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从不同时间点比较几种不同的应激方法建立焦虑大鼠模型的生物学特点,为寻找最合适的造模方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7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空瓶应激组、慢性情绪应激(CES)组、束缚应激3 h组、束缚应激6 h组,分别进行造模,于实验第7 d、14 d、21 d分别采用高架十字迷宫和场景恐惧测试测定大鼠的焦虑样行为,旷场测试考察大鼠的焦虑或抑郁样行为,强迫游泳实验测定大鼠的抑郁样行为,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5-HT、DA含量。结果:焦虑样行为学测试结果表明,第14 d起,空瓶应激组、CES组、束缚应激6 h组大鼠开始产生焦虑样行为,此后焦虑样行为愈发明显,强迫游泳实验结果表明,束缚6 h组大鼠的不动时间于第7 d起即显著增加(P<0.05)。同时,与正常大鼠比较,空瓶应激组和CES组大鼠海马5-HT、DA含量于第14 d开始显著上升(P<0.05或P<0.01)。结论:在上述几种焦虑模型中,束缚应激3 h焦虑样行为不明显;束缚应激6 h可能由于应激时间过长,表现出抑郁样行为。空瓶应激和CES能成功建立焦虑大鼠模型,且其焦虑行为表征有一定差异,可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选择对应的模型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文拉法辛对慢性束缚应激大鼠焦虑和抑郁样行为的影响。方法 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文拉法辛组,每组12只。除对照组外,其余两组大鼠均给予21 d的慢性束缚应激,于每天同一时间段束缚6 h,文拉法辛组在造模同时灌胃给药(6. 75 mg/kg),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蒸馏水。采用高架十字迷宫和场景恐惧测试大鼠的焦虑行为,旷场和强迫游泳实验检测大鼠的抑郁行为,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组织形态变化,HPLCECD法检测海马单胺递质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的含量,ELISA法检测血浆HPA轴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酮(CORT)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焦虑和抑郁样行为明显(P0. 01),海马组织存在神经元缺失、排列紊乱、部分胞体呈空泡状等病理现象,5-HT、NE、DA含量均明显下调(P0. 05),血浆CRH、ACTH、CORT水平显著升高(P0. 01);经文拉法辛治疗后,大鼠焦虑及抑郁样均有较明显的缓解(P0. 05),海马神经元损伤减轻,5-HT、NE、DA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P0. 05),血浆CRH、ACTH、CORT水平下降(P0. 05)。结论文拉法辛能明显改善慢性束缚应激大鼠焦虑和抑郁样行为,缓解海马神经元损伤,其作用可能与上调脑内单胺神经递质含量,抑制体内HPA轴过度亢进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海马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改变在产前应激(PS)子代大鼠抑郁和焦虑样行为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大鼠产 前束缚应激建立抑郁模型,将体质量240~260 g的Sprague-Dawley雌鼠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于孕期不做任何处理,产前束缚应 激组于孕14~20 d给予束缚应激,3次/d,45 min/次。1月龄子代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产前应激组进行实验研究。采用旷 场实验(OFT)和强迫游泳实验(FST)评价各组大鼠的抑郁和焦虑样行为,通过Western blot 测定各组大鼠海马区Wnt1、Gsk-3β, β-catenin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产前应激组子代大鼠在旷场实验中的穿越中央格次数明显减少(P<0.01),中央格 停留时间显著减少(P<0.05),在强迫游泳实验中不动时间明显延长(P<0.01),表现出明显的焦虑和抑郁样行为。PS使大鼠子代 海马Gsk-3β表达显著增加(P<0.01),使β-catenin和Wnt1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产前应激导致Wnt/β-catenin信号系统功 能改变,可能引起子代大鼠抑郁和焦虑样行为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突触性蛋白表达的影响,明确其治疗机制。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氟西汀组,除对照组外,各组均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UMS)建立抑郁动物模型。电针组于每日应激前选取百会、印堂两穴进行电针治疗,每天1次;氟西汀组于造模前通过灌胃给予阳性药氟西汀水溶液,剂量为10 mg/kg,持续21 d。于应激造模后7、14、21 d分别采用旷场测试和强迫游泳实验评价大鼠的抑郁样行为,Golgi染色观察海马突触结构的病理特点,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SYN、PSD-95、CREB、BDNF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模型组大鼠7 d时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显著增加(P<0.05),14 d时旷场自主活动评分显著下降(P<0.05),抑郁样行为明显,海马突触结构损伤,突触可塑性蛋白SYN、PSD-95、CREB、BDNF表达均显著下调(P<0.01);经电针治疗后,大鼠抑郁样行为得以明显改善(P<0.01),树突棘形态及数量趋于正常,SYN、PSD-95、CREB、BDNF表达均明显回升(P<0.01)。结论:电针能显著改善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其机制与改善突触结构,上调突触可塑性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依据应激理论并结合现代实验动物学,复制相应的抑郁症动物模型并对该方法进行系统评价。方法利用慢性不可预见的应激制作抑郁模型,观察动物的体质量变化,采用Open-Field实验、糖水消耗实验及强迫游泳实验测试大鼠行为,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浆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T)及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和多巴胺(DA)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增加量、糖水消耗量、水平运动格数及垂直运动次数、5-HT和DA的含量均显著低于空白组,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及ACTH,CORT含量显著高于空白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或P0.01)。结论慢性不可预见的应激可以造成大鼠抑郁模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束缚时长的慢性束缚应激对雌雄SD大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为慢性束缚应激模型中实验动物性别和实验时长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SD大鼠(雌雄各半)每天束缚10 h和14 h,连续束缚28 d建立慢性束缚应激模型。采用体重监测、糖水偏爱实验、自主活动实验、新奇事物实验等实验方法,观察不同束缚时长的慢性束缚应激对雌雄SD大鼠所致的抑郁样行为。结果 14 h/28 d CRS组雌雄大鼠的运动时间和中央区活动时间减少、糖水偏爱指数降低、对新奇事物探索潜伏期增多、探索时间和次数减少,这些实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而10 h/28 d CRS组雌雄大鼠与对照组相比以上实验结果仅个别指标有显著性差异。在雌雄鼠比较中,14 h/28 d CRS雄性组的糖水偏爱指数显著减少,对应的雌性大鼠却未显著减少。10 h/28 d CRS雄性组在中央区运动时间比对照组少、对新事物探索潜伏期明显延长、探索时间缩短,而对应雌性大鼠无显著性差异。结论14 h/28 d CRS雌雄鼠在糖水偏爱实验、自主活动实验、新奇事物实验均显著表现出抑郁样行为。而10 h/28 d CRS仅雄性组表现出一定的抑郁样行为的趋势。慢性束缚应激更易致雄性大鼠产生抑郁样行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焦虑性抑郁模型大鼠海马、杏仁核、前额叶皮质内单胺递质的含量变化及脑内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趋势,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溶媒对照组、焦虑模型组、抑郁模型组、焦虑性抑郁模型组,每组12只。采用慢性束缚应激联合皮质酮注射的方法建立焦虑性抑郁大鼠模型,造模时间为21 d,造模结束后采用高架十字迷宫测试,旷场实验,强迫游泳实验评价大鼠的焦虑和抑郁样行为,HPLC-ECD法检测大鼠海马、杏仁核、前额叶皮质的单胺递质5-HT、NE、DA含量,蛋白印迹法检测大鼠各脑区神经营养因子BDNF、NT-3的含量。结果 焦虑性抑郁模型组大鼠在进入开臂的时间、次数、旷场中自主活动次数均与焦虑组相当,与对照组及抑郁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在强迫游泳中的不动时间显著增加,与对照组及焦虑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同时,与对照组比较,焦虑性抑郁模型组大鼠海马5-HT、杏仁核及前额叶皮质区的5-HT和NE含量均显著下降(P<0.01或P<0.05);此外,与对照组比较,焦虑性抑郁模型组大鼠各脑区BDNF、NT-3含量显著下降(P<0.01或P<0.05),同时与焦虑组比较,BDNF含量显著下降(P<0.05)。结论 焦虑性抑郁模型组大鼠具有显著的焦虑及抑郁样行为,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脑内海马、杏仁核、前额叶皮质区域的单胺递质含量降低及神经营养因子BDNF、NT-3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复方柴金解郁片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HPA轴及海马单胺神经递质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抗抑郁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模型组、氟西汀组(5.4 mg/kg)、复方柴金解郁片高、中、低剂量组(2.74、1.37、0.68 g/kg),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建立抑郁模型,于造模同时给药,连续28 d.采用蔗糖偏好实验和旷场测试检测大鼠的抑郁样行为,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病理结果变化,ELISA法检测大鼠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酮(CORT),以及海马5-羟色胺(5-HT)、5-羟吲哚乙酸(5-HIAA)、去甲肾上腺素(NA)、多巴胺(DA)的含量.结果 与抑郁模型组比较,复方柴金解郁片组大鼠蔗糖偏嗜度及活动次数均显著提高,学习记忆能力提升,海马病理损伤情况得到缓解,血浆CRH、ACTH、CORT含量下降,海马组织内5-HT、NA、DA含量上升,5-HIAA含量下降(P<0.05).结论 复方柴金解郁片能显著改善模型大鼠情绪和学习记忆功能、缓解海马组织损伤,其作用可能与抑制HPA轴亢进、增加脑内单胺递质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卵巢切除联合束缚应激对小鼠抑郁样行为的诱导是否有协同作用,小鼠抑郁样行为是否伴随海马齿状回颗粒下区(SGZ)神经前体细胞状态的变化.方法 C57B/L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单纯卵巢切除组,单纯束缚应激组,卵巢切除联合束缚应激组,假手术组.束缚应激21 d后,通过旷场实验、蔗糖偏好实验、强迫游泳实验检测小鼠抑郁样行为反应.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SGZ区Ki67及DCX表达,并做细胞计数.结果 卵巢切除联合束缚应激21d后体质量为(18.70±0.25)g,和假手术组[(20.96±0.24)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卵巢切除联合束缚应激21 d后,强迫游泳时间延长至(165.60±9.60)s,和假手术组[(140.28± 12.30)s]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可见探索行为减少,蔗糖偏好率下降,单独卵巢切除或束缚应激对小鼠抑郁样行为影响相对较小.卵巢切除联合束缚应激导致小鼠SGZ区Ki67阳性细胞数为8.6± 2.4/section,DCX阳性细胞数为4.2±1.4/section,和假手术组[Ki67为(16.7±2.5/section);DCX为(12.6±2.3/section)]比较,明显减少(P<0.05).结论 雌激素水平低下联合束缚应激对抑郁发病有协同作用,并抑制海马SGZ区神经前体细胞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焦虑抑郁共病动物模型,为焦虑抑郁共病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及治疗方法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西酞普兰组。采用慢性束缚加孤养方法建模,模型组和西酞普兰组每日束缚4 h(10:00-14:00),连续进行35 d,单笼饲养。造模14d后,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西酞普兰组给予西酞普兰10 mg/kg,腹腔注射,注射剂量为0.1 ml/10 g,给药时间为21 d。应用糖水偏爱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评价模型抑郁症状的转化效度,应用空场实验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评价模型焦虑症状的转化效度,同时观察西酞普兰对焦虑抑郁模型行为学改善作用。结果 糖水偏爱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结果显示,慢性束缚模型组糖水偏爱指数明显下降,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明显延长,与正常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1)。空场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在中央区停留时间和运动路程明显减少,与正常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西酞普兰增加模型小鼠的中央区时间及中央区运动路程(P<0.05,P<0.05)。高架十字迷宫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组动物进入开臂次数比例及时间比例下降,与正常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5)。西酞普兰未能逆转这种行为学改变。结论 慢性束缚应激模型表现为焦虑抑郁共病,转化效度稳定,可作为焦虑抑郁共病动物模型,用于焦虑抑郁共病生物学机制及其治疗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焦虑抑郁共病动物模型, 为焦虑抑郁共病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及治疗方法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西酞普兰组。采用慢性束缚加孤养方法建模, 模型组和西酞普兰组每日束缚4 h(10:00~14:00), 连续进行35 d, 单笼饲养。造模14 d后, 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 西酞普兰组给予西酞普兰10 mg/kg, 腹腔注射, 注射剂量为0.1 mL/10 g, 给药时间为21 d。应用糖水偏爱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评价模型抑郁症状的转化效度, 应用空场实验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评价模型焦虑症状的转化效度, 同时观察西酞普兰对焦虑抑郁模型行为学改善作用。结果 糖水偏爱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结果显示, 慢性束缚模型组糖水偏爱指数明显下降, 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明显延长, 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 P<0.01)。空场实验结果显示, 模型组小鼠在中央区停留时间和运动路程明显减少, 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 P<0.05)。西酞普兰增加模型小鼠的中央区时间及中央区运动路程(P<0.05, P<0.05)。高架十字迷宫实验结果显示, 模型组动物进入开臂次数比例及时间比例下降, 与正常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P<0.05)。西酞普兰未能逆转这种行为学改变。结论 慢性束缚应激模型表现为焦虑抑郁共病, 转化效度稳定, 可作为焦虑抑郁共病动物模型, 用于焦虑抑郁共病生物学机制及其治疗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足底电击应激时程对大鼠高架十字迷宫及开场实验焦虑样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成年雄性SD大鼠按照体重分层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足底电击组,每组12只。足底电击组予以不可逃避性足底电击(0.8 m A,电击10 s,休息20 s,共5 min,1次/d)结合孤养建立大鼠焦虑模型。分别在足底电击7 d及14 d后测高架十字迷宫和开场实验,评估大鼠的焦虑行为。结果 7 d及14 d足底电击后,足底电击组焦虑样行为增加,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1),入臂总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运动活性降低。开场实验足底电击组进入中心区次数及中心区逗留时间低于对照组(P0.01),运动总距离、直立次数及理毛次数足底电击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运动探索活性降低。比较7天及14天足底电击组行为学结果,可见随着造模天数的增加,大鼠闭臂时间比及闭臂次数比呈现下降趋势(P0.05),焦虑程度降低。开场实验运动总距离、直立次数及理毛次数14 d低于7d,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提示大鼠运动探索行为进一步减少,自我关注度降低,抑郁样行为增加。结论不同时程的足底电击应激导致大鼠焦虑样行为,影响大鼠运动探索活性。随着造模天数的增加,大鼠行为可能从焦虑样向抑郁样改变。足底电击应激焦虑模型造模时程的选择7 d优于14 d。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新型序贯应激法建立焦虑样胃高敏感性大鼠模型。方法 将新生大鼠幼仔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模型组,每组13只。出生后第2天起序贯采用胃刺激法、母婴分离法和束缚应激法制作焦虑样胃高敏感性模型。于第8周开始采用高架十字迷宫试验(EPM)、旷场试验(OF)、腹肌回缩试验(AWR)、肌电图试验(EMG)和胃排空试验(GET)等评价模型成功与否。结果EPM和OF实验提示模型组大鼠较对照组表现出明显的焦虑样行为,AWR和EMG实验显示模型组大鼠对胃扩张刺激的敏感性亦显著升高(P<0.05,P<0.01),但两组在体重变化和胃黏膜炎症反应方面差异无显著性,符合胃敏感性增高为主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特点。结论 应用新型序贯应激法可成功建立焦虑样胃高敏感性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慢性束缚模型对小鼠社交行为的影响,为应激抑郁模型的社会行为学评价方法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采用慢性束缚加孤养方法建立应激抑郁模型,模型组每日束缚4 h(10:00-14:00),连续进行35 d,单笼饲养。应用糖水偏爱测试确定模型成功,应用社会趋避实验评价应激抑郁模型对小鼠社交行为的影响。结果 糖水偏爱实验结果显示,慢性束缚组糖水偏爱指数明显下降,与正常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社会趋避实验结果显示,正常组对刺激鼠笼的嗅闻时间及频次多于空鼠笼,并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慢性束缚组对刺激鼠笼和空鼠笼的嗅闻时间及频次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慢性束缚组嗅闻刺激鼠笼时间及频次明显少于正常组,二者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慢性束缚组动物第一次嗅闻刺激鼠笼的潜伏期明显比正常组长,二者相比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慢性束缚组对刺激鼠笼的偏好指数明显小于正常组,二者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慢性束缚应激小鼠社交回避的行为学表现,为应激所致抑郁模型社会行为学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慢性束缚应激对Wistar、SD两种品系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为应激模型中实验动物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对两种品系大鼠(Wistar、SD)采用每天束缚10小时束缚28天建立慢性应激模型。采用物体认知新物体识别实验和Morris水迷宫空间学习、工作记忆行为学检测方法,观察束缚应激对两种品系实验动物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结果 束缚28天后,物体识别实验中,Wistar、SD模型组的辨别指数(discrimination index,DI)均低于对照组,但只有SD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水迷宫空间学习阶段,SD模型组潜伏期高于对照组,第5天出现显著差异(P<0.05),而Wistar模型组与对照组间的潜伏期没有差异;水迷宫工作记忆阶段,SD大鼠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潜伏期显著增加(P<0.05),Wistar模型大鼠的潜伏期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新物体识别实验和水迷宫实验,这两种反应动物不同学习记忆能力的行为学实验结果都表明,慢性束缚应激(10 h,28 d)对S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损伤较Wistar大鼠明显。 因此,在Wistar和SD 两种实验品系大鼠中,SD大鼠可能更适合作为慢性应激所致学习记忆损伤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