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气管切开术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治疗上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自2009-03—2014-01收治的神经外科危重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抢救时采用传统的气管切开术,观察组在抢救时采用经皮气管切开术。记录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大小和出血量,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7.1±1.8)min,对照组手术时间为(18.2±2.3)min,手术时间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大小(1.4±0.3)cm,对照组切口大小(3.6±0.4)cm,手术切口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7.3±1.6)mL,对照组术中出血量(17.5±1.8)mL,观察组手术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观察组出现皮下气肿2例,切口处渗漏3例,并发症发生率10.4%;对照组出现切口出血或感染5例,切口处渗漏8例,皮下气肿3例,脱管3例,并发症发生率39.6%,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气管切开术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的抢救治疗中具有微创,手术时间快,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并且操作简单,可单人操作,易于床边实施,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后纵膈良性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以120例2015-06—2016-06在鹤壁市人民医院确诊的后纵膈良性神经源性肿瘤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治疗方法为脊柱旁小切口胸膜外切除,观察组治疗方法为电视胸腔镜手术,对2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所需时间(102.9±7.15)min、住院时间(7.65±1.32)d、术中出血量(184.10±67.85)mL均少于对照组手术所需时间(164.3±8.55)min、住院时间(12.70±0.75)d、术中出血量(275.35±75.1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3.33%)明显低于对照组(5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对后纵膈良性神经源性肿瘤的治疗效果较好,可减少术中的出血量、手术所需时间和住院时间,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去骨瓣减压术与传统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0-01—2015-02我院收治的12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去骨瓣减压术不同随机分为改良组和传统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52.57±14.45)min、(93.19±25.47)mL、(14.42±2.14)d,对照组分别为(71.36±20.25)min、(128.06±39.43)mL、(21.46±4.07)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有较好的疗效,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建议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二维钛网电脑个性化塑形在颅骨缺损修补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新兴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4-06-2016-03收治的50例行颞肌下颅骨修补术的颅骨缺损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二维钛网电脑塑形)25例,对照组(三维钛网手工塑形)25例,分别行颅骨修补术对照研究;记录和比较2组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伤口愈合时间和塑形满意度,观察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随访3个月后评定2组修补术整体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手术操作时间(109.59±11.49)min,术后伤口愈合时间(9.40±3.41)d明显较短,术中出血量(169.40±10.60)mL明显较少(P0.05),塑形满意度(86.17±5.26)%显著较高(P0.01);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16.00%明显低于对照组44.00%(P0.05),整体疗效优良率为88.00%显著高于对照组64.00%(P0.05)。结论电脑塑形钛网颞肌下颅骨修补术治疗颅骨缺损手术操作时间、术后伤口愈合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塑形效果更满意,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对提高颅骨缺损整体治疗疗效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评价利用智能手机简化增强现实(AR)技术辅助定位引流术治疗老年幕上脑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1例引流手术治疗的老年幕上脑出血患者(出血量20~40 mL)的临床资料,其中行简化AR技术辅助定位引流术(观察组)108例,行立体定向引流术(对照组)113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置管位置准确率,血肿清除率,术后患肢肌力改善明显率,预后良好率的差异,评价利用智能手机简化AR技术辅助定位引流术治疗老年幕上脑出血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平均为(32.8±7.5)min,对照组手术时间平均(97.3±11.4)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准确率,血肿清除率,术后肺部感染率,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术后患肢肌力改善明显率,预后良好率分别为94.4%,85.4%±7.9%,18.5%,12.0%,76.8%,72.2%;对照组为94.7%,90.1%±6.5%,21.2%,15.0%,82.3%,78.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利用智能手机简化AR技术辅助定位引流术治疗老年幕上脑出血,与立体定向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MR-DTI)参数评估神经内镜手术与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中等量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沧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2022-01—2022-06收治的80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分为内镜组(40例)和钻孔组(40例),内镜组采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钻孔组采用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术后3个月行MR-DTI检查计算各向异性分数(FA)值,记录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脑血肿清除率及术后2周内并发症发生率。随访3个月,记录患者病死率,并采用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结果 内镜组和钻孔组治疗后FA值分别为(0.54±0.02)×10-3mm2/s、(0.61±0.03)×10-3mm2/s,2组术后患侧FA值均低于术前,内镜组低于钻孔组(P<0.05)。内镜组和钻孔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1.04±8.95)mL、(10.29±2.14)mL,手术时间分别为(104.63±18.59)min、(29.86±7.48)min,血肿清除率分别为(88.3...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新型止血材料AristaTM控制神经外科手术中活动性出血及局部渗血的效果,并探讨其在神经外科手术的适应证.方法 选择空军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4月至2009年5月行手术治疗的4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试验组术中使用AristaTM止血,对照组采用明胶海绵压迫止血.观察并比较两组止血时间及效果.结果 48例患者出血部位的止血均获成功,试验组止血时间为(1.88±0.74)min,对照组为(3.38±0.92)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711,P=0.001).结论 新型止血材料AxistaTM可以强效迅速的控制神经外科手术中出现的活动性出血及局部渗血,且优于明胶海绵压迫止血和常规手术操作技术,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后路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08—2016-10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患者96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间接复位内固定,观察组实施椎板切除内固定。对比2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术前、术后Cobb’s角与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结果观察组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Cobb’s角与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手术时间(160.39±32.45)min、出血量(681.64±75.39)mL,均明显多于对照组的(126.05±30.18)min、(320.15±53.6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间接复位内固定与椎板切除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疗效相近,间接复位内固定在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方面优势更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微骨窗入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疗效、细胞免疫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08-2016-08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10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每组54例,观察组行微骨窗入路血肿清除术,对照组行传统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2.61±0.71)h较对照组(4.33±1.36)h短,出血量(225.42±82.66)mL较对照组少,血肿清除率(94.55±5.68)%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白细胞、C反应蛋白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NIHSS评分、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骨窗入路血肿清除术可有效清除血肿,减少出血量,对细胞免疫影响小,且可提高神经功能、生活能力,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定向软通道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01—2014-01收治的4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每组24例,观察组采取定向软通道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2组疗效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56.7±15.6)mL、(22.5±7.9)min、(21.9±7.6)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89.9±22.1)mL、(235.7±27.4)min、(27.8±8.5)d(均P<0.05);观察组经治疗后,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9例(37.5%),死亡1例(4.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例(54.2%)、3例(12.5%)。结论定向软通道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较佳,患者预后好,不良反应及病死率较低。  相似文献   

11.
外侧裂蛛网膜囊肿手术方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外侧裂蛛网膜囊肿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自2003年3月至2008年8月共采用手术治疗外侧裂蛛网膜囊肿患者87例,按手术方式(单纯内镜下手术40例、内镜控制下手术19例、显微镜下囊肿切除术22例)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单纯内镜组、内镜控制组和显微镜组(分流及混合手术患者6例未计入),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比较上述3种手术方式的疗效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3组患者的年龄、囊肿大小、术后并发症、病情好转和囊肿缩小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显微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43±36.0)min]、术中出血[(160±39.6)mL]均高于其它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内镜组[(97±26.8)min,(15±4.8)mL]和内镜控制组患者[(87±27.6)min,(18±5.7)mL]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下手术治疗外侧裂蛛网膜囊肿所需时间短,术中出血少,优于显微镜开颅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妊娠期合并颅内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方法回顾性纳入2012年12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妊娠期合并颅内肿瘤患者,共19例。其中孕早期(≤12周)1例,孕中期(13~28周)9例,孕晚期(>28周)9例。由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产科、麻醉科及儿科共同制定手术、麻醉及新生儿管理方案。共12例患者行神经外科手术治疗,6例先行剖宫产术后行颅内肿瘤切除术或第三脑室底造瘘术(1例),其中一期治疗2例,剖宫产术后5~16d行神经外科治疗4例;3例良性肿瘤患者肿瘤切除术后继续妊娠;3例肿瘤切除术后终止妊娠。7例未行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其中3例为垂体腺瘤患者,继续妊娠至足月行剖宫产手术;4例外科手术风险较大者,剖宫产后行神经外科保守治疗。结果19例患者均无麻醉相关并发症。围手术期颅内感染2例,电解质紊乱2例,脑积水3例,肺部感染1例。孕妇院内死亡1例;术后随访8~23个月,平均(13.3±3.5)个月,随访期死亡3例。4例死亡者均为肿瘤未切除者。其余患者病情稳定。共分娩新生儿16名,分娩时孕周25~40周,出生Apgar评分为2~10分,平均(8.8±2.2)分。其中15名临床结局良好,1例出生1个月后死亡(孕周28周)。结论多学科协作、围手术期个体化管理是提高妊娠合并颅内肿瘤患者母胎安全的合理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于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结合内镜下脑内血肿清除术在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自发性脑出血患者120例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60例)和观察组(n=60例)。对照组采用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基于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结合内镜下脑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30 d随访,比较两组血肿清除率、手术指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61.43±4.51)min、手术切口(4.33±0.79)cm、术中出血量(12.24±2.31)mL及住院时间(17.34±2.41)d,对照组手术时间(132.59±6.74)min、手术切口(18.32±3.23)cm、术中出血量(204.23±5.34)mL及住院时间(22.49±3.98)d,观察组均少(短)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血肿清除率(87%±10%)高于对照组(75%±7%)(t=0.416,P0.01);两组治疗前GCS量表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2周11(9,13)分、治疗后4周12(10,14)分,对照组疗后2周10(8,12)分、治疗后4周11(8,12)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2周、4周GCS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死亡率3.33%,对照组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1.67%、多脏器衰竭3.33%、再出血发生率1.67%,对照组切口感染6.67%、多脏器衰竭8.33%、再出血发生率6.67%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基于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结合内镜下脑内血肿清除术用于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中能提高血肿清除率,能改善患者昏迷状态,降低临床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常规冠状开颅入路与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治疗单侧额部硬膜外血肿的效果。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中心2013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54例单侧额部硬膜外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锁孔组,各27例。分别给予常规冠状开颅术与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预后效果。结果两组均无中残、重残及死亡患者,两组的良好率及轻残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锁孔组术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治疗单侧额部硬膜外血肿,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具有安全、失血少、简单、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硬通道引流的疗效。方法抽选2011-01—2014-11就诊于我院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观察组行硬通道穿刺引流,对照组行软通道引流术,比较2组手术操作时间、引流时间,评价2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术前、后2组患者血肿量及ADL评分并观察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4%与对照组7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引流时间、术前血肿量、术前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操作时间(3.4±0.4)min、术后血肿量(10.5±2.7)mL、术后ADL评分(68.9±10.4)分与对照组(7.5±0.3)min、(11.8±2.4)mL、(50.3±14.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3.1%与对照组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通道穿刺引流用于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好,安全性高,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立体定向微创术与常规开颅手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神经外科诊断治疗的7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开颅组和立体定向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并发症。结果立体定向组患者手术时间(48.53±10.96)min,较常规开颅组(73.86±20.83)min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26.75±9.36)ml较常规开颅组(147.39±30.42)ml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术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并发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立体定向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创伤小、疗效好、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便携式头颅CT导航下锁孔微创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在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连续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致昏迷患者中,选择出血量有手术指征(出血量24~90 mL)的35例患者行便携式头颅CT导航下锁孔微创手术.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改良的Rankin评分(mRS)评估患者术前术后的神经系统状态.随访6个月后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患者的转归. 结果 35例患者急诊入院到手术的平均时间为(11.22±6.37)h,CT扫描平均时间为(19.00±13.11) min,手术平均时间为(108.49±26.61) min.血肿全部或近全部清除(清除率>90%)者32例(91.43%),血肿平均清除率为96.9%(77.9%~99.4%).术后GCS评分[0~15分(中位数14分)]和mRS评分[0~6分(中位数3分)]均较术前[GCS评分为3~15分(中位数9分);mRS评分为2~5分(中位数4分)]有明显的改善.随访6个月后57.1%(20/35)的患者预后良好(GOS评分4~5分),2例患者死亡. 结论 便携式头颅CT导航下锁孔微创血肿清除术不仅可减少手术损伤,而且可提高手术效率及血肿清除率,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便携式头颅CT能快速给予术前导航,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治疗可提供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采用锁孔开颅术处理三叉神经痛型桥小脑角区胆脂瘤的临床体会。方法回顾性总结35例三叉神经痛型桥小脑角区胆脂瘤患者诊治经过,所有患者采用经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开颅技术,并将30例常规开颅术组设为对照组,对其显微外科治疗方法、疗效及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锁孔组35例患者均经MR确诊,术后三叉神经痛症状均消失,其中33例术后症状立即消失,2例术后1个月内逐渐消失,肿瘤全切除25例,残留少量包膜的近全切除10例。锁孔组手术持续时间(126±48)min,而常规手术组手术持续时间(216±66)min(t=2.536,P0.05)。锁孔组术中出血量(91.3±52.2)m L,而常规组术中出血量(186.3±65.4)m L(t=2.163,P0.05)。术后面神经功能评估采用House-Brackmann分级系统,锁孔组Ⅰ级32例,Ⅱ级3例,2例合并听力下降者在术后3个月内逐渐改善,常规组Ⅰ级25例,Ⅱ级5例(χ~2=4.158,P0.05)。术后听力评估采用美国耳鼻喉头颈外科学会(AAO-HNS)分级法,锁孔组A级33例,B级2例,常规组A级27例,B级3例(χ~2=5.167,P0.05)。跟踪随访3个月至5年症状无复发,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经枕下乙状窦后应用锁孔开颅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型桥小脑角区胆脂瘤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高血压脑出血立体定向穿刺手术与内科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1-05—2013-05收治的1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给予立体定向穿刺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内科保守治疗,对2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14.4±5.6)d,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25.4±8.1)d;治疗组平均住院费用(26 297.32±5 355.14)元,对照组平均住院费用(32 145.26±6 738.44)元,2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及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恢复良好52例,恢复较差8例;对照组恢复良好34例,恢复较差26例,2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96 9,P=0.000 3)。治疗组中31例生活自理,22例轻度偏瘫,7例中重度偏瘫。对照组12例生活自理,28例轻度偏瘫,20例中重度偏瘫。2组患者随访3个月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定向穿刺术缩短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且近、远期疗效显著。对于出血量超过30mL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神经损伤30例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12—2012-12在我院治疗的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神经损伤患者30例,均采用后路手术治疗,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2组,分别为椎板切除手术组17例和间接复位手术组13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情况以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椎板切除手术组手术时间(161±18)min,间接复位手术组为(120±35)min;椎板切除手术组术中出血量(725±110)mL,间接复位手术组为(325±120)mL;与椎板切除手术组相比,间接复位手术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降低,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中,椎板切除手术组和间接复位手术组神经功能分级评价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其中椎板切除手术组平均改善级别为1.5,间接复位手术组为1.8,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状况方面,椎板切除手术组疗效为94.1%,间接复位手术组为92.3%,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神经损伤临床效果满意,可显著改善患者疼痛状况和神经功能,间接复位手术时间较短,且术中出血量较少,可作为后路手术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