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9例成人重症型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2013-10我科共收治9例经血清和脑脊液检查证实的成人重症型流行性脑炎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主要症状、血及脑脊液实验室检查、头颅MRI检查,以及临床治疗情况和最终结果。结果本组发病年龄19~60岁,中位数49岁;均来自同一省或发病前1周曾去过该省;除1例外,其他8例均无明确乙脑疫苗接种史;临床症状为高热(100%)、意识障碍(昏睡66.6%,嗜睡33.3%)、抽搐发作(66.6%)、呼吸衰竭(100%)及四肢瘫痪(100%);病死率达33.3%,其余均有四肢瘫痪等严重后遗体征;白细胞正常或轻度增高,以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为主;脑脊液压力为165~290mmH2O,以淋巴细胞为主,糖、氯及蛋白正常或轻度增高;脑电图均为低波幅慢波,未见癫痫波;头颅MRI示双侧颞叶内侧、大脑脚、丘脑长T1、长T2异常信号,FLAIR呈高信号,无强化;血清及CSF乙脑特异性IgM抗体阳性。年龄、意识障碍、呼吸衰竭和四肢瘫可能与患者死亡相关。结论成人也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易感人群,重症成人患者以高热、意识障碍、四肢瘫及呼吸衰竭尤为突出,病死率高,存活者遗留严重的功能障碍。乙脑是疫苗可预防性疾病,有必要对成人进行乙脑疫苗补种。  相似文献   

2.
多发性硬化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根据 1983年 Poser提出的诊断标准 [2 ] ,4 5例患者均为临床确认的 MS,其中男 16例 ,女 2 9例 ,以 2 0岁~ 4 0岁居多 ,平均 33.4岁。急性或亚急性起病者 39例 (占86 % ) ,慢性起病逐渐进展 6例 (占 14 % )。 30例因精神紧张、上感、外伤、手术、妊娠、过劳等诱因发病或复发。2 .首发症状 :视物模糊 16例 ,眩晕伴恶心、呕吐 3例 ,肢体麻木无力 2 9例 ,视物双影 12例 ,走路不稳 4例 ,精神障碍 1例。3.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肢体瘫痪 ,包括四肢瘫、截瘫、偏瘫 37例 ,病理征阳性 33例。视力障碍 2 0例 ,视神经萎缩11例。…  相似文献   

3.
Chabannes(1981)首次报告了急性外伤后脊髓蛛网膜囊肿(SACS),并强调了早期手术治疗的重要性。本文报告10例(男6例、女4例),平均年龄43岁;8例 SAC 位于胸腰段(伴有 T_7~L_1部骨折),2例位于颈段(伴有 C_(5、6)、C_3、C_7骨折),脊椎外伤后12小时内(2~12小时)出现急性神经系统症征者7例,其余3例神经系统症状发生缓慢(3月~1年),痛觉过敏伴截瘫者8例,根性痛伴四肢瘫与痛觉过敏伴四肢瘫各1例,7例完全恢复,3例部分恢复。有两种不同的临床表现:更多见的为急性 SAC,临床症状急,很快波及脊髓,此型需立即行减压术,另1型为少见的慢性 SAC,临床症状较轻.  相似文献   

4.
扩展致残量表(EDSS)是在致残量表(DSS)的基础上完善而成的。目前国际上用于多发性硬化(MS)患者神经系统各项功能的评价。本研究分析不同临床类型MS患者治疗前后的EDSS评分,以探讨在不同类型MS预后评估中的作用。1对象与方法1.1对象系1994年2月~2004年2月我院和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住院的、符合Poser诊断标准[1]的MS患者136例,男44例,女92例;年龄9~73岁,平均(35.9±11.4)岁;发病年龄9~69岁,平均(33.1±10.8)岁;病程20d~40年,平均(2.8±1.6)年。按照Lublin标准[2]分为复发缓解型85例(62.5%),原发进展型16例(11.8%),继发进展型18例(1…  相似文献   

5.
格林—巴利氏综合征植物神经损害:(10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格林—巴利氏综合征(GBS)可因植物神经损害导致血压、心率等改变,过去认识不足,因其直接与患者预后有关,近几年来已被重视。我院近几年来共收治107例,其中有植物神经损害症状67倒约占63%,报告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 107例中男72例,女35例,男:女为2.1∶1。年龄2~66岁,40岁以下者75例占70%,14岁以下者45例占40%。城乡均有发病,农村居多达85例占79%。一年四季均有发病。7~12月居多为83例。有1/2的病例发病前有上呼吸道及肠道感染史。按照解氏分型法107例中呼吸肌—球麻痹型63例,普通型44例。按病情分型:轻型(肌力>Ⅲ级无呼吸肌麻痹)34例,中型(肌力<Ⅲ级有颅神经损害或轻度呼吸困难)44例,重型(明显四肢瘫、呼吸困难)20例,极重型(1~2日内有严重四肢瘫、球麻痹、呼吸  相似文献   

6.
我科于 1998年 10月至 2 0 0 1年 2月应用甲钴胺 (商品名弥可保 )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患者 2 8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伴有不同程度周围神经系统症状的糖尿病患者 64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3 2例 ,男 17例 ,女 15例 ,年龄 3 0~ 71岁 ,中位年龄 5 1岁 ,1型糖尿病 3例 ,2型糖尿病 2 9例 ,糖尿病程4~ 13年 ;对照组 3 2例 ,男 14例 ,女 18例 ,年龄 2 9~ 73岁 ,中位年龄 5 0岁 ,1型糖尿病 2例 ,2型糖尿病 3 0例 ,糖尿病程 5~ 17年 ,入院病例 64例 ,均符合郑白蒂〔1〕对DPN诊断标准 ,并…  相似文献   

7.
我们自 1996年以来 ,收治偏头痛患者 12 0例 ,其中 6 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2 0例患者全部按照国际头痛协会 (IHS) 1988年制定的偏头痛诊断标准确诊〔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6 0例 (采用中西医治疗 ) ,男 18例 ,女 2 4例 ;年龄 17~ 6 0岁 ,平均 (38 9±13 6 )岁 ;病程 1~ 10年 ,平均 (4 79± 2 6 7)年 ;重度头痛10例 ,中度头痛 42例 ,轻度头痛 2 6例 ;中医辩证 :肝阳上亢型 2 0例 ,痰湿上扰型 10例 ,风痰阳络型 12例 ,气滞血瘀型 18…  相似文献   

8.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2004-2007年我们连续治疗了19例横窦-乙状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患者,其中男13例,女6例;年龄29~60岁,平均43.4岁.18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1例自愈.临床症状:颅内杂音9例,头痛4例,视力下降4例,球结膜水肿1例.根据Cognard分型:Ⅰ型3例,Ⅱa型9例,Ⅱb型2例,Ⅲ型2例,Ⅳ型2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双侧延髓内侧梗死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自1990~2016在我国各种期刊上公开发表的关于双侧延髓内侧梗死的病例报道文献,回顾并分析本科诊治的1例双侧延髓内侧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一共检索出32例患者,结合本例患者共33例,其中男27例,女6例,平均年龄(58.9±10.67)岁(34~84岁),主要表现为进展性四肢瘫痪(93.9%)、构音障碍、吞咽困难(93.9%)、头晕(59.3%)、呼吸困难(56.2%); 头颅核磁共振DWI表现为双侧延髓内侧V型、心型或者Y型高信号灶; 随访患者中84%的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结论 双侧延髓内侧梗死可能和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椎动脉变异有关,临床表现复杂,以急性进展的四肢瘫为特征,核磁共振检查有确诊意义,本病预后较差,患者多遗留严重的残疾。  相似文献   

10.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1990年5月-2010年12月住院治疗且诊断明确的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患者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点。结果共12例患者符合入组条件,男性10例,女性2例,年龄6~69岁(中位年龄34.50岁)。其中9例发病前出现前驱感染症状如上呼吸道感染(6例)或无诱因发热(3例),以及诱发因素如麻疹疫苗接种史(1例)或麻疹病史(1例)。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头痛,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以脑神经受累(展神经常见),瘫痪(偏瘫、截瘫、四肢瘫),感觉异常,膀胱功能障碍[尿失禁和(或)尿潴留],脑膜刺激征阳性,以及不同程度意识障碍为主。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疗法或人血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有效。结论尽管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发病凶险,但早期明确诊断及鉴别诊断,及时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重症肌无力 (MG)的发病与胸腺关系密切 ,15 %~ 30 %的MG患者合并胸腺增生或胸腺瘤。以往MG的治疗以药物为主 ,我们自 2 0 0 0年至 2 0 0 2年对 2 2例MG患者进行了胸腺切除治疗 ,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成人组 13例 ,男 7例 ,女 6例 ,年龄 2 2~ 6 3岁 ,平均 4 1.2岁。儿童组 9例 ,男 2例 ,女 7例 ,年龄 2~ 13岁 ,平均 7.6岁。眼肌型 14例 (成人 5例 ,儿童 9例 ) ,全身型 5例 ,球麻痹型 3例 ,均为成人。胸腺瘤 11例 (良性 8例 ,恶性 3例 ) ,均为成人 ;胸腺增生 9例 (成人 1例 ,儿童 8例 ) ;正常胸腺组织 2例 (…  相似文献   

12.
本文总结了 1980~ 1997年诊治的肝豆状核变性 (HLD)住院患者 2 3例 ,门诊患者 11例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男 2 0例 ,女 14例 ;年龄最小 7岁 ,最大 3 9岁 ,平均 16岁。其中 15岁以下者 14例 ,17~ 2 2岁者 16例 ,3 0岁以上者 4例。1 2 临床表现  3 4例均缓慢起病 ,10例有明确诱因 ,分别为发热、饮酒、惊吓、外伤、妊娠。首发症状少年型 (7~ 15岁起病 ) ,学习成绩下降 12例 ,言语不清、流涎 8例 ,动作笨拙 10例 ,表情呆滞 4例 ,震颤 3例 ;晚发型 (2 0~ 3 0岁起病 ) :表情呆滞 2例 ,动作笨拙、言语不清 9例 ,流涎 …  相似文献   

13.
中枢性高热是脑出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为非感染性高热 ,多无寒战 ,抗生素治疗无效 ,体温在发病早期 (4 8h内 )可骤然升高至 3 9℃以上 ,热型多呈稽留热。体温分布不均匀 ,温度不对称 ,皮肤干燥无汗。物理降温则有一定的疗效 ,单纯药物降温效果不好。1 临床资料我科收治脑出血患者 12 0例 (全部经检查确诊 ) ,男 74例 ,女 46例 ,最大 82岁 ,最小 18岁 ,平均 5 0岁。在 12 0例患者中 ,体温异常 65例 (占 5 4 2 % ) ,其中高热 (3 9℃以上 ) 3 3例 ,热型为稽留热 2 1例 ,弛张热 8例 ,不规则热 3例。低热 (3 7~ 3 8℃ ) 2 9例 ,体温低于正…  相似文献   

14.
头痛在儿科临床较常见,但头痛型癫痫则比较少见,其原因之一可能癫痫是对头痛型认识不够,使部分病人漏诊或误诊了。本文报告20例小儿头痛型癫痫,将其临床特点,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进行讨论。一、临床资料: 本文共20例,男11例,女9例。发病年龄3(1/2)岁~5岁组共4人,6~9岁组共12人,9(1/2)~12岁组4人。以6~9岁发病最多见,占60%。就诊年龄最小为4岁,最大为  相似文献   

15.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作为一种无创性的电生理学检测技术 ,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院于 1997年 12月~ 2 0 0 0年 3月随机选择 48例突发性耳聋 (简称突聋 )患者进行BAEP检查 ,以探讨其变化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48例发病在 7d内住院突聋患者 ,据临床症状及听力学检查等以诊断为突聋。 48例中男 3 0例 ,女 18例 ;年龄2 9岁~ 70岁 ,单耳聋多见 ,或全聋 ,伴耳鸣或不同程度的眩晕。48例突聋患者 ,依听力损失程度 ,BYI(1978)对本病进行了分型。Ⅰ型听力下降 3 4dB或 <3 4dB ;Ⅱ型听力下降 3 5~ 5 4dB…  相似文献   

16.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PV)是一种克隆性骨髓多能干细胞增生性疾病。以往文献均证实 PV所致 CVD致残率及死亡率高 ,PV所致 CVD起病隐袭 ,进展缓慢 ,临床缺乏特异性。现将我院 10年来收治 35例 PV并发 CVD进行临床分析 ,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根据 PV国内制定的论断标准 [1 ]全部为临床确诊病例 ,共 35例 ,其中男 2 4例 ,女 11例 ,年龄 39~ 72岁 ,平均年龄 5 5 .5岁 ,发病高峰年龄为 5 0~ 6 0岁 ,占 2 6例 (74.3% )。2 .神经系统症状、体征 :有头痛、头晕 30例 ;手足麻木15例 ;肢体瘫痪 12例 ,包括四肢瘫…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型帕金森病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青少年型帕金森病 (PD)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 2 8例青少年型P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8例中 5例有家族史 ,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AR JP) ;症状轻、病程长 ,症状常左右不对称 ,腱反射活跃和症状波动较常见 ;头部CT或MRI检查一般正常 ;对多巴制剂反应良好 ,但其所诱发的症状波动出现早。与散发性PD患者相比 ,AR JP患者发病年龄更早 ,为 (2 0 6± 5 6 8)岁 ,病程更长 ,为 (9 5±5 77)年 ,而病情较轻、症状波动和腱反射活跃更多见 ,多巴制剂不良反应更常见。结论 青少年型PD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 ,可能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实体。AR JP与散发性青少年型PD临床特征不同 ,提示二者可能具有不同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8.
我科于1986年1~10月共收治格林—巴利综合征33例,其中9例于入院时血清钾低于正常值,有一定的特殊性,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年龄、性别:男7例,女2例;年龄<10岁6例,11~20岁2例,38岁1例。(二)临床类型:脊神经型3例,混合型6例。  相似文献   

19.
有报道舒必利静脉滴注疗法 ,可以快速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1] 。为此 ,作者试图对此再次进行验证。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1)均为我院 1996年 1月至 1997年 1月之间的住院患者 ,共 85例 ;(2 )均符合CCMD - 2 -R[2 ]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者 ;(3)均属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 [3 ] 的总分≥ 4 0分者 ;(4)无严重躯体疾病者 ;(5)静脉滴注治疗组 (下称A组 ) ,共 4 9例 ,其中未定型16例、紧张型 11例、偏执型 9例、单纯型 8例、衰退型 5例 ;男 2 6例 ,女 2 3例 ;年龄 16~ 6 3岁 ,平均 (33.51±19 .4 )岁 ;平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重症肌无力(MG)合并自身免疫病的种类、发病年龄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医院2008-01-2012-01住院的MG患者,包括合并自身免疫病的MG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资料及治疗记录。结果共收集MG患者305例,合并自身免疫病1种或1种以上者28例(9.18%),其中男9例、女19例,性别构成与非合并免疫病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自身免疫病在MG之前发病者12例,平均(69.6±35.3)个月;在MG发病之后者14例,平均(72.4±38.4)个月;与MG同时发现2例;(1)MG合并自身免疫病组的MG发病年龄为(33.9±9.4)岁,与非合并自身免疫病患者的MG发病年龄〔(35.3±12.2)岁〕无统计学差异(P>0.05)。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MG发病年龄(27.4±12.5)岁,较合并其他自身免疫病患者的MG发病年龄〔(41.6±10.3)岁〕和非合并自身免疫病患者(35.3±12.2岁)均低(均P<0.05)。(2)合并的自身免疫病中属甲亢最多(13例),其次为类风湿性关节炎(5例)、桥本甲状腺炎(4例)、吉兰-巴雷综合征(3例)。其中有3例合并2种自身免疫病,1例合并3种自身免疫病。(3)合并自身免疫病MG患者的Osserman分型:发病初期Ⅰ型13例,Ⅱa型3例,Ⅱb型10例,Ⅲ型2例;其中MG合并甲亢患者以Ⅰ型发病10例,超过合并其他自身免疫病MG患者(P<0.05)。结论 MG可合并多种神经系统或全身自身免疫病,以甲亢最多见。合并甲亢的MG患者中MG发病年龄较轻,以眼肌型多见。自身免疫病可在MG发病前、后或同时期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