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来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取得良好疗效。我院自 2 0 0 0年 4月至2 0 0 1年 1 2月应用引进美国Stryker鼻窦内窥镜手术设备 ,包括第三代 51 0 0 -52微型电动切引器共进行鼻窦内窥镜手术 1 0 6例 ,效果显著。现将鼻窦内窥镜手术相关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报告如下。临 床 资 料1 一般资料  1 0 6例中男 56例 ,女 50例 ,年龄1 0岁~ 70岁 ;全身麻醉 47例 ,局部麻醉加强化麻醉 8例 ,局部麻醉 51例。根据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标准分 :Ⅰ型 :单纯性慢性鼻窦炎2 7例 ;Ⅱ型 :慢性鼻窦炎伴息肉型 43例 ;Ⅲ型 :多发性…  相似文献   

2.
内窥镜鼻窦手术术后换药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术后内窥镜下术腔清理 (简称换药 ) ,对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具有极其重要影响[1 ] ,除手术中准确熟练的操作外 ,正确合理的护理策略及措施是术后换药能否得以顺利完成及产生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此 ,已有初步报道[2 ] 。现回顾我科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 8月 10 0 0例患者术后换药中的护理经验。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 8月 10 0 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 ,其中男 615例 ,女性 3 85例 ,年龄 9~ 80岁 ,根据病变部位和范围选择术式 ,根治性内窥镜手术 3 0 5例 ,功能性内窥镜手术 695例。1 2 换药方法  …  相似文献   

3.
鼻内窥镜鼻窦手术的目的是在彻底清除病变的基础上,尽可能保留鼻腔、鼻窦的正常粘膜和结构,形成良好的通气和引流,以达到自身生理功能的恢复,其优点创伤小、痛苦轻、术后反应轻。现将我科自2002年7月~2002年12月采用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后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鼻窦内窥镜手术对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尤其是筛窦病变,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手术只是第一步,术后的及时处理,对手术成功与否关系密切。现将我科1999年2月~2006年5月365例接受内窥镜术患者术后随诊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鼻窦内窥镜手术后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引进鼻窦内窥镜对鼻息肉、鼻窦炎病人进行手术治疗后,作者对术后护理进行了总结,术后护理包括:生命体征监测,术后换药,术后辅助治疗,出院指导等都提出了具体护理措施。对防止和减少并发症,保证手术的成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如何做好鼻内镜鼻窦手术后综合处理的工作。方法对595例内窥镜鼻窦手术病例术后进行了半年~一年以上的鼻内镜下的清理和药物治疗,并对其作了相应的记录。结果术后3-10周,见术腔粘膜水肿,囊泡、肉芽组织、息肉再生,粘连形成,经过术腔清理,70.42%d的病人术腔在10~16周内完全上皮化。结论正确合理的术后鼻内镜下术腔的清理和治疗,有效地减少术腔囊泡、息肉的再生,及时地解除鼻腔的粘连,缩短了手术后去粘膜化反应的时间,对提高临床治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总结鼻窦内窥镜手术 (ESS)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 83例患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行鼻窦内窥镜手术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术前指导、术后及术腔护理、出院指导等系统护理。结果 :治愈 6 8例 ,好转 15例 ,疗效满意。结论 :内窥镜鼻窦手术前后的护理是提高手术治愈率的重要环节 ,系统的护理与手术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9.
我科自1997年开展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共56例99侧,术后随访2~10个月,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随着鼻内窥镜鼻窦手术(ESS)的开展以及治疗规范化,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治疗效果明显提高。本文对我院2001~2002年行ESS患者152例进行随访和分析,以探讨影响ESS疗效的因素,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现将我院 1996年 1月~ 1997年 12月开展鼻窦内窥镜手术并随访超过半年以上 ,资料完整的 115例 (2 15侧 )进行分析 ,以期探讨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手术某些传统概念更新和修正。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 6 8例 ,女 4 7例 ,年龄 14~ 78例 ,其中 2 0~ 4 0岁者 85例 (73 9% )。病程 2~ 38年。首次接受手术者 96例 ,有前期手术史者 19例。1 2 病变类型及手术方式 按照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 1997年制定标准[1] 进行临床分型和分期 ,Ⅰ型二期 17侧 ,Ⅱ型一期、二期、三期 ,分别为 32、10 1、2 9侧 ,Ⅲ型 36侧。根据病变类型采用相应手术方…  相似文献   

12.
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的术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鼻炎、鼻息肉是鼻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传统手术方法难以将病变彻底清除干净,容易复发。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的社会交往。近几年。国内外广泛开展的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以下简称FESS)是目前理想的治疗方法,而FESS术后的护理是提高手术治愈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韦月珍  张月敏 《医学文选》2000,19(6):989-989
我们对38例鼻腔鼻窦疾病患者采用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38例患者,男25例,女13例;年龄10~73岁;鼻息肉、鼻窦炎35例,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2例,鼻腔鼻咽血管瘤1例,鼻息肉患者有过手术史者7例。2 护理体会2.1 术前护理2.1.1 心理准备及卫生指导 术前应耐心做好心理疏导工作,首先向患者说明手术方法的先进性和科学性,使患者懂得鼻腔内窥镜手术具有视野清晰、组织损伤小、出血少、术后反应轻、恢复快、疗效确切、复发率低等优点。还应告诉患者术中的配合和术后鼻腔换药及冲洗的重要性,指…  相似文献   

14.
随着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的广泛开展和技术的逐渐成熟,临床注意力开始向手术后术腔护理及综合性治疗倾斜。单纯依靠手术而不注重手术后的处理并不能获得可靠疗效的观点已经得到广泛的共识,但是这些实践中的经验尚未得到明确的研究证实和理论方面的支持,而且在许多医院至今还不具备或还未能执行正规的术后处理计划和措施,影响了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脑脊液鼻漏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疾病之一,随着鼻窦内窥镜外科技术的开展,鼻内窥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的外科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术后精心的护理又是鼻窦窥镜下脯脊液鼻漏修补术手术成功的关键。现将我院1997年~2005年收治的4例脑脊液鼻漏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 ,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在国内正迅速发展 ,这项技术开创了鼻科学的新领域 ,不仅成为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有效方法 ,而且手术适应症及范围也在不断扩大。目前已经扩大到了鼻眼和相关疾病中 ,因其有损伤范围小、组织损伤少、多角度、可直视等优点 ,并且不遗留面部瘢痕 ,疗效好 ,正成为一种有较大使用价值的方法 ,并且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我院1999年 8月至 2 0 0 1年 8月共完成 186例鼻窦内窥镜手术的围术期护理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86例患者中 ,男 12 4例 ,女 6 2例 ,年龄 17~ 6 4a ,其中鼻…  相似文献   

17.
鼻内窥镜手术重点是切除不可逆病变,恢复鼻窦的通气和分泌物的引流,手术本身仅是整体治疗环节中的一个最重要的步骤,术前准备和处理、术后综合处理也应包括在整个治疗中。手术结束后粘膜上皮再生和恢复阶段,临床经验表明术后综合处理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效果,处理不当可能导致  相似文献   

18.
功能性内窦镜鼻窦手术是在彻底清除病变的基础上,将重建鼻腔、鼻窦通气和引流作为改善和恢复鼻腔、鼻窦黏膜形态及生理功能的基本条件,以治愈鼻息肉、鼻窦炎及鼻腔阻塞性疾病。将传统的根治性或破坏性手术改变为功能性手术。我院自1998年起对136例鼻息肉和鼻窦炎患者实行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鼻腔外侧壁结构复杂 ,它有钩突、筛泡、半目裂孔、筛漏斗、额隐窝 ,而额隐窝为额窦鼻额管开口引流处 ,半目裂孔有前阻筛窦和上额窦开口引流处。上鼻道有后阻筛窦开口。蝶筛隐窝位于上鼻道的后上方 ,为蝶窦开口引流处。上述各结构统称为鼻道窦口复合体。此鼻道窦口复合体对急性鼻窦炎和鼻息肉的发生关系重要。因为各鼻窦的通气引流必须通过这一狭窄弯曲的复合体。而此复杂的结构用普通前后鼻镜检查是不能看到的。故而得不到早期诊断和治疗。而功能性内窥镜鼻窦外科基本的出发点就是 :在彻底清除病变的基础上 ,把重建鼻腔、鼻窦的通气和引流作…  相似文献   

20.
唐义琴 《安庆医学》2000,21(1):33-33
<正> 内窥镜鼻窦手术(Fess术)是国内外近年来开展的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新技术。与传统的鼻窦手术相比,有组织损伤小、保持鼻腔生理功能、术后复发率低等优点。我院五官科自1997年2月~1999年7月共施行Fess术152例。现将其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共计152例,男102例,女50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68岁,平均38.4岁;病程12个月~30年,平均5年;单侧11例,双侧41例;其中单纯性鼻窦炎68例,化脓性鼻窦炎伴鼻息肉43例,慢性鼻窦炎伴鼻中隔偏曲28例,上颌窦囊肿9例,霉菌性鼻窦炎4例。有6例病人是施行过2~5次手术反复复发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