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困难性子宫切除的临床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72例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江阴市人民医院妇科进行的困难性子宫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6例腹腔镜下行子宫切除术为观察组,86例开腹行子宫切除术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8.435、4.622,均P<0.05)。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5.091、6.360,均P<0.05)。两组副损伤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χ2=1.854,P>0.05)。观察组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盆腔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4.720、5.150,均P<0.05),且患者术后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χ2=5.212,P<0.05)。两组皮下气肿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χ2=2.024,P>0.05)。结论腹腔镜下行困难性子宫切除,与开腹行困难性子宫切除相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患者满意度高等优点,可供困难性子宫切除时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探讨腹腔镜治疗宫颈癌的手术技巧和并发症的防治。方法选择70例早期宫颈癌患者行腹腔镜(腹腔镜组,40例)和开腹(开腹组,30例)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盆腔淋巴结数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315.7±57.9)ml少于开腹组的(387.6±80.5)ml,术中切除盆腔淋巴结(26.7±5.3)个多于开腹组的(20.5±3.8)个,术后肛门排气时间(58.2±9.8)h早于开腹组的(70.5±10.4)h,术后住院时间(10.5±2.6)d短于开腹组的(13.6±3.4)d,并发症发生率17.5%(7/40)低于开腹组的40.0%(12/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腹腔镜组手术时间(284.5±80.5)min长于开腹组的(158.5±75.9)min(P〈0.01)。术后病理学检查均未发现切缘有残余病灶。所有患者均随访1~41个月,无肿瘤复发和穿刺点转移。结论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能完全达到开腹手术的要求,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开腹手术,是一种治疗早期宫颈癌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3.
王惠 《中国卫生产业》2014,(35):161-162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妇科附件良性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该院收治的60例妇科附件良性病变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2例腹腔镜手术,28例行开腹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手术疤痕。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77.44±7.85)m L、手术时间为(61.47±5.00)min、肛门排气时间为(13.78±1.95)h、住院时间为(5.03±0.82)d,腹部伤口疤痕1例,术后并发症1例(月经功能紊乱),开腹手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118.04±15.30)m L、手术时间为(172.00±4.76)min、肛门排气时间为(17.00±2.62)h、住院时间为(6.86±1.30)d,腹部伤口疤痕4例,术后并发症1例(伤口感染),与开腹手术组比较,腹腔镜手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肛门排气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手术疤痕不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治疗妇科附件良性病变具有微创、美观特点,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阴道自然腔道单孔腹腔镜在异位妊娠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行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的86例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TU-LESS组)46例,经阴道自然腔道单孔腹腔镜手术(V-NOTES组)40例,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发热、患者满意度。结果:8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发热情况均无差异(P>0.05)。V-NOTES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0.7±3.5)h,短于TU-LESS组(25.7±5.9)h(P<0.05),患者满意度评分(9.7±0.2)分高于TU-LESS组(8.7±1.3)分(P<0.05)。结论:经阴道单孔腹腔镜用于异位妊娠手术治疗安全可行,较经脐入路单孔腹腔镜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更短、患者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讨论并对比腹腔镜(TLH)与开腹子宫切除术(TAH)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近几年我院进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治疗的患者50例(腹腔镜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时期的经过传统开腹子宫切除术治疗的患者50例(传统开腹组)。对所有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状况。结果:经对比分析发现,腹腔镜组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传统开腹组少,并且腹腔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较传统开腹组短,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与传统开腹子宫切除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手术出血量少和恢复快等优势,但手术难度和复杂度高,故其操作对临床医生要求更高。所以腹腔镜子宫切除术还不能完全取代传统子宫切除术在一些妇科疾病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病情和要求进行性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改良大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5年8月在江阴市人民医院妇科进行大子宫切除术的临床资料174例,将其随机分为3组,其中86例行开腹手术为A组,50例行腹腔镜下常规大子宫切除术为B组,38例行腹腔镜下改良大子宫切除术为C组。比较3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病率、中转开腹率、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高于A组及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K=103.740,P=0.000;K=108.375,P=0.000);A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长于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K=114.054,P=0.000;K=124.152,P=0.000),而B组与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20,P=0.105;Z=-1.089,P=0.276);A组术后病率高于B组及C组,但3组术后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344,P=0.114);A组、C组手术全部成功,无中转开腹,无输尿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而B组中转开腹率为12.00%(6/50),并发症发生率为6.00%(3/50)。结论腹腔镜下改良大子宫切除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中转开腹率少,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短,术后病率、手术并发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开腹子宫全切术与腹腔镜子宫全切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采用开腹或腹腔镜行子宫全切术92例,其中,腹腔镜子宫全切术54例(腹腔镜组),开腹子宫全切术38例(开腹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镇痛药使用率(1.14%对88.3%)及术后病率(2.3%对19.04%),腹腔镜组明显少于开腹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排气(25.31±6.89)h、住院时间(4.83±0.81)d,与开腹组术后排气(34.15±7.46)h及住院时间(7.30±1.28)d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术后恢复明显优于开腹子宫全切术术后恢复,随着腹腔镜技术和设备的不断发展与改进,腹腔镜妇科手术将逐渐取代传统的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治疗早期卵巢癌的疗效以及对患者预后和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1日--2013年1月1日在我科行腹腔镜手术的60例早期卵巢癌患者(腹腔镜组)和行开腹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的60例早期卵巢癌患者(开腹组)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自制的质量量表对存活患者进行生命质量调查,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生命质量调查结果。结果腹腔镜组和开腹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280.1±78.7)min和(221.5±65.9)min,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明显增加(拄2.17,P〈0.0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71±107.1)ml和(488±99.5)ml;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的出血量明显减少(t=6.38,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44.5±7.1)h和(67.2±9.0)h,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的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缩短(t=10.12。P〈0.05);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患者之间无明显差异(t=1.23,P〉0.05):开腹组与腹腔镜组患者的复发率和病死率、生命质量调查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治疗卵巢癌是安全、可行的,远期疗效良好,可以作为卵巢癌手术治疗的选择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缝扎法处理子宫血管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9年3月~2012年8月在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中采用缝扎法和双极电凝法处理血管,比较两种方法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体温、并发症发生及中转开腹情况。结果:缝扎组与电凝组的手术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但手术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患者腹胀发生率及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缝扎组中1例子宫腺肌症患者行腹腔镜子宫全切患者因子宫与肠管致密粘连中转开腹,其余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术后无泌尿系统损伤,电凝组1例子宫肌瘤患者行腹腔镜全切患者术中因处理子宫血管时大量出血转开腹手术,其余均在腹腔镜下完成。1例子宫肌瘤行腹腔镜次切患者术后5天阴道流液,经输尿管插管失败行开腹输尿管部分切除膀胱种植后痊愈。结论:缝扎法处理子宫血管减少双极电凝时间,明显减少了热损伤致输尿管损伤发生率,减少术中出血,使手术安全性大大提高,且不受器械条件限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探讨腹腔镜治疗宫颈癌的手术技巧和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选择70例早期宫颈癌患者行腹腔镜(腹腔镜组,40例)和开腹(开腹组,30例)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盆腔淋巴结数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315.7±57.9)ml少于开腹组的(387.6±80.5)ml,术中切除盆腔淋巴结(26.7±5.3)个多于开腹组的(20.5±3.8)个,术后肛门排气时间(58.2±9.8)h早于开腹组的(70.5±10.4)h,术后住院时间(10.5±2.6)d短于开腹组的(13.6±3.4)d,并发症发生率17.5%(7/40)低于开腹组的40.0%(12/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腹腔镜组手术时间(284.5±80.5)min长于开腹组的(158.5±75.9)min(P<0.01).术后病理学检查均未发现切缘有残余病灶.所有患者均随访1~41个月,无肿瘤复发和穿刺点转移.结论 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能完全达到开腹手术的要求,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开腹手术,是一种治疗早期宫颈癌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腹腔镜监视下阴式子宫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方式分析我院从2009年4月—2013年2月收治的136例行子宫切除术患者,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72例实施腹腔镜监视下阴式子宫切除术,对照组64患者实施单纯阴式子宫切除术。对两组患者手术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61.19±15.32)min,术中出血量为(73.41±21.32)mL,肛门排气时间为(21.38±3.74)h,住院时间为(5.16±1.35)d,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41%;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59.36±12.57)min,术中出血量为(98.53±53.64)mL,肛门排气时间为(20.64±4.32)h,住院时间为(8.28±1.71)d,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3.24%。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手术时间稍长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结果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监视下实施阴式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阴式子宫切除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特殊部位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比较68例腹腔镜下特殊部位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和39例腹式特殊部位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日及术后病率。结果:两组手术均获成功,术中无1例发生周围邻近器官损伤。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日及术后病率依次为:观察组(113±13.7)min、(99±11.9)mL、(33.4±6.3)h、(5.3±0.8)d、8.8%,对照组(83±7.2)min、(124±15)mL、(54±9.6)h、(7.2±0.6)d、2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日及术后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特殊部位子宫肌瘤疗效显著,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如果具有熟练的腹腔镜操作技术,腹腔镜下特殊部位子宫肌瘤剔除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良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以104例拟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术式的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观察组采取改良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术后下床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3d内最高体温、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1.760、9.207,均P〈0.01),且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及术后排气时间均少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7.467、17.109,均P〈0.01),观察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t=2.294,P〈0.05)。两组患者中转开腹率(x2=0.343,P〉0.05)、术后3d内最高体温(t=0.683,P〉0.05)、住院时间(t=1.492,P〉0.05)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x2=0.070,P〉0.05)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改良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下床时间及术后排气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好,有效节约住院费用,整体效果优于传统术式。  相似文献   

14.
宋邕 《现代保健》2014,(8):144-146
目的:探讨腹腔镜和开腹阑尾切除术在治疗成人急性复杂性阑尾炎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3年本院收治的176例成人急性复杂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86例,开腹阑尾切除术(OA)90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LA组为(90.5±22.4)min, OA组为(91.8±28.3)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2)。术中出血量:LA组较OA组少[(10.6±7.5)mL vs(23.8±6.2)mL,P=0.022);术后肛门排气时间:LA组较OA组短[(29.4 h±3.8)h vs(48.3±7.4)h, P〈0.001];术后住院时间:LA组较OA组短[(6.1±2.2)d vs(11.6±3.2)d,P〈0.001];术后24 h镇痛药物应用:LA组15例,OA组78例(P〈0.001);切口感染:LA组3例,OA组27例(P〈0.001);术后肠梗阻:LA组1例, OA组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术后腹腔脓肿:LA组1例,OA组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结论:LA是治疗成人急性复杂性阑尾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腹腔镜子宫切除术(TLH)及开腹全子宫切除术(TAH)的临床效果.方法:住院治疗的90例有全子宫切除指征患者分为腹腔镜手术组45例和开腹手术组45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日及切1:7愈合情况等.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与开腹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日及切口甲级愈合情况等均明显优于开腹手术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组较开腹全子宫切除的优势明显,但两种术式不能完全替代,应根据患者情况、医生的技术水平和医院的条件综合考虑术式,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合腹壁小切口子宫肌瘤剔除术(laparoscopically assisted myomectomy,LAM)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2013年金堂纺织医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60例,LAM组80例,行腹腔镜结合腹壁小切口子宫肌瘤剔除术,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laparoscopic myomectomy,LM)80例。观察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LAM组(82.73±15.27)min少于LM组(133.43±17.56)min(P0.05),术中平均出血量LAM组(95.10±30.16)mL少于LM组(137.37±28.95)mL(P0.05);两组术后3 d平均体温、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中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术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M与LM均是成熟的子宫肌瘤剔除术式,但LAM可简化缝合操作,对瘤体较大缝合较多的子宫肌瘤剔除较为有利;术中触摸可最大限度发现肌瘤,降低肌瘤复发率,更适合腹腔镜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7.
高军  王敏  刘艳琴 《现代保健》2012,(13):24-26
目的:探讨非脱垂子宫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与安全性.方法:将139 例子宫肌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阴式全子宫切除术(VTH)69 例和腹式子宫切除术(ATH)70 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 d 内平均体温、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TH 组术后3 d 内平均体温明显低于ATH 组(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比较,VTH 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具有创伤小、不需昂贵复杂的医疗设备、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腹壁无切口、疤痕等优点,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沈红 《工企医刊》2012,25(3):33-35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联合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LM)中优越性.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LM 100例,其中舒适护理联合垂体后叶素(观察组)50例,传统护理联合缩宫素组(对照组)50例,分析两组术前60分钟和术前5分钟血压、心率、焦虑值,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前后HB差值、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舒适度、满意度变化.结果 所有病例均在镜下完成,无一例转开腹.两组术前60分钟血压、心率、焦虑值,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在术前5分钟血压降低[(115±7)/(79±6) mmHg比(127±14)/(83±8)mmHg,P<0.05]、心率减低[(73±6)次/分比(86±9)次/分,P<0.05]、焦虑值减低[(40.5±3.9)分比(49.2±4.4)分,P<0.05]、术中失血量减少[(75.2±40.8)ml比(97.9±48.8) ml,P<0.05]、手术时间缩短[(65.3±38.2) min比(82.7±26.1) min,P<0.05]、手术前后HB差值减少[(8.92±2.78) g/L比(13.8±6.54) g/L,P<0.05]、住院舒适度提高[(91.3±5.5)比(78.9±5.7)分,P<0.05]、满意度提高[(29.2±2.1)比(23.6±2.8)分,P <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医护配合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垂体后叶素可降低术前血压、心率、焦虑值,减少术中失血,缩短手术时间,提高住院舒适度、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腹子宫全切除术(TAH),阴式子宫全切除术(TVH)、经腹腔镜辅助的阴式子宫全切术(LAVH)和经腹腔镜子宫全切术(TLH)4种术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004年1月~2010年9月在本院因子宫疾病分别采用4种手术方式切除子宫1000例,比较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情况。结果:手术时间TLH组(127.50±28.76min)显著长于TAH组(80.56±25.21min)、TVH组(74.28±10.45min)和LAVH组(68.12±18.34min);术中出血量TAH组(156.25±54.82ml)多于TVH组(63.20±13.25ml)、LAVH组(76.30±18.46ml)和TLH组(126.94±21.35ml);术后排气时间TAH组(38.56±8.46h)显著晚于TVH组(23.12±7.36h)、LAVH组(20.45±5.68h)和TLH组(23.45±5.68h);术后住院时间TAH组(7.24±1.02d)长于TVH组(5.25±0.25d)、LAVH组(4.02±0.32d)和TLH组(4.50±0.82d);术后镇痛使用率TAH组(99.4%)高于TVH组(28.3%)、LAVH组(22%)和TLH组(30%)。术后病率TAH组最高,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种术式均为子宫切除的有效术式,TVH、LAVH及TLH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应根据患者病情,医生掌握手术方式熟练程度、手术设备综合考虑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大子宫切除术的安全性及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9年6月75例子宫超过12孕周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41例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34例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结果 75例全部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无一例手术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86.9±21.5) min,术中出血量(118.4±31.8) ml,术后住院时间(5.3±0.7) d.75例随访6个月,无一例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 选择合适的置镜孔,处理好附件及子宫血管,腹腔镜下大子宫切除术安全、可行,不会增加手术危险性和手术并发症,但要求术者具备丰富的腹腔镜手术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