检查鉴别肝腺瘤相当困难,极易与肝癌、肝血管瘤以及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相混淆。笔者曾遇1例肝腺瘤误诊为肝血管瘤,结合有关文献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肝脏和肝血管进行三维重建可视化并进行肝分段,探讨其意义及临床应用。方法利用Mimics软件对24例晚期弥漫性肝癌患者CT扫描数据进行图像分割并进行三维重建,根据每个患者肝血管的分支和Couinaud分段法对肝脏进行个体化分段,计算肝和各肝段的平均体积。结果重建后获得形态逼真的肝脏和肝血管的三维模型,测得患者全肝平均体积达(2683.26±671.53)cm3。对肝脏进行了分段,通过三维模型能准确计算出各肝段的平均体积。结论三维重建、肝脏分段和体积测量为患者的诊断、后续治疗和手术风险评估提供了参考,来源于活人体的三维图形也可以用于科研和教学。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肝叶肝段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效果和经验。方法2004年10月至2008年10月采用肝叶肝段切除方法,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共31例。结果术后复查无肝内胆管结石,全部治愈出院。结论肝内胆管结石,采用常规切开取石法,术后结石残留及复发率高,并发症多。运用肝叶肝段切除法,治愈率高、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王炳煌  张天玉 《云南医药》1995,16(5):328-330
本文报告肝叶、肝段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并狭窄78例,其中22例切除肝叶或肝段后剖开狭窄胆管与空肠扩大吻合。经1-13年随访优良效果93.5%。作者认为局限于部份肝叶、肝段为主的肝内胆管结石并狭窄行肝叶、肝段切除,必要时配合胆道镜取石和肝胆管空肠扩大合联合手术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5.
肝纤维化是由各种病因所致慢性肝损伤的修复反应,其持续进展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最终导致肝功能衰竭。目前,肝纤维化尚无有效治疗方法。肝巨噬细胞在肝内炎症反应、纤维化的进展和消退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已成为抗肝纤维化的重要治疗靶细胞。主要就肝巨噬细胞在肝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能够为肝纤维化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肝叶切除联合肝动脉切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6月~2009年6月接诊的37例肝动脉受侵犯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对其进行肝叶切除联合肝动脉切除手术。结果:37例实施根治性切除手术的患者,35例术后20d出院,未出现胆漏,无复发;2例患者手术后20d肝功能恢复情况不是很好,出现胆漏、肝坏死等症状。结论:肝叶切除联合肝动脉切除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我们对肝硬化急性肝衰的8例患者用肝乐宁和肝细胞膜保护剂治疗,并以9例患者作对照,发现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故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 1998年 1月~ 2 0 0 2年 11月 ,对 4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 ,行肝叶部分切除 ,辅以肝肠吻合或T管引流术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资料 本组病人男 10例 ,女 30例 ,年龄在 30~ 76岁 ,平均 46岁 ,第一次手术者 32例 ,2次以上手术者 8周 ,其中2例为 4次手术。术前均经B超、CT或PTC、ERCP检查确诊 ,左肝管结石 36例 ,右肝管结石 2例 ,左右肝管结石 2例 ,合并胆总管结石 13例 ,合并胆囊结石 18例。1 2 手术方法 左肝外叶切除、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 13例 ,左肝外叶切除、胆囊切除、…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解剖性肝切除为基础的精准肝切除对肝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高州市中医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期间的肝恶性肿瘤患者25例,所有患者都以解剖性精准肝切除术治疗.对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了精准肝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为(364.5±36.8)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10.9±36.7) ml;共有7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8.0%,其中肝衰竭和腹腔渗血患者1例、肺部感染3例、腹腔脓肿2例、切口感染1例,所有并发症患者经过治疗均痊愈.结论 解剖性肝切除是精准肝切除的基础和前提,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等情况令人满意,具有安全、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吕文波 《北方药学》2012,9(3):57-57
目的:评价中药制剂复肝丸对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将39例慢性中度乙型肝炎伴肝纤维化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复肝丸,对照组用大黄蛰虫丸,观察治疗前后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7%,治疗后HA、PCⅢ、LN、ⅣC平均下降指数,治疗组分别为44.8%,39.8%,70.5%,35.6%;对照组分别为9.53%,19.3%,46.5%,24.5%。治疗组反映肝纤维化的各项血清学指标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肝丸有阻止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对21例肝内胆管狭窄、结石及胆源性肝脓肿患者施行了肝叶切除。切除的肝叶经病理学检查,确诊2例并发胆管癌。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膈下脓肿、胆道出血各1例,腹壁切口感染3例(均经保守治疗而愈)。结果表明:对局限于一侧或一叶、一段的肝内胆管狭窄、结石及脓肿(尤其是位于左肝者),施行肝叶切除术较肝内胆管空肠吻合本简单而有效。文中讨论了手术适应症、手术方法及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肝穿刺活检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穿刺活检自1883年至今已有百余年。我科采用快速肝穿刺术,做肝穿活检。  相似文献   

13.
刘叔仁 《贵州医药》1997,21(4):239-239
我院1989年1月~1996年12月采用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PercutaneousCatheter’Drainage)治疗细菌性肝脓肿11例,取得满意疗效,观介绍如下。里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问~63岁,平均40岁。脓肿位于肝右叶8例,肝左叶3例;脓肿为单发性10例,2个脓腔l例;本组脓腔最大为153mmX134mm,最小为47mmX42mm;病史长3~30天。主要症状为上腹或右上腹疼痛伴寒颤、高热,2例伴有黄疽。其中4例继发于胆道感染,l例继发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并弥漫性腹膜炎术后,余6例原因不明。门例中合并冠心病2例,糖尿病1例,入院时存…  相似文献   

14.
蔡卫民 《药品评价》2007,4(6):395-396
近年来,随着药物种类的不断增多,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加,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仅次于皮肤粘膜损害和药物热。药物性肝损害较前两者不易发现,确切发生率也很难弄情楚,当肝损害达到相当严重程度,出现临床表现如ALT升高或黄疸时,才  相似文献   

15.
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雁北地区医院外科(037000)赵智勇,王金华雁北地区医院B超室刘丽华我院从1992年2月至1994年2月采用经皮肝穿刺置引流治疗肝脓肿17例,并用甲硝唑及庆大霉素冲洗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共17例,男性1...  相似文献   

16.
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是胆道外科中的重要课题。最有效的方法仍然是切除结石所在部位和发生部位的肝脏。我院从1991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收治肝内胆管结石 6 4例 ,其中行肝段切除 2 5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全组 6 4例 ,男 2 3例 ,女 41例 ;年龄 17~ 75岁 ,平均 43岁。临床表现 :上腹痛 (96 % ) ,发热 (6 9% ) ,寒战 (6 4% ) ,黄疸 (4 0 % ) ,还有肝大、上腹压痛、腹膜炎等。化验检查 :AL T异常占 2 7.5 % ,仅 15 %超过正常值 1倍以上 ,凝血酶原时间超过正常对照 3秒以上占 2 3% ,而总胆红素高于正常值 1倍以上占 1…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采用精准肝切除技术治疗右半肝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右半肝肝内胆管结石患者42例,按核磁共振成像系统(MRI)重建胆道、肝脏血管及肝脏三维图像,行精准肝脏切除。术后规律随访,评价术中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远期效果。结果 42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无结石残留病例,患者术后均顺利康复,术中及围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病例。术后规律随访3年,结石复发5例(11.9%)。结论采用精准肝切除技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手术安全,能减少结石残留、降低复发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精准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6例行精准肝切除术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精准且切除组)的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等,并与50例规则肝切除患者(常规切除组)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肝切除范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精准切除组患者手术时间较常规切除组明显延长,但术中出血、术中输血及住院时间[分别为( 556±141)、(371±110)ml,(24±8)d]较常规切除组[分别为(833 ±191)、(507±178)ml,(31±12)d]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准切除组患者术后感染、出血、胆漏和胸腹腔积液发生率[分别为4.5%(3例)、3.0%(2例)、0、7.6%(5例)]明显低于常规切除组[分别为20.0%(10例)、16.0%(8例)、10.0%(5例)、24.0%(12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精准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疗效优于规则肝切除术.  相似文献   

19.
因体格大小不同,肝脏血管管径粗细各异,所以,既往单以肝门静脉、肝静脉管征增粗作为诊断门脉高压、肝脏淤血依据的方法,有时不够。为了取得一种随体格变化相对稳定的诊断标准,根据血管径比值相对恒定这一点,我们测量了正常人,门脉高压及肝淤血患者的P/H值(门脉左手干横段内径:肝中静脉内径),并进一步探讨了其临床应用价值。1 临床资料与方法正常对照组20例,女9例,男11例,年龄21~66岁(平均36岁)。门脉高压组17例,女9例,男8例,年龄49~71  相似文献   

20.
杨朝良  傅德庄 《云南医药》1995,16(5):344-345
本文报道196例巨块型肝癌患者经肝动脉栓塞术(HAE)后,20例获得二步切除(10.20%)。术后1、2、3、5年自下而上率为85%、70%、60%、25%。作者对HAE的重要性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二步肝切除的适应症及必要性。强调当HAE使肿瘤缩小,病变转为可能切除时,应不失时机地施行二步肝切除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