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针药结合治疗脑梗塞12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头针,体针,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脑梗塞122例,所有病患均约CT检查确诊,分析疗效,临床治愈63例,为效18例,有效29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90.16%,说明针药联合治疗脑梗塞,临床疗效肯定,经济方便。  相似文献   

2.
头针体针并用治疗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头针体针并用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150例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头针组50例,体针组50例,头体针组50例,分别给予头针、体针、头体针并用方法治疗20日,观察三组疗效。结果 三种疗法均能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和肌力。头针组、体针组、头体针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6%、82%、94%,其中头体针组与前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头体针结合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取患侧头针配合体针治疗中风偏瘫4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临床资料 诊断依据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编写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全部病例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为脑出血或脑梗塞,排除昏迷、高热、严重心衰等病例。45例患者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最大者74岁,最小者50岁。病程6h~1个月。2 治疗方法 脑梗塞病例在发病后即开始针灸治疗,脑出血病例在发病3周~1个月后开始针灸治疗。 体针取穴以患侧阳明经穴为主:肩 、臂 、曲池、手三里、合谷、髀关、伏兔、足三里、阳陵泉、解溪。辨证加减:肝肾阴虚加阴陵泉、复溜、三阴交,肝阳上亢加太冲、太溪,痰浊…  相似文献   

4.
头针、体针及头体针结合治疗中风230例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头针、体针、头体针联合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与差异。方法:将临床收集的230例患者随机分为头针组(112例)、体针组(51例)、头体针组(67例)。头针组采取单纯头皮针:半身不遂和面瘫取运动区、感觉区、足运感区治疗,伴失语选运动区下部及头语言区。体针组先针刺健侧,用泻法留针30min,再针刺患侧,间断轻刺不留针;半个月后,健侧针法不变,患侧先行平补平泻,后行补法。头体针结合组采用头针和体针结合的方法治疗。结果:头针组总有效率为98·2%(110/112),痊愈率35·1%(40/112);体针组总有效率为96·0%(49/51),痊愈率23·5%(12/51);头体针组总有效率为98·5%(66/67),痊愈率50·7%(34/67)。头体针组临床疗效优于头针组和体针组(P<0·01)。此外,头体针组对出血灶和梗死灶的改善作用也明显优于头针组和体针组(P<0·01)。结论:头体针联合运用治疗中风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5.
头针与体针结合治疗中风9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风后遗症———肢体偏瘫是临床常见病 ,自1 998年以来 ,本人运用头针和体针治疗中风后遗症 ,并设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来源于住院病人 ,入院时均经头颅CT检查诊断为脑梗塞 ,或脑出血者 ,经内科治疗 ,病情稳定 ,遗留右侧或左侧肢体瘫痪 ,要求进行针灸治疗 ,促进偏瘫肢体功能恢复。共 96例 ,其中男性 5 1例 ,女性 45例 ,年龄最小 40岁 ,最大80岁 ,以 60~ 70岁病者为多数 ,脑溢血者 39例 ,脑血栓、脑栓塞者 5 7例 ,左侧偏瘫 5 4例 ,右侧偏瘫 42例 ,将其分为头针加体针观察组 5 8例 ,单纯体针对照组 38例…  相似文献   

6.
中风后遗症──肢体偏瘫是临床常见病,自1996年以来,本人运用头针加体针治疗中风后遗症并设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来源于本院住院病人。入院时均经头颅CT检查诊断为脑梗塞或脑出血者。经内科治疗,病情稳定,遗留右侧或左侧肢体瘫痪,要求进行针灸治疗,促进偏瘫肢体功能恢复。共96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45例。年龄最小42岁,最大78岁。以60—70岁病者为多数。脑溢血者39例,脑血栓、脑栓塞者57例,左侧偏瘫54例,右侧偏瘫42例。将其随机分为头针加体针观察组58…  相似文献   

7.
头针治疗急性脑梗塞7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针灸治疗中风有悠久的历史,从头穴针刺的选穴角度进行研究,发现治疗中风的头部刺激区,在头颞顶部一定范围内无特异性,超出这个范围才会有差异,并通过对比观察,认为前至神庭,后至百会,左右及两鬓这个菱形区为最佳[1]。取病灶侧与非病灶侧疗效比较也无统计学意义[2],本研究?..  相似文献   

8.
头针为主治疗急性脑梗塞近期疗效对比观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陈有国 《中国针灸》2001,21(10):589-590
方法:治疗组66例采用穴位皮内注射结合头皮电针治疗急性脑梗塞,对照组62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说明前者疗效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9.
自 1994年以来 ,笔者分别采用头针配合体针、头针配合夹脊针治疗中风后遗症 10 0 0例 ,通过观察对比 ,总结出一套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 10 0 0例 ,随机分为头针配合体针组 5 0 0例 ,头针配合夹脊针组 5 0 0例。其中男 6 0 2例 ,女 398例 ;年龄最大者 83岁 ,最小者 32岁 ;左侧瘫 4 90例 ,并发失语者 2 91例 ,右侧瘫 5 10例 ,并发失语者 4 30例 ,治疗时间最短者 2个疗程 ,最长者 6个疗程。2 治疗方法2 .1 头针配合体针组头针选用头皮运动区、感觉区、语言区 ,根据不同症状选用不同的区域。用 2寸毫针进行接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体针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中风后偏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体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头针治疗,观察两组Fugl-Meyer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1%,对照组为6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ugl-Meyer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结合体针治疗中风后偏瘫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通脑活络针刺法治疗超早期(<6h)和急性期(6~48h)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临床分为超早期和急性期两个时段,观察通脑活络针刺法(治疗组)、尿激酶120万U即刻静脉溶栓法(对照组,急性期改为单纯体针法)和0.9%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法(安慰剂组)的临床疗效(各组同时均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14天、胞二磷胆碱28天及肠溶阿司匹林28天)。结果:超早期时段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急性期时段通脑活络针刺法和单纯体针法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颅内出血率:超早期治疗组、安慰剂组及对照组分别为3.3%、4.0%及8.0%。结论:超早期、急性期通脑活络针刺法治疗急性脑梗死是有效的,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针刺颅骨缝区(头针)对急性脑梗死(CI)痰证患者血清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针刺颅骨缝区(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等)加药物(B组)和单纯药物(A组)治疗急性CI痰证患者各20例,对照观察患者血清MDA含量变化。结果治疗前后A组血清MDA含量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血清MDA含量降低差异显著(P〈0.01),治疗后B组血清MDA水平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差异显著(P〈0.05,P〈0.01),B组较A组更明显地降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P〈0.05)。结论头针加药物治疗性脑梗死痰证患者比单纯药物治疗,能更有效降低血清丙二醛的含量,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头穴电刺激脑梗死大鼠不同时间窗的疗效观察。方法:将健康雌性大鼠分为模型对照组、假手术对照组及头穴电刺激组,每组又分为治疗1天、3天、7天、14天4个亚组,每组15只。头穴电刺激组、模型对照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急性脑梗死大鼠模型,假手术对照组只分离动脉不结扎插线。对3组大鼠Zea Longa评分,造模24 h内对头穴电刺激组大鼠针刺大椎、百会进行电刺激治疗,每日1次,每次30 min,治疗1天、3天、7天、14天,其余两组于每天相同时间将大鼠固定于实验台上,不予处置。在治疗后1天、3天、7天、14天对各组大鼠进行评分,断头取脑,用PT-PCR方法检测Caspase-3mRNA的表达变化。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头穴电刺激治疗14天组和治疗7天组Zea Longa评分疗效显著(P〈0.05);头穴电刺激组中治疗14天组Caspase-3 mRNA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治疗1天、3天(P〈0.05)。结论:对急性脑缺血性脑梗死大鼠行头穴电刺激治疗,可促进其肢体功能的恢复,14天疗程对大鼠肢体功能的恢复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14.
眼针治疗急性脑梗塞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观察眼针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中医辨证为风痰瘀血痹阻脉络且病程在10日以内的41例患者随机分成眼针加药物组和药物组.结果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经治疗后均有明显恢复(P<0.001).眼针加药物组患者恢复8.1±3.3分,药物组恢复5.0±3.3分,眼针加药物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优于药物组(P<0.01).结论眼针有促进急性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的作用,对急性脑梗塞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选用国际公认的临床评价方法,观察针刺治疗不同时期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对37例脑梗死患者进行针刺治疗,采用NIHSS、FIM和BI评分,对临床疗效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针刺治疗脑梗死有显著疗效,治疗后患者NIHSS、FIM和BI亦有显著改善。结论针刺治疗脑梗死应按照WHO残疾分类原则进行评定,以统一和标准的方法来描述疾病与健康的状况,以利于疗效认定和多中心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6.
针刺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脑血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颖  王进 《中国中医急症》1997,6(6):246-247
本文报告采用头针结合体针配合电针疗法对33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脑血流量(CBF)治疗前后对比观察P<0.01,有显著变化。治疗前,33例患者中有30例患者CBF低于45ml/100g/min,22例低于40ml/100g/min,15例低于35ml/100g/min。治疗结果:33例患者中有16例CBF低于45ml/100g/min,8例低于40ml/100g/min,4例低于35ml/100g/min。具体数据经统计处理显示:针刺对本病患者CBF有良好调节作用,这种作用是针刺治疗急性脑梗塞的重要机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眼针疗法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内皮素(ET-1)、降钙素(CGRP)的影响,探讨眼针疗法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2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眼针组、对照组,眼针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根据中医分型辨证取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结果眼针组急性期总有效率为88.3%,愈显率为7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7%,愈显率为53.3%,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眼针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从血浆ET-1、CGRP含量变化看,治疗后两组血浆ET明显降低,血浆CGRP明显增高(均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针疗法辨证取穴,可以调节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浆ET、CGRP的含量,增加脑梗死病灶局部脑血流量,改善脑缺血状态,是眼针疗法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益气化痰通络方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17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7例采用西医规范化治疗,治疗组86例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化痰通络方,疗程均为14d.结果 治疗组治总有效率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01%(P< 0.01).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显著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改善,其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气化痰通络方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头针对脑梗塞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观察头针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 6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成针刺组与对照组 ,采用酶联免疫法进行针前与针后的 TNF的血清测定及依上田敏法进行肢体功能评定。结果 两组病例疗程结束后血清 TNF均有下降 ,但针刺组下降明显 ,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1)。肢体功能评定显示 ,针刺组 15 d后肢体功能明显提高 ,针刺前后有明显差异 ( P<0 .0 5 )。而对照组经一般治疗 15 d后肢体功能无明显差异。结论 急性脑梗塞早期进行头针治疗能降低血清 TNF含量 ,促进脑组织的恢复 ,加强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针药结合治疗急性脑梗塞6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针灸配合药物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的疗效。方法 针灸配合药物治疗急性脑梗塞32例,并与单纯用西药治疗的30例作疗效对比观察。结果 治疗前后西药组对高切粘度、低切粘度等改善不明显,而针药组对低切粘度、血浆比粘度等指标改善明显,有显著差异。且针药组患者的神志、语言、运动功能恢复较西药组完全。结论 说明针灸配合药物治疗急性脑梗塞比单纯西药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