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索新生SD大鼠耳蜗新霉素损伤后新发现小胶质样细胞的数量特征.方法 采用半薄切片-光镜结合超薄切片-透射电镜序贯研究方法和Sato染色法观察小胶质样细胞,并通过计数方法研究其时间、空间和损伤计量分布.结果 量化研究发现小胶质样细胞分布规律:时间分布——早至给药过程中第11天已出现,停药后7d、14d达高峰,90 ...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新霉素对小鼠听功能及耳蜗毛细胞形态学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C57BL/6小鼠16只在出生后第8天开始连续10 d皮下注射硫酸新霉素,对照组(10只)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停药后1、4、8、12w进行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测.每次ABR检测后,新霉素组随机取3只小鼠,对照组随机取2只小鼠,处死后,取耳蜗进行冰...  相似文献   

3.
豚鼠耳蜗Deiter细胞间传出神经末梢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豚鼠耳蜗Deiters细胞间传出神经末梢的超微结构。方法 选择3~4月龄的听力正常豚鼠4只,取其耳蜗基底膜,采用环氧树脂包埋切片后经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多个Deiter细胞间有一神经末梢膨大结构,内含大量线粒体和突触囊泡,符合传出神经末梢的特点。神经末梢与Deiter细胞相邻的部位有膜致密物,在神经末梢侧还有大量突触囊泡,Deiter细胞侧未见其它亚突触特化结构。结论 传出神经末梢与Dieter细胞可能形成化学性突触,介导神经末梢与细胞之间的信息传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新霉素对小鼠听功能及耳蜗毛细胞形态学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C57BL/6小鼠16只在出生后第8天开始连续10 d皮下注射硫酸新霉素,对照组(10只)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停药后1、4、8、12 w进行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测。每次ABR检测后,新霉素组随机取3只小鼠,对照组随机取2只小鼠,处死后,取耳蜗进行冰冻切片,用免疫荧光方法观察耳蜗Corti器及毛细形态学变化。结果 新霉素可造成小鼠耳蜗毛细胞严重损伤,且小鼠ARB阈值显著增高,不可恢复;新霉素对耳蜗Corti器毛细胞的损伤顶圈最轻,中圈次之,底圈最重,且随着时间推移Corti器形态结构破坏逐渐加重且不可自我修复。结论 硫酸新霉素造成小鼠Corit器毛细胞的损伤是不可逆的。  相似文献   

5.
噪声引起的听力损伤是部队常见的职业性伤害和致残因素,为探索噪声引起的病理机理。应用光学显微镜、透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技术,从显微、超微水平系统观察和研究噪声引起的耳蜗损伤。实验结果发现噪声暴露后对耳蜗螺旋器的影响,首先引起机械性损伤,继而引起代谢性损伤。噪声可以引起耳蜗内、外毛细胞静纤毛倒伏、散乱、部分或全部脱落。代谢性变化可见内、外毛细胞静纤毛融合、气球样改变、团状改变及静纤毛缺失等。噪声引起的耳蜗毛细胞变化,是以外毛细胞改变为主,可见细胞体变形、肿胀、细胞质均质化。细胞核位移、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细胞消失,数量减少。强噪声和连续噪声暴露也可引起内毛细胞的病理改变和消失。透射电镜下观察到毛细胞质的多泡体,Hensen体和溶酶体增多,细胞质空泡形成引起细胞肿胀。强噪声暴露后不但引起耳蜗螺旋器内、外毛细胞的缺失,而且还可以引起Deiters细胞和内、外柱细胞的缺失,网状板破裂、Corti器塌陷、崩解、立方上皮或扁平上皮细胞移行替代毛细胞等。进一步的损伤可以引起耳蜗神经纤维逆行退行性变,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变性和缺失。文章就噪声损伤的程度、范围和分级及定量分析进行了描述,讨论了耳蜗组织细胞显微和超微结构的变化,以及它们与听力变化的关系,进一步探讨了噪声损伤的早期变化及其发生机制。探索军事噪声引起的耳聋机理,为防聋治聋提供了实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新霉素致发育中大鼠毛细胞损伤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应用扫描电镜研究氨基甙类抗生素导致出生后发育过程中大鼠耳蜗毛细胞的损伤病理变化。方法7天龄SD大鼠肌肉注射80mgkg-1d-1新霉素连续8天,停药后7天处死动物制备样本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新霉素可造成出生后发育过程中的耳蜗毛细胞严重损伤,表现为底回和钩回三排外毛细胞全部损伤缺失,损伤病变累及顶回的外毛细胞,底回和钩回的内毛细胞出现纤毛脱落和细胞损伤丢失;外毛细胞损伤缺失的部位由顶部具有微绒毛的多边形细胞取代,该细胞形态与胚胎发育早期的毛细胞相似;毛细胞损伤区域未发现再生的毛细胞。结论出生后发育过程中大鼠耳蜗毛细胞对氨基甙类抗生素的敏感性较高,表面有微绒毛的多边形细胞在毛细胞损伤区域出现提示听觉感觉上皮细胞有再生的倾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新生大鼠耳蜗Corti器经不同浓度硫酸新霉素处理后,各回毛细胞损伤情况。方法取新生大鼠完整耳蜗基底膜,体外培养12小时,存活贴壁后加药处理。对照组10个样本;3个实验组各10个样本,分别用终浓度为1mmol/L、2mmol/L、4mmol/L硫酸新霉素处理24小时。进行MyosinⅦa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在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各回毛细胞缺失情况。分别选取10个图片进行毛细胞计数(每张图片截取100μm计数毛细胞个数),并利用CHI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照组除不加入硫酸新霉素外,其他培养条件均与实验组相同。结果硫酸新霉素对离体培养的新生大鼠耳蜗毛细胞具有损伤效应,且外毛细胞对硫酸新霉素的毒性作用比内毛细胞敏感。加入硫酸新霉素后,耳蜗毛细胞损失从底回外毛细胞开始,随着药物浓度增加,逐渐累及到中回,最后顶回受累,且损失程度随着浓度的递增而加重,以外毛细胞为甚。单纯体外培养的耳蜗毛细胞没有缺失。经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可得:顶回正常组内毛细胞数量与新霉素1mmol/L组、2mmol/L组无统计学差异,与新霉素4mmol/L组有统计学差异;中、底回正常组内毛细胞数量与新霉素1mmol/L组、新霉素2mmol/L组、新霉素4mmol/L组均有统计学差异;顶回正常组外毛细胞数量与新霉素2mmol/L与4mmol/L组有统计学差异;中、底回正常组外毛细胞数量与新霉素1mmol/L组、新霉素2mmol/L组、新霉素4mmol/L组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新生大鼠体外培养的耳蜗毛细胞随着硫酸新霉素药物浓度的增加损失越严重,且从底回向顶回发展,此与活体动物实验的损害规律基本相同,因此可作为耳毒性药物损伤后毛细胞再生研究的体外模型。  相似文献   

8.
噪声引起的听力损伤是部队常见的职业性伤害和致残因素,为探索噪声引起的病理机理.应用光学显微镜、透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技术,从显微、超微水平系统观察和研究噪声引起的耳蜗损伤.实验结果发现噪声暴露后对耳蜗螺旋器的影响,首先引起机械性损伤,继而引起代谢性损伤.噪声可以引起耳蜗内、外毛细胞静纤毛倒伏、散乱、部分或全部脱落.代谢性变化可见内、外毛细胞静纤毛融合、气球样改变、团状改变及静纤毛缺失等.噪声引起的耳蜗毛细胞变化,是以外毛细胞改变为主,可见细胞体变形、肿胀、细胞质均质化.细胞核位移、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细胞消失,数量减少.强噪声和连续噪声暴露也可引起内毛细胞的病理改变和消失.透射电镜下观察到毛细胞质的多泡体,Hensen体和溶酶体增多,细胞质空泡形成引起细胞肿胀.强噪声暴露后不但引起耳蜗螺旋器内、外毛细胞的缺失,而且还可以引起Deiters细胞和内、外柱细胞的缺失,网状板破裂、Corti器塌陷、崩解、立方上皮或扁平上皮细胞移行替代毛细胞等.进一步的损伤可以引起耳蜗神经纤维逆行退行性变,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变性和缺失.文章就噪声损伤的程度、范围和分级及定量分析进行了描述,讨论了耳蜗组织细胞显微和超微结构的变化,以及它们与听力变化的关系,进一步探讨了噪声损伤的早期变化及其发生机制.探索军事噪声引起的耳聋机理,为防聋治聋提供了实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大鼠耳蜗血管显微及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是可造成包括耳蜗功能损害在内的多器官功能损害的常见病、多发病,是众多疾病的重要危险因子。目前对高血压内耳相关研究的报道较少,我们于2000年9月至2001年4月通过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on rat stroke-prone,SHR-SP)和Wistar大鼠在耳蜗血管显微和超微结构上的差异,探讨高血压对耳蜗听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鸡耳蜗神经再生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庆大霉素损害鸡耳蜗后,间隔1 ̄12d处死动物,透射电镜下观察耳蜗神经再生的过程。发现GM损害后有神经鞘膜松散、溃变及肿胀较明显。  相似文献   

11.
新霉素对大鼠前庭毛细胞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新霉素对大鼠前庭毛细胞的毒性作用,为药物性前庭功能障碍动物模型的制备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将15只成年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5)、新霉素组(n=5)和人工外淋巴液组(n=5),新霉素组大鼠在右耳通过耳蜗底转鼓阶打孔的方法在耳蜗内注入0.1%(g/100ml)新霉素5μl,人工外淋巴液组按同样方法注入人工外淋巴液5μl.正常对照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处理3天后对动物进行颈髓硬膜外短声诱发电位(click-evoked potential on the surface of the cervical dura mater,CDM-CEP)检查和游泳试验以评价前庭功能;然后将动物处死,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 3天后新霉素组大鼠的前庭毛细胞即出现严重破坏,并出现严重的前庭功能损伤.正常对照组大鼠的游泳时间为(4.0±0.71)8(3~5s,n=5),新霉素组大鼠的游泳时间为(10.2±1.64)8(8~12s,n=5),人工外淋巴液组大鼠的游泳时间为(4.4±1.14)s(3~6s,n=5);在短音(click)刺激下,正常大鼠引出CDM-CEP的阈值为(85±3.54)dB SPL(80-90 dB SPL,n=5),阈值时的潜伏期为(6.59±0.41)8(6.05~7.05s,12=5);新霉素组大鼠120dB SPL仍无法引出CDM-CEP;人工外淋巴液组大鼠引出CDM-CEP的阈值为(90±5.0)dB SPL(85-95 dB SPL,n=5),阈值时的潜伏期为(6.68±0.31)s(6.35~7.02s,n=5).结论 新霉素对大鼠前庭毛细胞具有极强的破坏作用,新霉素耳蜗内注射的方法可以制备理想的前庭功能障碍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2.
豚鼠耳蜗损伤对耳蜗核神经元细胞面积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解耳蜗损伤对中枢听觉系统形态和功能的改变及在改变过程中的意义,采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观察5只新生和13只成年豚鼠损伤耳蜗后不同时间腹侧耳蜗核神经元细胞面积的改变。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研究心钠素免疫反应(ANP-IR)产物在耳蜗组织中的超微结构,探讨其分泌的形式,采用航向电镜对耳蜗血管纹ANP-IR阳性颗粒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ANP-IR阳性颗粒在细胞核两端分布较密集;其有两种状态,即储存颗粒和分泌颗粒。阳性颗粒有明显的限制膜,有些颗粒部分限制膜不完整,揭示:ANP阳性颗粒分泌是以限制膜破裂而不是以胞吐的形式释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对大鼠耳蜗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3组(n=14),分别为假手术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后处理组。各组动物于再灌注24h取左侧耳蜗,每组随机4个耳蜗做透射电镜观察血管纹血管的超微结构变化,各组余下耳蜗组织进行匀浆,测定匀浆中过氧化氢酶(catalas,CAT)活性、丙二醛(molondialdehyde,MDA)含量。结果与假手术对照组大鼠相比,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后处理组大鼠CAT活性显著降低(P〈0.05),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大鼠相比,缺血后处理组大鼠CAT活性升高(P〈0.05),MDA含量下降(P〈0.05)。形态学缺血再灌注组耳蜗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破坏明显,而缺血后处理组超微结构有明显改善。结论耳蜗缺血后处理可能抑制耳蜗缺血再灌注后的氧化损伤,对血管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急慢性水杨酸钠注射后大鼠耳蜗基因表达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运用基因芯片技术和自组织映射(self-organizing map,SOM)聚类分析,在基因水平研究急慢性水杨酸钠注射后大鼠耳蜗电生理不同变化机制。方法取急性、慢性水杨酸钠注射的大鼠和正常大鼠,断头处死,剥离耳蜗,在显微镜下去掉骨质外壳,将其内容物匀浆,抽提总RNA,纯化后的总RNA逆转录成cDNA,体外转录成cRNA杂交探针,探针先与测试芯片杂交,确定无问题后再与含有8800多个基因的寡核苷酸基因芯片杂交,得到3种情况的耳蜗基因表达谱,对有变化的基因进行SOM聚类分析,与不同电生理变化进行类比,最后利用标准基因词汇体系对类比结果中的基因进行电子注释。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验证芯片结果。结果样品探针质量佳,芯片实验结果可信,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与基因芯片结果基本相符。聚类分析得到6类不同表达特性的基因,其中聚类3和4符合类比条件,基因词汇体系分析分别得到46和30个基因,涉及细胞信号传递、细胞活动、代谢、免疫反应和神经髓鞘形成等,可能与电生理变化有关。结论运用基因芯片技术和SOM聚类分析研究水杨酸钠注射引起电生理变化相关基因,可能为电生理变化机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耳蜗损伤对中枢听觉系统形态和功能的改变及在改变过程中的意义,采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观察了5只新生和13只成年豚鼠损伤耳蜗后不同时间腹侧耳蜗核神经元细胞面积的改变。发现新生豚鼠耳蜗损伤后24小时前腹侧耳蜗核和后腹侧耳蜗核神经元细胞面积无明显改变,成年豚鼠损伤耳蜗后4、7、60天前腹侧耳蜗核神经元细胞面积较对侧分别缩小20.93%、25.70%、28.72%,60天组较正常对照组减小51%;后腹侧耳蜗核损伤侧较对照侧分别缩小17.58%、20.30%、38.55%,60天组较正常对照组减小32.75%。证实耳蜗损伤可迅速引起腹侧耳蜗核神经元细胞面积的改变,提示临床听力损失早期开始听神经刺激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17.
不同年龄大鼠耳蜗核细胞的定量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分别对幼年,成年及老年大鼠耳蜗核的体积,神经元的核仁体积和耳蜗核神经元的数量进行检测。结果示:老年大鼠耳蜗核体积与成年组相关无显著性意义;神经地核仁体积,老年组较其它两组有极显著性缩小;老年组球形细胞和多极细胞无明显减少;梭形细胞与其它两组相差无显著意义,而胶质细胞极明显增多,平均增多48.5%。表明老年性聋的病理变化不仅发生在耳蜗,而且发生在蜗神经核。  相似文献   

18.
19.
20.
目的 观察电离辐射对耳蜗毛细胞超微结构的损伤情况.方法 将健康豚鼠15只随机分成二组:单纯放射组(单放组)10只,对照组5只,每组观察10耳.对照组不放射,单放组用直线加速器所产生的6Mev电子线对豚鼠的耳颞部予以分次放射(2 Gy/天),总剂量达到60 Gy,行透射电镜及扫描电镜观察两组豚鼠耳蜗毛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透射电镜观察见对照组耳蜗外毛细胞边界清楚,细胞无肿胀,表皮板完整,线粒体嵴完整,核膜完整;单放组耳蜗外毛细胞边界不清,细胞肿胀变形,线粒体空泡变,线粒体嵴断裂,核膜不完整,异染色质增多.扫描电镜观察见对照组耳蜗外毛细胞的纤毛排列整齐无倒伏、缺失;单放组耳蜗外毛细胞的纤毛明显倒伏、缺失、排列紊乱.结论 分割剂量电离辐射对豚鼠耳颞部放射可造成耳蜗毛细胞超微结构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