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某燃煤电厂的职业卫生现状,确定其是否符合卫生学要求,按规范标准检测作业场所有害因素浓度(强度),并对粉尘、噪声、毒物作业进行分级。结果粉尘、毒物分级均为0级;噪声作业0级占25.81%,Ⅰ级岗位占35.48%,Ⅱ级岗位占38.71%。粉尘点合格率(短时间浓度超标)与危害分级两者出现不符的情况下,以粉尘职业危害分级结果确定危害程度较合适。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深圳市公明街道职业病危害因素,并对有害岗位进行职业危害分级,为更好的做好职业病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GB5817-86)、《有毒作业分级》(GB12331-90)、《噪声作业分级》(LD80-1995)等方法对工作场所监测结果进行分级。结果本次调查工厂数410家,岗位数2164个,其中安全作业2015个,轻度危害108个,中度危害23个,高度危害12个,极度危害作业6个,构成比分别为93.1%、5.0%、1.1%、0.6%、0.3%。危害作业合计149个,占6.9%。超标率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三氯乙烯(22.5%)、铅(20.0%)、正己烷(14.4%)、甲苯(9.1%)、二甲苯(7.3%)、苯(5.4%)、噪声(3.6%)、粉尘(3.5%)。危害作业点构成中,甲苯最多35个,其次二甲苯28个,苯与噪声各19个,正己烷18个,三氯乙烯16个,粉尘9个,铅5个。极度危害作业共6个,其中三氯乙烯3个,甲苯、正己烷与噪声各1个。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的有害作业Ⅰ级危害程度以上30个,塑料制品业29个。结论有害作业分级是目前职业危害形势非常严峻,职业卫生专业人员匮乏,有效做好职业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3.
张琳 《实用预防医学》2015,22(5):602-603
目的了解徐州铁路管内所有单位固定作业场所有害作业情况并对其危害程度进行分级评价;方法 对2013年徐州铁路管内所有单位全部固定作业场所危害因素情况、监测等资料进行分析,并按相关有害作业分级标准对其有害作业危害程度进行分级评价;结果 徐州铁路10单位有职业病危害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种类分3类5种,虽种类不多。34个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危害程度分IV级,包括0级6个占17.65%,I级26个占76.47%. III级1个占2.94%.IV级1个占2.94%,其中①职业病危害作业场所体力劳动强度分III级,其中I级26个占76.47%,II级6个占18.18%,III级2个占6.06%;②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分II级,其中0级2个,占14.29%;I级13个,占86.67%;③物理因素作业危害分IV级,其中0级2个,占11.76%;I级13个,占76.47%;III级1个,占5.88%;IV级1个,占5.88%;④化学因素作业危害程度分I级,其中I级2个占100%。结论强化有害作业分级管理,加强0级保护,注重I-IV级治理,改善职业病危害作业场所从业人员的劳动环境,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中粉尘控制效果评价的可操作方法。方法运用粉尘危害程度分级、粉尘作业场所危害程度分级、控制效果分级等指标,对粉尘的检测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得出建设项目作业场所粉尘控制效果等级。结果运用这一方法,对某煤矿建设项目粉尘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回采工、掘井工接触粉尘的危害程度为Ⅲ级,井下皮带巡检工、皮带司机Ⅱ级;52处作业场所有12处按粉尘作业场所危害程度分级为Ⅱ级,占总数的23.1%;15处为Ⅰ级,占28.8%;25处为0级,占48.1%。对照控制效果分级,25处控制效果为达标,15处为超标,12处为严重超标,即27处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要求。结论粉尘定量评价方法可作为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5.
李象荣(淄博市劳动安全卫生检测站)报道:为贯彻落实国家颁布的《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标准,明确粉尘治理方向,采取有效的防尘措施。我们按照国家标准(GB5817—86)规定的三大指标,对防尘设施与管理水平比较好的11个县(区)以上水泥企业的作业危害程度进行了调查分级。结果,作业危害程度在0级(无危害)14个岗位,占12.39%;Ⅰ级危害38个岗位,占33,63%;Ⅱ级危害30个岗位,占26.55%,Ⅲ级危  相似文献   

6.
根据国家标准《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对长特公司三个炼钢车间94个粉尘作业岗位进行了分级调查。结果表明,特钢炼钢作业粉尘危害程度较严重。岗位粉尘平均浓度为34.4mg/m~3,超标倍数为9.2倍。危害程度为0级的岗位仅占10.6%,危害程度严重的Ⅲ、Ⅳ级岗位占28.8%。通过对炼钢车间主要产尘作业的分析,对防治粉尘危害的重点和方向提出了建议。并讨论了分级工作中值得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贺州市碳酸钙加工行业粉尘危害情况,为制定职业病防治策略、保障从业工人健康、促进行业清洁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按照《2019年广西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工作方案》的要求,开展贺州市碳酸钙加工企业粉尘现场调查及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进行粉尘危害作业分级,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2019年贺州市共监测碳酸钙加工企业73家,小微企业共占95.9%;企业职业健康检查开展率为68.5%、人员体检率为70.5%;企业检测超标率为47.9%,岗位超标率为26.7%。粉尘危害作业0级占52.1%、Ⅰ级占34.2%、Ⅱ级占13.7%,岗石生产、有限责任公司、防护设施不完善企业存在Ⅱ级中度危害作业的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贺州市碳酸钙加工行业粉尘检测结果超标率较高,总体危害控制水平一般,需注意矽尘危害,并应完善防尘设施设备,降低作业工人实际接触粉尘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地质勘探行业呼吸性粉尘危害程度分级技术标准的制订方法,为粉尘危害分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了地质勘探行业3个接尘专业系统中的129个接尘工种,利用CXF-2F个体呼吸怀粉尘采样器进行了呼吸性粉尘采样,采用X线衍射法测定了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并进行了呼吸性粉尘危害程度的分级。结果 地质勘探行业呼吸性粉尘危害程度属于安全(0级)和轻度(I级),两者共占总体的88.4%。不同工种呼吸性粉尘危害情况:出渣、爆破、坑道凿岩等接尘工种工种的呼吸性粉尘危害属于轻、中度(Ⅰ、Ⅱ级);而刻西贡最样接尘工种的呼吸性粉尘危害程度属极重度(Ⅳ级)。结论 此分级标准基本反映出各系统接尘作业的特点,适用于地质勘探作业呼吸性粉尘危害程度分级。  相似文献   

9.
对某水泥厂的生料、熟料及成品等 10个作业岗位进行调查 ,结果有 5 0 %的岗位粉尘作业危害程度为Ⅲ级或Ⅳ级 ,且确诊为水泥尘肺的病例有 73 33 %的患者是在Ⅲ级和Ⅳ级粉尘作业岗位工作。  相似文献   

10.
对华北油田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85个粉尘作业场所0级51个(60%);I级危害26个(30.5%),以电焊烟尘为主;Ⅱ级危害4个,以铸尘、矽尘、水泥尘为主;Ⅲ级危害4个,主要为矽尘和碳黑尘。提示,今后油田粉尘作业环境治理应以矽尘、炭黑尘等为重点。  相似文献   

11.
水泥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水泥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情况,探讨防治职业病危害对策和依据。方法 对水泥生产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并做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以接尘工人为调查组,非接尘工作的管理人员为对照组进行健康检查。结果 水泥生产场所的粉尘浓度高(108.5mg/m^2),工人接尘作业时间长(360min占8h劳动日的75%),接尘作业时间肺总通气量大[5904L/(d.人)],粉尘作业危害程度级别高(Ⅲ级);接尘作业工人慢性上呼吸道炎患病率高,较对照组有显著性意义,尘肺患病率高达3.29%,尘肺种类既有矽肺也有水泥尘肺。结论 水泥生产作业的粉尘危害严重,呈现粉尘浓度高,粉尘作业危害程度级别高,尘肺患病率高的“三高”趋势。提示降低生产场所粉尘浓度,减少工人的接尘作业时间,降低劳动强度,是预防水泥生产性粉尘危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发电生产作业噪声危害情况。方法检测发电厂发电作业场所的噪声强度指数并确定噪声作业危害分级。结果作业场所噪声强度合格率为63%,噪声强度最大的是破碎机房105dB(A);噪声作业危害0级占60%,Ⅰ级占30%,Ⅱ级占10%。通过隔音吸音等防护措施可降低声级11~15 dB(A)。结论该企业噪声危害属于较轻危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某市市属企业粉尘作业场所危害现状及职业卫生管理现状,为粉尘危害的监督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某市市属所有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工作场所粉尘危害情况调查表>,对企业粉尘作业场所和职业卫生管理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该市共有市属企业90家,62家企业存在粉尘危害,占65.9%,有粉尘作业点834个,粉尘监测率为69.2%,监测合格率为88.9%,以个体企业的监测率(33.3%)和合格率(66.7%)最低;接尘人员健康体检率为55.8%,其中合资企业体检率最低(36.3%).62家企业中有防护设施的企业共有34家占54.8%,按时发放个人防护用品的企业占45.2%,无论是国有、集体、个人、外企,还是合资企业大部分都未能按时、按规定发放防护用品.结论 唐山市市属企业粉尘危害情况较重,粉尘作业点监测率、接尘工人体检率较低,个人防护用品发放和使用情况较差,需加强对上述企业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我市的职业危害现状,我们依据职报资料和对部分厂矿企业的劳动卫生学调查,作出了我市职业危害现状及对策分析,供参考。1 职业危害现状1.1 基本情况 我市目前有职业危害厂矿237个,主要集中在水泥、煤炭、轻工、化工、机械等行业;市属(及以上)全民所有制企业65个,集体、个体、民营企业等165个,三资企业7个。职业危害作业场所3032个,其中粉尘1435个,毒物480个,物理因素1117个。有产业工人116472人,接触各种职业性有害因素工人32648人,其中粉尘17505人,占53.62%,毒物6880人,占21.07%,物理因素8263人,占25.31%。以粉尘危害为主的企业127…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某铸造企业职业病危害状况和作业分级,为职业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现场调查企业职业卫生现况、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危害作业分级。结果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和高温是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前3项岗位的检测合格率分别为76.2%(16/21)、87.5%(42/48)和17.4%(4/23);其中造型和砂芯岗位其粉尘浓度合格率为0%,作业Ⅱ级(中度危害);砂芯岗位甲醇、甲醛、酚、氨和正已烷等生产性毒物为Ⅲ级(重度危害);熔炼、研磨岗位噪声为Ⅱ级(中度危害);配料、浇注、造型、砂芯和砂处理岗位噪声为轻度危害;铸造熔炼和砂模浇注岗位均为高温、Ⅱ级(中度危害)作业;企业部分岗位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尚不够建全。结论某铸造企业应进一步完善职业卫生管理措施,针对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结果,采取不同控制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某石化公司扩建工程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李尚朝 《职业与健康》2005,21(5):743-744
目的探讨某石化扩建工程能否达到预期的职业病危害控制目标.方法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GBZ 2002-1)的规定采用类 比法与定量分级法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评价.结果该扩建工程存在H2S、 HN2、苯等9种有毒因素和粉尘、噪声、高温等有害因素.接毒作业岗位全部属0级"安全 作业";粉尘作业岗位4个0级"安全作业",4个Ⅰ级"轻度危害"作业;噪声作业岗位14个0级"安全作业",7个Ⅰ级"轻度危害"作业;高温作业分级都在Ⅰ级以下.结论该扩建项目属"严重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经调查分析评价,扩建工程职业病危害预防 措施合理有效,只要严格实施职业病危害防护"三同时",工程投产后将能达到预防职业病危害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某铸锻钢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及其对健康的影响。方法按照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对该企业进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和卫生检测,并对其危害因素进行分析和分级。结果监测生产性粉尘、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共9种,其中粉尘共6种,超标率为41.8%,锰及其化合物超标率为61.1%;噪声超标率为26.8%;高温超标率为16.0%;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分级情况:粉尘轻度危害作业14个,中度危害作业8个,高度危害作业6个,锰及其化合物中度危害作业3个,高度危害作业6个,噪声轻度危害作业4个,中度危害作业3个,高度危害作业1个,极重危害作业3个,高温轻度危害作业1个,中度危害作业2个,高度危害作业2个。结论粉尘、锰及其化合物、噪声、高温是该企业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且危害较严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公路粉尘对养路作业工人的健康影响。方法测定作业环境空气中粉尘浓度、分散度、游离Si O2含量;按粉尘作业体检项目对养路作业工人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作业环境空气粉尘平均浓度为2.3 mg/m3;粉尘分散度5μm占54.2%,≥5μm占16.7%,≥10μm占30.0%;游离Si O2含量平均为43.4%。钦州市养路工(接触粉尘组)428人中98.1%接受体检,其中检出五官异常率为21.4%,肺部异常率为12.6%,心脏异常率为6.0%。非接尘的机关及后勤工作人员(对照组)350人检出五官异常率为10.6%,肺部异常率为6.3%,心脏异常率为2.9%。两组比较,五官检查异常率(χ2=16.34,P0.01)、肺部检查异常率(χ2=4.2,P0.05)及X线胸片肺纹理增粗率(χ2=5.48,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公路粉尘对养路工人健康存在职业性危害。  相似文献   

19.
按《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GB5817-86》规定的方法,对淮海机械厂铸造作业12个工种进行的生产性粉尘危害程度分级调查表明,制芯、进烘、造型、熔化、浇铸、打箱工种的危害程度为I级,配砂、碾料、打毛口、清理工种为Ⅱ级,上料和滚光工种为Ⅲ级,没有发现Ⅳ级危害。上料和滚光工种危害程度最高,是该厂粉尘作业治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职业危害程度分级目的 ,是为了加强劳动保护和科学管理工作。按照国家卫生标准《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GB5817 86)、《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 44 85、GB12 3 3 1 90 )以及运用噪声指数法[1],对某市机械系统职业危害的现状进行了分级调查与评价 ,现将结果总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选择某市机械系统企业 (厂 ) 2 9家 (国企 2 0家 ,集体 4家 ,私营 5家 ) ,共计有毒有害作业岗位 599个 ,其中粉尘作业岗位13 4个 ,毒物作业岗位 13 5个 ,噪声作业岗位 3 3 0个。1 2 方法  各工厂生产环境作业岗位粉尘、毒物和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