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血管疾病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梗死,常导致明显的运动、语言、吞咽功能及情感障碍,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均很高,幸存者75%以上留有严重后遗症[1]。让脑血管疾病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最大程度恢复自理能力是患者康复的最终目标[2]。患者住院期间,由专业医生、护士、 相似文献
2.
武慧玲 《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5,8(2):101-10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有了增加,而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脑血管病以昏迷、失语、偏瘫为主要临床表现,中老年为主要发病对象。病死率、致残率和复发率均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及社会负担。因此,做好急性期的观察与护理,促进疾病的康复,提高护理质量,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静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23):93-9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血管疾病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 64例脑血管疾病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采用肢体活动能力评估康复效果。结果完成30d早期康复护理后,上肢功能提高(2.8±0.4)级,下肢功能提高(2.6±0.5)级,效果评价显示完全恢复8例,明显好转22例,好转20例,无明显效果14例,总体有效率78.13%。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脑血管疾病偏瘫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脑血管病所致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惠 《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5,8(1):106-107
我们在对160例脑血管意外所致偏瘫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开展了康复护理。通过对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有针对性的进行了一系列康复护理,为患者早日康复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脑血管疾病早期的康复治疗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血管的最佳康复途径。方法:住监护病房;保持良姿位;体位变换;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预防感染。结果:亚低温治疗患残存的功能极大的恢复,减轻功能障碍。结论:康复是从疾患发生之时就开始了,康复必须与治疗同时进行。 相似文献
6.
吴茜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0):33-35
目的分析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的重要意义。方法收集整理本院于2005-01—2012-06收治的78例急性脑血管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患者分为早期康复组和传统康复治疗组各39例。传统康复治疗组采用中医穴位按摩康复法,早期康复组是病人发病48h后开始有目的的训练。然后对2组对象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机体恢复状况进行评定。结果 2组患者的病患状况均得到明显改善,采用早期康复治疗的患者改善情况要优于采用传统康复治疗的患者。结论早期康复治疗既可以防止并发症的出现,又可以通过肢体协调训练来重塑肢体的联合反应,加速肢体功能的恢复,降低患者的瘫痪几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8.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研究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变化。方法243例发病7例内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和122例正常人进行BAEP检查。结果急性脑血管病患者BAEP异常率为85.6%,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5.4%,P〈0.01。病情严重患者BAEP异常率为100%,而轻,中型患者分别为79.2%和83.7%,与严重患者比较,P〈0.01,BAEP异常主要表现为主波潜伏期和波间期延长,主波消失或分化不 相似文献
9.
目的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伴脑血管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05—2015-0580例急性心肌梗死伴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前后焦虑、抑郁状况,均衡营养、坚持服药、戒烟戒酒、定期复查及适当运动等遵医行为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35.69±4.85)分、SDS评分(31.60±6.92)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均衡营养、坚持服药、戒烟戒酒、定期复查及适当运动等遵医行为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7.50%低于对照组的4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缓解不良情绪,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可促进患者康复,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病人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血管疾病是我国中老年多发病、常见病。其病程长、致残率高,许多病人突然发病急诊送入医院,一周至二周后,病情稳定后却不能说话、无法交流,肢体活动障碍,不能行走,不能自理,接踵而至社会交往障碍,心理障碍,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了诸多问题,所以病人应尽早进行康复训练,最大程度地促进功能恢复,减轻残疾。 相似文献
11.
曾素君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4):28-30
目的探讨优化后的院前急救护理对于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 2011-12—2012-12遂宁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收治14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70例实施传统的护理院前急救方式(传统组),70例实施优化后的院前急救护理方式(优化组),回顾性对比2组结果。结果优化组4例院前急救前已经出现呼吸停止、心跳停止,经抢救无效死亡;转运过程中并没有患者出现病情加重或死亡情况。传统组5例院前急救前已经出现呼吸停止、心跳停止,经抢救无效死亡;转运过程中11例患者病情加重,6例患者死亡;优化组入院时间明显短于传统组,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正确的院前急救措施,一方面可以延缓患者病情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患者致残率及病死率,为患者的后续治疗争取更大的治愈几率。 相似文献
12.
13.
张霞 《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9):146-147
2004-01~2006—06,我们对26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15.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由于康复医学的迅速发展,临床上对脑血管疾病治疗技术不断提高,从而有效的降低了患者的致残率。我们在临床上对脑卒中病人采用了早期康复护理,减轻病人的残疾,提高脑卒中病人日常生活能力(ADL),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刘惠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5,8(1):106-107
我们在对 160例脑血管意外所致偏瘫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开展了康复护理。通过对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有针对性的进行了一系列康复护理 ,为患者早日康复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脑血管病大多发生在中老年人 ,其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及致残率均高 ,其中致残率为 80 % ,给病人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成为社会及家庭的负担。因此 ,各期康复护理是改善预后的关键。1 急性期的康复护理康复措施应尽早介入 ,但以不影响临床抢救为前提 ,如果患者神智清醒又无进行性卒中表现 ,可以尽早开始。主要是预防并发症 ,同时为下一步的功能训练… 相似文献
17.
孙彩红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8):69-7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脑血管病发病率不断提高,偏瘫患者也逐渐增多。预防压疮是脑血管病偏瘫病人护理工作中的难点,由于患者长期卧床,大小便失禁、感觉障碍、局部皮肤及全身营养状况差、血液循环不良、病情危重等原 相似文献
18.
重症脑血管病患者长期鼻饲营养及其护理杨爱梅,益艳文重症脑血管病患者进食困难和饮水返呛是造成肺内感染及营养不良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需要长期鼻饲饮食。我科1985~1994年共收治11例因患脑血管病长期鼻饲患者,无一例发生营养不良或肺部感染而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19.
白秀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1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脑血管病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方法将我院在发病48h~14d内入院的210例脑血管病偏瘫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对其进行肢体功能训练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导,以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为判断疗效的指标,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 210例患者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60分为172例(82.3%),40~60分为21例(10.0%),40分为17例(7.7%),与脑血管病偏瘫患者自然恢复率相比康复护理后恢复率大大提高。结论早期康复护理与常规药物、针灸治疗相结合可明显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虚拟现实康复治疗对脑血管病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对由脑血管疾病造成的运动障碍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方法急性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康复)40例,实验组(VR康复)40例。分别于康复前、康复4周、康复12周时对肢体运动障碍、躯体平衡能力、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结果康复4周、康复12周时2组肢体运动Furg—Meyer量表评分、Fugl—Meyer躯体平衡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组(VR康复)的肢体运动Furg—Meyer量表评分、Fugl—Meyer躯体平衡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传统康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VR康复可有效改善由脑血管疾病造成的躯体、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