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脑囊虫病是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寄生虫病。目前,临床上普遍采用丙硫咪唑治疗。这种药物对于虫体数量少的脑囊虫病疗效较好,但对虫体数量多的脑囊虫病人,尤其是虫体数量大于100个者,疗效较差。因为服药治疗时虫体成批死亡,在脑内产生大量异性蛋白,常常引起广泛且严重的脑水肿,致使已经存在的高颅压更为加重,从而导致治疗失败或直接导致患者死亡。临床上对这种病人的治疗极其困难。因此,多发性脑囊虫病的治疗是目前国内外临床上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脑囊虫病MRI分期与合理用药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脑囊虫病MRI分期与合理用药李正光,牛俊英,钱江南,董冬生目前,有关脑囊虫病的MRI研究多局限于诊断方面,我们于1991年8月~1992年12月,对9例脑囊虫病人进行了MRI不同分期与丙硫咪唑反应的对比观察,探讨了MRI分期对合理用药的临床意义。临床...  相似文献   

3.
我们共收治脑囊虫病50余例,其中部分病人服用丙硫咪唑后头痛、呕吐、抽搐加重及颅内压增高。我们对12例病人试用椎管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年龄20~50岁,男9例,女3例,共注药24例次,每次注药量5~15毫克。注药时间除1例是服用丙硫咪唑前给予预防注药外,其余均在服丙硫咪唑后,高颅压,脑膜炎症状加重,甚至不能耐受的情况下给药。注药  相似文献   

4.
癫痫型脑囊虫病100例随访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院1982~1989年收治癫痫型脑囊虫病患者166例,采用丙硫咪唑、苯妥英钠、可根停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对坚持治疗三疗程以上,治疗后2~6年的100例患者进行随访研究。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全部符合脑囊虫病诊断标准[1]。100例中,男76例,女24例。年龄8~58岁,20~50岁者占80%。病程1个月~10年,3年以内者59例,3~5年者36例,5~10年者5例。二、临床表现癫痫发作类型:全身性强直一阵挛发作86例,局限性运动性发作3例,复杂部分性发作5例,癫痫持续状态6例。癫痫发作频度…  相似文献   

5.
囊虫病是当前流行较广的常见寄生虫痫。CT问世后脑囊虫病诊断率明显提高,由Carbajal JR等报告脑囊虫病占全身囊虫病的20%上升至87%,因此积极防治本病是当前的重要课题。我们从1984年至1989间收治囊虫病100例,其中48例应用丙硫咪唑治疗后疗效持续时间报导如下。临床资料本组48例中男38例,女10例;年龄16~55岁,平均35.5岁;病程1~20年,其中1年以内者23例,1~5年14例,5年以上11例。临床表现:癫痫型35例;高颅压型9例,其中视乳水肿7例;脑膜炎型3例;脑炎型1例。48例中头痛29例,呕吐12例,心律失常6例,智力低下2例。辅助检查:腰穿压力25.7kPa以上者13/40例(32%);脑脊液细胞10×10~6/L以  相似文献   

6.
吡喹酮治疗脑囊虫病37例疗效观察江苏徐州四院神经科张青山报道以吡喹酮治疗脑囊虫病37例,男26例,女11例,年龄9~64岁。食“米猪肉”者4例,便中有绦虫节片者10例,病程1周~11年不等。首发症状:头痛24例,视物不清7例,抽搐6例,主要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阿苯达唑与吡喹酮治疗脑囊虫病短期和近期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63例脑囊虫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阿苯达唑200mg,Po,q8h,10d为一疗程,以后间隔15d再进行下一个疗程。对照组31例,砒喹酮200mg,Po,q8h。以两组短期和近期疗程结束后为统计界限。结果:两组短期疗效人数变化比较差异显著(P<0.05);近期疗效人数变化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近期基本治愈率两组比较差异较显著(P<0.01);近期两组不良反应人数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短期阿苯达唑治疗脑囊虫病病人较砒喹酮临床疗效突出,近期安全性优于砒喹酮。  相似文献   

8.
21例脑囊虫外科治疗分析(摘要)李广兴,朱国玲,李国放,宋家仁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21例,男11例,女10例,占同期脑囊虫病人的34.5%;年龄12~62岁,平均37岁。居住环境:城市9例,农村12例。2.临床表现:颅内压增高13例,癫痫7...  相似文献   

9.
脑囊虫病诊断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探讨脑囊虫病的诊断方法,对43例具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的病人进行了脑部CT、血清和CSF囊虫抗体检查(ELISA),32例CT无典型脑囊虫病改变的患者做了脑MRI检查。结果11例(25.6%)CT表现为多发圆形低密度灶,部分间有点状钙化,为脑囊虫病的典型改变,余32例改变不典型或无异改变。血清囊虫抗体阳性37例(86.0%),CSF囊虫抗体阳性32例(74.0%)。27例(84.4%)  相似文献   

10.
脑囊虫病是我国北方地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毗隆酮(praziquantel)为杂环吡嗪一异学批衍生物,自用年代初用于治疗脑囊虫病以来,其疗效已得到公认,但所用剂量和疗程国内。国外有较大差异,各家报导不一。我院自1992年7月至1998年2月,采用大剂量,多疗程治疗216例脑囊虫病病人,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16例患者中,男性142例,女性74例,年龄5-72岁,平均刀岁,有排绦虫史7例,皮下有给节的18例。病人中农村患者占62%,学生占12%。12诊断标准(互)居住在疫区;(2)继发性癫病,头痛,…  相似文献   

11.
选择高颅压型脑囊虫病患者23例,男20例,女3例,年龄8~57岁,平均37.7岁,病程5月~17年,平均11个月。其诊断均符合脑囊虫病诊断标准(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86;19:376.),且具有高颅压的临床表现和体征。3例行脑室引流术,术后死亡1例,有效率66.7%。20例内科治疗。治疗时先用20%甘露醇500~1500ml/日并氟美松10~20mg/日静脉滴注,颅压下降后加用丙硫咪唑或吡喹酮0.6~1.2/日,一个疗程7~15日。若驱虫过程中出现副反应则立即停用驱虫药,继续降颅压,待反应消失后再重新用药。个别颅压下降者可椎管内注射氟美松10~20mg/次,每周2~3次,经1~6次后,颅压可明显下降。经3~8个疗程治疗,17例有效,有效率85%。高颅压型脑囊虫病临床并非少见,但因部分医师对该病缺乏认识而造成误诊。故详细询问病上并行头颅CT和酶免检查是防止误诊的重要手段。治疗上对于脑室内囊虫引起脑脊液循环障碍或并发脑和水者可手术治疗,术后仍需驱虫治疗。而驱虫治疗,国内采用的剂量和疗程不一。认为大剂量多疗程治疗可达到有效的杀虫作用。为减少副作用发生,可先用脱水剂和激素静点或椎管内注射激素,颅压控制后再加用作用温和的丙硫咪唑,由小剂量至1.2/日,若反应轻微则可酌情改用作用强的吡喹酮治  相似文献   

12.
总结1998年1月~2001年7月青海省人民医院及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所收治的脑囊虫病诱发的顽固性癫癎病人28例,采用CT定位立体定向技术摘除囊虫病灶,杏仁核、Forel-H区热凝核毁损术治疗癫癎,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囊虫血清抗体的检测是脑好虫病定性诊断的重要方法,能否作为考核疗效.尚未l文献报道。本文对经中药囊虫散、毗喷酮、丙硫咪吐治疗后患者血清囊虫抗体的变化规律、药物反应进行初步研究。一、方法1.病例选择:自1986年来我院治疗脑囊虫病105o例,选其中资料完备的26O例进行分析。全部病例均符合1985年全国囊虫病会议制定诊断标准卜],根据用药不同,分囊虫散组、毗喳酮组、丙硫咪吐三组,其中囊虫散组110例,男65例,女45例.年龄4~75岁;毗医团组85例,男56例,女29例,年龄10~71岁;丙年咪峻组65例,男35例,女30例,年龄6~65岁。…  相似文献   

14.
脑囊虫病临床分析及丙硫咪唑治疗观察:(附30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院自1988年1月至1991年9月住院治疗脑囊虫病30例,均经CT及囊虫免疫试验证实,用丙硫咪唑治疗,收到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男19例(66.33%),女11例,农村17例,城市13例。发病年龄为20~65岁,以20~50岁多见(80%)。病程数月至数年,长者可达15年。两年内占83.33%。癫痫发作21例(70%)。大多数为癫痫大发作,部分患者为局限性发作,小发作,其它类型的癫痫发作比较少见。颅内压增高19例(63.33%),主要表现头痛、恶心、呕吐、视力下降甚至失明,视乳头水肿、视网膜出血。脑损害症状14例(46.67%)。表现意识障碍、精神症状、智力减退、颅神经损害和肢体运动障  相似文献   

15.
选择高颅压型脑囊虫病患者23例,男20例,女3例,年龄8-57岁,平均37.7岁,病程5月-17年,平均11个月。其诊断均符合脑囊虫病诊断标准,且具有高颅压的临床表现和体征.3例行脑室引流术,术后死亡1例,有效率66.7%,20例内科治疗。治疗时先用20%甘露醇500-1500ml/日并氟美松10-20mg/日静脉滴注,颅压下降后加用丙硫咪唑或吡喹酮0.6-1.2/日,一个疗程7-15日。  相似文献   

16.
震颤麻痹脑立体定向术后疗效及并发症山东省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神经外科陈成雨丁福忠,何,刘运振报道采用脑立体定向术治疗震颤麻痹60例,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17~71岁,病程1~20年。震颤型20例,强直型8例,混合型32例。功能Ⅰ~Ⅱ级23例,Ⅲ...  相似文献   

17.
脑囊虫病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寄生虫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目前尚无统一分型标准,且治疗方案不统一,疗程长短不一,疗效判断标准不一。为了对本病的临床特点有更多认识,现就我院2000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53例脑囊虫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8.
脑转移瘤与脑囊虫病均为颅内多发性占位疾病,有时在CT及MR图像上表现很相似,容易造成误诊,但二者在治疗及预后上有明显差异,因此,进行鉴别有重要意义。现将我们所见3例误诊病例分析如下,提出它们的鉴别要点,以供参考。临床资料脑转移瘤3例,原发灶均为肺癌。男2例,女1例。年龄为48、50、56岁。病程2~6月。3例在CT增强扫描及MRT2加权像上均表现为双侧大脑半球内广泛多发性环形结节影,均误诊为脑囊虫病。误诊时间达2~6月。在重新读片时发现3例结节数分别为15、9、8个,共32个。直径6~15mm,…  相似文献   

19.
脑室猪囊虫病齐兰平,薜义,郭卓平脑囊虫病目前归为四型:脑实质型、脑室型,脑膜型和混合型。本文报告脑室内猪囊虫病30例。全部经手术及病理检验证实。资料本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6~51岁,平均22.1岁。少年儿童16例,青年10例。病程1个月~2年,...  相似文献   

20.
循环抗原、抗体和MRI在脑囊虫病程演变中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囊虫病系绦虫的幼虫即囊尾蚴寄生于人体所致,全世界每年约有5万人因此而死亡。它可以寄生于人的皮下、肌肉、眼睛等,其中对健康危害最大的是寄生于中枢神经系统犤1犦。在本研究中,用单克隆抗体采用ELISA方法检测脑囊虫病人血清、脑脊液中循环抗原(CAg)和抗体(Ab)在MRI影像学的不同时期的变化,以进一步明确脑囊虫病人的病程演变情况。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45例患者,男29例,女16例,年龄4.6~75岁,平均35.6岁。2.临床诊断:45例患者中,21例为神经外科收住并经手术病检证实,24例经神经内科确诊为脑囊虫并治疗有效。3.影像学检查:对脑囊虫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