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微生物回复突变试验、体外培养人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和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三种方法,研究N′—乙酰靛玉红致突变作用。结果发现无论加入或不加入肝微粒体酶活化,0.025~250μg/片及0.25~2500μg/皿剂量的N′—乙酰靛玉红,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组氨酸缺陷型菌株均无致基因突变性;25~75μg/ml的N′—乙酰靛玉红均不能诱发体外培养人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1250~5000mg/kg的N′—乙酰靛玉红对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亦无致畸变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高浓度钾离子条件对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的体外培养及杀伤能力的影响。方法体外使用间皮素特异靶向的嵌合抗原受体Meso-CAR改造T细胞,在激活或扩增阶段使用高浓度钾离子培养基,通过细胞计数、流式细胞术分析CD4+和CD8+T细胞扩增及PD-1细胞表面表达等情况,并通过荧光素酶检测细胞杀伤能力。结果高浓度钾离子不影响Meso-CAR CD4+和CD8+T细胞体外扩增,但可显著提升CAR-T细胞激活后表面PD-1的表达,并显著提高T细胞体外的杀伤能力。结论高浓度钾离子可以优化CAR-T细胞的体外改造并提高其杀伤能力。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用Couette式流交仪,以正弦振荡方式,测定了正常与外伤大白鼠80%HCT的RBC自体血浆悬浮液在恒温25℃、振幅0.13rad,频率1.00,0.10,0.01Hz条件下的粘弹性。讨论了悬浮液粘弹性与RBC变形性的关系,以及外伤大白鼠RBC变形性的改变。发现悬浮液的弹性模量G′、损失模量G″随振荡频率的增大而迅速增大,在较高频率时,G′增大更快。而松弛时间λ则随振荡频率的增大而迅速减小。外伤大白鼠RBC悬浮液的G′显著大于正常组,而G″无显著增大。分析提示:G′能较好地反映RBC的弹性特性。外伤大白鼠RBC变形性变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丙型肝炎病毒 3′非编码区 (3′UTR)及不同长度PolyU UC段对内在核糖体进入位点 (IRES)介导翻译的影响以及对NS5B聚合酶合成RNA的影响。方法 通过构建含有HCVIRES、荧光素酶 (fireflyluciferase)报道基因和内含不同长度PolyU UC区的 3′UTR序列的系列重组质粒 ,采用体外翻译和细胞转染等方法检测报道基因表达的水平。结果 体外翻译实验和细胞转染实验显示 3′UTR对IRES介导的翻译具有增强作用 ,在体外翻译体系中这种增强作用与PolyU UC区的长度相关 ,而在细胞中则与PolyU UC区的长度无明显相关性 ;3′UTR对共转染的重组NS5B质粒的复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 ,这种抑制作用也与PolyU UC区长度不成正比。结论 HCV 3′UTR与蛋白翻译及RNA合成有关 ,在细胞中并不与PolyU UC区的长度相关。  相似文献   

5.
从细胞形态学和细胞酶组织化学的角度出发,用伪足法和NBT法检测体外中性粒细胞的自发性激活,研究了正常人中性粒细胞体外自发激活的时相特征,对这两处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1)检测体外中性粒细胞自发性激活,伪足法较NBT法更灵敏、可靠、且可实时观察;(2)体外中性粒细胞自发性激活的百分率呈现由低升高、再逐渐降低的时相过程,最高激活百分率出现在采血后第3小时,研究结果为今后深入研究中性粒细胞激活与多  相似文献   

6.
在体外用PWM刺激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诱导免疫球蛋白(Ig)合成已广泛地用于体液免疫方面的研究,但从贫血和血沉快的患者或淋巴细胞减少症患者血中获得的PWM常常混有红细胞(RBC).RBC对PWM诱导Ig合成是否有影响,对此作者进行了研究.方法如下:从正常人外周血分离PBM,洗涤3次后用1640培养液配制成PBM悬液(2×10~6细胞/ml).分离剩余的自身红细胞,同样洗三次,配制成不同浓度的RBC悬液  相似文献   

7.
高钾处理小脑与同种及异种视神经体外联合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上海科大学解剖教研室建立的以高浓高钾离子体外培养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模型,移植正常同种及异种动物神经、进行联合培养并结合电镜和免疫细胞化学,对髓鞘再生过程作了直观的观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反义RNA体外抑制丙型肝炎病毒基因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调控方式及反义RNA对HCV基因表达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业已建立的HCV基因调控细胞模型,以重组质粒共转染策略,将反义RNA重组质粒与HCV5′非翻译区(5′UTR)调控的报道基因——虫荧光素酶(luc)重组质粒共同转染人肝癌细胞系(HepG2),并以不表达反义RNA的原核重组质粒和不含有HCV5′UTR的luc重组质粒做为对照。转染细胞经短期培养后制备细胞提取液,荧光检测法检测luc基因的表达。结果 针对HCV5′uTR的反义RNA可以在体外有效抑制由HCV5′UTR调控的luc基因的表达,并具有剂量依赖效应。对照重组质粒转染实验证明,上述抑制作用呈序列特异性。结论 HCV5′UTR具有调控下游目的基因表达的重要功能,反义RNA可以在体外有效抑制由HCV5′UTR介导的病毒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猪苓多糖、硒及红细胞对LA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猪苓多糖 (PUPS)、微量元素硒 (Se)及红细胞 (RBC)对LA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 分离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在体外分别与不同浓度的PUPS、亚硒酸钠及红细胞单独或与IL 2协同诱导 ,以MTT法检测LAK细胞活性 ,用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TNF α和IFN γ含量。结果 不同浓度的PUPS和Se能单独诱导LAK细胞 ,与IL 2协同诱导的LAK细胞活性明显提高 ,细胞分泌的TNF和IFN浓度增高。RBC对LAK细胞的杀伤活性有明显地增强作用 ,并呈浓度依赖关系。结论 PUPS、Se及RBC对LAK细胞杀伤性有明显增强作用 ,细胞杀伤活性的提高可能与内源性TNF和IFN的产生增加有关。本研究为PUPS、Se及RBC与IL 2协同诱导细胞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组织培养和电镜等方法研究了KCl对体外培养中枢神经系统髓鞘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体外培养B6C3小鼠小脑组织髓鞘形成的关键期是10-14d,在10-12d时体外培养小脑组织对KCl最为敏感;当培养液内KCl浓度达到30mmol/L时,即可完全抑制髓鞘形成。本文对钾离子引起外培养中枢神经组织脱髓鞘的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组织培养和电镜等方法研究了KCI对体外培养中枢神经系统髓鞘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体外培养B6C3小鼠小脑组织髓鞘形成的关键期是10~14d,在10~12d时体外培养的小脑组织对KCI最为敏感;当培养液内KCI浓度达到30mmol/L时,即可完全抑制髓鞘形成。本文对钾离子引起体外培养中枢神经组织脱髓鞘的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Na~ -K~ -ATP酶广泛地存在于细胞质膜中,它对维持细胞内低Na~ 、高K~ 浓度以及正常的细胞生理功能起着重要作用。在高血压、肥胖等病理情况下,红细胞(RBC)Na~ -K~ -ATP酶活性降低。高胆固醇(Ch)环境对其有抑制作用,但国外主要是在体外进行研究,机体内的研究则很少。国内尚未见这方面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观察了EC对人红细胞膜血红蛋白及钾离子通透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温度升高(41℃)或长时间培养(70h)的情况下。EC能有效地防止血红蛋白的漏出,但EC不能防止钾的透出。说明EC可能参与细胞膜对大分子通透性的调节。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a)咖啡因处理对X线照射的G_2期淋巴细胞的影响:(b)在G_1、S、G_2期时给与咖啡因的影响;(c)咖啡因对X射线诱发的辐射敏感综合征患者(Down综合征和毛细管扩张性运动失调症)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的影响。实验分为7组,从Caff Ⅰ到Caff Ⅶ。除了Caff Ⅱa外,都用Ham′s F-10培养基,辐射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伤口巨噬细胞离子通道活动的特点。方法:采用cell-attached膜片离子单通道记录方法。结果:伤口巨噬细胞膜上可记录到离子通道自发开放,这些自发性开放的通道包括以钾离子为载体的阳离子通道与以氯离子为载体的阴离子通道。文中对伤口巨噬细胞离子通道的生理功能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自发性流产与染色体异常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自发性流产是妇科常见病,一般是指在没有外来因素干扰下,怀孕不满20周,胎儿体重不足500g而中止妊娠,占到妊娠总数的20%。引起自发性流产的原因种类很多,除免疫、内分泌和Muller′s管发育不良等原因外,遗传因素是引起自发性流产的重要原因。自1961年Schmid等发现习惯性流产与染色体异常有关以来,染色体异常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大量研究资料表明,流产史是染色体异常携带者临床突出的细胞遗传学效应,而染色体的平衡易位是导致自发性流产的主要因素。在国内外,许多人作了自发性流产的调查,发现约半数或…  相似文献   

17.
RKIP介导的ERK通路在电磁辐射致海马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电磁辐射对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Raf激酶抑制蛋白(RKIP)和磷酸化ERK表达的影响,应用MEK的抑制剂U0126探讨RKIP介导的ERK通路在辐射损伤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原代海马神经元,采用X-HPM、S-HPM及EMP作为辐射源,分别建立3种电磁辐射细胞模型.通过免疫荧光标记、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RKIP和磷酸化ERK的表达;利用Annexin V-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与坏死率.结果:三种电磁辐射后海马神经元RKIP表达均减少,磷酸化ERK表达均增加,且胞核移位发生,辐射组间均未见明显差异;U0126预处理组较单纯辐射组神经元的凋亡与坏死率明显降低,但仍高于假辐射组.结论:RKIP介导的ERK通路过度激活是电磁辐射致海马神经元凋亡与坏死的重要机制之一,U0126对电磁辐射损伤具有一定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37例IgG亚类缺陷病患儿淋巴细胞功能,结果表明PWM诱导的体外IgG亚类产生障碍的频度沿IgCH基因5′—3′逐渐增高;IgG_2(7/9)和IgG_4(6/11)较IgG_3(2/13)和IgG_1(9/17)更易受累。除B细胞增殖功能异常外,患儿尚伴有外周血CD_4细胞数量减少、T细胞增殖反应下降、BCDF_(?)和IL-6活性降低。本文指出IgG亚类缺陷病存在沿IgCH基因5′—3′的转换障碍,涉及B细胞、T细胞及其淋巴因子多元性异常。  相似文献   

19.
从细胞形态学和细胞酶组织化学的角度出发,用伪足法和NBT法检测体外中性粒细胞自发性激活,研究了抗凝剂、孵育温度和性别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发现:(1)EDTA可显著抑制中性粒细胞自发性激活,血标本以小剂量肝素抗凝为宜:(2)孵育温度对中性粒细胞自发性激活有影响,37℃比25℃的激活百分率高,同激活百分率出现较25℃早1h;(3)女性中性粒细胞自发性激活百分率较男性高,同激活百分率出现较男性早1h。研究  相似文献   

20.
早期研究的结果已经提示,在人体染色体中,自发性染色体断裂并不是随机分布的。最近用显带技术研究表明,自发性和诱发性断裂均可定位在一些染色体上,并存在热点现象(断裂呈区域性集中)。材料与方法:本文对1,084位病人进行了研究,所有受检者都为正常核型,未患血液病,都不曾接受过辐射及细胞毒性药物治疗。培养外周血淋巴细胞72小时,控制热变性,拍成7×12cm照片,分析了15,754个有丝分裂相,依照巴黎会议(1971)分类法将断裂点定位,把染色体和染色单体都作为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