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跃琼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0):927-928
目的 了解消瘦糖尿病病人注射胰岛素时针头在皮下停留的最佳时间,指导临床操作.方法 选用诺和笔给消瘦糖尿病病人注射胰岛素,观察一定量的范围内,针头在皮下停留的最佳时间,并记录.结果 本组资料经统计学分析,10 U以下的胰岛素,针头在皮下停留的最佳时间8 s,11~20 U胰岛素,针头在皮下停留的最佳时间为15 s;21~...  相似文献   

2.
应用优伴笔注射胰岛素后针头停留时间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注射胰岛素后针头停留时间对针头滴液影响情况的观察。方法将住院糖尿病病人45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15例。选用优伴笔进行胰岛素注射,早晚各注射1次。观察3组针头在注射部位停留不同的时间(5s、10s、15s),拔出时针头上滴液情况。结果注射胰岛素后针头在局部停留15s以上较停留5s、10s阳性率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伴笔进行胰岛素注射后,针头在注射部位停留的时间应在15s或15s以上,可保证胰岛素剂量准确,从而保证疗效。  相似文献   

3.
得时笔注射甘精胰岛素皮下停留时间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得时笔注射甘精胰岛素在皮下停留的最佳时间。方法将70例用得时笔注射甘精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按使用剂量≤10U和11-30U分为两大组,每大组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注射完毕对照组按说明书要求针头停留10s拔针,观察组根据剂量设置停留时间后拔针。观察各组针尖残留液量。结果≤10U剂量的两组,拔针后针尖残留液量无统计学意义;11~30U剂量的两组,观察组拔针后针尖残留液量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得时笔皮下注射胰岛素时,随着剂量的增加,停留时间应相应延长。  相似文献   

4.
应用诺和笔注射胰岛素后针头停留时间的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皮下注射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方法,而注射剂量的准确性是保证疗效的前提。现临床上多使用诺和笔进行胰岛素注射,但在拔出针头时,常有药液从针头上滴出。2004年2月-2004年3月,本科对使用诺和笔注射胰岛素时针头在注射部位停留时间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诺和特充笔注射胰岛素后针头停留时间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古今颖  邹瑞洁 《天津护理》2006,14(4):224-224
应用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方法,为了使胰岛素注射更加准确、无痛、简单、方便,现临床上多使用诺和特充笔配以8mm×30G的针头进行皮下注射来完成。按照使用说明,注射后针头应留在皮下6s或10s以上,并继续按住推键直至针头完全拔出,  相似文献   

6.
2007年7月~9月,我们对41例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治疗,设置了注射胰岛素后针头在局部停留时间分别为10s、15s,观察针头停留时间对药物溢出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诺和笔、诺和锐30特充笔(简称诺和特充笔)、优伴笔、得时笔注射胰岛素后针头滴液现象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随机选择住院病人40例,分别使用诺和笔、诺和锐30特充笔选用、优伴笔、得时笔,在上臂外侧皮下注射胰岛素,统一使用5mm×31G的BD针头。采用不同的注射后针头停留时间,观察各种笔的针头滴液率。结果每种注射笔的针头滴液率均随着针头停留时间的延长而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的针头停留时间,4种注射笔的针头滴液率有区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后针头在皮下停留时间越长,针头滴液率越低;每种注射笔有各自的最佳停留时间;使用诺和系列注射笔时,最好选用相应的诺和针头。  相似文献   

8.
目的2型糖尿病合并胃轻瘫的患者,胃排空时间延长,使胰岛素发挥作用与胃排空时间不相符,易造成低血糖的发生,掌握胃排空时间可调整胰岛素注射时间,确保胰岛素发挥有效的作用。方法用超声胃液体排空功能分别检测第15 min、30 min、45 min、60 min、75 min、90 min各时相的胃排空率。以60 min胃排空率为标准,胃排空率〉90%为正常,胃排空率〈90%为胃排空延缓。然后检测餐前及餐后2 h、3 h、4 h血糖,按胃排空延迟时间及餐后血糖值确定推迟注射胰岛素的时间。结果餐前不同时间注射胰岛素对餐后血糖作用不同,以餐前10 min注射胰岛素时对餐后各时段血糖影响最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血糖变化曲线调整胰岛素的注射时间,使胰岛素的给予时间与碳水化合物吸收相配合,从而避免发生低血糖,确保胰岛素发挥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MSII)与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CSII)对2型糖尿病病人的效果。方法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60例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成2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MSII与CSII两种注射方法,并进行动态电脑血糖监测,测凌晨2点和三餐前后血糖,比较血糖达标时间和低血糖发生率。结果血糖达标时间MSII组为(10.6±4.4)d,CSII组为(4.6±1.3)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血糖发生率MSII组为30.0%,CSII组为1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低血糖多发生在凌晨0点到2点。结论MSII与CSII这两种注射方法均能获得良好的血糖控制,但CSII血糖达标时间更短,低血糖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0.
张蕾  刘军  张莉萍  赵振华  丁和远 《护理研究》2015,(10):1185-118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病人胰岛素注射意愿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注射技能相关性,为开展胰岛素注射技能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0例2型糖尿病病人,进行规范化胰岛素注射技能教育,测量病人住院及出院3个月后的HbA1c,采用胰岛素注射技能评价表对病人出院时及出院后3个月的胰岛素注射技能进行评分。[结果]以四分位法将200例2型糖尿病病人按出院3个月后继续注射胰岛素意愿分为4组,Q4组(9.0分及以上)的病人占40.0%;出院时及出院3个月后的HbA1c差值比较,Q2组、Q4组与Q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3组与Q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时及出院3个月后的胰岛素注射技能得分差值比较,4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病人出院时胰岛素注射技能得分与继续使用胰岛素注射意愿呈负相关(r=-0.595,P0.01),病人出院3个月后胰岛素注射技能得分与继续使用胰岛素注射意愿呈正相关(r=0.233,P0.01),病人出院时及出院3个月后的胰岛素注射技能得分差值与继续使用胰岛素注射意愿呈正相关(r=0.846,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病人出院时及出院3个月后的胰岛素注射技能得分差值是影响2型糖尿病病人继续使用胰岛素注射意愿的一个独立因素。[结论]病人出院3个月后继续使用胰岛素注射意愿并不高,糖尿病专科护士在为病人制定并实施技能教育时可以充分考虑到相关影响因素,从而制定更为有效的教育手段,以提高2型糖尿病病人胰岛素治疗的意愿。  相似文献   

11.
12.
蔡迎九 《临床医学》2006,26(5):15-17
目的通过研究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速效人胰岛素类似物(诺和锐)对2型糖尿病病人围手术期血糖的控制情况,探讨糖尿病病人围手术期最佳的血糖控制方法及药物。方法选择60例住院手术的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血糖均〉20mmol/L,按照自愿的原则分为两组,A组采用诺和锐CSII治疗,B组采用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MSII),观察每组病人治疗前后及两组间治疗后各项临床指标变化。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血糖都明显下降(P〈0.01),诺和锐CSII组餐后2h血糖明显低于MSII组(P〈0.01),术中血糖明显低于MSII组(P〈0.01),胰岛素用量也少于MSII组(P〈0.01)。诺和锐CSII组达到血糖良好指标的时间及平均术前住院天数也少于后者(P〈0.01)。低血糖发生也较少。结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诺和锐能迅速、有效、安全、平稳地控制全天血糖,明显优于传统皮下多次注射胰岛素,是2型糖尿病病人围手术期控制血糖强化治疗的首选方案及药物。  相似文献   

13.
巫海娣  崔焱  胡艳  王洁  娄青林  莫永珍 《护理研究》2013,27(22):2344-2347
[目的]探讨动机访谈技术对2型糖尿病病人胰岛素笔注射行为改变的影响。[方法]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糖尿病防治中心住院的使用胰岛素笔注射治疗的2型糖尿病病人6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系统的糖尿病相关知识及技能的教育,研究组在教育的基础上使用动机性访谈技术进行干预。通过在干预前(基线)、1个月、3个月时使用问卷调查和现场评价的方式评价干预效果。[结果]两组的胰岛素注射知识、技能及自我效能均显著改善,且研究组除胰岛素注射知识外胰岛素注射技能及自我效能评价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胰岛素注射技能及自我效能改善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现有教育模式相比,动机性访谈技术更能提高使用胰岛素笔病人的注射技能,并对认知行为转变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口老龄化加剧,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二者共同的病理基础为胰岛素抵抗,即胰岛素敏感性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口服药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1天1次地特胰岛素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使用2种或2种以上口服药物治疗至少3个月,每种药物剂量达到最大剂量的一半时,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仍大于7.0%的2型糖尿病患者30例,保持原有口服药方案不变,加用每天睡前1次地特胰岛素注射,起始剂量每天0.2U/kg,然后根据2~3次平均空腹血糖(FPG)值每周调整一次地特胰岛素剂量,直至FPG达到4.4~6.1mmol/L。治疗期为12周,观察治疗前后FPG、HbA1c、体质量的变化及低血糖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HbA1c下降2.6%,FPG下降4.4mmol/L,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体质量较治疗前增加0.6k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出现1例轻度低血糖,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口服药物治疗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1天1次地特胰岛素治疗,不仅能够有效降低血糖,而且低血糖发生风险小、体质量增加少。  相似文献   

16.
乔炎  王爱玲 《护理研究》2008,22(3):696-69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口老龄化加剧,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二者共同的病理基础为胰岛素抵抗,即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是多种疾病,如2型糖尿病、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的共同发病基础,也是其发病的中心环节,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对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探讨了不同运动量对肥胖症及2型糖尿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注射技术与2型糖尿病治疗之间的关系。、方法将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通过胰岛素注射技术培训后自行注射。干预组患者接受规范、科学的胰岛素注射技术培训,治疗1年后比较两组血糖代谢指标及由胰岛素注射引起的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空腹血糖指标高于干预组(t=1.851,P〈0.05),出现的相关并发症状较干预组严重,对治疗的满意度低于干预组,疼痛感高于干预组。结论注射技术对于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