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糖耐量异常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46例非糖尿病AMI患者随机分为糖耐量正常组(21例)和糖耐量异常组(25例),在入院第4周统计两组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力衰竭、心源性病死发生率的差异,观察1年内心绞痛积分和再次AMI发生率.结果 与糖耐量正常组比较,糖耐量异常组患者在恶性心律失常、心绞痛积分和再次AMI发生率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 非糖尿病AMI糖耐量异常患者较之糖耐量正常者预后较差,控制AMI患者血糖水平,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糖尿病患者的严重心血管并发症之一,而糖尿病(DM)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高危因素,并且是加重病情及最终导致其死亡的最重要原因。大量的流行病学和病理学资料证明,糖尿病患者发生缺血性心脏病较非糖尿病患者常见并且严重,冠状动脉病变发生早,病变广泛,并发症多  相似文献   

3.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应激性高血糖多见。国外资料显示:AMI后早期血糖水平无论在糖尿病及非糖尿病病人中均与预后密切相关。我们旨在探讨入院时血糖升高对老年AMI患者住院期间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传统心肌酶四项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对105例AMI患者做传统的心肌酶四项检查并进行心肌酶谱比较.结果:心肌酶四项在AMI发病早期阳性率比较明显,对AMI的诊断很有价值.结论:心肌酶四项在AMI发病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内科常见急症 ,心电图及心肌酶的检查常做为快速诊断这类患者的常见方法 ,近年来心肌酶的改变尤以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其中肌酸磷酸激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现收集我院近 13年来心肌酶增高患者 36 0例 ,其中诊为 AMI者 2 85例 ,误诊 18例 ,现将误诊情况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36 0例患者均为肌酸磷酸激酶 (creatinephosphokinase,CPK )升高者 ,其中 AMI 2 85例(79.17% ) ,甲状腺功能减退者 9例 (2 .5% )误诊为 AMI者 3例 ,占 16 .6 7% ;皮肌炎 5例 (1.39% )误诊为 AMI者 3…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糖尿病(DM)患者的临床特点,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我院1998年06月至2010年06月AMI合并DM患者80例,并以同期单纯AMI患者110例做对照,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表现、病死率及死亡原因,同时对比改进护理方法前后AMI合并DM患者的病死率。结果:DM患者有较高的AMI发生率且发病年龄较轻,合并DM组患者非典型胸痛、意识障碍、心律失常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其更易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改进护理方法后,AMI合并DM患者的住院病死率下降。结论:AMI合并DM患者有胸痛发生率低等特点,依据其特点改进护理方法,可以减少AMI合并DM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对糖尿病 (DM)合并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认识 ,笔者收集我院 1 987年 5月— 2 0 0 0年 5月收治的 2 4例DM合并AMI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其病因、发病机制及诊断加以分析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DM合并AMI患者 2 4例 ,其中男 1 9例 ,女 5例 ;年龄 34~ 71岁 ,平均 56 .3岁。本组DM诊断均符合DM诊断标准。2 4例均为 2型糖尿病 (NIDDM ) ,其中 1 4例在AMI发病前已确诊为NIDDM ,1 0例在AMI发病时确诊为NIDDM。临床表现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1 1例 ;就诊时具有AMI的典型表现 3例 …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耐量测量方法及糖耐量异常对于孕妇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口服50 g葡萄糖负荷试验(GGT)空腹血糖均高于7.8 mmol/L 126例孕产妇作为观察组,行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0GTT)检查,同时选择同期126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对比2组孕妇和新生儿的一般情况。结果 126例孕妇中3 h血糖低于正常标准值者占10.32%,2 h占1.59%,1 h占2.38%,空腹占0.79%;高于标准值者3 h占10.32%,2 h占11.11%,1 h占24.60%,空腹占2.38%。割宫产分娩率、产后出血发生率、羊水过多发生率以及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胎膜早破发生率和子痫前期发生率方面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围生儿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巨大儿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早产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以及新生儿高胆红素发生率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妊娠期测量糖耐量属特殊人群,在口服75 g葡萄糖后,坚持4 h无进食进水的情况下很难坚持,可取消3 h血糖检测,同时对于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做到早检查、早发现以及早治疗,是减少母婴并发症、降低围生儿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前心绞痛和白细胞计数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关系。方法选择48例初发的前壁ST段抬高AMI患者,均在入院时检测白细胞计数,入院后30 min内溶栓治疗,记录AMI发生前24 h内出现的心绞痛,在入院时和出院前测LVEF。结果白细胞计数升高与出院前低LVEF有关;心肌梗死前心绞痛与出院前LVEF的增加有关,有心肌梗死前心绞痛患者白细胞计数更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心肌梗死前心绞痛均与LVEF密切相关。结论白细胞计数升高和心肌梗死前心绞痛的缺乏与再灌注治疗后LVEF受损有关,心肌梗死前心绞痛可能通过抗炎作用使LVEF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心肌酶谱包括磷酸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和α-酸脱氢酶(HBDH)(简称心五酶)在早期诊断以及监测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意义。方法对确诊的50例Q波型AMI和21例非Q波型AMI患者按发病6h内、12h和24h抽血分别检测cTnI、和CK、CK—MB、LDH、AST、HBDH,了解各组的阳性率。结果在各个时间段,cTnI的阳性率都高于心肌酶组(P均〈0.01)。结论cTnI、结合心肌酶谱检测,可提高AMI的诊断率,而心肌酶谱更有利于AMI确诊后期的监护。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中医辨证分型的聚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利用冠心病个体化诊疗研究平台,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对744例AMI患者的四诊信息进行K-means聚类分析,再对每种类型进行主成分分析,判定每种类型的代表症状,归纳出证型。结果调查收集AMI患者的症状共有46种,症状频率出现较高的为胸闷、胸痛、乏力、气短、心悸、喘憋;舌质多见暗红、淡暗、紫暗,舌苔以腻、白为主;常见的脉象为弦滑、弦、滑、弦细;总结出八种证候群。结论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并结合临床实践,认为AMI患者分为八型较符合临床实际,聚类分析有助于中医辨证客观化研究。  相似文献   

12.
阮小芬  蒋梅先  杨慧  徐燕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7):1033-1034,1036
目的观察康心方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患者心室重构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康心方组,均予临床常规治疗,康心方组加用康心方治疗,疗程12周。观察重构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后壁厚度及室间隔厚度的变化;从左室射血分数及血清脑钠肽(BNP)观察心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左室内径较治疗前有增大趋势,康心方组无明显变化;康心方组收缩功能较治疗前显著改善,BNP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康心方能改善心功能,而对心室重构指标影响不显著,可能与干预疗程和观察时间短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瑞替普酶(r-PA)和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98 例符合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瑞替普酶溶栓治疗组47 例,尿激酶溶栓治疗组51 例,比较2 组的临床再通率,4 周内出血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 瑞替普酶组临床再通率高于尿激酶组(85.1% VS 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瑞替普酶组出血发生率低于尿激酶组(6.4%VS11.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7);瑞替普酶组死亡率低于尿激酶组(4.3% VS 5.9%),但2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5).结论 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优于尿激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当归芍药散加减辨治急性心肌梗死经验,以期寻找出最佳的方法治疗该类疾病,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选取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当归芍药散加减治疗,观察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 对照组显效率30.00%、总有效率56.67%,观察组显效率43.33%、总有效率80.00%;观察组脑卒中、再住院率分别为13.33%、36.67%,对照组分别为30.00%和63.33%,上述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治疗后在躯体活动受限积分、心绞痛稳定状态积分、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程度、疾病认知程度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归芍药散加减能提高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塞(AMI)大鼠血浆及心肌组织中心房钠尿肽(ANP)含量的影响。方法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AMI模型大鼠,AMI后24 h存活的48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AMI后1周模型组、AMI后参麦注射液治疗1周组、AMI后2周模型组、AMI后参麦注射液治疗2周组。另设1周、2周假手术组各8只。治疗组腹腔注射参麦注射液1次/d,AMI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大鼠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测量各组血浆及心肌组织中ANP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AMI后1周时,血浆及心肌组织中ANP含量明显增高(P<0.01);到梗塞后2周时,虽有所降低,但明显高于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参麦注射液治疗组血浆及心肌组织中ANP含量降低,与相应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肌梗塞后,不论血液循环还是局部心肌组织中ANP都显著性增高,参麦注射液能明显降低ANP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溶栓疗法结合血塞通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溶栓与非溶栓疗法合并血塞通治疗老年性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对48例老年AMI以溶栓治疗7天后,有27例用塞通治疗;62例非溶栓治疗7天后,有33例合用血塞通治疗,均为14-17天。结果:合用血塞通治疗包括溶栓和非溶栓病例,住院期心肌再梗死率(8%)低于非血塞通治疗的病例(24%)(P<0.05);AMI后心绞痛伴ST-T缺血性改变发生率,血塞通治疗为13%,非血塞通治疗为36%(P<0.01)。血塞通治疗后血黏度和C反应蛋白下降明显。提示老年AMI患者无论溶栓与否,合并应用血塞通可减少住院期心肌再梗死率和AMI后心绞痛伴ST-T缺血性改变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系统评述2001-2017年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病死率情况。方法:通过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对最终入选的32篇纳入1 000例及以上受试者的文章进行系统综述。应用Meta-Analyst软件计算总体住院病死率及95%可信区间,并绘制森林图,分析性别、年龄、时间、地区等分布情况。结果:基于对现有文献报道的数据结果合并得出我国成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粗病死率为8.5%,男性和女性粗病死率分别为8.0%和12.1%。按年龄分布,大于80岁人群病死率达到30%,与60~79岁人群13.1%比较,20~39岁及40~59岁人群病死率均为4.3%。按地区分布,西南地区病死率(19.1%)和西北地区病死率(15.3%)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华北8.8%、东北7.0%、华东7.7%、中南6.8%、华南9.6%)。按时间分布,2006-2011年粗病死率(10.3%)明显高于2000-2005年(7.8%)和2012-2017年(6.8%)。结论: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病死率依然较高,急性心肌梗死防治策略值得进一步研究,并且需要制定急性病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指南。  相似文献   

18.
摘 要目的:探讨个体化心脏康复教育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围术期心 脏康复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 2019 年 3 月至 2020 年 1 月确诊为 AMI 并顺利行 PCI 术患者 88 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4 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院内健康教 育及院外指导,观察组患者开展个体化心脏康复教育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疾病相关心脏康复知识水平掌握情 况、运动依从性及 6 min 步行试验促心脏康复运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疾病知识、危险因素、运动锻炼、社会心 理风险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微信计步、佩戴心率带显示运动量达标 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 6 min 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 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个体化心脏康复教育模式提升 AMI 患者 PCI 围术期心脏康复认知情况,改善有氧运 动耐量及康复运动依从性。  相似文献   

19.
许春华 《新中医》2013,(11):21-22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在本院心内科住院经经皮冠状动脉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丹参多酚组各30例。常规组PCI后即用双重抗血小板、抗凝、稳定斑块等常规治疗,丹参多酚纽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静脉滴注。分别做动态心电图测定2纽心率变异(HRV)的时域参数与频域参数。结果:2组HRV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O.05)。结论:丹参多酚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将采用常规疗法加静脉滴注参麦注射液治疗的30例(治疗组)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与常规疗法治疗的15例(对照组)作对照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中SOD活性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中SOD活性明显提高。治疗后两组血中SOD活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中SOD活性与治疗前比较略有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参麦注射液可提高AMI患者血中SOD活性,对防治AMI患者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