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古今本草、中药著作中。常见到某些药物性味项下标明“有毒”、“大毒”等字样,几千年来相依为习。然而,人们对中药的毒性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中药是草根树皮,没有什么毒,服量多少关系不大,而忽视了中药的毒性。也有人对中药书籍记载有毒的药物,就不敢应用。分析其原因是对中药学中“毒”的认识不清所致。今作者  相似文献   

2.
中药在规定用量范围内大多是没有毒副作用的,但少部分中药具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故历代本草书籍中常在这些药物性味之下注明"大毒""小毒"等字样,以提醒人们注意.说明古人早就非常重视中药的毒性问题,并积累了极为宝贵的用药经验.尽管如此,各地中药中毒事故仍屡有发生,有的后果惨重,触目惊心.因此对中药中毒问题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3.
注意防止中药中毒——北京地区部分中药中毒事例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中药大多数是没有毒的,但少部分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性,历代本草都有记载,如我国第一部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把所载的365种药,分为上、中、下三品,认为下品125种“多毒,不可久服”。说明古人已注意到中药的毒性问题,并为我们积累了许多宝贵用药经验。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毒剧药品管理工作。卫生部、商业部  相似文献   

4.
张庆平 《中草药》2005,36(11):1755-1756
回归大自然的浪潮席卷全球,中药也随之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一些人认为中药是纯天然的,不像西药是化学制剂,因而没有毒副作用,其实这是错误的。中医学从一开始就非常重视中药的毒性。从我国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开始,就把中药按毒性的大小来分类,以便医生在用药时加以注意。古人认为,中药是“以毒攻毒,具毒药以供医事”,将中药分为大毒、常毒、小毒、无毒4种,认为“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小毒治病,十去其九”,还强调“切记过用伤正”。正是因为中医很早就注意到了中药的毒性和副作用,因而在临床应用时就特别注意尽量减少它的不良反…  相似文献   

5.
张冰  林志健  张晓朦 《中国中药杂志》2017,42(10):2017-2020
中药药物警戒思想以"毒"为核心,其萌生、发展与实践是围绕着中药"毒"展开的。中药"毒"有着丰富的含义,受药物、临床使用、患者体质三方面因素的调控。随着对"毒"认识的不断深入,医家辨证看待中药的"毒",对中药"毒"的应用、防治都愈发完整。该课题组梳理大量古籍文献,提出了传统中医药"识毒-用毒-防毒-解毒"的警戒思想理论框架,全面地反映了中药安全用药的学术特征。  相似文献   

6.
李晓丽  边莉 《江西中医药》2006,37(11):17-19
最近,因关木通引起的肾脏毒害反应,引起人们对中药毒性的重视。对中药的应用、中药是否有毒以及毒性中药如何运用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争论,其中,对有毒中药的应用尤其关注。那么,对于有毒中药能否应用、如何应用?笔者赞同许多名老中医的看法,即“药之毒在医不在药”之观点,其意即是只要根据中医辨证正确的应用有毒中药,不但没有毒副反应,反而可起到积极的治疗作用,下面就如何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如何正确应用以及如何降低其毒性作一浅探。  相似文献   

7.
药与“毒”     
“毒”,在中医学中,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如病因上有风毒、火毒、热毒、湿毒;病名上有丹毒、脏毒、毒痢;治则有解毒、拔毒、化毒;中药上标有毒、无毒、大毒、小毒等等,用处不同,意义有别。今就中药里的“毒”,谈几点看法。一、中药里毒的概念中药里有关毒的问题,古今文献均有论述,其含义有三:其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抑制毒激素-L所诱导的恶病质样表现的有效方法,观察了毒激素-L对大鼠体内的FFA释放量、血糖、蛋白质、微量元素的水平及摄入行为的影响,同时对文献报道具抗瘤作用的50余味中药进行筛选,对作用明显的五加皮、白芷、茜草进行实验研究,并确定了中药五加皮、白芷及茜草的有效成分。实验结果表明毒激素-L组的FFA释放量明显高于正常组及中药组,而中药组与毒激素-L组的FFA释放量显著低于毒激素-L组(P0.05)。由此提示中药对毒激素-L所致的恶病质样表现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药制剂过程蕴藏着中药"毒-效"合和关系,是实现中药"减毒增效"的重要环节。该文从制剂角度阐释中药制剂复方合煎、中药制备工艺、剂型及给药途径、辅料品质等对中药"毒-效"的影响,指出应从中药制剂全过程、基础研究及中药现代制剂角度加强对中药"毒-效"关系的整合分析,探寻制剂过程中"减毒增效"的机制,明确中药制剂在中药"毒与效"中的核心地位,确保中医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长久以来人们认为中药是天然物质,无毒、无副作用,这是对中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事实上中药的毒性是其药性的组成部分。中药的“毒”是古人最早认识药物的特性(属性)。“毒”与中药治疗作用密切相关,“毒”与“药”相通,因为“毒”反映了中药的偏性和治病功能,所以古人将“毒”作为药物的代称。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中药安全性、有效性备受质疑的现状,系统阐述了中药毒效的认知过程和基本内涵,提出中药毒效"系统中药、多维评价、整合分析"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并以附子为例,系统研究评价附子毒效在系统中药中"品种、品质、制药、药性、功效、应用"的表现形式,整合分析附子"毒效"的物质基础、作用机制和增效解毒原理。  相似文献   

12.
徐振娜  刘思佳  宋丽丽  李遇伯 《中草药》2023,54(7):2301-2308
中药品种众多成分复杂,易受贮藏条件、炮制工艺、包装材料等条件的影响,发生质量变异现象,导致疗效降低甚至产生有毒成分。明确中药有效期可以保障中药质量及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中药国际化的发展奠定基础。通过对有毒中药稳定性和有效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将有毒中药根据“毒-效”关系分为“毒-效”成分相同、“毒-效”成分不同、“毒-效”成分的相互转化3类,并对有毒中药稳定性和有效期研究方法进行介绍,为后续中药有效期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当前国内外媒体对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增多,特别是对有毒中药的使用提出了许多不同意见。所谓有毒中药,是指对人体既有药理治疗作用,而毒性又较大的一类中药。此类中药是"攻毒去实"之良药,特别是对毒邪亢盛有瘀、痰、顽、怪之急危重症,往往非毒剧中药不能克。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明了有毒中药的概念,论述了有毒中药毒效相关性基础研究的意义,总结了有毒中药毒效相关性基础研究的现状,尤其深入分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通过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研究计划资助有毒中药研究的实践,为今后一段时间有毒中药毒效相关性基础研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5.
姜娟 《中医临床研究》2011,3(12):101-101
药物毒胜反应的危害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共同问题。本文笔者对中药毒l生进行了探讨,对如何预防中药毒阻洧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药毒副作用是指超剂量使用、配伍不当、个体差异、炮制不当、调剂不当等因素导致的毒副作用,以及正确的用法用量下出现的毒副作用。中药毒副作用包括中药毒性和副作用(不良反应)。中药毒性有两种含义,即广义之毒和狭义之毒。广义之毒指各种中药所具有治疗疾病的偏性,也就是中药治疗疾病的基本原理。狭义之毒指药理作用猛烈,治疗剂量与中毒的剂量相近,使用不当会致人中毒或死亡的一类中药。副作用(不良反应)是指合格中药在正确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治疗)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1引起中药毒副作用的原因1.1品种混乱我国幅员辽阔,物种…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 ,有关中药毒副反应的报道日益增多 ,据不完全文献统计 ,仅 1 997~ 1 998年间 ,就不下 30 0余篇。其中 ,既有有毒中药引起的中毒 ,也有常用无毒中药引起的毒副反应。此外 ,现代中药制剂 ,特别是纯中药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 ,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中药 (特别是无毒中药 )毒副反应报道的增多 ,一方面反映了医家对这一问题的关注程度正在逐渐提高 ,另一方面提示滥用中药所造成的危害性也在不断扩大。引起中药毒副反应的原因相当复杂 ,有因个体差异引起 ,也有因药物的炮制 (静脉给药制剂不纯 )、使用时间、用量、配伍 (中药与中药、中药…  相似文献   

18.
应重视中药用药的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的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其药物的来源有植物、动物和矿物,仅典籍所载,已达三千种以上。中药一般被认为药性平和、无副作用。但近年来大量关于中药毒副反应的报道,说明了必须对中药应用的安全性作一客观的评价,对中药毒副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就近年来部分医学期刊中报道的中药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作一分析,并试图对中药产生毒副反应的原因和方式、可能的中毒机理等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药的广泛使用,人们对中药的安全性也日趋关注和重视,尤其近年来,国内外报道中药中毒事件使人们对中药的安全性产生怀疑。中药的“毒”性是在功效的表征过程中逐渐被发现的,其毒性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通过准确辨证、配伍使用可达到减毒增效的目。有“毒”中药是在中药毒性理论指导下使用的,其有别于化药毒性。本文基于中医对中药毒性的认识,就近年有关中药“毒”性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影响中药毒性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中药的配伍、用量、炮制、剂型、煎服方法和给药途径等方面,论述了影响中药毒性的主要因素,并进一步阐明了这些因素对中药毒性有不同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增毒、减毒、生毒、蓄毒等。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