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13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告我院诊治的13例放射性脑病,首程放疗平均年龄为49岁,脑病发病潜伏期为0.67~9.1年,平均为3.2年。再次放疗后潜伏期为3.25~1.17年,第4次放疗后潜伏期为3个月。脑病为单侧7例,双侧6例。临床表现有颞叶损害的记忆力、智能减退、性格改变、各种幻觉以及各种颅神经的损伤,走路不稳、共济失调等。本文就临床资料对放射性脑病的诊断体会、发病机制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疗后并发放射性脑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解放军第421医院自1999年10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16例鼻咽癌放疗后致放射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回顾性研究,明确诊断后对患者采用药物治疗及高压氧治疗,早期应用激素、脱水剂治疗,并辅以神经营养剂、血管扩张剂、维生素等药物治疗.结果单程放疗后出现症状者11例,再程放疗后出现症状者5例;均有不同程度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智力减退,性格改变等症状;均有颞叶病变(双侧颢叶同时受累5例,单侧受累11例).全组随访率100%,1例因并发肺部感染死亡,15例仍存活,其中7例伴有严重症状,生存质量差.结论 鼻咽癌放疗后所致的放射性脑病治疗效果不理想,预后较差.根据各种相关因素制定对应的有效预防措施是防治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鼻咽癌放疗后迟发放射性脑脊髓病邹立,张幸运,石尚金鼻咽癌放疗后迟发放射性脑脊髓病,给予地塞米松、能量合剂、B族维生素及高压氧治疗,部分病例可获得满意疗效,亦有部分病例疗效不佳甚至死亡。本科近15年共收治21例,发现疗效与病损部位有一定关系,现结合文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放射性脑病(REP)的临床、影像学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放射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治疗经过及预后;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既往有鼻咽癌及放射治疗史;临床表现为癫痫失神发作;MRI示右侧颞叶类圆形病变,周围大片水肿;经手术切除病变及术后糖皮质激素、脱水、改善循环、营养神经药物治疗,病情明显改善;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放射性脑病。结论放射性脑病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常易与脑胶质瘤等相混淆,确诊须依靠病史及病理检查;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或高颅压症状明显时,应行手术切除病变。 相似文献
5.
脱髓鞘脑病及多发性硬化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照分析了23例脱髓鞘性脑病和38例多发性硬化的临床表现,MRI表现及预后,发现两组病例虽在起病形式,发病性别和年龄之间无明显差异,但在受累部位,MRI表现及预后方面有不同的特点,急性多发性硬化有时与脱髓鞘脑病难以鉴别。 相似文献
6.
甲强龙冲击疗法联合高压氧治疗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甲强龙冲击疗法联合高压氧治疗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提高对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防治的认识。方法 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研究对象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使用甲强龙冲击疗法联合高压氧治疗.对照组30例使用传统药物治疗,观察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甲强龙冲击疗法联合高压氧治疗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药物治疗。鼻咽癌放疗后一旦出现放射性脑病,应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时运用甲强龙冲击疗法联合高压氧的积极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染色体畸变率与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以探讨该指标预测放射性脑病发生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方法运用分裂中期染色体方法检测17例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患者和17例鼻咽癌放疗后未发生放射性脑病患者的染色体畸变率,并以多种统计方法分析染色体畸变率与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发生和病情的相关性。结果染色体放射性畸变以及染色体自发畸变和放射性畸变的累积效应均与放射性脑病的发生和病情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而且染色体自发畸变和放射性畸变的累积效应与放射性脑病发生和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更密切。结论染色体畸变这一指标具有应用于临床预测放射性脑病发生和病情的价值和潜力。 相似文献
8.
伽玛刀治疗后发生放射性脑病的原因分析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伽玛刀治疗后发生放射性脑病的原因和治疗。方法自1997年8月至2004年8月对2265例不同类型颅内病变进行了伽玛刀治疗.随访中有4例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诊断为放射性脑病,其中单次伽玛刀治疗1例,因肿瘤复发二次伽玛刀治疗2例,三次伽玛刀治疗1例。结果经过12~76个月的随访,根据影像学检查或术后病理诊断为放射性脑病,3例给予甘露醇脱水,激素治疗,1例行开颅手术切除病灶加去骨瓣减压.症状得到缓解。结论结合放射治疗的病史.通过必要的辅助检查,放射性脑坏死和肿瘤复发可得到有效的鉴别.采用药物、高压氧及必要的手术治疗,可使其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缓解。 相似文献
9.
左旋咪唑致脱髓鞘脑病的临床及CT与MRI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左旋咪唑致脱髓鞘脑病的临床及CT、MRI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6例左旋咪唑致脱离病的临床及18例CT、20例MRI资料,结果: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的弥漫性脑损害。1例脑活检不脱髓鞘病灶。皮质激素治疗效果好。13例CT及20例MRI显示脑白质区有多发病灶,CT为低密度影,MRI为长T1长T2信号,仅1例有占位效应。MRI的影像学诊断率明显高于CT。结论:本病的诊断依靠其临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头部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脑病(REP)的临床表现并探讨目前治疗方案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3例经临床或病理诊断为放射性脑病的患者手术或药物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REP患者6例行手术全切病灶后药物治疗,2例患者症状明显好转,3例患者症状有缓解,1例患者无效,术后肢体无力较前有加重。7例患者未行手术仅用药物治疗,其中4例患者症状有缓解,3例患者无效,其中1例症状加重,放弃治疗。结论放射性脑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案有待进一步完善,手术切除可能可以作为其治疗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21例不种病因所致脊髓空洞的MRI表现。方法21例脊髓空洞患者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MRI重点观察脊髓及其空洞的部位、形态和信号特点。结果21例脊髓空洞中,脊髓肿瘤性空洞9例,Chiari畸形所致4例.创伤后空洞4例,自发性脊髓空洞2例.脊柱侧弯2例;空洞累及颈髓或胸髓,空洞均位于脊髓中央管,范围从2~13个脊髓节段不等,空洞内信号变化同脑脊液。结论脊髓空洞主要由于脊髓肿瘤、Chiari畸形、创伤、脊柱侧弯、自发性脊髓空洞等引起,不同病因空洞的MRI表现各不相同,籍此可进行鉴别诊断并分析其病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氟乙酰胺中毒性脑病的神经系统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本病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2012年10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急诊科诊断氟乙酰胺中毒性脑病患者6例的临床表现及颅脑磁共振(MRI)特点。结果男4例、女2例口服氟乙酰胺后出现头痛、抽搐及其他神经系统表现。颅脑磁共振表现为皮层及皮层下白质弥漫性对称分布的细胞毒性水肿性病变。经过治疗6例患者临床症状部分或全部缓解。6例患者在6~10 d后复查头颅CT(2例)或MRI(4例)显示病灶完全消失。结论本病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及典型临床表现,影像学缺乏特异性,但头颅MRI表现能对早期诊断提供参考。早期诊断及治疗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及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头颅MRI特点。方法对ACOP 564例、DEACMP 102例患者均行头颅MRI及DWI检查,急性期患者在入院后48h内进行检查,DEACMP在临床出现异常表现后即行头颅MRI检查。结果 ACOP患者临床表现及MRI表现可分为3型:①苍白球受累型;②弥漫性脑肿胀型;③大脑皮质及白质受累型。DEACMP患者临床表现及MRI表现可分为5型:(1)脑白质受累型;(2)基底节受累型;(3)枕叶皮层受累型;(4)小脑半球受累型;(5)多灶型。结论 ACOP及DEACMP的MRI表现既有相同点又有区分点,临床应加以区分,并依据MRI的表现作出不同诊断与治疗。并报道了CO中毒并发皮质盲12例及持续低热3例。 相似文献
15.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临床及MRI表现(附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ADE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例患者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头昏、恶心、呕吐;头部MRI显示双侧脑室周围及额、颞、顶、枕白质区见多发圆形、不对称长T1、长T2信号灶。病理检查示脑组织有炎症及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套形成。经部分病灶切除术、脱水、抗感染等治疗无效,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显著。结论对有头昏、恶心、呕吐等症状,MRI出现大脑白质多灶性损害者,应考虑ADEM的可能,本病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迟发性胰性脑病的MRI表现,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收集我院临床确诊的7例迟发性胰性脑病的MRI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患者病灶位于脑干及丘脑(7/7),第三脑室旁、四叠体、乳头体及穹窿(6/7),小脑蚓部(2/7)及黑质(1/7);其中有3例患者累及额叶及中央前、后回皮层区;上述病变呈稍长T1长T2信号,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及扩散加权成像(DWI)为高信号。结论迟发性胰性脑病具有较典型的MRI表现及特定的发病部位,对临床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脑型肝豆状核变性临床特征与MRI分析(附1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特点与头颅MRI特征,为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归纳分析12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神经影像学特点。结果:平均发病年龄23.5岁;以锥体外系症状为首发10例;性格改变1例;学习成绩下降1例,K-F环均为阳性;头颅MRI特征为对称性基底节区、丘脑、中脑及桥脑异常信号。结论:肝豆状核变性临床表现多样,血清铜蓝蛋白检测、角膜K-F环及头颅MRI检查对诊断本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表皮样囊肿非典型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典型表皮样囊肿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表皮样囊肿的MRI资料。结果例1肿瘤位于左前中颅凹底,信号不均,T1WI呈高及低信号,T2WI及FLAIR像均呈高信号,其内有细曲线样等信号,左侧大脑半球脑裂、脑沟内散在点条状高信号。例2肿瘤位于左颞极,T1WI、T2WI及FLAIR像均为高信号,脑室、脑裂、脑池及部分脑沟内见点状高信号,脂肪抑制像信号减低。例3肿瘤位于右中颅凹底,边界清晰,呈类圆形,信号不均,T1WI呈低信号,其内见弧条状高信号,T2WI为高信号,其内见弧条状低信号,FLAIR像信号稍低,其内见云絮状稍高信号。例4肿瘤位于脑干前方,边界清晰,形态欠规则,T1WI、T2WI及FLAIR像均为高信号,脂肪抑制像仍为高信号。结论表皮样囊肿可表现出多种不典型MRI征象,信号特点多样,且可破裂播散至脑室内形成脂-液平面及在蛛网膜下腔内见到点条状脂肪信号,硬膜外表皮样囊肿更不具特异性,认识这些征象对临床诊断及治疗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