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来已采用脑干诱发听反应来监视听神经瘤手术以求保存听力,已经证明除体温过低能影响脑干诱发反应外,其在麻醉及药物应用下均保持稳定。本文回顾了1986年1月~1989年12月间60例后颅凹进路听神经瘤切除术术中脑干诱发听反应的监视情况,与对等条件但无术中监视的病例做了比较。听力情况分四类:正常(0~30dB)、可用(35~60dB)、差(65~100dB)、无听力。肿瘤大小分三组:小(直径≤2cm)、中等(直径2~4 cm)、大(直径>4 cm)。调查结果发现,有脑干诱发反应监视组听力保存率为30%,无监视组为20%;肿瘤越小,术后听力保存率越高,当肿瘤≤1 cm时  相似文献   

2.
作者观察单侧听神经瘤79例对侧听觉脑干电反应(ABR),发现64例(81%)对侧ABR正常、13例(16.4%)对侧ABR潜伏期异常、另2例(2.6%)虽对侧听力尚好但未引出持续存在的反应波。对侧ABR异常包括全部波缺如2例;波Ⅰ~Ⅲ正常、波Ⅲ~Ⅴ异常5例;波Ⅰ~Ⅲ异常、波Ⅲ~Ⅴ正常7例;仅存在波Ⅴ且潜伏期延长1例。轴位CT断层所示肿瘤大小与对侧ABR异常之间有一定联系,其中瘤体大的(>2.5cm)25.6%对侧ABR异常;中等大(1.0~2.5cm)14%对侧ABR异常;瘤体  相似文献   

3.
用二硝基氯苯皮肤试验观察有随访记录的140例喉癌患者,在手术摘除肿瘤或放射治疗前后的免疫抑制变化,结果是:手术摘除组39例中,术后有41%的转阳率;放射治疗组101例中,有42.6%转阳率。两组约50%的病例转阳时间为1年。此结果表明,切除肿瘤或放射治疗可使机体免疫功能提高,从而消灭残存的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4.
泪囊鼻内解剖研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的泪囊鼻内表面定位。方法对15具(30侧)成人尸头的泪囊在鼻腔外侧壁上的投影位置进行解剖学测量;并指导临床应用于32例(39侧)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患者的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结果解剖学测量泪囊大部分(2/3)位于中鼻甲腋上方,小部分(1/3)位于中鼻甲腋下方;泪囊大部分(2/3)位于总泪小管口下方,小部分(1/3)位于总泪小管口上方;内眦韧带横压于泪囊的中部,几乎与总泪小管平行。施行手术的32例(39侧),术后随访半年以上,治愈28例(35侧,89.8%),好转2例(2侧,5.1%),无效2例(2侧,5.1%),总有效率94.9%。结论以中鼻甲腋前上0.2 cm为手术造口中心点,中鼻甲腋前上0.8 cm为上界,腋前下0.4 cm为下界,作弧形黏膜切口及1.2 cm×1.0 cm骨孔,此为鼻腔泪囊造口的最佳位置;利用枪状镊依据鼻外内眦韧带定位泪囊造口的中心点亦不失为一简易可取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回顾性分析1963~1982年631例(691侧)颈廓清术,对根治性颈廓清术(RNO)与保守性颈廓清术(CND)的肿瘤复发率作一比较。631例中男488例,女143例。年龄24~88岁,平均57岁。全部病例均系鳞癌,随访24~216个月,平均96个月。按ATC分期标准分类:N_0,临床淋巴结阴性;N_1,同侧单个淋巴结,直径小于3cm;N_(2a),同侧单个淋巴结,直径为3~6cm;N_(2b),同侧多个淋巴结,直径小于6cm。631例中38.2%进行过术前或术后放疗。691侧颈廓清术中422侧(61%)为RND;269侧(39%)为CND。269侧CND中213侧(79%)仅保存脊副神经;18侧  相似文献   

6.
听神经瘤(ANS)的症状多年来一直受临床医生关注。早在1919年Cushing根据30例ANS的检查,介绍了ANS的序列症状。AN。之所以晚期方确诊,是由于临床医生不熟悉*NS的症状和诊断技术不完善。该文目的是研究当今诊断*NS的倾向以及评价*盯时代*N到防床表现的变异对诊断的影响。材料来自田金山加利福尼亚大学1986~199。年新近诊断的126例ANS(单侧123例,双侧3例)。肿瘤大小分为:小肿瘤(<Icm)、中肿瘤(1、3cm)和大肿瘤(>3on。)。本组肿瘤平均2.1cm(0.3、5.scm),中肿瘤力60畅,小肿瘤24物和大肿瘤16畅。在<Icrn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探讨鼻中隔恶性肿瘤在鼻内镜下手术深浅层次问题.方法:将19例适应鼻内镜下手术的鼻中隔恶性肿瘤患者,根据肿瘤的大小、部位、浸润程度、手术过程探查情况分3组进行治疗.第1组(6例)实施第1层次手术治疗,第2组(9例)实施第2层次手术与部分患者加放疗,第3组(4例)实施第3层次手术与全部患者加放疗.结果:第1组中无瘤生存4例,局部复发2例;第2组中无瘤生存5例,局部复发2例,局部转移1例,死亡1例;第3组中无瘤生存2例,局部复发1例,局部转移1例.3组之间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5年生存率为94.7%,5年无瘤生存率为57.9%.结论:鼻中隔恶性肿瘤鼻内镜下手术有一定的适应证,手术深浅层次的选择与手术安全缘的掌握具有同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听神经瘤手术治疗中面神经的保护和修复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科收治137例听神经瘤的临床资料,其中肿瘤直径≥4.0 cm的40例中(29.20%),39例采用扩大迷路径路切除肿瘤,1例耳囊径路切除;肿瘤直径2.6~4.0 cm的64例(46.72%)中,经扩大迷路径路切除肿瘤57例,乙状窦后径路切除肿瘤7例;肿瘤直径1~2.5 cm的30例中(21.90%),经扩大迷路径路切除肿瘤19例,乙状窦后径路切除肿瘤11例,肿瘤直径<1 cm的3例(2.19%)均经颅中窝径路切除肿瘤.术中均采用面神经监测.结果 听神经瘤拿切除135例(98.54%),近全切除2例(1.46%);面神经解剖保留110例(80.3%),断离27例,全部为桥小脑角段,其中15例采取面-舌下神经吻合,6例腓肠神经移植面神经桥接吻合,6例因缺损长、术中兼有后组颅神经损伤,而未能修复.术后1周面神经功能达到H-B分级Ⅰ-Ⅱ级84例(61.3%,84/137),Ⅲ-Ⅳ级38例(27.7%,38/137),Ⅴ-Ⅵ级15例(10.95%,15/137).术后6~12月面神经功能Ⅰ-Ⅱ级84例(61.3%,84/137),其中肿瘤≥4.0 cm(5/40),肿瘤2.6~4.0cm者46例(71.86%,46/64);肿瘤1~2.5 cm者30例(100%,30/30);肿瘤<1 cm者3例(100%,3/3);Ⅲ-Ⅳ级者47例(34.31%,47/137),其中,肿瘤≥4.0 cm 29例,肿瘤2.6~4.0cta18例;Ⅴ-Ⅵ级者6例(4.35%,6/137):肿瘤均≥4.0 cm.结论 听神经瘤手术中面神经的保护与肿瘤的大小、面神经的走行、术前放疗、手术径路及术者的操作技巧等相关,术中采用持续面神经监测,可提高面神经的解剖保留,继而提高面神经功能保存率.面神经的修复应视面神经断离的部位、距离及后组颅神经的损伤情况来选择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9.
带血管蒂肌皮瓣在头颈外科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带血管蒂肌皮瓣在修复头颈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的方法和适应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方法 采用额瓣、舌骨下肌皮瓣、斜方肌皮瓣、胸大肌皮瓣等四种带血管蒂肌皮瓣,为31例头颈肿瘤切除术后病人的大片缺损,实行一期整复与重建。结果 31例中1例(3.2%)肌皮瓣全层坏死;3例(9.7%)皮岛皮肤部分坏死,但肌层存活,换药后自愈;肌蒂下血肿3例(9.7%);深部感染4例(12.9%)。本组病例Ⅰ期成活率87.1%(27/31),Ⅱ期成活率9.7%(3/31)。30例重建术后行40Gy-70Gy放疗,未见肌皮瓣坏死、伤口裂开等并发症发生。26例随诊6个月以上,术后3~5个月肌皮瓣均有轻度萎缩,其中胸大肌皮瓣肌蒂萎缩较明显,外表颜色接近正常,腔内皮瓣衬里逐渐黏膜化发展。18例追踪3年以上局部功能和形态均有较大改善。结论 4种带血管蒂肌皮瓣制作简便,成功率高,效果满意,具有良好的抗感染力和放疗耐受力,临床应用主要根据肿瘤部位、缺损范围等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0.
将视动图(OKP)输入计算机进行分析,分别计算视动性眼震的快、慢相速度,观察幕下病变对视动性眼震快、慢相速度的影响。将经CT或MRI证实为幕下病变的36名患者分四组:①听神经瘤和桥小脑角肿瘤(共16例),按瘤体直径又分≤2cm和>2cm两组;②脑干病变(6例);③小脑病变(7例);④脑干合并小脑病变(7例)。结果,慢相速度:≤2cm听神经瘤和桥小脑角肿瘤慢相速度正常或在临界值(正常值为834名ENG结果),而>2cm者和其余各组有半数以上慢相速度异常;快相速度4例有脑干病变者异常,特别是脑桥病变,≤2cm听神经瘤和桥小脑角肿瘤  相似文献   

11.
经中颅窝或枕下进路切除听神经瘤(简称AN)保存听力是复杂而有争议的问题。作者复习文献:1968~1986年间经中颅窝进路切除AN常小于1.5cm,术后有21~47%的患者获可用听力。经枕下进路的资料有限,1977~1986年间有0~30%的患者获有用听力。作者对220例确诊为AN患者中有有用听力的34例行保存听力手术。经中颅窝进路有20例,肿瘤除1例稍大外,皆小于1.5cm,4例为双侧。此20例中16例(80%)保留蜗神经,10例(50%)获可测听力,按50/50法则(0.5~4KHz纯音  相似文献   

12.
著者观察口腔、口咽、下咽及喉部恶性肿瘤1584例,上皮癌占96%。62例非上皮性肿瘤局部复发与手术无关, 864例肿痛切除,9%切除不彻底。肿瘤残余率以口腔最高(15%);其次为喉部(4%);下咽部(3%)。肿瘤残余病例之处理方法有三:(1)11例立即二次切除;(2)9例术后放疗;(3)54例未作其他处理。随诊5年,三组病例之2年存活率分别为82%、44%、43%;5年存活率分别为67%、43%、21%。以立即二次切除组效果最好。 607例术后报告切除彻底,肿瘤复发率分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影响梨状窝癌肿瘤对侧颈淋巴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术前没有接受其他治疗的96例梨状窝癌,通过随访资料分析肿瘤对侧颈淋巴转移与哪些因素相关。判定肿瘤对侧颈淋巴转移的条件是:①双侧颈淋巴清扫术后在肿瘤对侧可病理确诊的转移淋巴结(pN2c);②术后首先发现有肿瘤对侧转移的复发病例,其中除外有原发病灶的复发。结果96例中有31例出现肿瘤对侧颈淋巴转移,总转移率为32%。与T分期的关系是:T1无肿瘤对侧转移(0/3),T2病例中肿瘤对侧转移占18%(2/11),113占37%(22/60),T4占32%(7/22)。与N分期的关系是:NO病例中肿瘤对侧转移占12%,N1占13%,N2a占17%,N2b占39%,N2c占100%,N3占75%。与肿瘤是否过中线的关系是:过中线组肿瘤对侧转移为52%,未过中线组为18%。结论梨状窝癌随着T分期和N分期的增高,肿瘤对侧淋巴颈淋巴转移率有增高趋势。肿瘤过中线后肿瘤对侧淋巴转移率明显增高,应积极选择颈清扫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鼻中隔穿孔的原因、部位和大小。方法收集57例鼻中隔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四方软骨与筛骨垂直板的交界线将鼻中隔分为前部和后部。根据穿孔大小将鼻中隔穿孔分为大(〉2cm)、中(1~2cm)、小穿孔(〈1cm)。结果57例鼻中隔穿孔患者中,因传统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引起33例,其中前部穿孔30例,后部穿孔3例;小穿孔8例,中等穿孔15例,大穿孔10例。原发性因素(未知因素)引起7例,均为前部穿孔,其中小穿孔1例,中等穿孔4例,大穿孔2例。创伤引起5例,其中前部穿孔3例,后部穿孔2例;中等穿孔3例,大穿孔2例。化疗引起5例,其中前部穿孔2例,后部穿孔3例;小穿孔1例,中等穿孔3例,大穿孔1例。感染引起5例,均为前部穿孔;其中小穿孔2例,中等穿孔2例,大穿孔1例。肿瘤侵犯引起2例,均为后部穿孔及中等穿孔。结论传统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是鼻中隔穿孔的主要原因,其部位以前部多见,大多为中等穿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应用在舌癌术后缺损修复与舌再造中的效果。方法2008年12月~2016年1月应用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对42例舌癌患者行舌癌根治术同期行舌口底缺损修复与舌再造,其中舌缘癌22例,舌腹癌17例,口底癌累及舌3例,肿瘤根治术后形成6.5 cm×3.5 cm~11.0 cm×7.5 cm大小缺损。术中将腹壁下动脉与甲状腺上动脉吻合,伴行静脉与甲状腺上静脉或颈内静脉吻合。结果皮瓣长(8.6±0.3)cm、宽(5.1±0.2)cm、厚(2.3±0.5)cm。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血管蒂长度为(9.6±0.4)cm。42例肌皮瓣全部存活,供区直接闭合。皮瓣外观满意,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腹直肌功能未见明显影响。随访14~64个月。再造舌形态良好,吞咽、语言功能满意,肿瘤局部无复发。结论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组织量丰富,质地好,再造舌外形及功能良好,供区损伤小,是舌癌术后舌、口底缺损修复与舌再造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摘除上颌窦囊肿的3种手术径路.方法3种手术径路分别是(1)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径路;(2)下鼻道开窗径路;(3)上颌窦前壁带蒂骨瓣翻揭径路,分别为20例、5例和5例.结果30例术后随访均6个月以上,经鼻窦CT复查,上颌窦内黏膜光滑、窦内无异物及积液,囊肿无复发,全部痊愈.结论3种手术径路与柯-陆术式相比具有微创,患者出血少,痛苦小,康复快等特点.但这3种术式也各有优缺点临床上需酌情选用.  相似文献   

17.
72例大型听神经瘤的直径均超过4cm,有一例直径为6.5cm,按Yassargi分型标准均属Ⅲ、Ⅳ期。72例中:男33例,女39例。年龄在11~60岁之间,30~50岁发病率高,占61.1%。病程多为1~3年,占79.1%,最长的一例为20年。肿瘤位于左侧27例,右侧45例。首发症状为听力减退者63例,占87.5%。多数病人有多组颅神经以及小脑、长束受损和颅内压增高  相似文献   

18.
听神经瘤切除与面神经功能的保存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切除手术的面神经功能的保存.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8年2月至2003年6月,在术中面神经监测下完成的听神经瘤切除手术48例,对三种手术进路的结果进行了比较.术前接受纯音测听、声阻抗测试、听觉脑干反应(ABR)、复合动作电位(CAP)及眼震电图(ENG)检查,并进行桥小脑角CT及MRI检查.术中皆进行面神经监测,面神经功能判断标准采用House-Brackmann(简称H-B)分级法.手术采用经迷路进路、乙状窦后进路和颅中窝进路三种.结果根据MRI结果,肿瘤限于内听道内者3耳,内听道外瘤体直径在1~2cm者8耳,2~3cm者12耳,大于3~5cm者25耳.48例中肿瘤完全切除者46例(96%),解剖学上保存面神经者47例(98%),术后7天内面神经功能达到H-B Ⅰ~Ⅱ级者达83%(40/48),其中乙状窦后进路组为84%(21/25),迷路进路组为83%(15/18),经颅中窝进路组为80%(4/5),各手术进路组之间基本相近.经乙状窦后进路组中有3例采用耳窥镜辅助下切除内听道内残存肿瘤,且完整保留面神经功能.结论听神经瘤切除术中应用面神经监测仪监测有助于提高面神经功能的保存率.耳窥镜辅助下克服了传统乙状窦后进路术式的难以完全暴露内听道内肿瘤的弊端.  相似文献   

19.
甲状腺癌侵犯上纵隔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侵犯上纵隔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1988-1999年经治的516例甲状腺癌中10例侵犯上纵隔患者的术前诊断、手术进路、手术方法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甲状腺癌侵及上纵隔的发病率占全部甲状腺癌的1.9%(10/516)。侵犯方式主要3种:①气管、食管沟及上纵隔淋巴结转移;②肿瘤的直接侵犯;③原发胸骨后恶性甲状腺肿瘤。手术方式有3种:①不切开胸骨的肿块切除;②加胸骨纵行切开的肿块切除;③胸骨部分或扩大切除术(包括锁骨)。完整切除肿瘤9例,姑息切除1例。术后乳糜漏2例,声带麻痹2例,甲状颈干动脉出血1例,膈神经麻痹1例,气胸1例。全部病例随访3年以上,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10/10、8/10、6/9、4/7。结论 甲状腺癌侵犯上纵隔,采用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额筛窦切除治疗粘液囊肿作了回顾性研究和评价。作者复习1962~1982年伦敦皇家耳鼻喉科医院收治的60例额筛窦囊肿切除病人。手术全部采用改良Lynch-Howorth额筛窦根治术(以下简称L-H手术。53例术腔置人1cm直径硅胶引流管,留置时间平均为5个月。随访时间平均37个月(少于6个月者除外)。术后并发症很少。伤口感染1例(2%),脑脊液漏1例(2%),额窦炎8例(14%)。多数病人(52例,86%)术后无复视,原有复视者6例(10%)较术前好转,1例(2%)无改变,1例较术前差。手术美容效果良好。只1例(2%)遗留眼球突出,4例(6%)因疤痕而苦恼,1例(2%)疤痕感染发生暂时性瘘。49例(81%)完全治愈。2例(4%)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