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拟从情绪调节策略角度入手,探讨情绪调节效能感对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影响。研究以年龄15~18岁(M=16.42,SD=1.08)之间的757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考试焦虑量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以及情绪调节策略量表,探讨了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情绪调节策略(认知重评、表达抑制)与考试焦虑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中学生考试焦虑与表达积极情绪自我效能感和管理消极情绪自我效能感之间呈显著负相关,与认知重评策略使用频率之间呈显著负相关;中学生认知重评策略使用频率与表达积极情绪自我效能感和管理消极情绪自我效能感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中学生表达抑制策略使用频率与表达积极情绪自我效能感呈显著负相关,与管理消极情绪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中学生认知重评策略在管理消极情绪自我效能感与考试焦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贵州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基本情况以及负面身体自我在情绪调节策略和社交焦虑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使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1804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GROSS情绪调节策略量表(EPQ)、负面身体自我量表(NPSS)以及社会交往焦虑量表(SIAS)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 22.0及AMOS进行数据分析。结果:①有45.7%(802名)大学生存在明显的社交焦虑问题;②情绪调节策略的表达抑制和认知重评策略均与社交焦虑呈显著正相关(r表达抑制-社交焦虑=0.18,r认知重评-社交焦虑=0.08,P0.01),个体的负面身体自我与表达抑制呈显著正相关(r=0.18,P0.01),但与认知重评相关不显著;③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发现,负面身体自我在表达抑制与社交焦虑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直接效应值为0.16,间接效应为0.0735,中介效应量为0.32。结论:负面身体自我在情绪的表达抑制和社交焦虑水平中起中介的作用;可基于个体情绪调节策略以及对自我身体的认识特点出发进行干预以降低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情绪调节策略的角度入手,探讨无聊倾向对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方法:选取567名16-26岁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情绪调节策略量表、大学生无聊倾向问卷、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进行测量。结果:认知重评策略在单调性与情绪低落、成就感低之间起中介作用;认知重评策略在孤独感与行为不当、成就感低之间起中介作用;认知重评策略在自控力与成就感低之间起中介作用。结论:情绪调节策略使用频率在大学生无聊倾向和学习倦怠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情绪表达灵活性对正念和情绪调节策略使用频率的调节效应。方法:选取222名大学生被试,采用正念注意觉知量表(MAAS)、斯坦福情绪调节量表(ERQ)、情绪表达灵活性量表分别测试正念注意觉知水平、情绪调节策略(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使用频率和情绪表达灵活性水平。结果:情绪表达灵活性得分与正念水平呈正相关(r=0.363,P0.01),与认知重评呈负相关(r=-0.214,P0.01),情绪表达灵活性可以调节正念与认知重评的关系(β=-0.131,P=0.006),对于低情绪表达灵活性组,正念水平可以对认知重评策略使用频率有正向预测作用(β=0.1483,P=0.0049);但对于高情绪表达灵活组,正念水平对认知重评策略使用频率无预测作用(β=0.001,P0.05);情绪表达灵活性在正念水平与表达抑制关系中同样存在调节效应。对于低情绪表达灵活性组,正念水平可以对表达抑制策略使用频率有正向预测作用(β=0.12,P0.01);但对于高情绪表达灵活组,正念水平对表达抑制策略使用频率无预测作用(β=-0.02,P0.05)。结论:对于低情绪表达灵活性个体,可以用提高其正念水平的方法来提高其使用认知重评及表达抑制的情绪调节策略。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探索情绪调节策略对工作家庭关系的影响,及正负性情绪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自陈式问卷调查的方法,以已婚全职员工作为研究对象,最终获得有效数据239份.结果:认知重评的情绪调节策略与工作家庭双向冲突负相关、与工作家庭双向促进正相关;表达抑制的情绪调节策略与工作家庭双向冲突正相关、与工作家庭双向促进负相关;负性情绪在认知重评与工作家庭双向冲突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正性情绪在认知重评与工作家庭双向促进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认知重评策略能够通过改善个体的情绪,促进工作家庭间的平衡,而表达抑制非但无法帮助个体处理好工作家庭关系,反而会破坏工作家庭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自我控制在自尊与青少年攻击性关系中的链式中介效应。方法:分层抽样选取634名中学生,采用攻击性问卷(BPAQ)、罗森伯格自尊量表(RSES)、青少年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RESE)和自我控制双系统量表(DMSC-S)分别测试被试的攻击性、自尊、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自我控制水平。结果:青少年BPAQ得分与RSES、RESE和DMSC-S得分均存在负相关(r=-0.21~-0.45,P0.001);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自我控制是自尊与青少年攻击性之间的中介变量(95%CI:-0.49~-0.20,-0.45~-0.17),效应估计值分别为-0.33和-0.29,且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自我控制在自尊与青少年攻击性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95%CI:-0.29~-0.1),效应估计值为-0.19。结论:链式中介模型能较好解释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自我控制在自尊与青少年攻击性之间所起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社交焦虑对手机成瘾的影响以及认知失败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二者关系中所起的作用。方法:使用交往焦虑量表、认知失败量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手机成瘾指数量表对83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社交焦虑与认知失败、手机成瘾两两之间显著正相关,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社交焦虑、认知失败、手机成瘾显著负相关;②社交焦虑不仅直接影响大学生手机成瘾水平,还通过认知失败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大学生手机成瘾水平;③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调节该中介效应的前半路径,相较于高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大学生,认知失败的中介效应对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大学生作用更强。结论:认知失败是社交焦虑诱发大学生手机成瘾的重要桥梁;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是社交焦虑影响大学生认知失败进而导致手机成瘾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家庭无效环境与青少年自伤之间的中介和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青少年自我伤害问卷、家庭无效环境问卷、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对2800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中筛选出1066名有自伤行为的青少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家庭无效环境与青少年自伤水平显著正相关;(2)管理消极情绪自我效能感在家庭无效环境与青少年自伤中起中介作用;(3)表达积极情绪自我效能对管理消极情绪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结论:在家庭无效环境与青少年自伤的关系中,管理消极情绪自我效能感起中介作用,而表达积极情绪自我效能感调节着这种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初中生学校适应与亲子关系、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初中生学校适应问卷、家庭适应与亲合评价量表、亲子冲突量表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对1293名初一和初二学生集体施测,用SPSS11.5和AMOS18.0对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亲子亲合、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学校适应显著正相关,亲子冲突频率和亲子冲突强度与学校适应呈显著负相关。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分别在亲子亲合、亲子冲突(频率和强度)与学校适应的关系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改善亲子关系,提升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能有效地促进初中生的学校适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情感虐待与儿童抑郁症状之间的关系,以及情绪调节策略(包括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来自北京市六所小学的1313名五、六年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①情感虐待能直接预测儿童的抑郁症状;②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在情感虐待与儿童抑郁症状之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情感虐待通过减少儿童的认知重评策略和增加表达抑制策略两种途径,间接增加其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情绪调节策略(表达抑制和认知重评)在压力性生活事件与工读生病理性网络使用(PIU)之间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压力性生活事件量表、情绪调节策略问卷和病理性网络使用量表对555名工读生进行测量。结果:1压力性生活事件、表达抑制与工读生PIU呈显著正相关,认知重评与工读生PIU呈显著负相关。2表达抑制会增强压力性生活事件对工读生PIU的风险效应;认知重评能够缓冲压力性生活事件对工读生PIU的风险效应。结论:表达抑制和认知重评对压力性生活事件与工读生PIU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同伴依恋与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关系,并检验情绪调节效能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为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同伴依恋量表,情绪调节效能感量表和抑郁量表,对858名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同伴依恋、情绪调节效能感与抑郁相关显著(P0.01);②同伴依恋(B=-0.18,P0.001)、表达积极情绪效能感(B=-0.04,P0.001)、管理消极情绪效能感(B=-0.11,P0.001)可负向预测青少年的抑郁症状;③表达积极情绪效能感和管理消极情绪效能感在同伴依恋影响青少年抑郁中均发挥中介作用。结论:安全的同伴依恋有助于青少年形成积极地情绪调节信念,这对降低青少年的抑郁症状起缓冲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900名13-18岁的青少年群体作为被试,采用斯坦福情绪调节量表中文版,调查了这一阶段个体情绪调节策略使用频率的性别差异。结果发现被试认知重评使用频率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表达抑制策略使用频率的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显著,二者的交互作用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在控制了被试的人格特质和积极消极情绪体验后发现,女性认知重评策略的使用频率显著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青少年社会支持与情绪调节策略使用频率及焦虑水平间的关系。方法:以453名12-19岁青少年为研究对象,用主观感知社会支持问卷,情绪调节量表和儿童焦虑相关障碍筛查表进行测量。结果:情绪调节策略在社会支持和青少年焦虑之间起中介作用:①社会支持水平的提高促进重新评价策略的使用,进而有助于降低个体的焦虑水平;②社会支持水平的提高会抑制表达抑制策略的使用,进而有助于降低个体的焦虑水平。结论:两种情绪调节策略在社会支持与焦虑之间发挥了不同的作用,这一发现有助于为临床研究及干预提供新的思路及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正念与考试焦虑的关系以及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正念与考试焦虑间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五因素正念度量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和考试焦虑量表对370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1正念水平能够负向预测考试焦虑;2正念与表达积极情绪效能感和管理消极情绪效能感均呈显著正相关;3表达积极情绪效能感与管理消极情绪效能感均与考试焦虑呈显著负相关;4管理消极情绪效能感在正念和考试焦虑之间具有中介效应。结论:本研究发现正念无论是直接调节情绪,还是通过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间接调节情绪,都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贫困大学生生活事件与情绪调节的现状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情绪调节量表对190名贫困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生活事件总分略低于2分;②认知重评得分高于表达抑制得分(t=0.252,P0.01);③认知重评与学习压力、受惩罚、丧失、健康适应、其他这5个生活事件维度及生活事件总分呈负相关(r=-0.122,-0.178,-0.213,-0.177,-0.148,-0.198;P0.05或P0.01),表达抑制与生活事件各维度及总分均无显著相关;④认知重评对生活事件的预测为-0.235(P0.01)。结论贫困大学生的生活事件应激状况处于轻度水平;贫困大学生使用认知重评策略的频率高于表达抑制策略;相对于表达抑制,认知重评与生活事件存在更密切的联系;认知重评对生活事件应激强度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影院员工的情绪劳动(表层动作和深层动作)、情绪调节策略(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对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的中介作用;从情绪调节策略作为特质性静态概念的角度,探讨情绪劳动在情绪调节和工作倦怠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方法:以全国44家城市影院的1067名员工为研究对象,采用情绪劳动量表(ELQ)测量个体的表层动作与深层动作、采用情绪调节量表(ERQ)测量个体的表达抑制与认知重评、采用工作压力源量表(OSI-2)测量个体的工作压力情况、采用工作倦怠量表(MBI)测量个体工作倦怠状态、采用工作满意度量表测量个体的工作满意度。选取2个时间点(间隔2个月)进行纵向研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达抑制得分与工作压力得分呈负相关(r=-0.16,P0.01),与工作满意度得分呈正相关(r=0.17,P0.01)。以工作压力得分为预测变量,情绪劳动得分和情绪调节策略得分作为中介变量,工作倦怠得分作为结果变量建立的结构方程模型均拟合良好,认知重评得分在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得分间起纵向中介作用,95%可信区间为(0.01~0.03);表层动作和深层动作得分在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得分间起纵向中介作用,95%可信区间分别为(0.03~0.05)及(0.02~0.05)。结论:情绪劳动机制与情绪调节策略在工作压力和工作结果间起到纵向中介作用。表达抑制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具有积极作用;惯于使用认知重评的员工能够通过更多的深层动作和更少的表层动作导致更好的工作结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父母心理控制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的影响及消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中介作用和惩罚敏感性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父母心理控制量表、认知情绪调节问卷、行为抑制和激活系统量表以及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问卷对583名中学生施测。结果:(1)父母心理控制、消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惩罚敏感性和NSSI四者之间呈两两显著正相关;(2)消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在父母心理控制和NSSI之间的中介作用显著;(3)父母心理控制对消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影响受到惩罚敏感性的调节,即父母心理控制对消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预测作用在高惩罚敏感性的被试中更强。结论:消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在父母心理控制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且该中介效应受到惩罚敏感性的调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儿童期虐待经历的关系,以及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虐待与抑郁间的中介作用。方法:从哈尔滨市4所高校选取475名大学生,采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RES)的中文版、儿童期虐待问卷(CTQ)、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进行测查,其中CTQ采用回顾性调查。结果:躯体忽视和躯体虐待负向预测调节积极情绪效能感(POS)(β=-0.38、-0.52);情感忽视和性虐待负向预测调节沮丧/痛苦情绪效能感(DES)(β=-0.35、-0.31);躯体忽视负向预测调节生气/愤怒情绪效能感(ANG)(β=-0.23);躯体忽视和躯体虐待正向预测抑郁(β=0.78、3.20)。POS在情感忽视、躯体忽视、性虐待与抑郁之间具有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介于0.021~0.029);DES在情感忽视、躯体忽视、躯体虐待、性虐待与抑郁之间起着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介于0.017~0.040);ANG在情感忽视、躯体忽视与抑郁之间存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介于0.016~0.019)。结论: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可能与儿童期虐待经历有关,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虐待与抑郁之间具有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自动情绪调节策略对焦虑者负性情绪的调节作用。方法:以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ATI)为标准,筛选出焦虑组和正常组被试各90名,以句子整理任务启动不同的自动情绪调节策略。结果:①启动自动表达抑制策略时焦虑组对情绪图片的唤醒度显著高于正常组,而启动自动认知重评策略时两组无显著差异;②焦虑个体在自动认知重评策略的调节下对情绪图片的唤醒度最低,而无策略组的唤醒度最高。结论:自动认知重评和自动表达抑制均能有效下调焦虑个体的负性情绪体验,且自动认知重评的效果优于自动表达抑制,因此自动情绪调节策略有助于缓解焦虑个体的焦虑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