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胸微创封堵术在房间隔缺损(ASD)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并与传统的外科体外循环下心内修补术进行对比。方法将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入住该院的236例ASD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n=109)给予外科体外循环修补术,观察组(n=127)给予经胸微创封堵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ICU住院时间、使用呼吸机时间、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及VAS评分、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前后心脏功能指标变化。结果(1)观察组手术时间、入住ICU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后气管插管时间、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但输血量、引流量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手术成功率稍大于对照组(P>0.05);(2)两组治疗前后各心脏功能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胸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临床效果显著,对患者创伤小,操作简便,明显优于传统外科体外循环下心内修补术,应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的疗效。方法:将接受治疗的小儿室间隔缺损患儿65例纳入到本次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小儿室间隔缺损患儿分为两组,分别为封堵术组33例和传统组32例。传统组采用体外循环直视修补手术;封堵术组采用微创经胸微创封堵术。就两组患儿手术全程时间、输血量、术后住院的时间、住院费用和手术成功率、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0%,但封堵术组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封堵术组患儿手术全程时间、输血量、术后住院的时间、住院费用均少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循环直视修补手术和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的疗效确切,但相对来说,经胸微创封堵术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失血和并发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减轻医疗费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宋冀东  闫继东 《重庆医学》2015,(23):3221-3223
目的:比较外科开胸修补和介入治疗两种方法治疗儿童膜周部先天性室间隔缺损的疗效。方法收集室间隔缺损(VSD)患儿384例,行外科开胸修补202例(开胸组),行介入封堵182例(介入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成功率、术中及术后输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恢复时间、术后 ICU 监护时间、体外循环(CPB)时间、心包引流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结果介入组无需输血、ICU 监护、心包引流、机械通气等。而开胸组输血量为(372.45±200.88)mL,术后 ICU 监护时间为(3.21±2.17)d,CPB 时间为(71.09±34.92)min,心包引流时间为(3.52±1.22)d,机械通气时间为(67.09±43.83)min。两组在手术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上,介入组的时间明显少于开胸组(P <0.05)。介入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胸组(P <0.05)。结论在相同的适应证情况下,介入治疗更有利于患儿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4.
房间隔缺损三种治疗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祁长敏  高虹 《四川医学》2009,30(6):844-846
目的总结和比较房间隔缺损三种现代治疗方法:经导管介入封堵术、非体外循环下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和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修补术。方法2007年9月-2008年7月我院采用内科经导管介入封堵、非体外循环下微创封堵和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治疗房间隔缺损共103例,术前和术后随访时进行检查对比。结果内科经导管介入封堵术共37例,35例封堵成功,2例封堵失败。非体外循环下微创封堵术15例,15例均封堵成功。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修补术51例,51例均获成功。结论封堵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治疗方法,导管介入封堵术适用于缺损典型的、边缘完整的患者。非体外循环微创封堵术适用于缺损大的、边缘缺失和肺动脉高压体外循环风险高的患者,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修补术适用于房间隔缺损有合并畸形的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外科修补术与介入封堵术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疗效。方法将2008年3月-2011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80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n=97)与对照组(n=83),观察组患者接受外科修补术,对照组患者接受介入封堵术。所有患者在治疗结束后接受为期12个月的随访,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①观察组手术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科修补术与介入封堵术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各有其特点,外科修补术手术成功率较高,介入封堵术的术后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并且较少发生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罗列 《赣南医学院学报》2022,42(2):164-166+186
目的:对比分析经胸封堵术与经皮封堵术在治疗房间隔缺损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诊断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并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患者63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经胸封堵组(食道超声引导下经胸小切口房间隔缺损封堵术,n=30)和经皮封堵组(食道超声引导下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n=33)。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VAS评分等指标。结果:经皮封堵组平均手术时间短于经胸封堵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封堵组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经胸封堵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封堵组在术后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分值低于经胸封堵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胸封堵组术后并发症共7例,经皮封堵组术后并发症共2例,经胸封堵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经皮封堵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房间隔封堵术对比经胸房间隔封堵术在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其创伤更小,瘢痕更加隐蔽,呼吸系统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治疗中3种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至2015年我院收治的 ASD 患者,A 组为经导管封堵术,B 组为经胸微创封堵术,C 组为胸骨正中切口修补术。结果:三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残余分流以及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相比 B 组与 C 组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 B 组与 C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3种手术方式均能够有效治疗 ASD,而经导管封堵术相比其他两种术式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干下型室间隔缺损(VSD)直径大小对手术疗效的影响,对比分析经胸微创封堵与体外循环治疗不同直径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8年8月至2016年8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心胸外一科收治的63例缺损直径在3~10 mm的先天性干下型VSD 2~6岁患儿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35例,女性28例.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体外组和微创组,再依据直径大小差异各分为两组,经胸微创封堵治疗34例,男女比例为19/15,其中直径3~5 mm 13例,>5 mm 21例;正中切口体外循环治疗29例,男女比例为16/13,其中直径在3~5 mm 11例,>5 mm 18例.分别对其手术成功率、术中术后情况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体外组手术时间、输血总量、机械通气时间、术后重症监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较微创组长,两种手术方式总体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损直径在3~5 mm时,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损直径在5~10 mm时,体外组手术成功率为100.00%,明显高于微创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手术失败患者的缺损直径均在8~10 mm.两种手术治疗方式的手术时间、输血总量、机械通气时间、术后重症监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成功率均不受缺损直径大小的影响(P>0.05).两种手术治疗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术后早期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总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体外组的总体发生率为5.75%,高于微创组的1.67%.两种手术治疗方式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不受缺损直径大小的影响(P>0.05).结论 VSD缺损直径大小对不同手术治疗方式的成功率有影响.体外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较微创组高,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不受缺损直径大小影响;微创组较体外组术中优势明显.缺损直径较小选择微创封堵优势明显,缺损直径越大选择体外循环手术治疗优势越明显.  相似文献   

9.
室间隔缺损(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VSD)是先天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的病种之一,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有在体外循环辅助下行室缺修补术( VSD re-pair,VSDR)或经导管行介入封堵治疗[1]。近年来非体外循环下经食管超声(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引导右心室穿刺封堵术治疗VSD已在多家心脏中心应用[2-3]。经胸微创VSD封堵术在心脏跳动下进行,毋需体外循环,避免了传统VSDR带来的创伤及介入手术带来的放射性损伤等问题[4]。作者分析了2012年10月至2014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经胸微创VSD封堵术的118例VSD患儿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进行对比.方法 经超声心动图和临床表现诊断为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患者,其中采用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者23例,采用传统外科手术治疗者19例,进行年龄、性别、体重、NYHA心功能分级、住院天数、手术时间、ICU住院时间、输血量、引流量、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结果 两组的年龄、性别、体重、心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比较住院天数、手术时间、ICU住院时间更短,输血量、引流量更少,但是并发症发生率更高.结论 经胸微创封堵术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是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的理想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